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HINT1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HINTl基因对人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构建的peDNA.3.1/mye-His(-)A-HINTl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且能高表达HINTI的A375细胞模型.用M1rr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 3,Caspase 8及Caspase 9的相对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bax、细胞色素C及p53的表达.结果 与空载体-A375及未转染A375细胞相比,HINT1-A375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Gl期细胞增多(73.17%±3.99%,F=25.65,P<0.05),S期细胞减少(16.75%±1.62%.F=75.48,P<0.01),细胞出现明显的晚期凋亡(23.57%±9.58%,F=11.71,P<0.01). TUNEL法显示凋亡阳性细胞百分比(12%±1%)显著增高(F=358.02,P<0.01);Caspase 9(0.45±0.03,F=135.62,P<0.01)和Caspase 3表达(0.46±0.04,F=90.28,P<0.01)升高.凋亡相关蛋白bax、细胞色素C及p53表达增加,bel-2表达降低.结论 高表达H1NT1可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细胞周期出现G_1期阻滞,提示HINT1可能是人黑素瘤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体外对黑素瘤细胞A375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研究。方法0.5、1、2、4 mg/L丹参酮ⅡA作用黑素瘤A375细胞24、48、72 h后,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A375细胞的增殖活性。1、2、4 mg/L丹参酮ⅡA作用黑素瘤A375细胞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小体的数量,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蛋白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激酶1(p70S6K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分析显示,0.5、1、2和4 mg/L丹参酮ⅡA分别作用黑素瘤A375细胞24、48、72 h,均能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能力,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2564.12、1235.25,均P<0.05)。流式细胞仪显示,1、2和4 mg/L丹参酮ⅡA作用A375细胞48 h后,细胞内自噬小体比例分别为6.91%±0.35%、13.11%±0.73%、25.51%±0.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1%±0.0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印迹显示,1、2和4 mg/L丹参酮ⅡA作用A375细胞48 h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表达水平随丹参酮ⅡA浓度增加而升高,各丹参酮Ⅱ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PI3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中PI3K、p?Akt、p?mTOR和p?p70S6K1蛋白表达随丹参酮ⅡA浓度增加而下降,各丹参酮Ⅱ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P13K?Akt?mTOR?p70S6K1信号通路,促进黑素瘤细胞发生自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HINT1)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肿瘤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三组裸鼠随机皮下接种HINT1-A375、neo-A375及未转染的A375细胞,观察各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计算成瘤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应用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三组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成瘤率均为100%。HINT1组移植瘤生长速度慢,接种后18 d移植瘤生长速度显著低于neo组及A375细胞组(P < 0.01)。HINT1组、neo组及A375细胞组肿瘤重量分别为(0.04 ± 0.00) g、(0.23 ± 0.00) g、(0.29 ± 0.03) g;肿瘤体积分别为(0.06 ± 0.04) cm3、(0.34 ± 0.15) cm3、(0.43 ± 0.19) cm3。HINT1组肿瘤重量及体积均显著低于neo组及A375细胞组(P值均 < 0.01)。组织病理结果显示,与neo组及A375细胞组相比,HINT1组肿瘤团块较小,细胞异形小,病理性核分裂象少见,瘤团内未见大片坏死灶。HINT1组中平均凋亡细胞百分比为12.87% ± 1.18%,显著高于neo组(3.22% ± 0.49%)及A375细胞组(3.00% ± 0.53%)(P值均 < 0.01)。结论 高表达HINT1可显著抑制A375细胞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肿瘤的生长,促进其凋亡,提示HINT1基因可能是人黑素瘤的抑癌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皮肤恶性黑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黑素细胞肿瘤,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皮肤肿瘤研究的热点.自噬是真核细胞在受到有害刺激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生化过程.很早以前就有学者通过电镜观察到黑素细胞疾病中有吞噬细胞的结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黑素细胞肿瘤中关于自噬的研究结果大不相同,甚至相反.其原因可能与黑素细胞肿瘤的内在异质性以及使用不同的自噬检测技术有关,不同角度的研究均支持自噬与恶性黑素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自噬在药物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缺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凋亡、迁移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常氧或缺氧环境下体外培养A375细胞,细胞分为辛伐他汀处理的辛伐他汀组与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对照组,通过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PI凋亡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插入式细胞培养皿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RT-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细胞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生存素、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7),以及沉默缺氧A375细胞的HIF-1α后的生存素、p27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常氧或缺氧环境下,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A375细胞增殖活力、凋亡细胞比例、细胞迁移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95.84、37.22、177.5,均P<0.001),缺氧对照组A375细胞的增殖活力(1.391±0.129)、细胞迁移数(322.550±26.226)均高于常氧对照组(0.807±0.049、125.583±17.256)、缺氧辛伐他汀组(0.685±0.417、115.167±12.050)(P< 0.001);缺氧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6.167%±2.714%)均低于常氧对照组(11.833%±2.483%)、缺氧辛伐他汀组(17.833%±2.714%)(P<0.01).缺氧辛伐他汀组HIF-1αmRNA与蛋白水平、生存素mRNA与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P27mRNA与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沉默缺氧A375细胞中HIF-1α后,生存素mRNA与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为5.346、8.281,P<0.05),P27 mRNA与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t值为31.37、9.954,P<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抑制缺氧A375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HIF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种芳姜黄酮衍生物(ATD)对人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5、10、20、40、80μmol/L)ATD、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体外作用A375及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DNA片段化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结果ATD、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对A375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ATD:R2=0.99,F=340.96;长春新碱:R2=0.99,F=349.19;芳姜黄酮:R2=0.89,F=25.41,均P<0.05),三者IC50分别为(15.96±0.02)、(77.00±0.04)及(356.95±0.01)μmol/L。当药物浓度为5μmol/L及10μmol/L时,ATD对HSF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0.06)%和(25±0.02)%,长春新碱为(33±0.04)%和(29±0.08)%,芳姜黄酮为(49±0.09)%和(34±0.07)%;ATD对A375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6±0.06)%和(39±0.02)%,长春新碱为(8±0.04)%和(17±0.08)%,芳姜黄酮为(6±0.09)%和(10±0.07)%,与二甲基亚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TD对A375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强于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P<0.05),但对HSF细胞毒性却明显低于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P<0.05)。ATD、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均可诱导A375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随3种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且药效为ATD>长春新碱>芳姜黄酮。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3种药物都能诱导细胞发生不同程度凋亡,同芳姜黄酮及长春新碱相比,ATD能显著诱导细胞凋亡,且以晚期凋亡为主。随药物浓度增加,ATD组G1期A375细胞逐渐增多,G2期及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ATD对A375细胞有抑制增殖及促凋亡作用,该作用明显强于芳姜黄酮及长春新碱,其机制可能是激活caspase?3,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分化与增殖。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过表达对黑素瘤SK-MEL-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黑素瘤细胞A375、SK-MEL-2中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选取低表达 Beclin1蛋白的SK-MEL-2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空白组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1/myc-His(-)A,实验组转染pcDNA3.1-Beclin1质粒。培养一定时间后,采用CCK8法分析Beclin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Beclin1过表达对SK-MEL-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检验各组间的指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SK-MEL-2细胞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037 ± 0.010)显著低于A375细胞(0.670 ± 0.150),F = 46.62,P<0.05。实验组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32 ± 0.04)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0.06 ± 0.02)和空白组(0.07 ± 0.02),均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组间、不同时间细胞增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 = 1 077.36,F时间 = 4 903.04,均P<0.05),组别和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F交互 = 205.20,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24 h后实验组高倍(× 200)视野下穿过小室的细胞数(18.67 ± 1.19)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87.89 ± 6.05)和空白组(86.78 ± 5.93),均P<0.05;划痕实验中24、48 h时实验组细胞迁移距离均显著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Beclin1过表达可显著抑制SK-MEL-2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eclin1的过表达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自噬及EMT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只转染试剂,无质粒)、NC组(转染空质粒)、转染组(转染携带Beclin1质粒),3组细胞分别接种于3组裸鼠皮下,观察成瘤后21 d各组移植瘤的生长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Beclin1、LC3Ⅱ、Vimentin、N-cadherin和E-cadheir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组接种A375细胞的裸鼠成瘤率100%,转染组肿瘤生长速度低于空白组和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空白组与NC组比较,各基因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空白组与NC组,转染组Beclin1、LC3Ⅱ和E-cadherin的mRNA表达均升高,Vimentin和N-cadherin的mRNA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空白组与NC组比较,各基因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空白组与NC组,转染组Beclin1、LC3Ⅱ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eclin1的过表达可促进黑色素瘤细胞发生自噬,并抑制其EMT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单核细胞株U937,采用佛波酯诱导48 h后,分为3组, Mφ组(继续用佛波酯诱导48 h)、M1组(用25 mg/L LPS诱导48 h)、M2组(用15 μg/L IL-4诱导48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上清中IL-12p70和IL-10表达水平。建立巨噬细胞与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分别设单独培养组、Mφ组(A375细胞和Mφ巨噬细胞共培养)、M1组(A375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共培养)、M2组(A375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分别运用噻唑蓝法、Transwell小室法观察不同激活途径的巨噬细胞对A375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 增殖实验显示,共培养48、72 h后Mφ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显著促进A375细胞的增殖,M1型巨噬细胞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各处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共培养24 h后各组间两两比较A375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侵袭实验显示M2组和Mφ组穿过Transwell膜的A375细胞数量(147.00 ± 7.92、113.22 ± 8.15)较单独培养组(84.11 ± 6.07)明显增加(P < 0.05),M1组穿膜细胞(56.44 ± 7.55)明显减少(P < 0.05)。迁移实验显示M2组和Mφ组穿过Transwell膜的A375细胞数量(198.33 ± 8.22、156.00 ± 8.83)较单独培养组(123.89 ± 7.01)明显增加(均P < 0.05),M1组穿膜细胞(97.11 ± 6.75)明显减少(P < 0.05)。 结论 IL-4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对A375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可能起促进作用;脂多糖激活的M1型巨噬细胞对A375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可能起抑制作用。佛波酯诱导的巨噬细胞更倾向于M2型巨噬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典自噬诱导剂西罗莫司和饥饿处理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431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A431细胞和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分为对照组(单纯DMEM培养基处理)、二甲基亚砜(DMSO)组、20 nmol/L西罗莫司组、80 nmol/L西罗莫司组、平衡盐溶液(EBSS)组。作用4 h后,Western印迹检测A431细胞和HeLa细胞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A/3B(LC3A/B)、重组人γ?氨基丁酸受体相关蛋白(GABARAP)的表达水平。吖啶橙染色分析细胞自噬体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对照组与DMSO组A431细胞中LC3A/B?Ⅱ与LC3 A/B?Ⅰ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 nmol/L西罗莫司组、80 nmol/L西罗莫司组、EBSS组LC3 A/B?Ⅱ与LC3 A/B?Ⅰ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eLa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与A431细胞类似。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HeLa细胞中LC3A/B?Ⅰ与GABARAP表达呈正相关(r = 0.869,95% CI:0.807 ~ 0.999,P = 0.051),LC3A/B?Ⅱ与GABARAP表达呈负相关(r = -0.742,95% CI:-0.982 ~ 0.406,P = 0.042);A431细胞中LC3A/B?Ⅰ与GABARAP表达亦呈正相关(r = 0.837,95% CI:-0.173 ~ 0.989,P = 0.037),LC3A/B?Ⅱ与GABARAP表达呈负相关(r = -0.684,95% CI:-0.977 ~ 0.500,P = 0.047)。吖啶橙染色显示,A431细胞自噬阳性细胞比例在西罗莫司组(23.750% ± 0.260%)与EBSS组(32.450% ± 0.488%)同样高于对照组(15.987% ± 0.242%,均P < 0.05);HeLa细胞自噬阳性细胞比例在西罗莫司组(33.307% ± 0.715%)和EBSS组(66.097% ± 1.141%)高于对照组(14.117% ± 0.295%,均P < 0.05)。结论 经典自噬诱导剂西罗莫司和饥饿能够上调A431细胞的自噬水平, GABARAP蛋白可能与LC3A/B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HINT1)mRNA在恶性黑素瘤和痣细胞痣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25例痣细胞痣和25例恶性黑素瘤中HINT1 mRNA的表达,包括新鲜标本和存档石蜡标本.结果相同标本经过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提取RNA进行半定量RT-PCR的结果与新鲜冻存组织提取RNA的结果高度一致,痣细胞痣组织中HINT1 mRNA的表达水平为0.49±0.04,恶性黑素瘤组织中HINT1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为0.3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NT1 mRNA表达下降可能与恶性黑素瘤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HINT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和HIN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HINT1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56例黑素瘤及瘤旁组织和51例色素痣组织中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黑素瘤和51例色素痣组织中HINT1蛋白的表达。结果 MSP显示,黑素瘤组织、瘤旁组织及色素痣组织中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76.8%(43/56)、33.9%(19/56)和35.3%(18/51),黑素瘤组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瘤旁组织组和色素痣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10、18.749,均P<0.05),瘤旁组织组与色素痣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P>0.05)。免疫组化显示,56例黑素瘤和51例色素痣组织中分别有12例(21.4%)和42例(82.4%)HINT1蛋白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33,P<0.01)。12例HINT1蛋白阳性的黑素瘤组织中,有6例HIN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在44例HINT1蛋白阴性的癌组织中HINT1启动子甲基化率高达84.1%(37/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7,P=0.013)。56例黑素瘤中,HIN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在Clark分级Ⅰ~Ⅱ级组(59.1%,13/22)与Ⅲ~Ⅴ级组(88.2%,30/3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5,P=0.012)。结论 HINT1在黑素瘤组织中低表达,其机制可能与启动子区发生高甲基化有关;HINT1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参与黑素瘤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RUNX3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RUNX3基因甲基化在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A375细胞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Western印迹检测A375细胞RUNX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经不同浓度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胞苷(0、1、5、10、20 μmol/L)处理A375细胞后, 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A375中,处理前其RUNX3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RUNX3蛋白表达缺失。经不同浓度5-杂氮胞苷处理细胞后,高甲基化的RUNX3启动子区发生不同程度去甲基化,表达缺失的 RUNX3蛋白不同程度恢复表达。结论 A375细胞株中RUNX3蛋白表达缺失可能与其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有关; 5-杂氮胞苷能使A375细胞中的RUNX3基因发生去甲基化,从而重新激活因高甲基化而失活的基因,使RUNX3蛋白得以重新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皮酚对体外培养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CCK8法检测0.5,1,2,4,8 mmol/L丹皮酚作用24,48 和72 h后A375细胞增殖水平。用0、1.25、2.5和5 mmol/L浓度丹皮酚作用24 h后,以Annexin-Ⅴ/PI法观察A375细胞凋亡的变化、分别测定caspase 3,caspase 8和caspase 9的活性,并以Western印迹检测p53,NF-κB及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1,2,4,8 mmol/L丹皮酚作用24,48 和72 h后均对A375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与时间、浓度呈依赖性。1.25、2.5、5 mmol/L丹皮酚在作用24 h时,A375细胞早期凋亡率由对照组的(3.11 ± 0.53)%分别上升至(13.74 ± 1.73)%、(25.95 ± 0.57)%、(46.44 ± 0.81)%,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 < 0.01)。2.5 mmol/L和5 mmol/L作用组的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9活性升高,且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 0.01)。p53及Bax的蛋白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NF-κB、bcl-2、bcl-XL的蛋白水平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降低。 结论 丹皮酚对黑素瘤A375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可通过细胞内和细胞外两条途径发挥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53及NF-κB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1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及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ET-1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生长的影响,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Transwell迁移系统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仪检测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 ET-1在0.002 ~ 0.2 μg/mL浓度范围可促进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在纤连蛋白上的黏附、通过微孔滤膜及抑制ICAM-1的表达(P < 0.01),在0.2 μg/mL时作用最强,细胞代谢活性(24 h)、细胞黏附率、ICAM-1含量(24 h)分别为0.327 ± 0.009、163.31 ± 4.05、4.667 ± 0.551;在0.2 ~ 2 μg/mL浓度范围作用相反。结论 ET-1可能通过抑制ICAM-1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黏附及迁移而增强细胞代谢、增加色素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