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例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诊断、治疗和预后.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本组8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均被误诊为原发性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3/8的患者CEA和GGT高于正常值,2/8的患者ALP高于正常值,1/8的患者ALT高于正常值,3/6的患者CA242高于正常值,4/7的患者CA19-9高于正常值,AST、TBil、DBil均在正常范围.根据肿瘤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肿瘤平均直径为(5 ±3)cm.5例患者出现肝门部、肝十二指肠韧带以及胰头后方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检查为胆囊腺鳞癌.8例患者随访至2011年4月,2例生存,无明显不适症状,生存时间为2~3个月;6例死亡,死因为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4~13个月).结论 胆囊腺鳞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惟一有效手段,但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胆囊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12年收治的4例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3例行根治性手术,1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癌组织中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CK8/18及CK5/64阳性;4例患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80 d,均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胆囊腺鳞癌非常罕见、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发现时分期已较晚;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与胆囊腺癌相比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鳞癌(SCC)、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胆囊SCC、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原发性胆囊SCC 7例,原发性胆囊ASC 6例,其中男3例,女10例,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病理学分期T4期8例,T3期4例,T1b期1例。肿瘤部位:弥漫分布4例,胆囊底部5例,胆囊底部及体部3例,胆囊体部1例。其中9例非弥漫肿物最大径2.0~6.0 cm。合并胆囊结石12例。手术方式:行开腹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6例。截至2022年4月1日,11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6~110个月),死亡7例,生存4例。6例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化疗用药包括吉西他滨、吉西他滨+顺铂、替加氟),其中3例死亡,3例生存;5例未行放化疗患者中4例死亡,1例生存。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以腺癌多见,而SCC、ASC少见。胆囊SCC、ASC肿物体积较大,预后较腺癌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化疗疗效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胆囊鳞癌(SC)和腺鳞癌(ASC)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5例SC和ASC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和病理特点。结果 25例中SC 5例,ASC 20例。21例(84.0%)以不特异的腹痛为首发症状。患者胆红素水平均正常,5例(20.0%)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9例(36.0%)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同时升高。CT下SC和ASC主要表现为局部浸润性生长,淋巴结转移不明显。19例(76.0%)行根治性胆囊癌切除,3例(12.0%)行姑息性胆囊切除,3例(12.0%)为胆囊结石术后病理偶然发现。SC和ASC的淋巴结转移率和低分化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 vs 69.2%,P=0.143;20.0%vs 45.0%,P=0.615)。结论 SC和ASC属于侵袭性癌症,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腺鳞癌和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1例胆囊腺鳞癌和鳞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与同期收治的101例胆囊腺癌进行比较.结果 腺鳞癌/鳞癌组与腺癌组的肿瘤浸润分期为13或T4的比例分别为100%和5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3,P=0.008).腺鳞癌/鳞癌与进展期腺癌(T3或T4期)的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0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0,P=0.048),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2%和87%(X2=0.000,P=1.000).腺鳞癌/鳞癌组和进展期的腺癌组的胃肠道侵犯发生率分别为45%和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18,P=0.054).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和4个月,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9,P=0.549).结论 胆囊腺鳞癌和鳞癌的局部侵袭性强,而远处转移率低.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腺癌相似.  相似文献   

6.
<正>胆囊腺鳞癌是胆囊肿瘤的非常少见类型。我科在2006年及2014年各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进行分析,目的是增加认识,以提高诊断水平。1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女,73岁,以"反复右上腹胀不适1年余,再发1周"于2014年3月28日入院。查体: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无肌卫,未及异常包块,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B超示胆囊炎,胆囊结石伴胆囊壁局限性增厚,胆总管扩张伴结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67岁。间断性右上腹胀痛15年,加重2年,于1994年10月5日收入院。患者白1979年以来,间断右上腹胀痛.多次B超检查示慢性胆囊灸、胆囊结石。曾服中、西药治疗,结石逐渐增大,腹痛发作频繁,近2年急性发作2次。查体:腹部平坦,腹肌软,墨菲征(一),右上腹压之不适,末扪及肿块。B超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外胆管扩张、胆总管结石。于1994年10月14日手术,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囊腺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刘俊  朱振新  胡涛  杨志奇 《腹部外科》2013,26(3):193-194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2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术中或术后病检确诊.按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0期、Ⅰa期6例,经单纯胆囊切除后均生存超过5年;2例Ⅰb期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1年内生存者1例,5年内2例均死亡;3例Ⅰb期患者行根治术,2例生存5年以上;12例Ⅱ期患者行根治术,术后5年生存率为 50.0%;8例Ⅲa期患者行根治术,5年生存率为 37.5%,其中 50.0% 于3年内死亡;Ⅲb期、Ⅳ期共19例,其中16例于1年内死亡.结论 为提高胆囊癌生存率及患者生活质量,AJCC 0期、Ⅰa期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Ⅰb期、Ⅱ期、Ⅲ期需根据患者情况行根治术及扩大根治术,Ⅳ期应仅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姑息性手术或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胰腺腺鳞癌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腺鳞癌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5年-2005年间收治的6例胰腺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征、治疗过程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组6例胰腺腺鳞癌患者.平均年龄(51.8±10.8)岁。肿瘤位于胰头 4例,胰体尾1例,胰尾1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3例,其中一例因为肿瘤侵犯门静脉行门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1例胰头肿块术中发现肿瘤广泛浸润,行胰腺肿块活检和空肠造瘘术。1例肿瘤已侵犯胃底,行胰体尾、脾脏切除合并部分胃切除。病理检查:瘤体平均5.2 cm×4.1 cm×3.0 cm,肿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均呈腺癌和鳞癌混杂表现。肿瘤呈浸润生长的特点。4例胰头肿瘤中侵犯十二指肠、胆总管3例,侵犯包绕门静脉1例。肿瘤侵犯神经4例,淋巴结转移3例。随访6例,死亡4例术后生存6-8个月,平均生存6.7个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肝转移。结论胰腺腺鳞癌以腺癌和鳞癌混合为组织学特点,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20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0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204例按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18例,Ⅱ型40例,Ⅲa型30例,Ⅲb型53例,Ⅳ型57例.其余6例未分型.术前行彩超、CT检查和MRCP检查与术中Bismuth分型对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7%、76.4%、100%.手术切除肿瘤9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R0)55例,姑息性切除(R1、R2)37例.胆道探查置管引流98例,开腹探查6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2例.手术切除组和非手术切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P<0.01),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二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只有根治性切除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率的方法。方法对8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腺癌71例,鳞腺癌12例,鳞癌4例。有44.8%的病例伴发结石。B型超声确诊率为75%,CT为70%,胆道造影为67%。手术切除率为63.2%。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B型超声对胆囊癌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开腹胆道手术后腹腔镜胆道再手术29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手术后腹腔镜胆道再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992年4月至2005年12月共完成腹腔镜胆道手术3485例,29例有开腹胆道手术史。分析29例腹腔镜胆道再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结石限于Ⅰ~Ⅱ级胆管);14例胆总管结石数>3个;21例胆总管结石最大直径>1.0 cm;3例曾首先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未成功。28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LCTD)者胆总管直径均>1.0 cm。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75~190 min,平均125 min,除1例在原切口部位做小切口用直角钳将结石夹碎取出外,其余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发生胆漏、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5.5d(2~14 d)。术后残余结石3例,经T管窦道取出。结论开腹胆道手术后腹腔镜胆道再手术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由操作熟练的腹腔镜医师执行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Gallbladder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lethal carcinomas and continues to pose many challenges for surgeons. Identifiable risk factors for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include cholelithiasis, an 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junction, and focal mucosal microcalcifications. Adenocarcinoma is the primary histologic type in most patients and the tumor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Kras and p53 mutations. Radiologic and endoscopic advances in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m, plus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have enhanced preoperative staging. Surgical options include cholecystectomy for disease limited to the mucosa (Tis/T1) or a radical cholecystectomy (subsegmental resection of segments IVB and V plus a hepatoduodenal ligament lymphadenectomy) for advanced disease without signs of distant metastasis (T2-4/N0-N2). Some surgeons have advocated more radical hepatic resection including extended right hepatectomy or central bisegmentectomy plus caudate lobectomy. Japanese surgeons have reported studies that included patients having a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to improve distal ductal margins and lymphadenectomy for T3 and T4 cancers. These patients have a lower rate of local recurrence but no survival advantage. Options for adjuvant therapy remain limited. Radiation therapy with fluorouracil radiosensitization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ostoperative treatments. Current trials are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capecitabine, oxaliplatin, and bevacizumab in the management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及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预后。方法选取2002年12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4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生存率等临床资料,所有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根治性切除术组(22例)和姑息性切除术组(21例),对比分析两组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5年生存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临床表现以黄疸最为常见,占86.0%,其次是尿黄(81.4%)和皮肤瘙痒(72.1%);经过常规超声、CT及MRI联合检查,根治性切除术组和姑息性切除术组对肝门部胆管癌检出率分别为90.9%和95.2%;MRI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阳性率(χ^2=7.379,P〈0.01)。根治性切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χ^2=14.321,P〈0.01),1、3、5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组(r=6.018、χ^2=2.842、r=17.483,P〈0.05)。结论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MRI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采取超声联合CT或MRI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胆管支气管瘘(bronchobiliary fistula,BBF)的病因、病理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6-2009年收治的29例BB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均有腹痛、寒战发热、黄疸、肝肿大;胸闷、咳嗽并咯血及咯胆汁痰,量为100~200 ml/d;右下肺闻及湿性啰音或呼吸音减弱或消失.29例患者先后选择胸部X线片或腹部X线片、A型超声、BUS、CT或PTC、MRCP、ERCP等诊断措施.29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式分别为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及膈下或肝脓肿引流、瘘管切除或膈肌瘘口修补术19例(其中2例同时行肝右后叶不规则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蛔虫及取结石、T型管引流、膈下脓肿引流及膈肌瘘口修补术3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蛔虫及取结石,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1例;肝外伤性膈下脓肿引流术,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术3例;单纯行膈下脓肿引流及胆总管切开及T型管引流术2例;Oddi括约肌狭窄行肝脓肿切开引流及膈肌瘘口修补术并行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1例.手术治愈26例;死亡3例.结论BBF来自肝胆管梗阻和感染导致胆源性肝脓肿及肺脓肿,手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是治愈BBF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国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方法、Bismuth-Corlette分型、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并发症及预后,以期指导临床.方法 以肝门胆管癌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将所得22篇文献,共2280例H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资料分析及数据提取分别由两人完成.结果 与姑息性切除组比较,根治性切除组术后1年生存率(84.0%与46.8%,OR=5.71,95%CI 3.99~8.17,P<0.01)和术后3年生存率(31.5%与13.5%,OR=4.43,95%CI 2.07~9.47,P<0.01)均较高.与姑息性切除组相比,内外引流组术后1年生存率(27.2%与38.7%,OR=0.47,95%CI0.31~0.72,P<0.01)较高.经卡方检验,我们同时发现2002年后HCC手术切除率比2002年前有上升(X2 =35.9588,P<0.01),但根治性切除率却没有明显变化(X2=2.1052,P=0.1468).结论 根治性切除组术后1、3年生存率高于姑息性切除组.内外引流组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姑息性切除组.根治性切除术仍是治疗HCC最理想的方法.如果无法达到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引流术是较好的选择.姑息性切除术并不能提高生存率,因而不被提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胆管支气管瘘(bronchobiliary fistula,BBF)的病因、病理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6-2009年收治的29例BB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均有腹痛、寒战发热、黄疸、肝肿大;胸闷、咳嗽并咯血及咯胆汁痰,量为100~200 ml/d;右下肺闻及湿性啰音或呼吸音减弱或消失.29例患者先后选择胸部X线片或腹部X线片、A型超声、BUS、CT或PTC、MRCP、ERCP等诊断措施.29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式分别为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及膈下或肝脓肿引流、瘘管切除或膈肌瘘口修补术19例(其中2例同时行肝右后叶不规则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蛔虫及取结石、T型管引流、膈下脓肿引流及膈肌瘘口修补术3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蛔虫及取结石,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1例;肝外伤性膈下脓肿引流术,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术3例;单纯行膈下脓肿引流及胆总管切开及T型管引流术2例;Oddi括约肌狭窄行肝脓肿切开引流及膈肌瘘口修补术并行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1例.手术治愈26例;死亡3例.结论BBF来自肝胆管梗阻和感染导致胆源性肝脓肿及肺脓肿,手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是治愈BBF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1995 —2005年收治的9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数据类型分别进行x2检验、t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 法,并作log-rank检验.结果 83例施行了外科手术,15例施行保守治疗.83例中行根治性切除术者33例,姑息性切除术者16例,内或外引流术者34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2%、17%,其中根治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4%、24%;姑息性切除1、3年生存率分别为55%、9%,无5年存活者.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001).结论 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晚期胆囊癌的手术治疗(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提高晚期胆囊癌的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作者对1989年5月至1995年12月手术治疗的40例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伴有阻塞性黄疸,8例扪及腹部包块。作者对已浸润周围器官及胆管、但尚无肝脏广泛转移或远处转移的11例晚期胆囊癌进行了扩大根治术(其中3例合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11例术后存活8~3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及27.3%。对另29例已有肝脏转移或腹膜种植转移的晚期胆囊癌仅行姑息性手术,术后随访均于1年内死亡。作者认为晚期胆囊癌治疗应行扩大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