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检测3例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患者ABCB6基因的突变。方法:提取患者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患者ABCB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果:3例患者该基因编码区所有外显子均未发现突变。结论:本研究中3例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患者的发病与ABCB6基因的编码区序列无关。  相似文献   

2.
几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为主的遗传性色素性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屈侧网状色素异常、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症以及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症。屈侧网状色素异常由KRT5基因(12q13.13)功能丧失性突变所致;SASH1(6q24.2-q25.2)、ABCB6基因(2q33.3-q36.1)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发病有关,而常隐类型致病基因定位于12q21-q23;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症由KITLG基因(12q21.12-q22)或19p13.1-pter区域内基因突变所致。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症的发病与KITLG基因突变有关。以上基因突变主要通过影响黑素降解、黑素细胞迁移、黑素合成或黑素母细胞增殖等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异常。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先证者双手及足背褐色斑点与色素减退斑9年。皮肤科检查:双手、足背出现散在褐色斑点与色素减退斑。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及其他患者ADAR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新的突变c.2628delA。c.2628delA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基因型与表型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个家族性泛发性雀斑样痣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检测分析其致病基因。方法:分析1个家族性泛发性雀斑样痣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遗传规律。抽取先证者及其父亲(患者)、母亲(健康成员)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SASH1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以先证者母亲及100例无关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在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5例确诊为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结果:皮损主要分布于躯干及四肢,表现为全身泛发性色素沉着与色素减退斑,色素沉着斑为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疹,并间杂以类似大小的色素减退或色素脱失斑,皮疹表面无鳞屑、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病理改变为色素沉着斑区基底层及棘层下部细胞内含有较多黑素颗粒,色素减退斑区黑素颗粒明显减少或缺如,而黑素细胞数量并未减少。患者中2例身材矮小,1例伴有耳聋、癫痫等症状。5例患者均未见头发、牙齿、指甲及粘膜损害。结论: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其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皮损主要表现为全身泛发性色素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该病好发于亚洲东部.早期研究认为,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是该病的一个亚型.近年随着对致病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和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是两类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皮损主要表现为全身泛发性色素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该病好发于亚洲东部.早期研究认为,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是该病的一个亚型.近年随着对致病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和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是两类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皮损主要表现为全身泛发性色素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该病好发于亚洲东部.早期研究认为,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是该病的一个亚型.近年随着对致病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和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是两类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皮损主要表现为全身泛发性色素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该病好发于亚洲东部.早期研究认为,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是该病的一个亚型.近年随着对致病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和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是两类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皮损主要表现为全身泛发性色素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该病好发于亚洲东部.早期研究认为,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是该病的一个亚型.近年随着对致病基因的深入研究,发现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和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是两类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的基因突变及突变类型,为建立本病的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PCR及Sanger测序技术对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先证者GJB6基因外显子进行突变鉴定,对可疑的变异位点, Sanger测序检测家系其他成员该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家系先症者GJB6基因错义突变c.31G〉A,该突变导致连接蛋白-30(connexin-30, CX-30)第11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成精氨酸(p.G11R)。家系的患者均携带此变异,而家系表型正常的个体不携带此变异。结论 GJB6基因c.31G〉A(p.G11R)突变是该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致病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一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进行测序,寻找ATP2C1基因外显子上的突变点,丰富关于ATP2C1基因突变的信息。方法 提取一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中先证者及包括其父母、舅舅在内的家族中6名其他成员的外周血DNA进行测序,与人类基因组ATP2C1序列相比较找出突变点,另外测50例正常人血的ATP2C1基因,除外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家系中先证者、其舅舅及其母亲在ATP2C1的第9外显子上存在一杂合性的剪切突变,第699位缺失腺嘌呤(A),导致其下游第12位的氨基酸序列出现终止密码TGA。反向测序亦证实该突变。该家系中先证者父亲、其他3名成员及50例正常人均未见该突变。结论 本研究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中先证者及其母亲及舅舅ATP2C1的第9外显子上存在一杂合性的剪切突变,突变来自于母系并向下遗传。  相似文献   

13.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为主,也可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年来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找到3个不同致病区域,分别为6q24.2-q25.2、12q21-q23和2q35.发现2q35上的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6为该病的致病基因,进一步通过基因功能证实,免疫组化显示,ABCB6抗体在上皮细胞质中弥散性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显示,ABCB6在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有表达,斑马鱼实验证明了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6在色素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报道,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的ABCB6基因突变位点共8个,包括1个移码突变,7个错义突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利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技术对两兄弟眼皮肤白化病患者的(OC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筛选和鉴定。方法 收集1个OCA家系的临床资料,提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全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直接测序以寻找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并利用Sanger测序进行一代验证。结果 先证者及其弟弟均表现为全身皮肤、毛发变白,双眼球震颤,畏光,虹膜半透明,结膜充血,双眼屈光不正。先证者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子女表型均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两兄弟OCA2基因中均出现3个杂合变异,即c.1290T>A无义突变、c.1363A>G错义突变和c.1204T>C错义突变。其中,OCA2 c.1204T>C尚未有报道,为OCA2基因的新突变位点。此外,先证者父亲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04T>C;先证者母亲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90T>A及c.1363A>G;先证者儿子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90T>A;先证者女儿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04T>C,先证者弟弟的女儿OCA2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1290T>A。结论 本研究中2例OCA2患者均出现3处OCA2基因突变,其中c.1290T>A无义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临床表型的突变位点,这些发现丰富了OCA2的致病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分析Dowling-Degos病1家系KRT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调查先证者家族3代共12人信息,采集先证者和8例家系成员以及家系以外5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人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行全外显子测序后与人类基因组KRT5、POFUT1及POGLUT1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本家系有3例患者,分别为先证者及其父亲和祖母(去世)。先证者及其父亲临床表现为皱褶部网状色素沉着,以胸腹皱褶部位为重,且KRT5基因第一外显子均存在c.165T>A杂合无义突变,其他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均未发现此突变,所有受试者POFUT1及POGLUT1基因检测未见异常。结论 本研究新发现1处KRT5基因c.165T>A突变,导致先证者及其父Dowling-Degos病。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检测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一家系患者的OSMR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 收集一家族性皮肤淀粉样变家系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19名相关亲属、50例无关健康对照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OSMR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 结果 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OSMR基因发生c.2081C > T杂合突变,导致氨基酸出现p.P694L改变,家族中其他患者均发现同样突变位点,而家族健康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均未检出此突变。 结论 OSMR基因的p.P694L突变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淀粉样变临床表型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个先天性厚甲家系角蛋白基因突变。方法 用PCR及Sanger测序技术对先天性厚甲家系先症者KRT17基因所有外显子和KRT6B基因编码螺旋起始和终止区域序列进行突变鉴定,针对发现的可疑位点,Sanger测序检测家系其他成员该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家系患者KRT17基因错义突变c.263T 〉 C,该突变导致角蛋白17(K17)第88位氨基酸由蛋氨酸变成苏氨酸(p.M88T),KRT6B基因未见异常。结论 KRT17基因c.263 T 〉 C(p.M88T)突变是该先天性厚甲家系致病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斑驳病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对该家系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照相存档及临床遗传学特征分析,并绘制系谱图。提取家系成员和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该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该家系成员共73人。根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先证者及其他患者共14例均确诊为斑驳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患者均存在KIT基因13号外显子第1900位ATGA插入(1900insATGA),导致第634位密码子处出现移码突变,KIT蛋白多肽翻译提前终止于第641位密码子。家系其他成员及50例正常人对照者未发现此突变。该突变位点此前未见报道。结论 一种新的KIT基因突变(1900insATGA)可能是引起该斑驳病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个反常性痤疮家系患者γ分泌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个反常性痤疮患者家系资料,该家系共4代30人,患者12例,其中在世患者9例。提取先证者及其有关亲属8例(患者5例、非患者3例)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NCSTN、PSEN1、PSENEN、Aph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测序并分析。选取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基因检测发现,5例患者外周血DNA中的PSENEN基因发生c.229_230insCACC插入突变,导致氨基酸翻译过程中移码,不能形成功能正常的PSENEN蛋白,家系中3例正常亲属及100例健康对照均无该突变。结论反常性痤疮家系存在1个新的插入突变,即PSENEN c.229_230insCACC突变,可能是引起该家系反常性痤疮患病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