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采用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SCA)技术无创性观察分析不同部位和大小的疣体激光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化,以探讨LSCA技术用于激光治疗寻常疣疗效量化评价的可能性。 方法 采用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17例寻常疣患者30处病灶,使用LSCA观察和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0 min、治疗后3周疣体及其周围正常皮肤血流变化及散斑流速指数(SFI)值,以评估PDL治疗的效果。 结果 寻常疣患者治疗前疣体的血流SFI值(11.600 ± 1.190)高于周围正常皮肤(5.280 ± 0.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169,P < 0.01)。与治疗前疣体SFI值相比,治疗后10 min(3.112 ± 0.484)和治疗后3周时(7.315 ± 1.083)疣体血流SFI值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4.407、3.294,均P < 0.01),治疗后3周高于治疗后10 min(t = 4.646,P < 0.01)。激光治疗后10 min疣体周围正常皮肤血流SFI值(20.260 ± 2.063)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 = 6.770,P < 0.01),但治疗后3周(4.941 ± 0.616)又较治疗后10 min显著降低(t = 6.964,P < 0.01),治疗后3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378,P = 0.707)。激光治疗的效果与疣体大小和分布部位有关, < 0.5 cm2疣体激光治疗后血流改变较 ≥ 0.5 cm2疣体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287,P < 0.05);不同分布部位的疣体激光治疗后血流改变不同(F = 15.71,P < 0.01),不同部位疣体血流SFI值改变由大到小依次为手指、足背、足趾、掌跖、甲周。 结论 寻常疣疣体内血流较正常皮肤明显升高,PDL可以凝固气化疣体内血管达到治疗目的。利用LSCA血流监测技术,能定量观察到激光治疗寻常疣前后的血流变化。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硬皮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张敏综述张谊之审校血液流变学是在宏观、微观、亚微观水平上研究血液的细胞成分、血浆的变形和流动特性,以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血管结构的流变特性[1]。由于结缔组织病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雷诺氏现象和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探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技术(LSCI)对58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PWS)前后的血流变化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20例PWS患者,给予58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接受3次LSCI检查,建立治疗前后PWS及正常皮肤血流散斑流速指数(SFI),治疗后3个月进行临床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PWSΔΔSFI与临床治疗疗效的相互联系。结果 20例未治疗的PWS处SFI高于自身正常皮肤(P<0.01);治疗后皮损处即刻反应SFI下降,低于自身正常皮肤(P<0.001);治疗3个月后,皮损处SFI值仍高于正常皮肤,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PWS处ΔΔSFI与颜色消退正相关(r=0.72,P=0.013)。结论 LSCI可客观量化监测PWS患者激光治疗前后微循环血流变化,是评估PWS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无创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4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测定,发现SLE患者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SOD值无明显差别;血清SOD水平与患者IgA呈中度正相关;口服维生素E治疗对SLE患者SOD水平无明显影响。作者认为血清SOD与SLE的自身免疫过程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脱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率为17.3%~54%[1-2].脱发与疾病活动指数有关,是疾病加重的非特异性表现,还能预测SLE的复发[3-5].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器官、以产生多种抗体及免疫复合物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基因及环境因素相关联。由于多脏器损害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同时也给社会、医疗带来极大的负担。患者血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学改变,检测了包括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情况、骨髓内外铁以及铁代谢有关指标血红蛋白、血浆铁、血浆总铁结合力、未饱和铁结合力、转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和FEP/PI、FEP/Hb等的变化,在SLE患者贫血、出血和白细胞减少等方面得出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甲状腺抗体(IGab,PTOab)和甲状腺功能(T3、T4、FT3、FT4和TSH)。21例健康体检者和20例普通皮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SLE)患者甲状腺功能与免疫球蛋白、补体C3、抗核抗体、DsDNA-Ab和血沉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甲状腺增大患者做甲状腺病理检查。结果:SLE组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增高,TGab变化不显著,SLE组T3、FT3和FT4水平均较两对照组降低,TSH和T4变化不明显。SLE多数患者甲状腺大小和质地均正常。SLE组甲状腺抗体、甲状腺功能和DsDNA-Ab、ANA、ESR、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活动期存在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脱发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SLE脱发可表现为多种类型,如狼疮发、非瘢痕性斑状脱发、弥漫性休止期脱发、盘状红斑狼疮型脱发等,不同类型的脱发在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方面有其各自的特点。SLE脱发与疾病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SLE脱发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自身免疫性炎症和血管炎造成的局部微环境的改变、毛发营养不良和毛囊周期失调均有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妊娠对SLE的影响与SLE对妊娠影响的病理基础、治疗、护理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对SLE合并妊娠患者的治疗、监护、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型,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能是该病的一个重要的病因,病毒感染不仅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还与SLE的免疫学、临床表现有相关性。随着病毒感染与SLE相关性的研究深入,SLE的治疗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7-H1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表达.方法 心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B7-H1的自然表达水平,同时收集SLE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来判定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结果 活动期SLE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上B7-H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SLE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7-H1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1=0.42,P1<0.05;r2=0.52,P2<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组淋巴细胞表面B7-H1分子数较抗dsDNA抗体阴性组明显增高(t=3.20,P<0.01).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B7-H1表达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0.00、6.75和4.33,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B7-H1表达增加,且与SLEDAI成正相关,B7-H1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凋亡抑制蛋白c-FLI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53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细胞c-FLIP表达阳性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18例)外周血B细胞内c-FLIP表达(3.11% ± 0.70%)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35例)(0.78% ± 0.28%)和正常人对照组(0.68% ± 0.12%)(P均 < 0.05),而非活动期组和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56,P > 0.05)。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FLIP的表达与SLEDAI、ESR、C反应蛋白、ANA 滴度均呈正相关(P均 < 0.05);伴有WBC减少的36例SLE患者中c-FLIP的表达与WBC的数目呈负相关(P < 0.01)。伴有狼疮肾炎的23例SLE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内c-FLIP的表达(3.04% ± 1.09%)明显高于30例不伴狼疮肾炎者(1.76% ± 1.09%)(t = 4.23,P < 0.05)。SLE患者c-FLIP的表达与血清中IL-4和IL-10的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 < 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c-FLIP高表达,且与SLE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同时其表达水平与SLE患者血清中IL-4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抗凋亡基因HAX-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半定量PCR以及Western印迹试验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活动期SLE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组PBMC中HAX-1的表达,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AX-1在SLE患者PBMC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HAX-1在m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P值分别 = 0.000、0.007),且其相对表达水平与SLEDAI之间呈线性正相关;HAX-1在SLE患者PBMC中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及内质网。结论 HAX-1可能通过抗凋亡机制抑制SLE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而导致其过度活化,从而参与SLE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BSL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9月诊治的6例BSL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男2例,女4例,平均发病年龄34岁.6例均表现为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张力性水疱、大疱,3例水疱、大疱排列呈环状.6例患者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大于4.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或裂隙;直接免疫荧光均表现为基底膜带线状IgG、IgM、IgA沉积,其中基底膜带线状C3沉积4例,线状C1q沉积2例.6例均予糖皮质激素、羟氯喹治疗;2例加用环磷酰胺.随访6例均发生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结论 BSLE多见于中青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或裂隙,直接免疫荧光见基底膜带线状IgG、IgM、IgA或C3沉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表达,探讨LFA-1与SLE的发病及病情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30例SLE患者(SLE组)和24例正常人(对照组)的PBMC,用抗人CD3-FITC和抗人CD11a-PE对其进行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D11a的表达率。结果 PBMC CD11a的表达率对照组为68.21% ± 4.58%,SLE组为73.74% ± 7.89%,活动期组为77.11% ± 7.46%,稳定期组为69.33% ± 6.27%,SLE组PBMC CD11a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活动期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稳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活动期组与稳定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LE患者CD11a的表达率与其采血时的SLEDAI呈正相关(r = 0.64,P < 0.01)。结论 LFA-1的过表达参与SLE的发病,并与疾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7.
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9例SLE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的干细胞的计数为(2.37~9.9)×108/kg。预处理方案是环磷酰胺50 mg·kg-1·d-1静脉滴注,连用4 d(造血干细胞回输前2~5d)。抗胸腺球蛋白抗体2.5 mg·kg-1·d-1静脉滴注,连用4d。同时碱化和水化尿液,保护心、肝和肾功能。从移植后临床表现、SLE相关的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9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植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10>/L的时间为移植后7~15 d,血小板>20×109/L时间为移植后0~21d。所有患者均于移植后面部红斑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部分患者自身抗体转阴。9例患者均出现轻重不一的血清病样反应,1例出现严重的肾衰和心衰,3例有出血性膀胱炎,1例出现心因性精神障碍,1例发生会阴部念珠菌感染。结论 随访1年结果表明,自体外周血纯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近期疗效显著,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凋亡调控分子BclGL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活动期SLE患者(A-SLE)、18例非活动期SLE患者(I-SLE)以及30例健康对照者PBMC的细胞绝对数;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双染试剂盒检测各组PBMC早期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PBMC中BclGL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印迹检测BclGL蛋白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干扰素(IFN)-α水平;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非参数Mann-Whitney或Kruskal-Wallis检验,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LE患者PBMC中BclGL表达量与细胞凋亡率及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A-SLE患者外周血中PBMC细胞绝对数[(0.16 ± 0.06) × 109/L]低于I-SLE[(0.27 ± 0.14) × 109/L]及健康对照[(0.34 ± 0.23) × 109/L](均P < 0.01);A-SLE患者PBMC凋亡率(22.6% ± 1.1%)较I-SLE(16.4% ± 0.9%)及健康对照(10.1% ± 0.4%)升高,I-SLE患者也高于健康对照(均P < 0.01);A-SLE患者PBMC中BclGL表达量高于I-SLE及健康对照(均P < 0.01);SLE患者外周血血清IFN-α含量[(32.5 ± 2.2) μg/L]较健康对照[(15.5 ± 1.3) μg/L]增高(均P < 0.01);SLE患者PBMC中上调的BclGL表达与PBMC凋亡率(r = 0.486,P < 0.01)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核抗体(ANA)滴度、IFN-α水平呈正相关(r = 0.496,0.516,0.535,均P < 0.01),与患者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r = -0.515,P < 0.01)。结论 SLE患者PBMC中BclGL分子表达上调可能参与SLE患者PBMC的凋亡异常,从而在SLE发病中起作用。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BclGL; 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