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13例手术治疗的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胰腺坏死范围30%)患者资料,其中采用PCD治疗54例(PCD组),采取直接开腹手术引流治疗的有59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血钙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实验室指标均较各自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比较,PCD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均P0.05);PCD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或放弃治疗率均明显的低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79.6%vs.81.4%)、引流液体细菌培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D治疗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胰腺坏死范围30%)的效果确切,同时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Tong ZH  Li WQ  Yu WK  Wang XY  Ye XH  Nie Y  Ke L  Xu XF  Lu J  Ni HB  Sun JK  Li N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8):1387-1391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直接开腹手术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的90例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针对感染的胰腺坏死组织首先采取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和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其中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27例,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63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首先在彩色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冲洗3 d后评价引流效果,无明显改善则中转开腹手术引流.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在确诊胰腺坏死组织感染后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结果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的避免开腹手术引流率(48.1%比0,P<0.05)和一次开腹手术引流成功率(92.9%比85.7%,P<0.05)均明显高于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而术后残余脓肿(7.1%比28.6%,P<0.05)、术后新发单脏器功能障碍(7.4%比28.6%,P<0.05)、新发消化道瘘(7.4%比27.0%,P<0.05)、远期并发症(3.7%比22.2%,P<0.05)的发生率均低于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此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的平均ICU治疗时间[(21.2±9.7)d比(28.7±12.1)d,P<0.01],平均住院时间[(48.2±12.5)d比(59.6±17.5)d,P<0.05]和住院费用[(191 762±5892)元比(341 689±10 854)元,P<0.05]均低于直接开腹手术引流组.结论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能有效降低多次开腹手术引流率和术后残余脓肿发生率,治疗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并且平均ICU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CD治疗5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开腹手术引流治疗5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指标及引流液体细菌培养情况,检测并比较术前、术后7 d的炎症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9.6%,低于对照组的81.4%(χ2=0.394,P=0.530);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或放弃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PCT、TNF-α、IL-8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PCT、TNF-α、IL-8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引流液体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D治疗ASP合并胰腺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实验室指标,利于术后胰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3例SAP合并胰腺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CD治疗54例为观察组,采用开腹手术引流治疗5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指标、手术并发症及引流液体细菌培养情况,检测并比较术前、术后7 d的炎症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9.6%(43/54),低于对照组的81.4%(48/59)(χ2=0.394,P=0.530);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或放弃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再次手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7 d的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PCT、TNF-α、IL-8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0%(7/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19/59)(χ~2=5.892,P=0.015);两组引流液体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4,P=0.830)。结论较开腹手术,PCD治疗ASP合并胰腺坏死感染的临床效果更优,且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实验室指标,利于术后胰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2例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67例行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穿刺引流组),1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14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比较各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各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腹腔内积液大体吸收时间、膀胱压下降时间明显晚于其余各组(均P0.05);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均P0.05);保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再手术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保守治疗组与开腹组病死率明显高于穿刺引流组与腹腔镜组(均P0.05)。结论: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及腹腔镜后入路置管引流对治疗SAP合并胰腺周围大量积液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例腹腔渗液较多及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假性胰腺囊肿及脓肿的SAP患者采用了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35例患者,置管引流45例次,置管成功率为100%。4例(11.4%)中转开腹手术,31例(88.6%)置管能有效引流。2例(5.7%)穿刺后并发少量出血。结论选择性应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于腹腔积液较多及合并局部并发症的SAP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全身综合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5例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3例机械通气,3例持续血液滤过;针对小网膜囊、十二指肠旁、肾周间隙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采用分步引流策略,先行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然后中转开腹手术引流;合并胰腺坏死组织出血的4例患者经动脉栓塞止血和(或)“三明治”法填塞止血成功.局部治疗:针对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后采取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治疗,穿刺距入院时间平均为38.4 d,坏死组织CT密度值平均为24.4 Hu(20~28 Hu).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手术后穿刺并一次性置管成功,引流管留置平均时间为21 d.患者经臀经皮置管引流后体温及WBC计数均下降,复查CT示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引流干净,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平均ICU治疗时间为(47 ±20)d,平均总住院时间为(88 ±34)d,平均住院费用为(186 342±15 467)元.随访至2012年5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 分步引流策略联合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是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SAP合并胰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3),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观察组CT复查胰周脓肿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4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SAP合并胰周脓肿的效果良好,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靠,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8例SAP合并胰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照组接受药物保守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腹腔脓肿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时间、腹部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饮食恢复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腔脓肿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SAP继发胰周脓肿的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微创、治疗费用低廉,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检查和(或)置管外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局部并发症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收治43例合并胰腺坏死、胰周积液、假性胰腺囊肿及脓肿并发症的SAP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检查和(或)置管外引流,观察其疗效.结果 43例SAP患者共穿刺64例次,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24例行诊断性穿刺抽液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 41例(95%)置管引流48例次,1例直接行开腹手术,1例自动出院. 腹胀缓解率为93%(40/43),中转开腹手术率为37%(16/43),置管外引流有效率为61%(25/41).结论 采用CT引导下穿刺抽液检查和(或)置管外引流对部分SAP患者局部并发症的诊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SAP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胰腺感染坏死组织治疗,3天后评价引流效果,无明显改善则转为开腹手术引流。结果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愈22例(22/41,53.66%),穿刺引流后一次性开腹手术成功治愈18例(18/19,94.74%),穿刺引流后二次开腹手术成功1例(1/19,5.26%),穿刺后近期并发症发病率为21.95%(9/41);残余脓肿的清除率100%,远期并发症发病率为2.44%(1/4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能有效减少开腹手术引流,并提高开腹手术引流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胰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对照组(S组);(2)SAP组;(3)LMWH治疗组(LT组):SAP制模后4 h给予LMWH治疗。检测SAP组和S组制模术后24 h,LMWH治疗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IL-6,TNF-α,脑组织含水量,胰腺和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1)SAP组血清淀粉酶,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S组和LT组(均P0.001),SAP组MBP水平显著高于S组和LT组(P0.01,P0.05);LT组血清淀粉酶和IL-6水平显著高于S组(P0.05,P0.001),但TNF-α和MBP在LT组及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AP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S组和LT组(P0.01,P0.05)。(3)SAP组胰腺组织大片坏死、出血;LT组胰腺组织坏死、出血程度均较SAP组明显减轻。(4)SAP组的脑组织出现明显神经元细胞凋亡,线粒体空泡变性及有髓神经脱髓鞘改变;LT组的有髓神经脱髓鞘和线粒体水肿较SAP组明显减轻,未见神经元细胞凋亡。结论LMWH可减少胰酶的释放,抑制脑神经元细胞凋亡,同时下调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减少胰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坏死并感染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2015年采取经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治疗的44例胰腺坏死并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既往采用经腹部切口入路清除坏死组织后持续闭合冲洗治疗56例胰腺坏死并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再次手术率、死亡或放弃治疗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0%vs.58.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9%vs.33.9%),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胰腺坏死并感染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效果可靠,且较开腹手术恢复快、创伤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灌洗引流(LPLD)治疗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SAP患者,分为LPLD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LPLD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LPL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两组间年龄、APACHE-Ⅱ评分、血尿淀粉酶、CRP及住院指标采用(x珋±s)表示,比较使用t检验;并发症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0.05。结果 LPLD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79.8±21.2)U/L、(343.0±90.2)U/L和(38.9±14.5)U/L,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LPLD组临床症状消失的天数、自主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3.0±1.2)d、(2.1±0.9)d和(11.3±2.4)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LPLD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9%和2.6%,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LPLD治疗SAP有较好的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感染性坏死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联合胆道镜清创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以超声引PCD为初始治疗手段的65例SAP合并感染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38例(58.5%)仅通过PCD引流治愈,27例(41.5%)需要进一步处理的患者中,4例(6.2%)直接转为开腹手术;23例(35.4%)采取胆道镜引导的腹膜后清创,其中2例因相关并发症转为开腹手术。6例(9.2%)经过PCD或者后续微创/开腹手术治疗后死亡。将单独行PCD治愈的患者与行PCD及后续治疗的患者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人口学资料、严重度评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凝血酶原消耗试验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PCD治疗时间、穿刺引流管管径上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前者引流管数量多于后者、引流时间长于后者、穿刺相关并发症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引流管数量、引流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是PCD的影响因素,对于合并感染性坏死的SAP,联合胆道镜清创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PCD引流管路径作微小切口联合经皮肾镜清除胰腺坏死组织的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感染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经PCD引流的感染期SAP患者出现引流不畅等治疗效果不佳后,循PCD引流管路径作一约2 cm微小切口,用取石钳取出浅层部分胰腺坏死组织,深在部分坏死组织联合经皮肾镜直视下用网篮取出,在残腔的高、低位分别置入冲洗管及双套管,从腹壁相应较簿的位置戳孔引出并固定,原PCD引流管管口予以关闭。术后用生理盐水自冲洗管冲洗脓腔,双套管负压状态下作持续负压吸引将残余坏死组织逐步清除干净。监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引流量(出入量差)、体温、白细胞(WBC)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CT了解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残余情况。结果:23例感染期SAP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感染中毒症状均改善,术后30 d内引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多(均P0.05),感染指标(体温、WBC数、PCT、CRP)均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1个月左右复查CT显示胰周坏死组及积液基本消失,其中5例术后2周出现冲洗管堵塞需换管继续冲洗引流,所有患者未出现腹腔出血、肠漏、穿孔等并发症,无需行二次微创手术干预或开腹手术处理,患者最终均痊愈出院。结论:循PCD引流管路径作微小切口联合经皮肾镜清除胰腺坏死组织的方法在治疗SAP感染性坏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重症胰腺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Wu Y  Wu J  He Z  Ma Q  Lai D  Gao D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4):215-217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SAP)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1985年~1994年间收治的50例SAP患者手术时机、术式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手术病死率为14%,其中85.7%为40~60岁年龄段患者。性别及病因分类无差异。(2)随手术距发病时间延长,病死率逐渐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随手术距入院时间延长,病死率明显降低,入院12小时内手术者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组(P<0.01)。(4)随胰坏死程度及胰外器官受累个数增加,手术病死率显著增加(P<0.01及P<0.05)。(5)休克、胰坏死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相关病死率分别为31.8%、31.6%和28.0%(P均<0.05)。(6)术式以胆胰联合手术及单纯胰病灶清除引流为主。结论SAP手术时机是影响手术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最佳时机的选择应与SAP自然病程相适应,避免在发病后1~7天,尤其在入院12小时内手术。强调术前给予至少24小时支持治疗。术式选择应以简单有效,充分引流,清除病灶,去除病因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