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术后患者免疫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LC,n=46)与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n=42)。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4~+、CD8~+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 CR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LC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免疫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2.
低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为近期未发作的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不超过72h,BMI指数〉25的136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CO2气腹组(n=60,对照组)和低压辅助组(n=76,实验组)。结果:1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100%,无血管损伤、脏器穿孔、胆道损伤、胆漏等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效果与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过度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术中、围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 :过度肥胖患者 85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LC术 ,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分钟通气量 ,术后随访。结果 :患者均麻醉满意 ,无术中知晓及麻醉意外。结论 :(1)肥胖患者应重视术前访视 ,了解气管插管的难度 ;(2 )术中掌握麻醉深度 (1 3~ 1 5MAC) ,适当减少肌松药的用量 ;(3)正确掌握催醒时机 ,可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肥胖病人择期胆囊切除术后切口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肥胖病人腹部外科手术后切口切发症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88年~1997年间1178例择期剖腹囊切除病例中的切口并发症情况作一回顾分析,结果:635例肥胖病人中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4.6%,明显高于一般病人组为2.2%(x^2=4.84,P〈0.05),结论:通过对肥胖病人腹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高的原因分析,认为对肥胖病人行剖腹囊切除,应选择右肋缘下斜切口,减少术中电刀对皮下脂肪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总结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适应证及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2月为10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施行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胆囊炎43例,非急性胆囊炎57例。结果:100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胆道造影均顺利完成。8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时间65~140 min,平均(75.6±12.5)min;术中出血量10~120 ml,平均(30.6±11.7)ml;术后住院3~9 d,平均(4.3±0.8)d。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胆道造影适应证及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基础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行胆道造影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8年4月218例行LC+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一期缝合,128例T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通气时间、术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术后结石残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腹腔引流时间长于T管引流组(均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明显高于T管引流组(8.89%vs.2.34%,P=0.030),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T管引流组(1.11%vs.7.03%,P=0.040)。统计分析显示,一期缝合是术后胆汁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管引流是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LC+LCBDE术后一期缝合可有效减少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T管引流可有效减少术后胆汁漏发生。两者尚不能完全互相替代,需把握严格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技巧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为426例肥胖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术。与非肥胖患者(2 821例)相比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大于非肥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确掌握电钩与分离钳的使用技巧是为肥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关键,掌握胆囊后三角的结构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为胆囊结石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n=65)及LC(n=65)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ALT、AST、TBIL均较术前升高,术后第5天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第1天、第3天,OC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指标IgA、IgM、IgG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可造成患者肝功能明显升高,但术后可迅速恢复,对免疫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刀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4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刀组与常规电凝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超声刀组均顺利完成LC,常规电凝组3例中转开腹。超声刀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转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超声刀组优于电凝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LC术中应用超声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保护肝功能并避免胆管损伤,手术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术中处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为6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成功行胆囊切除术,3例胆囊大部切除+胆囊粘膜电灼术,7例中转开腹,无死亡、大出血及胆管损伤。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提高腹腔镜技术、适时中转开腹是防治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切除胆囊术中巨大结石嵌顿的治疗经验,为基层临床治疗胆囊疾病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LC组)和开腹组(OC组),每组3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等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t检验方法进行组间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少于O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43,t=5.228,t=5.836,t=5.845,t=5.722,t=4.867,P0.05)。LC组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2.50%(4/32)显著低于OC组43.75%(14/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26,P=0.002)。结论 LC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较短、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与慢性胆囊炎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困难因素有多种,应采取个体化的处理策略才能顺利完成手术。灵活运用胆囊体造洞抓持技术、纵切法超细纤维胆管镜探查辨识胆囊管与胆总管、胆囊翻转技术、胆囊大部切除技术、胆囊逆行或顺逆结合切除技术、胆囊穿刺与劈开技术、胆囊黏膜下剥离技术、压迫止血法以及置管引流等,有助于实现"无开腹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7月至2011年9月为57例有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结石患者在全麻下行三孔法LC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均成功完成LC1,例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经ERCP取石后治愈。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发生。43例术后随访1~6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术者具有娴熟的腹腔镜外科技术,精细、规范地操作,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提倡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为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手术期及主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为560例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LC围手术期及主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前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15例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的手术时机,以期提高其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9例老年ACC患者,根据其是否具有手术指征,随机分为手术组(40例)和非手术组(39例);手术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再根据术前发病时间早晚,分为早期LC组(72 h)10例、晚期LC组(72 h)30例。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血常规、高敏C反应蛋白、肝功能、血凝常规等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手术疗效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手术组较非手术组年龄显著减小、血清总蛋白显著增高(P0.05),两组的并存病、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早期组(72 h)与发病晚期组(72 h)LC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组治愈40例,治愈率100%。非手术组治愈27例,治愈率69.2%(χ2=14.512,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CC患者既使发病时间超过72 h,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是安全可行的,关键在于切实掌握手术时机、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以期进一步提高老年ACC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256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切开胆总管,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256例手术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胆囊结石伴轻中度急性胰腺炎发病48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手术实施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延期手术,n=26)与观察组(早期手术,n=58)。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情况,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对比两组ALT、AST、血淀粉酶水平。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LC,无一例中转开腹。观察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胰腺炎复发率为15.38%,观察组为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淀粉酶、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轻中度胰腺炎发病48 h内行LC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胰腺炎复发率,并不加重肝功能损害或改变胰腺炎的恢复进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粘连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0例腹腔粘连的胆囊结石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用开放法穿刺Trocar,分离粘连,显露胆囊及Calot三角,切除胆囊。结果:28例LC成功,效果良好,2例中转开腹。无出血、内脏损伤、胆漏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65m in,平均住院6d。结论:只要术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腹腔粘连的胆囊结石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8月至2009年8月为73例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70例,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中出血50~100ml,3例中转开腹,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行LC安全可行,但要掌握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技巧、手术指征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