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及皮损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系统和局部皮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以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对CA复发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21例初发CA患者、18例复发CA患者及23名正常人外周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皮损进行CD4+/CD8+淋巴细胞染色,高倍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初发CA和复发CA两组CD4+与CD8+细胞比值(1.04±0.50和1.01±0.59)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51±0.66,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CA局部皮损CD4+/CD8+比值(0.87±0.75和1.51±0.96)均明显降低(P<0.05),且复发CA组CD4+/CD8+比值也明显低于初发C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性患者不同部位皮损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A患者存在全身和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CA的复发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分析,探讨患者系统和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对CA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40例CA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0例CA皮损中CD4^+和CD8^+细胞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结果:CA患者外周血及皮损中CD8^+细胞百分率增加,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且皮损中的尤为明显。结论:CA患者存在全身和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CA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尖锐湿疣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并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分别对36例尖锐湿疣(CA)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CA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外周血中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降低(P<0.05),CD8+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血清IL-2水平降低(P<0.05).结论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此可能是CA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为免疫疗法治疗CA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表型和功能改变所致的细胞免疫抑制效应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染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46例尖锐湿疣患者和43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 T细胞转录因子Foxp3及细胞毒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相关基因(GITR)、程序性死亡1(PD-1)等抑制性膜分子的表达水平。同时,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从外周血中分选出高纯度的CD4+CD25+ T细胞,经体外刺激后分析胞内分泌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阳性细胞数。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细胞数量比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加(P < 0.01),CD4+CD25+ T细胞表面抑制性膜分子CTLA-4、PD-1表达明显增强(P分别为 < 0.05及 < 0.01),胞内TGF-β阳性细胞增多(P < 0.001)。结论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诱导CD4+CD25+ Treg细胞活化增殖,高表达负性共刺激分子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贺伟,马元龙,李兰英,邬鲜林,李治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010050)采用单克隆抗体及碱性磷酸酶一抗碱性磷酸酶(A-PAAP)技术检测了54例复发性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相关分子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Tfh在B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大连市皮肤病医院2014—2017年间确诊的BP患者石蜡组织标本21份,其中女7例,男14例,平均年龄72.57岁。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P皮损中ICOS与PD?1的表达,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ICOS、PD?1在BP皮损中均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角质层,以棘细胞层表达最为显著,细胞质、细胞核均见表达,偶见细胞膜表达,真皮层炎症细胞中亦有表达;正常皮肤组织中ICOS、PD?1表达少见。BP组ICOS表达率为85.71%(18/21),PD?1表达率为47.62%(10/2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1、<0.05)。结论 Tfh细胞相关分子ICOS、PD?1在BP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研究尖锐湿疣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并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法分别对36例尖锐湿疣 (CA)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CA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外周血中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细胞比值降低(P<0.05),CD8+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血清IL-2水平降低(P<0.05),结论: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此可能是CA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为免疫疗法治疗CA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白介素-2、白介素-12、干扰素-γ、白介素-4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尖锐湿疣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CD8+T细胞白介素-2、白介素-12、干扰素-γ、白介素-4的表达水平.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白介素-2、白介素-12、干扰素-γ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1);白介素-4+CD8+T细胞百分比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γ+/白介素-4+T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Tc1细胞水平低下,Tc1/Tc2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 相似文献
9.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及治疗后的变化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采用IIF技术对35例CA病人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A病人外周血中细胞百分比升高,细胞百分率、比率下降;治疗后3个月内未复发的7名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到正常范围,而16名复发者,治疗前后比较各群细胞均无明显变化。提示病人机体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疗效的预测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CD45抗原在C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应用双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5RA、CD45RO亚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按照卫生部编写的《性病防治手册(第二版)》中尖锐湿疣诊断标准确诊的CA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9~53岁(平均37.73岁)。病程1~16个月(平均6.41个月),检测前至少3个月内未用过皮质类固醇及其它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正常对照20例,选自健康献血员。(二)试剂与仪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P… 相似文献
11.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及经体外诱生的HPV16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HPV16抗原特异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型变化及正常人T细胞对病毒抗原肽体外刺激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在尖锐湿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染重组MHCⅠ类分子-多肽五聚体技术,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10例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HPV16E711-20(HLA-A*0201/YMLDLQPETF)抗原特异性CTL(Pent+CD8+)、活化CTL(Pent+CD8+CD69+)及记忆性CTL(Pent+D8+CD45RO+)数量。同时,用HPV16E711-20合成多肽、重组人白介素7、白介素2体外刺激13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产生抗原特异性CTL,并对其进行表型分析,以无关肽HBVcore18-27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HPV16抗原特异性CTL、活化CTL及记忆性CTL百分数分别为0.76%±0.43%.0.36%±0.20%及0.33%±0.15%,对照组分别为0.24%±0.07%,0.17%±0.05%及0.15%±0.06%。两组比较,P值分别<0.01,<0.05及<0.01。病毒多肽体外刺激T细胞7d后,抗原特异性CTL、活化CTL及记忆性CTL百分数分别为0.75%±0.16%,0.35%±0.15%及0.33%±0.18%,均比非刺激组的0.24%±0.06%,0.16%±0.03%及0.13%±0.04%明显增多,P值均<0.01。结论 HPV感染诱导CD8+T细胞克隆性增殖,产生抗原特异性CD8+CTL,高效、特异性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抗病毒T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与其配体(PD-L1)特异性结合后,具有共抑制/共刺激的免疫调控作用,可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参与肿瘤免疫、自身免疫及免疫耐受等。本文综述PD-1/PD-L1信号通路的组成结构、调控机制,以助于理解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免疫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和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7(TLR7)及其相关信号转导分子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尖锐湿疣复发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健康人、35例初发尖锐湿疣患者,32例复发尖锐湿疣患者和30例使用咪喹莫特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不同亚群T细胞内TLR7的表达,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尖锐湿疣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CD3+ T细胞内接头蛋白MyD88及相关信号分子TRAF6、PI3K、AKT、p42/44和核因子κB(NF-κB)等表达的变化。结果 健康人外周血CD3+ CD4+ T细胞和CD3+CD8+ T细胞内均可检测到TLR7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初发和复发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CD8+ T细胞内TLR7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而CD3+CD4+ T细胞内TLR7的表达明显增加(健康对照组为12.6% ± 6.3%,初发尖锐湿疣组为23.3% ± 8.4%,t = 4.72,P < 0.01;复发尖锐湿疣组为32.8% ± 8.9%,t = 10.76,P < 0.01);与复发尖锐湿疣患者比较,咪喹莫特联合ALA-PDT治疗组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CD4+ T细胞内TLR7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20.3% ± 5.7%,t = 5.41,P < 0.01)。初发和复发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 T细胞内MyD88、TRAF6、PI3K、p42/44和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AKT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咪喹莫特联合ALA-PDT治疗组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 T细胞内MyD88、TRAF6、p42/44和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CD4+ T细胞内表达上调的TLR7可作为HPV病毒感染的识别受体,参与机体的抗HPV免疫应答。
【关键词】 尖锐湿疣; α乳头状瘤病毒属; Toll样受体7; T淋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肽和相关蛋白质类; 髓系分化因子8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7-CD28/CTLA-4(CD152)T淋巴细胞活化协同刺激分子在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发病、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和15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80/CD86及CD4+/CD8+T淋巴细胞中CD28/CD152(CTLA-4)的表达.结果 CD80/CD86及CD4+、CD8+/CD28阳性表达水平初发组(17例)、复发组(13例)与正常人对照组(15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恢复组(15例)CD4+、CD8+/CD28及CD80阳性表达水平分别较复发组明显增高(P<0.05).CD4+、CD8+/CD152在尖锐湿疣复发组和初发组阳性表达水平均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复发组较初发组进一步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组CD4+、CD8+/CD152阳性表达水平较初发组及复发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中B7-CD28/CTLA-4(CD152)表达异常,并与其病程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P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CD1)及其配体,以及下游NF?κB的表达。方法 采用Trizol法提取9例GPP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总RNA,应用逆转录PCR检测PDCD1、PD?L1、PD?L2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3例GPP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及IL?4含量。结果 GPP组PDCD1 mRNA相对表达量为3.13 ± 4.62,健康对照组为23.70 ± 15.33,两组比较,t = 3.40,P < 0.05。GPP组PD?L1、PD?L2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7 0 ± 3.07) × 10?4、(0.95 ± 0.71) × 10?4,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0 ± 1.98) × 10?4、(0.16 ± 0.20) × 10?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6、3.38,均P < 0.05)。两组间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组IL?4、IL?17、IL?22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01)。结论 PDCD1及其配体在GPP患者PBMC中异常表达,可能在GPP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宫颈HPV感染及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宫颈HP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美国FDA批准的捕获杂交试验和基因芯片技术对194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和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型别研究.结果 194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外阴皮损HPV检出率为100%,其中低危型HPV 144例占74.2%,高危型HPV 50例占25.8%.低危型中136例为单一型别感染,占94.4%,均为HPV6或HPV11;高危型中43例为低危与高危型HPV混合感染,占86%.194例患者中,166例(85.6%)合并宫颈HPV感染,其中低危型感染者119例,感染率为61.4%,高危型感染46例,感染率为23.7%.外阴和宫颈皮损HPV型别的一致性达到95.8%(159/166),低危型HPV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1>HPV6>HPV53,高危型依次为HPV16>HPV18>HPV52>HPV31>HPV45、HPV58.结论 上海地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且近1/4患者合并宫颈高危型HPV感染.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陷窝蛋白1在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和TUNEL技术检测40例尖锐湿疣皮损组织和10例健康人包皮组织中角质形成细胞陷窝蛋白1、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和细胞凋亡,计算陷窝蛋白1平均吸光度、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尖锐湿疣组中陷窝蛋白1表达与增殖指数、凋亡指数的相关性.针对陷窝蛋白1基因设计3条siRNA,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导人HaCaT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出于扰效果最佳的siRNA,转染HaCaT细胞为实验组,转染非特异序列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转染48 h后陷窝蛋白1的表达水平;MTS法分别测定干扰陷窝蛋白1基因24、48、72 h后HaCaT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干扰陷窝蛋白1基因48 h后HaCa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中陷窝蛋白1的表达(0.042±0.021)显著低于正常包皮组织(0.181±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3,P<0.001).尖锐湿疣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指数(65.63%±19.86%)和凋亡指数(24.12%±10.86%)均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组织(23.51%±4.00%,3.13%±1.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40、11.970,均P< 0.001).尖锐湿疣组陷窝蛋白1表达与增殖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798,P<0.05),与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25,P< 0.05).荧光定量PCR显示siRNA-2在浓度25 nmol/L下抑制效果最佳.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显示,转染siRNA 48 h后,实验组陷窝蛋白1的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MTS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24、48和72 h时的A值分别为0.563±0.013、0.628±0.006和0.811±0.018,高于空白对照组(0.541±0.009、0.575±0.012和0.722±0.004)和阴性对照组(0.536±0.006、0.571±0.015和0.719±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aCaT细胞凋亡率为(8.90%±0.06%),低于空白对照组(20.59%±0.87%)和阴性对照组(20.6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尖锐湿疣角质形成细胞中陷窝蛋白1表达下降,可能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快、细胞凋亡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Rho激酶活化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0例AD患者和60例健康儿童外周肝素抗凝血8 ml,分离提取T细胞和血清。分别用AD血清和健康对照血清培养AD患者T细胞或健康对照T细胞,分为患者T细胞 + 自身血清组、患者T细胞 + 健康对照血清组、健康对照T细胞 + 自身血清组、健康对照T细胞 + AD血清组。此外,分别用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Y27632组)、CD3/CD28单抗(CD3/CD28单抗组)、Y27632 + CD3/CD28单抗(Y27632 + CD3/CD28单抗组)处理AD患者T细胞,自身血清培养AD患者T细胞为患者T细胞组。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Rho激酶活性,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T细胞增殖活性,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 结果 新鲜分离的AD患者外周血T细胞Rho激酶活性(2.47% ± 0.8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65% ± 0.35%,t = 2.729,P < 0.05)。AD患者T细胞在体外经10%胎牛血清培养24 h后Rho激酶活性(0.70% ± 0.38%)较培养前显著降低(t = 2.658,P < 0.05),但与培养24 h后健康对照T细胞(0.63% ± 0.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010,P > 0.05)。与健康对照血清培养T细胞相比,AD血清培养T细胞会增加Rho激酶活性(F = 8.22,P < 0.001),患者T细胞 + 自身血清培养24 h后Rho激酶活性(2.41% ± 0.87%)明显高于患者T细胞 + 健康对照血清组(0.76% ± 0.41%),健康对照T细胞 + AD血清组(2.17% ± 0.8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T细胞 + 自身血清组(0.64% ± 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Y27632可显著抑制AD患者T细胞的增殖和IL-6的分泌(F = 18.68、22.95,P < 0.001),Y27632组T细胞增殖率、IL-6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患者T细胞组(均P < 0.05),且Y27632 + CD3/CD28单抗组也显著低于CD3/CD28单抗组(均P < 0.05),而Y27632对AD患者T细胞IL-10分泌无显著影响。 结论 AD患者T淋巴细胞存在Rho激酶信号活化异常,提示Rho激酶信号异常在AD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