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药理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特异性地针对肿瘤发生、发展、浸润与转移等环节的一种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分子靶向药物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与靶分子结合时呈高亲合力,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不良反应轻微。本文从药理学与临床角度出发,结合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代表性药物,就其研究与应用现状做一浅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有多种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我国上市,靶向治疗药物以其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已从中获益。早期快速诊断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靶向治疗效果也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从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多方面对分子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国内,临床医药人员的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以期制定良好的治疗方案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詹琼 《上海医药》2011,32(12):577-581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正以其低毒、副反应和高治疗效果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按作用靶点以及药物的性质,分子靶向药物可分为数类,主要包括以EGFR为靶点的药物、作用于HER2/erbB2的单克隆抗体、靶向VEGF/VEGFR的药物、以白细胞CD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以及作用于多个靶点的药物.本文综述肿瘤分子靶向治...  相似文献   

4.
放射治疗与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基本和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所有治愈的肿瘤患者中,放疗和以放疗为主综合治疗的贡献度高达40%。在肿瘤姑息治疗中,放疗也和化疗一样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根据循证医学的资料严格估算,52%的肿瘤患者在其肿瘤治疗过程中,至少会接受一次放射治疗。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影像技术的进展,放射治疗的设备和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儿童恶性肿瘤是儿童非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在成人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儿童肿瘤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手段和新希望。但是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大量研究系统揭示了儿童肿瘤中存在更多独特的分子改变,使得儿童肿瘤的药物研究面临了新挑战和新机遇。综述系统总结了目前儿童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揭示了儿童肿瘤的分子特征及其潜在新靶点,并对分子靶向药物在儿童肿瘤中的研发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以期更好地推动儿童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形成、进展及其转移与多种基因突变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包括异常的生长因子激活,细胞分裂信号途径持续活化(如Raf/MEK/ERK、PI3K/AKT和Wnt/β2catenin通路) ,抗细胞凋亡信号途径失调(如p53和PTEN基因)和新生血管异常增生等。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近年来,分子靶向抗癌药在临床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且多靶点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耐药机制和逆转措施。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肿瘤”、“耐药性”、“靶向药物”和“逆转耐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纳入标准:①靶向药物的分子靶点;②靶向耐药的机制;③逆转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共筛选出相关文献32篇。结果:靶向药物的分子靶点以细胞膜受体和细胞内激酶为主,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细胞信号转导、基因突变、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肿瘤细胞代谢和上皮-间质转化等。个体化用药、联合用药、改善肿瘤微环境以及研发新药等措施有望逆转靶向耐药。结论:靶向药物的分子靶点多样,耐药机制复杂,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逆转。  相似文献   

8.
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为吉 《药品评价》2005,2(4):307-308
近年来,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已经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所谓靶向药物治疗就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存相对高的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较小。目前,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药物有控缓释化疗药、脂质体化疗药、分子靶向药物等。药物可通过多条途径给予,如血管介入给药、超声介导靶向经皮给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使用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种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记录结果。结果:阿西替尼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和腹泻;埃克替尼主要是皮疹和腹泻;利妥昔单抗使用时应注意其相关输液反应和感染;西妥昔单抗主要是痤疮样皮疹。结论:不同靶向药物其不良反应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医生应重点关注不同靶向药物常见或主要不良反应及其特点,及时处理重度甚至致死性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所致皮肤不良反应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该院接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皮肤不良反应分级、甲沟炎症状分级及护理...  相似文献   

11.
441例抗结核药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倩  陈津红  韩琴  张悦凤 《中国药房》2008,19(5):376-377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07年4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抗结核药导致的血液系统异常改变441例作汇总性统计与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15种抗结核药,以利福平、环丙沙星、异烟肼为主,共计211例/次。临床表现以白细胞减少症为多见。结论:临床工作者应掌握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抗结核药分布规律,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2.
龙敏  张丹  陈蓉 《中国药房》2012,(6):561-562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国内医药期刊有关头孢克肟致ADR个案报道10例并汇总3家医院2000-2010年上报的头孢克肟致ADR报告79例,共89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ADR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占41.57%),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占19.10%)及消化系统损害(占15.73%);以≤10岁儿童(48.31%)和序贯用药(46.07%)报道率最高;约38.20%的ADR发生在用药48h后。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克肟引起的ADR,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661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04~2008年的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表661例,对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所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级别等项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61例报告表中,男430例(65.05%),女231例(34.95%),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191例(38.43%);涉及64种抗肿瘤药,涉及怀疑药物共计1145例次;居前3位的药物是顺铂(210例次)、氟尿嘧啶(135例次)、奥沙利铂(124例次);静脉注射给药1027例次(89.69%);涉及ADR临床症状共计1566例次,消化系统损害773例次(49.36%)居首位;发生新的、严重的ADR共242例,占36.61%。结论:收集整理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其基本信息,有助于促进抗肿瘤药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科药品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收集到的精神科药品致ADR报告64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5例ADR报告中,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最多,有565例(占87.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有234例(占34.26%),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病;消化系统的损害居次,有93例(占13.62%)。结论:临床应加强对精神科药品ADR的监测工作,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中的药物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情况及特点,为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ADR/ADE监测中心收到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2 198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2 198例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00∶1.04(5 982/6 216),患者年龄主要集中于15~65岁;共涉及218个基本药物品种,以头孢菌素为主,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居首位,其次为口服;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损害为主;339例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中,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原患疾病排序居前5位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和肺部感染。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国家基本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迫切需要研究制定国家基本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分级和风险评价标准,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关于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达比加群酯致ADR的个案报道共73例;其性别分布男性44例(60.3%),女性29例(39.7%);年龄分布以70岁以上较多(59例,80.8%);多发生在用药后6个月内(60例,82.2%);达比加群酯致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50.7%)、血液系统损害(15.1%)和心血管系统损害(11.0%)多见。临床使用达比加群酯过程中应重点考量患者肾功能、年龄、体重和性别等危险因素,并重点监测和防治其ADR,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87例丹参及其制剂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中国医院知识仓库》进行检索并查阅原始文献,对1994~2007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有关丹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参及其制剂所致不良反应主要多发于用药30分钟以内,且多发于50~59岁年龄组,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心血管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比例最高。结论:临床医生、药师及护士应重视丹参及其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279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抗感染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临床各科室上报的279例抗感染药致ADR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9例抗感染药致ADR中,静脉滴注导致的ADR最多(262例,占93.55%);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例数最多(101例,占36.20%),其次为氟喹诺酮类(68例,占24.37%);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39例,占49.82%),其次为消化系统(77例,占27.60%);上报科室以外科最多(121例,占43.37%)。结论: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是ADR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强抗感染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和ADR监测,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龙敏  陈蓉  王颖 《中国药房》2011,(22):2077-2079
目的:探讨头孢米诺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1990-2010年"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头孢米诺临床应用及ADR个案报道的文献,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5篇共1474例,其中临床应用23篇1449例,个案报道12篇25例,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临床应用文献中,有84例记载ADR并分类,ADR发生率为5.80%,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71.4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9.05%)等。ADR个案报道为:急性肾损害(32.00%)、凝血障碍(20.0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00%)等;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60.00%),约80.00%的ADR出现在用药3d后。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米诺引起的ADR,用药时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邹晓波 《中国药房》2006,17(23):1809-1810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降脂药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2005年国内报道的使用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19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肌肉毒性反应常见,其次为肝脏毒性反应以及其它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关节肿痛、过敏等)。结论: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监测结果,确保其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