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川崎病患儿40例(其中冠状动脉损伤组16例,无冠状动脉损伤组24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PAF的含量.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PA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PAF含量高于恢复期(P<0.05).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组PAF含量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损伤组(P<0.05).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PAF含量与冠脉扩张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PAF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可能与冠状动脉的损伤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川崎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4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10例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30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测量三组儿童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含量.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的PA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川崎病患儿急性期PAF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急性期冠状动脉损伤患儿PAF含量显著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P<0.05);川崎病患儿的PAF含量与冠状动脉扩张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浆PAF可能参与了该病病理生理过程,与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为KD的293例患儿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即入院发热时及恢复期即热退1周内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同时测定300例同期年龄相仿发热患儿(非K D及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对有和无冠状动脉异常患儿血小板参数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KD患儿PLT、PCT升高,恢复期较急性期更显著(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变化有助于KD诊断,但至少目前不能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6.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本文通过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36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检测,以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春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2):90-91,9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3例KD急性期患儿的外周血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动态变化值.结果PLT升高,第2,3周最高,第4周开始下降(F=18.20,P<0.01).MPV和P-LCR第1周最大,其后迅速变小(F分别为17.90,26.04,P<0.01),PDW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68,P>0.05).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异常患儿的最高PLT,MPV和p-LCR值较冠状动脉未发现异常的高(t分别为2.28,2.59,2.25,P<0.05).结论血小板参与KD的发病过程,在KD的全身血管炎反应中起一定作用.动态观察PLT,MPV和P-LCR,对于KD患儿的诊断、治疗、预后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3 5名川崎病患儿及同期健康儿童 2 6名进行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和血小板压积 (PCT)测定。结果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PDW较对照组有差异 (P <0 0 5 ) ,PCT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1) ,PLT、MPV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 ,恢复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急性期较恢复PLT ,PCT有显著差异 (P <0 0 1) ,MPV有差异 (P <0 0 5 ) ,PDW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川崎病患儿病情恢复程度和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庆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12(1):78-78
川崎病可导致冠状动脉的损害而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因为在发病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其并发症 ,所以提高对非典型川崎病的认识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非典型川崎病 2 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8例非典型川崎病中 ,男 16例 ,女12例 ;年龄 <1岁 15例 ,~ 3岁 6例 ,~ 5岁 5例 ,~ 10岁 2例。1.2 临床特征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持续 5天以上 ;恢复期均有指、趾端膜状脱皮 ;唇鲜红、皲裂、干燥 14例(5 0 % ) ;双眼结膜充血 7例 (2 5 % ) ;颈淋巴结肿胀 10例 (35 .7% ) ;皮疹 9例 (32 .1…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LH-75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38例川崎病惠儿(病例组)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8例(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PLT、PDW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PCT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川崎病患儿恢复早期PLT、PCT、PDW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MPV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KD恢复早期PLT、PCT高于KD急性期,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KD恢复早期MPV、PDW低于KD急性期,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川崎病患儿病情恢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叶长城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14,(6):542-54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0例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组7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18例和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组15例,另选取正常妊娠妇女110名为对照组,观察四组外周血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PAT组、HELLP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与正常妊娠组以及PAT组、HELLP组比较,MPV、PDW上升,PLT、PC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PLT、MPV、PDW、PCT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23-25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凝血指标在肝硬化和健康人群的差异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05例肝硬化患者和20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人群进行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的检验,分析这些指标与肝硬化的关系。结果实验组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血小板比容(platelet crit,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activity time,APT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凝血指标在肝硬化诊疗中具有实际的应用效果,根据检验者血液中的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凝血指标可以比较出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群在血液检查指标上的差异,从而在临床用药方面、降低出血风险、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川崎病患儿45例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即入院时及入院后第2、3、4周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同时测定45例健康儿童以上血小板参数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不同时间所测值及有无冠状动脉异常者分别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与血小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D患儿PLT升高,第2、3周最高,第4周下降,差异显著(P<0.001).MPV、PDW、P-LCR第1周最大,以后迅速变小,差异显著(P<0.001).冠状动脉异常患儿急性期MPV及最高PLT值较冠状动脉无异常患儿之值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与MPV呈负相关(P<0.001).MPV与PDW、MPV与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PLT与PDW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KD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谢、血小板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珐:选取2011年8月-2013年6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35例骨折患儿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的3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后第l、3、7及14天和对照组的血清骨代谢、血小板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骨折后第1、3、7及14天的血清骨保护素(OPG)、降钙素(HCT)、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一11)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骨折后第1、3、及7天血小板活性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及过氧化氢酶(CA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而骨折后第14天两组的血小板活性及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儿童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谢、血小板及氧化应激指标均呈现明显的波动,且不同时间均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9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期59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血小板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病因及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而血清纤维化指标及其他血小板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肝功能分级者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因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较大,并且受肝功能分级的影响较大,但不同病因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血小板指标在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69例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6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血小板参数和活性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轻度、中度、重度及危重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小板参数和活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危重患者高于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重度患者则高于轻度及中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小板指标在胰腺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其在此类患者中呈现出明显升高的情况,对于了解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进行诊治的5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时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小板指标均持续改善,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间粘附分子1(sVCAM-1)、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ED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早发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指标,改善患者的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APP/PS-1/tau(3xTg)小鼠血小板功能变化情况及机制分析。方法实验小鼠分为3xTg-AD组和WT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粘附试验等方法评价3xTg-AD和WT小鼠血小板的功能;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老年3xTg-AD小鼠血小板计数和糖蛋白表达与对照WT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对照WT小鼠相比,3xTg-AD小鼠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的粘附能力增强(P0.05)。此外,与纤维蛋白原粘附功能增强的3xTg-AD小鼠血小板信号蛋白的磷酸化也增加,包括PI3激酶Akt和p38MAP激酶(P0.05)。然而,两组小鼠中由激动剂诱导的活化血小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xTg-AD小鼠循环血液中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加,可能与AD疾病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