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太湖水体微囊藻毒素含量调查及其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微囊藻肝毒素(Microcystin MC)剧增.本研究采用间接竞争的ELISA法对全太湖及太湖水厂的进出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并对如何有效消除MC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太湖水中MC污染严重,尤其以夏季7、8、9月为甚,出厂水中有时也有一定浓度的MC;消除方法的研究发现臭氧、活性炭的效果较好,而氯化和紫外线则须在较高条件下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微囊藻肝毒素(MicrocystinMC)剧增.本研究采用间接竞争的ELISA法对全太湖及太湖水厂的进出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并对如何有效消除MC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太湖水中MC污染严重,尤其以夏季7、8、9月为甚,出厂水中有时也有一定浓度的MC;消除方法的研究发现臭氧、活性炭的效果较好,而氯化和紫外线则须在较高条件下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由于富营养化水平的加剧,包括水源水库水在内的淡水水体经常发生蓝藻水华,蓝藻水华可导致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含量升高,而水中MC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危害.MC对人体重要调节酶(蛋白质磷酸酶1和2A)有潜在的抑制作用[1],被证实可导致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死亡.许多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2]建立了饮用水中MC-亮氨酸精氨酸(LR)限制标准,最高允许含量为1.0μg/L.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3]和“城市供水水质标准”[4]中都规定MC-LR最高浓度为1.0μg/L. 相似文献
7.
8.
9.
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肝脏和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微囊藻毒素LR(MCLR)经灌胃途径对小鼠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的损伤效应。[方法]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酸转移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结果]MCLR在1μg/L浓度下即可引起ALT,LDH的显著升高;在达到100μg/L浓度时可引起AKP明显升高;但各剂量组AST,γ-G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同剂量MCLR均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增加,且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MCLR在1μg/L低浓度下对小鼠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可产生一定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昆山市水源水藻类及藻类毒素污染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昆山地区水源水中藻类及其毒素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方法 对 6家水厂的 2、5、 8、 11月源水藻类进行计数、分类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 -LR ,MCLR)。结果 6家水厂源水全年藻类平均密度为 2 2 5× 10 6个 /L ,8月平均密度最高 ,达 5 81× 10 6个 /L。MCLR年平均值 199 71pg/ml;8月份均值最高 ,为 6 2 5 5 0 pg/ml;2 4份水样中 ,最高值达 2 2 80 pg/ml。 结论 昆山地区地面水已呈富营养状态 ,藻类及其毒素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1.
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定量酶联免疫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灵敏度的水中微囊藻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方法使用微囊藻毒素检测试剂盒,利用抗原与抗体间免疫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结果微囊藻毒素在0.1~2.0μg/L范围内呈线性,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5~-0.999。向样品中分别添加0.3、0.7、1.5μg/L 3个水平的微囊藻毒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8%、85.7%和90.0%,相对标准偏差6.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适合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检测,并可实现大批量样品的筛选。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微囊藻毒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饮用水微囊藻毒素(MC)与消化道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在无锡市选取l0个饮水类型不同的乡镇或街道作为调查点,收集l992—2000年各调查点恶性肿瘤的死亡资料,同时采集不同类型水样,综合评价各调查点MC的暴露水平,分析饮用水MC暴露等级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相关关系。结果 饮用水MC暴露等级与男性胃癌和男性各部位合计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率呈现正相关;与男性肠癌的标化死亡率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 饮水MC污染可能与男性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尤其是胃癌死亡率的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3.
江苏几个地区与某湖周围水厂不同类型水微囊藻毒素调查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为改善饮水卫生提供依据,应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于1997年9月至12月间从江苏海门、泰兴、淮安和扬中4个县(市)收集的各类居民接触用水水样和1996年8月至9月间从湖周7个自来水厂的源水和出厂自来水样进行微囊藻毒素(MC)测定。结果在4个地区的沟塘水与河水中均检测出低浓度MC,沟塘水样MC检出率在167%~428%之间,而河水水样MC检出率均约为18%;另从某湖周7个自来水厂不同时期采集的源水样中均检测到此毒素,其浓度范围在28135300ng/L之间;并在3个自来水厂的出厂水中检出低浓度的毒素(1281400ng/L)。结果提示MC污染在江苏一些地区比较常见,采用常用的饮水消毒处理并不能完全消除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建立水中微囊藻毒素(M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初筛、光谱定性、质谱确认分析方法。[方法]以Waters Atlantis dC18(3μ2.1×100 mm),色谱质谱柱为分析柱,流动相:20%甲醇溶液,Surveyor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和Finnigan LCQ Deca XP MAX质谱仪为检测器。[结果]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为:MC-RR y=7.401998×1025 x+5.028972×102,r=0.998;MC-LR y=5.689824×105x+5.925834×102,r=0.9996;MC-YR y=4.816086×105x+6.145898×102,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5.1%~105.0%,RSD为3.00%~4.99%。[结论]用HPLC-PDA法检测水源水中的微囊藻毒素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定性准确,定量精确。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主要是由蓝绿藻产生的一类毒素,是淡水水体污染范围最广的一类藻毒素。随着水体受藻类毒素污染频度的增加,微囊藻毒素受关注的程度亦日渐加大,对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和控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检测更是控制的基础。选择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检测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已必不可少。笔者较详细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其成果,指出了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某湖周围水厂源水及出厂水微囊藻毒素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于1996年8月至9月间从某湖周围7个自来水厂的源水和出厂自来水样进行微囊藻毒素测定。结果从7个自来水厂不同时期采集的源水样中均检测到此毒素,其浓度范围在280~35300ng/L之间;另外在3个自来水厂的出厂水中检出低浓度的毒素(128~1400ng/L)。提示常用的饮水消毒处理并不能完全消除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定福建省某水库水华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亚型,研究该毒素对大鼠的亚慢性肝毒性。方法采集微囊藻水华,固相萃取法提取微囊藻毒素,以微囊藻毒素LR和RR纯毒素为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亚型;SD大鼠0.42μg/(ks bw)MC-LR亚慢性染毒35d,观察血清酶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该微囊藻水华检测出MC-LR,未检测出MC-RR;用藻细胞裂解液[相当于0.42μg/(ksbw))MC-LR]亚慢性染毒大鼠,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SDH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系数显著增大,肝组织出现炎症样变化。结论福建某水库水华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亚型为MC-LR;亚慢性接触0.42μg/(ks bw)MC-LR的微囊藻毒素可引起肝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