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新型的肿瘤标志物, 具有无创、动态监测和高准确度等特点, 可以提供精确的肿瘤分子特征, 帮助了解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因此, CTC在肿瘤进展的动态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了规范和指导CTC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癌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消化道息肉及癌前病变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并召集国内部分专家, 讨论制定了《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该共识围绕CTC检测在胃肠道肿瘤诊疗中的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 包括预后判断、复发转移的监测、疗效监测和辅助诊断等方面, 提供了共识意见, 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可预测的转移性复发是乳腺癌患者治疗失败、复发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TC)被定义为从原发肿瘤处脱落并进入循环或淋巴系统的肿瘤细胞。研究证实,CTC的检测可以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作为液体活检的重要检测对象之一,CTC能够简单地通过抽取患者的血液来收集。然而,大多数CTC在循环中死亡,只有极少数存活并侵犯远处器官。数量上的稀缺、CTC的异质性以及血液中复杂成分的干扰使得CTC的准确检测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CTC的生物和物理特性开发的各种检测方法往往需要在检测前对CTC进行分离和富集,但吸附、洗脱和转移等预处理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CTC的损失,而耗时、操作复杂、设备昂贵等问题也限制了CTC的临床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检测技术。以微加工结构为特征的微流控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微流控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微米级的流体和细胞,因而成为一种特别适合检测稀有CTC的方法。微流控芯片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低耗材、高通量、实时检测等优势,其小型化的特点可将多种检测技术集成于微尺度中,为CTC的分离、鉴定和表征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有助于对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分析与治疗。最近,三维(3D)打印技术的兴起为微流控芯片的制造提供了更高效、个性化的方式,避免了传统微流体器件制作方法步骤复杂、耗时等问题。逐层打印出的3D结构将促进微流控芯片实现更高效率和更高通量,并将推动实验室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为肿瘤的生物学和临床研究开辟新视野,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本文中,笔者分析了近年来CTC的不同检测手段的特点,阐述了微流控技术在乳腺癌CTC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以及3D打印微流控芯片技术前沿,并对3D打印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乳腺癌CTC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脾脏肿瘤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研究脾脏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6年来 16例脾脏肿瘤的病理类型、对其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患者的生存期限。结果  16例脾脏肿瘤中 ,良性肿瘤占 9例 ,恶性肿瘤占 7例。良性肿瘤主要为脾血管瘤、错构瘤、淋巴管瘤及炎性假瘤 ;恶性肿瘤主要为恶性淋巴瘤、血管肉瘤、纤维肉瘤及胃癌脾脏转移癌。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诊断主要依靠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主要是脾切除术 ,恶性肿瘤同时应用化疗和放疗。良性肿瘤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恶性肿瘤的生存期限较短。结论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恶性肿瘤生存率和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完善的体检和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是提高脾脏肿瘤检出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CTC)是指由实体瘤原发灶中脱离出来进入外周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再通过外周循环,种植到血液、骨髓、淋巴结或其他原本健康的器官的肿瘤细胞,在血液中极其微量,但可能是导致肿瘤转移复发的元凶。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可有效地应用于体外早期诊断,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个体化治疗包括临床筛药、耐药性的检测,肿瘤复发的监测以及肿瘤新药物的开发等。CTC的临床检测在国内已有很多医院及科研单位在做相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60例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恶性肿瘤的CDFI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恶性肿瘤在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纵横比具有特异性,乳腺恶性肿瘤内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肿瘤内部出现粗大彩色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5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39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等。术前确诊20例,其余均误诊,误诊率65.5%。本组均手术治疗,19例良性肿瘤均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6例,捷径手术5例。术后近期死亡1例,其余均出院。恶性肿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28.6%,9.5%。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容易误诊。上消化道内镜检查、X线钡餐检查和BUS,CT及胶囊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恶性肿瘤, 预后不佳。目前, 胃癌的筛查、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多基于内镜、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等。传统的检查手段存在有创、灵敏度低等缺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可检测并分析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游离DNA, 其侵入性小, 所需样本量也更少。此外, ctDNA检测可在不同时间重复进行, 以纵向监测肿瘤负荷和分子变化, 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估、复发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笔者结合最新文献和临床实践, 阐述ctDNA检测在胃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乳腺肿瘤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包括超声、钼靶、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单一医学影像技术存在诸多的局限性,使用多种影像学技术联合诊断能提高分级诊断效率。临床亟需一个高度智能的乳腺肿瘤诊断系统,有望帮助临床医生提高整体诊断效率,降低漏诊误诊率。而图像特征提取是乳腺肿瘤诊断系统研制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本文回顾了超声、钼靶和MRI之间联合使用对乳腺癌进行分级诊断的研究方法,就多模态乳腺肿瘤图像特征提取与分级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近年,随着世界范围内疾病筛查力度加强及生活方式变化,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甲状腺癌的诊疗结果监测主要依赖于侵入性组织活检或涉及辐射暴露的重复成像,虽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较好,但在发生广泛转移时复发及病死率较高。因此,建立一种无创、简便易重复的检测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复发监测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技术,可从患者的血液、尿液等体液中提取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游离DNA(cfDNA)、miRNA等生物样本进行分析,以获得有价值的生物信息,使临床医生能够反复多次地对患者肿瘤情况进行动态了解,达到精准诊疗的目的,其中cfDNA检测技术最为重要。cfDNA是一种存在于动、植物和人的体液中的无细胞状态的胞外DNA,对血液中cfDNA进行定量分析、完整性检测、特定基因突变及基因甲基化分析可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测转移、复发及监测疗效等方面发挥作用。因其具有无创性与较高的特异度及灵敏度,逐渐成为了癌症诊疗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但其产生的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近年来,评估cfDNA检测在甲状腺癌中作用的相关文献有所增加,进一步表明cfDNA检测技术可在甲状腺癌的诊治及疾病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克服甲状腺癌常规检查及监测方法局限性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笔者就cfDNA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鼠尾胶原建立胶原微滴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鼠尾胶原建立胶原凝胶微滴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CD-DST)技术,探讨其在胰腺瘤等恶性肿瘤化疗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鼠尾胶原建立CD-DST检测方法 ,对3株胰腺癌细胞株、15例胰腺癌和1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临床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利用鼠尾胶原建立的CD-DST能有效的对胰腺癌细胞株和临床肿瘤标本进行体外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对临床肿瘤标本的整体检测成功率为80%(20/25),胰腺癌细胞在体外对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的化疗敏感性低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结论 CD-DST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体外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 ,可用于临床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尽管转移患者采取化疗和手术联合治疗后生存率已经有所提高,但是长期存活的患者仍然少之又少.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是最近兴起的技术,其临床意义已被讨论了将近一个多世纪.科技的日新月异使CTC的检测变得更加可行,最近的研究都相似地揭示CTC可以预测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的临床结局.此篇综述将讨论CTC...  相似文献   

12.
乳腺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如何早期发现乳腺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并及时予以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的发现有望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检测CTC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的微转移,指导个体化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我们对CT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ISET)检测泌尿系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临床效果,分析对泌尿系肿瘤患者应用ISET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98例肾癌患者为实验组,将同期选取的2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实验组进行术前采血,对照组行空腹采血,采用CTC-...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肝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在肝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HCC复发转移中的关键环节以及HCC—CTC检测的可行性,使其成为肝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在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状态下,CTC产生并存活下来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就HCC-CTC与其他循环肿瘤细胞的区别、HCC—CTC检测方法和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在肝癌肝移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射频消融术(RFA)前循环肿瘤细胞(CTC)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肝细胞癌患者,在RFA治疗前以Cyttel检测法分析患者外周血的CTC。利用X-tile软件的Kaplan-Meier模块确定CTC的最佳临界值,并分析CTC与术前临床参数的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RF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RFA术后复发曲线图明确CTC与RFA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预测肝癌RFA术后复发的CTC最佳临界值为2个/3.2 ml。术前CTC与肿瘤结节数目、最大肿瘤直径、术前AFP水平以及中国肝癌临床分期(CNLC)有关(P<0.05)。术前CTC(HR=1.965,95%CI:1.314~2.937,P=0.001)、AFP水平(HR=1.743,95%CI:1.158~2.623,P=0.008)、PIVKA-Ⅱ(HR=1.559,95%CI:1.008~2.411,P=0.046)以及最大肿瘤直径(HR=1.994,95%CI:1.104~3.602,P=0.022)均是肝癌RF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复发率62.5%(105/168),CTC≤2个/3.2 ml患者的累积复发率明显低于CTC>2个/3.2 ml者(P<0.001)。结论术前CTC检测对预测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Cellular FACTT)检测人循环肿瘤细胞中hTERT表达.方法 以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和生物素化的DNA,加入T7 RNA聚合酶进行转录扩增反应,对生成的RNA产物进行荧光检测,并同时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TERT及CEA作为比对.结果 64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hTERT阳性率是 45.3%(29/64),血清CEA阳性率是 57.8%(37/64);Cellular FACTT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hTERT检出率为81.3%(52/64).其检测的灵敏度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Objective

Many of the surgical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die by metastasis originated from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which are seeds of metastases. A ring-shaped catching forceps, which generates the great pressure by compression, may reduce the risk of tumor cell spreading.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such forceps based on CTC occurrence.

Methods

Twenty-three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tage IA lung cancer who underwent a pulmonary wedge resec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a clinical-pathological manner.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ose treated using ring forceps catching without tumor release (R group) (n?=?16) and non-complete use of ring forceps (N group) (n?=?7), then were determined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Results

Radiographic findings, tumor location,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stapling metho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 The risk of detection of CTCs after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R (12.5 vs. 85.7%, p?=?0.02), wherea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und in risk of negative-stapled margin cytology, pre-OP CTC detection, V (+), Ly (+), and Pl (+).

Conclusion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ulmonary wedge resection of lung cancer had low chance of CTC detection after surgery when they were treated with ring forceps without tumor release, which might become a no-touch isolation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9.
Verification of oral cancer relies on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suspect or malignant lesions. There is evidence for further pre-surgical screening procedures to localize tumor borders and define other malignant lesions. Important methods are: visual examination, including pan-endoscopy, fluorescence imaging, and brush biopsy, as well as radiologic techniques such as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intigraphy, and ultrasonography, which may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associated with oral cancer. In addition, toluidine blue staining is a simple, inexpensive, and excellent diagnostic tool. Herein we show that the clinical use of in vivo staining is effective to define the superficial tumor borders and to detect malignant or pre-malignant cell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tumor following detection of a malignancy of the oral cavity. In our reported case, the main tumor mass was surrounded by layers of an intact mucosa, yet in a distance of more than 1 cm a group of malignant or pre-malignant cell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required a resection of the tumor in a size that would have been unaddressed during visual examination alone followed by clinical routine program of presurgical examinations after the detection of a malignancy of the oral ca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