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甲损害特点及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指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甲损害特点,并分析甲损害与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中,甲损害患者38例(47.50%),趾甲损害患者16例(20.00%)。与无甲损害患者相比,有甲损害的患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甲损害的患者头皮、上肢、躯干及下肢的皮损面积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损害与头皮皮损面积具有相关性(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升高比例和代谢指标升高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多存在甲损害,与银屑病病程长短、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甲损害与头皮皮损面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银屑病甲损害的临床特征及银屑病甲损害的严重程度评分(m NAPSI评分)与各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接诊的90例银屑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指甲损害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对比。结果 90例患者中,合并甲损害有49例(54.44%),其中,8例关节型银屑病患者出现甲损害,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甲损害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PASI评分[7.9(2.6,12.3)]较无甲损害的寻常性银屑病的PASI评分[4(1.6,7.2)]更高(P0.05)。有甲损害的银屑病患者皮损更易累及面部、头皮(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舌的表现、有无在3个月内接受系统治疗、是否合并代谢性疾病、家族史等方面均无相关性(P0.05)。病例组中共出现11种不同的甲损害表现,其中甲凹点31例(63.27%),其余包括甲分离、甲下角化过度、甲纵嵴、油滴甲、裂片状出血、近端甲板碎裂、甲横纹、白甲、甲皱襞受累、甲营养不良。甲评分较低组与较高组比较,m NAPSI评分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较常伴随甲损害,关节型银屑病患者合并甲损害的概率更高,甲凹点为最常见的甲损害,甲损害的严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IL-18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和17例正常对照者皮肤中IL-18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L-18mRNA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严重指数(PASI)的关系。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IL-18mR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皮肤中的表达水平(U=-4.7698,P〈0.001)。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IL-18mRNA的表达与患者PASI呈显著的正相关(r=0.96258,P〈0.001)。结论:IL-18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甲襞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情况。方法:利用激光多普勒散斑血流仪检测8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胫前皮损、非皮损与100名对照胫前正中及两组指尖血流灌注绝对值。结果:患者皮损、非皮损与正常对照皮肤微循环灌注绝对值分别为(319.96±124.65)BPU,(100.87±19.74)BPU和(60.10±13.90) BPU,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银屑病指尖微循环灌注值为(406.31±64.01BPU),高于无甲受累患者的(270.13±69.41) BPU和对照组的(361.15±113.70) BP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微循环灌注绝对值与PAS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744)。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及甲襞微循环血流灌注异常,皮损部位灌注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和皮损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抽取4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28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用三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2表达。取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8例正常人对照者皮肤,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Th17细胞表达。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4.71% ± 2.55%)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55% ± 0.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银屑病患者Th17细胞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评分(PASI)呈显著正相关(r = 0.53,P < 0.01),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09,P > 0.05)。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24.02 ± 12.31 ng/L)、IL-22(18.32 ± 8.14 ng/L)表达均高于正常人对照组(IL-17为7.16 ± 4.04 ng/L,IL-22为6.52 ± 4.15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 < 0.05)。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2表达与PASI呈显著正相关(r = 0.47,P < 0.01;r = 0.53,P < 0.01),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03,P > 0.05;r = 0.19,P > 0.05)。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可见Th17细胞浸润,主要集中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而正常人皮肤中仅有微量CD4+ T细胞表达,未见Th17细胞。 结论 Th17细胞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提示阻断相关因子IL-17、IL-22的药物可成为治疗银屑病的又一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血清中VEGF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聚合物标记免疫组化法对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的皮损标本中MVD以及VEGF、MMP-2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水平,以10份正常人皮肤标本和15份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在NB-UVB治疗前后对银屑病皮损进行PASI评分。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皮损组织中MVD为20.52 ± 5.02(单位:个/400倍镜下),明显高于治疗后(7.33 ± 1.24)和正常人对照组皮肤组织(4.26 ± 0.79)(F = 97.57,P < 0.05),且治疗后PA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 = 13.35,P < 0.01);治疗前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为307.55 ± 121.65 ng/L,明显高于治疗后(163.92 ± 95.57 ng/L)和正常人对照组(139.78 ± 79.06 ng/L)(F = 9.903,P < 0.05),而治疗后VEGF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银屑病皮损中MMP-2阳性表达在治疗前、后以及和正常人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MVD、皮损及血清中的VEGF表达四者互为正相关关系(P < 0.05);皮损中的MVD、VEGF表达、MMP-2表达互为正相关关系(P < 0.05);皮损中的MMP-2与PASI评分、血清中VEGF表达无相关关系(P > 0.05)。结论 NB-UVB可以降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皮损中真皮浅层微血管增生状态;组织中VEGF、MMP-2可能共同参与了微血管的增生过程,但MMP-2没有参与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研究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亚临床关节炎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发生亚临床关节炎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早期关节性银屑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入排标准筛出5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并对其双肘关节、双膝关节和双踝关节及跟腱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其中超声结果异常者再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认存在亚临床关节炎症改变。对10例有关节炎(有亚临床关节炎组)和40例无关节炎(无亚临床关节炎组)受试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亚临床关节炎的发生率为20%。临床特征中,有亚临床关节炎组患者的年龄(P=0.000)、银屑病病程(P=0.004)、皮损初发年龄(P=0.001)、有吸烟史(P=0.010)明显高于无亚临床关节炎组患者。两组患者在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发生亚临床关节炎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患者年龄(OR=1.185,P=0.001)、银屑病病程(OR=1.119,P=0.010)、皮损初发年龄(OR=1.113,P=0.006)。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亚临床关节炎的发生率低。年龄、银屑病病程、皮损初发年龄可能是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发生亚临床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 方法 抽取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2的表达。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0.65% ± 0.48%)高于健康对照组(0.33% ± 0.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89,P < 0.01);银屑病患者Th22细胞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评分(PASI)呈正相关(r = 0.38,P < 0.05),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20,P > 0.05)。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22表达水平[(67.96 ± 14.32) ng/L]高于健康对照组[(40.59 ± 9.91) 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45,P < 0.01);银屑病患者血清IL-22表达水平与PASI呈正相关(r = 0.94,P < 0.01),与病程无相关性(r = 0.10,P > 0.05)。 结论 Th22细胞及IL-22在寻常性银屑病外周血中有高表达,且Th22细胞及IL-22水平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用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两组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均接受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试验组用药商品名为安佰诺,对照组为益赛普。在治疗前(W0)、治疗第2周、第6周及治疗后(疗程12周)分别对各观察指标进行评估记录。 结果 5个研究中心共入组病例180例,完成试验174例,采用SAS统计软件包,按分层分段方法产生随机数,其中试验组88例,对照组86例。疗后12周,全分析集(FAS)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50、PASI75的患者分别是75.6%(68/90)、51.1%(46/90)和82.2%(74/90)、50.0%(45/9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试验组PASI90达30.0%(27/90),高于对照组的16.7%(1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72,P < 0.05)。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反应、尿常规异常、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异常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88,P > 0.05)。不良反应一般程度较轻,未经处理或经相应治疗均能恢复正常。 结论 国产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12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1a^+树突细胞(CD1a^+DC)及Ki-67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皮损中及非皮损中CD1a^+DC及Ki-67的表达。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结果27例银屑病患者中,治疗前皮损中CD1a^+DC及Ki-67表达水平(15±4;53±12)高于非皮损(9±3;22±6)及治疗后患者皮损的表达量(9±3;25±1)(P〈0.05)。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与Ki-67表达相关(r=0.29,P〈0.05)。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与CD1a抗原的表达量之间无相关性(r=-0.27,P〉0.05)。结论NB—UVB可以通过调节皮肤免疫系统达到治疗目的。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i-67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PASI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P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CD1)及其配体,以及下游NF?κB的表达。方法 采用Trizol法提取9例GPP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总RNA,应用逆转录PCR检测PDCD1、PD?L1、PD?L2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3例GPP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及IL?4含量。结果 GPP组PDCD1 mRNA相对表达量为3.13 ± 4.62,健康对照组为23.70 ± 15.33,两组比较,t = 3.40,P < 0.05。GPP组PD?L1、PD?L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7 0 ± 3.07) × 10?4、(0.95 ± 0.71) × 10?4,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0 ± 1.98) × 10?4、(0.16 ± 0.20) × 10?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6、3.38,均P < 0.05)。两组间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组IL?4、IL?17、IL?22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01)。结论 PDCD1及其配体在GPP患者PBMC中异常表达,可能在GPP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1水平与抗BP180抗体、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BP疾病面积指数(BPDAI)的相关性。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1例BP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血清IL-21水平,并检测患者血清抗BP180抗体滴度,评估13例患者BPDAI,分析IL-21水平与抗BP180抗体滴度、EOS计数及BPDAI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血清IL-21水平[M(P25 ~ P75)]为255.28(156.19 ~ 361.59) ng/L,健康对照组为150.47(72.4 ~ 268.73) n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4)。BP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抗BP180 抗体水平[82.98(26.82 ~ 132.92) U/ml]无统计学相关性(rs=0.18,P = 0.332)。27例有EOS计数的BP患者中,血清IL-21与全血EOS绝对值无统计学相关性(rs=0.104,P = 0.606)。13例评估BPDAI的患者中,血清IL-21与BPDAI亦无统计学相关性(rs=-0.233,P = 0.464)。结论 BP患者IL-21水平与抗BP180抗体、EOS水平、BPDAI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IL)36(IL-36α、IL-36β、IL-36γ)及其受体拮抗剂IL-36Ra水平与银屑病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45例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PP)患者、34例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36及IL-36Ra水平,并结合患者病情严重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IL-36及IL-36Ra在3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银屑病患者按病期分组后,GPP脓疱发作期患者27例血清IL-36β、γ表达水平(中位数 ± 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2.101 ± 11.315和34.541 ± 15.580 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355 ± 9.020和23.052 ± 22.410 ng/L),经非参数Mann-Whiteney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按病情严重度分组后,重度GPP患者7例血清IL-36β、γ表达水平(分别为11.218 ± 9.318和38.536 ± 17.332 n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GPP组、PV组及健康对照组IL-36β与γ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0.86、0.91,均P < 0.01);且两者均与GPP病情严重度呈低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0.41,均P < 0.05);IL-36β表达水平尚与PV皮损面积严重指数显著正相关(r = 0.54,P < 0.01)。 结论 GPP患者血清IL-36β、γ水平与病情严重度呈低度正相关,提示IL-36β、γ可能在GPP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中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2和DNMT3a)mRNA表达。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及宜兴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的4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表皮以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外科的28例健康对照表皮中DNMT2和DNMT3a mRNA的表达。结果 在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和对照组表皮DNMT2 mRNA表达水平(2-ΔΔCt值)分别是0.62 ± 0.02、0.36 ± 0.05和0.15 ± 0.11,皮损组明显高于非皮损组(t = 6.23,P < 0.01),非皮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 = 7.33,P < 0.01);DNMT3a mRNA表达水平(2-ΔΔCt值)分别是0.85 ± 0.03、0.43 ± 0.04和0.18 ± 0.09,皮损组明显高于非皮损组(t = 5.66,P < 0.01),非皮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 = 8.62,P < 0.01)。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DNMT2和DNMT3a mRNA均异常高表达。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检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水平,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采集38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同时收集14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多功能流式点阵仪测定血清中YKL-40以及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浓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细胞因子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的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采用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及特异性评价YKL-40预测天疱疮严重程度的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YKL-40水平[M(Q1,Q3)][15.22(14.19,15.93)比13.64(13.21,14.63) μg/L,z = -3.88]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2.05(1.49,4.21)比1.57(1.38,1.75) ng/L,z = -2.44]、IL-7[7.45(5.63,11.63)比3.77(2.21,5.97) ng/L,z = -3.26]、IL-8[6.59(3.60,14.73)比4.36(2.96,6.53) ng/L,z = -1.96]、IL-2R-α[509.08(386.36,757.67)比336.44(309.86,458.71) ng/L,z = -2.35]和C5a水平[100.35(78.31,140.84)比72.08(37.23,82.08) ng/L,z = -3.04]均显著升高(P < 0.05)。天疱疮患者YKL-40血清浓度随着皮损面积的减少而逐渐降低(r = 0.63,P < 0.001),且YKL-40与病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P = 0.025,优势比:46.54(95% CI:1.61 ~ 1 347.19)]。YKL-40区分重度和极重度患者与轻中度患者的AUC为0.783(95% CI:0.613 ~ 0.953)]。结论 血清YKL-40水平与寻常型天疱疮严重程度相关性强,具有预测寻常型天疱疮病情严重程度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阴硬化性苔藓的皮肤镜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行皮肤镜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17例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的75处皮损的皮肤镜特征。结果 外阴硬化性苔藓皮损75处常见的皮肤镜特征为黄白色无结构区67处占89.3%,紫红色小球、斑片58处占77.3%,褐色或蓝灰色色素结构37处占49%,亮白色条纹30处占40%,不规则分布的点状21处占28%、线状44处占58.7%、发夹样5处占6.7%、逗号样10处占13%及树枝状血管15处占20%。3处(4%)皮肤镜下可见到玫瑰花瓣征,3处(4%)粉刺样开口,1处(1%)角栓。结论 外阴硬化性苔藓在皮肤镜下具有黄白色无结构区、紫红色小球、斑片、色素结构、多种形态血管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估依奇珠单抗在真实世界中治疗银屑病患者的短期疗效,探讨影响依奇珠单抗短期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9月湘雅医院皮肤科收治接受依奇珠单抗治疗银屑病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基线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连续变量以M(Q1,Q3)描述,分类变量以百分比描述。依奇珠单抗治疗前后疾病严重程度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或配对McNemar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的疗效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18例银屑病患者,男94例、女24例,年龄M(Q1,Q3)为43.4(32.5,53.0)岁,以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99/118,83.9%)和重度银屑病(72/105,68.6%)为主,皮损主要位于头皮(59/116,50.9%)。49例接受依奇珠单抗治疗2周后,27例(55.1%)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改善50%(PASI50);治疗4周后,分别有44例(89.8%)、30例(61.2%)、13例(26.5%)、10例(20.4%)达PASI50/75/90/100,且PASI评分[2.1(1.1,7.1)]、体表皮损面积[3.9%(0.5%,14.5%)]、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1.0(0.0,2.0)]和医生整体评估(PGA)评分[1.0(1.0,3.0)]均显著低于基线各项评分[12.4(8.8,23.2)、22.0%(11.3%,43.4%)、6.0(3.0,11.0)、4.0(3.0,5.0),均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身体质量指数显著影响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后PASI75应答率(OR = 0.814,95% CI:0.659 ~ 0.958,P = 0.029)及PGA0/1的患者比例(OR = 0.743,95% CI: 0.562 ~ 0.917,P = 0.017),且基线BSA评分与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后PGA0/1的患者比例显著相关(OR = 0.924,95% CI:0.870 ~ 0.968,P = 0.003)。结论 依奇珠单抗治疗4周可显著改善银屑病严重程度,且在基线疾病严重程度较轻和体质指数较低的患者中依奇珠单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皮损周围组织、10例非银屑病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mRNA和蛋白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皮损周围组织及正常皮肤中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mRNA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及正常对照组(P < 0.05);三组皮损组织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蛋白表达,且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提示大麻素2型受体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群组看病及同伴教育对痤疮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探讨痤疮患者的有效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的80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单纯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接受群组看病及同伴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在干预后1、2、4周进行遵医行为调查,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结果 因拒访和无应答原因脱落18例,最终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纳入分析。在干预1、2、4周后,干预组遵医行为总分分别为83.6 ± 9.3、85.9 ± 9.1、91.2 ± 8.4,对照组分别为77.1 ± 7.3、77.1 ± 8.6、79.1 ± 10.2,干预组遵医行为的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组间<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显著性地提高(P时间<0.05),时间和分组之间有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 群组看病及同伴教育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痤疮患者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