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其他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乳腺癌辅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卵巢去势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手段。卵巢去势与放化疗相结合的辅助治疗,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筛选合适的患者以及具体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归纳总结近年来几个重要的临床试验,探讨卵巢去势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内分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概述如下。一、乳腺与内分泌激素的关系乳腺是一个与内分泌激素密切关联的器官,正常乳腺或依赖激素性乳腺癌,受下列内分泌腺影响: 影响女性乳腺癌生长的激素内分泌紊乱是导致乳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Rosnes分析732例乳癌患者的激素水平,发现94.6%患者垂体向腺性激素活力增强,75.1%卵巢—肾上腺女性素功能增强,73.2%男性素功能低下,69%甲状腺功能低下。二、雌激素受体(ER)对内分泌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双侧卵巢切除术是绝经前期晚期乳腺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卵巢后可以降低或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的作用,从而使肿瘤退缩。去除卵巢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或放射去势2种,手木切除卵巢的治疗作用发生较快,放射治疗在照射达16-20 Gy后亦能获得同样效果,从治疗到发生作用常需要较长时间。但是,目前乳腺癌手术后作预防性卵巢切除的疗效尚有争议。T8ylor 1934年首次报道乳腺癌根治木后用放射疗法去除卵巢与对照组(单纯乳腺癌根治术)的4年生存率元差别,以后很多研究报道预防性切除卵巢可推迟术后复发的时间,尤其是对淋巳结有转移的病例,但总的生存率并不提高。对预防性切除卵巢目前的争议主要在于切除卵是否延长生存期,以及预防性切除卵巢的适应症、切除时机与绝经的关系等。为了能够正确地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我们摘译了C。hrane图书馆中“卵巢切除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系统评价”文献,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秀容  陈强 《医学综述》2009,15(8):1168-1173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芳香化酶抑制剂、卵巢去势等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手段。各种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时机及其应用时限等,是临床关注的焦点。目前,三苯氧胺仍是绝经前患者的标准用药,但对绝经后患者而言,新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使用会有更大的益处。本文结合正在进行的多个大宗临床试验,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和时机掌握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手术摘除内分泌腺(卵巢、肾上腺、垂体),并给于雄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播散型乳腺癌的方法之一。乳癌疗法的新方向是用合成的抗雌激素制剂。其作用机制可解释为乳腺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被阻断,抑制癌的生长。1971年首次报道了三苯氧胺Tamoxife临床应用的情况。近几年各医院通过广泛实践,已确定三苯氧胺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6.
许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381-1383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日益升高,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全身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符合保证疗效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现代乳腺癌治疗原则。随着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已经拥有多种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如卵巢去势、药物去势、三苯氧胺、孕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氟维司群等。特别是近年来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制成功使得内分泌治疗日益成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本文就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褪黑素对多种肿瘤尤其是乳腺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中, 褪黑素对乳腺癌细胞和移植瘤的抗癌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受体MT1介导抑制ER mRNA的表达与ER的转录活性而实现; 褪黑素还可调节核受体超家族中其他受体和雌激素代谢酶的转录激活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并能抑制肿瘤的有氧代谢 和细胞增殖、生存、转移和耐药的关键通路。在乳腺癌细胞中表现出细胞特异性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和细胞毒作 用。人类和动物模型的研究均表明褪黑素昼夜节律的紊乱促进了人类乳腺癌生长、代谢和信号转导,进而驱动了乳 腺肿瘤内分泌治疗无效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综述内分泌药物对乳腺癌的治疗机制及应用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潜在的有效内分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治疗的24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内分泌药物治疗,并观察内分泌药物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进展。结果 24例内分泌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显效缓解12例(50%),有效缓解10例(41.67%),无效2例(8.33%),总缓解率为91.67%(22/24)。结论由于内分泌药物可与乳腺癌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进行结合,之后能够通过调节靶组织雌激素水平而抑制其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作用,从而参与控制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颅内动脉血管壁炎症反应的可能作用。方法 自发性高血压SHR雌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卵巢切除去势对照组和去势后雌激素替代组,每组10只。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静脉血的雌激素水平,获取标本后分别运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检测颅内动脉Willis环血管壁组织的核因子-kB (NF-kB)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表达和蛋白含量。结果 卵巢切除去势后雌激素替代组的雌激素水平较卵巢切除去势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免疫组化显示,在对照组血管壁的NF-kB和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雌激素替代组;Western blot蛋白分析发现,雌激素替代治疗组颅内动脉血管壁的NF-kB和ICAM-1表达明显低于卵巢去势对照组(P<0.01)。结论 雌激素能降低血管壁NF-kB和ICAM-1的表达,抑制血管壁的炎症反应。 [关键词] 颅内动脉;雌激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膜雌激素持续作用对乳腺癌细胞生长调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不同浓度的膜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MTT法和RT-PCR法分析不同的信号抑制剂调控后,膜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及其EGFR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10-7M和10-12M的膜雌激素持续作用能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膜G蛋白藕联受体阻断剂苏拉明和EGFR阻断剂AG-1478能明显抑制膜雌激素对MCF-7细胞生长的诱导作用。苏拉明和AG-1478能抑制膜雌激素持续作用上调MCF-7细胞中EGFRmRNA表达的作用。结论雌激素膜持续效应能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这一作用是通过膜G蛋白藕联受体和EGFR通路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去势雌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24只3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卵巢切除)、雌激素组(卵巢切除并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除正常对照组外均于手术2周后给予高脂饮食,雌激素组同时肌内注射给药,连续12周.12周末取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行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结果 12周末,与去势对照组比较,雌激素可显著减轻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损害,抑制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蛋白表达.结论 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乳腺肌上皮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mblot、Northemblot、Ma trigel细胞浸润能力实验 ,检测了乳腺癌细胞和乳腺肌上皮细胞中Maspin的含量 ,并分析肌上皮细胞抑制乳腺癌细胞浸润的作用机制。结果 组织学检查发现在正常乳腺导管和乳腺原位癌的周围都有一层完整的乳腺肌上皮细胞 ,而在浸润性乳腺癌中 ,这层肌上皮细胞发现有缺损和断裂。在Matrigel肿瘤细胞浸润实验中 ,肌上皮细胞及其CM能明显降低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MDA MB 2 31的浸润能力。肌上皮细胞含有高含量的抗癌蛋白Maspin ,并能大量分泌出细胞外。而这种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没有表达。结论 乳腺肌上皮细胞具有抗肿瘤细胞浸润的能力 ,提示乳腺肌上皮细胞在体内乳腺癌的生长及发展中 ,可能具有重要的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乳腺的发育及生理功能受到体内多种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控,以卵巢和垂体前叶的影响最大。了解乳腺与内分泌的关系,研究乳腺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对乳腺发生直接作用的激素雌激素(estrogen,E):主要由卵巢的卵泡分泌,肾上腺和睾亦可分泌少量雌激素,妊娠中后期的雌激素则主要来源于胎的绒毛膜上皮。雌激素中生理活性最强的是雌二醇(F2)。在春发育期,卵巢的卵泡成熟,开始分泌大量的雌激素,雌激素促进乳腺导管的上皮增生,乳管及小叶周围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通络散结丸药物血清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细胞增殖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通络散结丸治疗乳腺肿块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通络散结丸含药动物血清,以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以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细胞芳香化酶CYP19及雌激素受体ER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水平;MTS实验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组作用细胞24 h后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CYP19 mRNA、ER mRNA表达水平,表达水平分别降低0.346和0.128倍;药物血清作用48 h后S期和G2/M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尤以S期最为显著,相应的G0/G1期细胞增加,药物血清抑制了细胞增殖的正常进行;凋亡实验示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增加,药物血清组总体凋亡率高于对照组;药物血清作用细胞48 h以后细胞生长曲线幅度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在96 h时抑制效果最明显。结论:通络散结丸药物血清影响乳腺癌MCF-7细胞的雌激素合成及其作用发挥,同时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评估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阳性(N1)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同时卵巢抑制治疗,对远期复发、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0月该院诊治的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167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根据化疗期间有无接受卵巢抑制治疗,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5例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该组接受6周期化疗且化疗开始前给予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进行药物卵巢去势,化疗结束后接受5年、规范的内分泌治疗。B组112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该组患者仅接受6周期化疗+5年内分泌治疗。结果  截止2015年底,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的5年无病生存期优于B组;A组与B组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5年生存期提高10%,具有临床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卵巢去势、脉管浸润结果及组织学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年龄≤45岁、激素受体阳性及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同时接受卵巢去势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治疗疗效。脉管浸润情况及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应用何种内分泌治疗,其有效率总不能达到1 0 0%,即使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总有一部分无效或治疗后复发,因此研究影响内分泌疗效的因素及其机制,对提高内分泌治疗的效果非常重要。目前的内分泌治疗主要机制是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芳香化酶抑制剂等)或阻断雌激素的作用(他莫昔芬)从而实现其治疗作用的。先前的研究已表明,雌激素的水平可影响他莫昔芬的疗效[1],本试验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从而进一步阐明雌激素影响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作用的可能机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细胞系…  相似文献   

17.
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广泛用于乳腺癌术后的内分泌治疗.TAM在乳腺癌组织中表现为雌激素受体拮抗作用,抑制癌细胞生长.在子宫内膜,TAM产生弱雌激素样效应,长期使用可引起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浸润性癌及子宫肉瘤等.乳腺癌术后TAM治疗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  相似文献   

18.
绝经前妇女的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芳香化酶是含有细胞色素P450的酶复合物家族成员之一,作用于雌激素生成的限速步骤,即催化雄烯二酮或睾酮向雌激素的转化。这一过程受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的控制。人类许多组织能够表达芳香化酶,如卵巢颗粒细胞、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乳腺、肌肉、脂肪组织、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脑。颗粒细胞和其他组织的芳香化酶采用不同的转录启动子。芳香化酶作用于雌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的终末步骤,是选择性抑制雌激素生成的良好靶点。由于作用环节的特殊性,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在一些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AI主要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其生长与内分泌激素密切相关。特别是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尤其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有效率可达70%。本文概述了相关的分子药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其生长与内分泌激素密切相关.特别是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尤其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有效率可达70%.本文概述了相关的分子药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