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带线穿刺缝合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戳孔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660例LC术中应用带线穿刺缝合器缝合穿刺孔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60例患者采用两枚10 mm Trocar孔用带线穿刺缝合器顺利完成缝合,缝合时间1~2 min,缝合过程中无腹腔内脏器损伤。15例患者术中Trocar孔出血,术毕均用带线穿刺缝合器跨过出血点缝合打结止血成功。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例,无一例发生切口出血。本组660例患者中607例获得随访,随访21~27个月,平均(23.9±1.8)个月,未发生戳孔疝。结论:LC术中用带线穿刺缝合器缝合穿刺孔简单、方便、安全且有效,可减少穿刺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腹针穿刺联合线袢带线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戳孔出血的应用优势。方法:观察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为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气腹针穿刺联合线袢带线缝合技术的术中操作流程与术后疗效。结果: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51±3.8)min。术后患者均恢复顺利,无术后出血、胆漏、术区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于术后2~5 d、平均(3.5±1.2)d出院。术后随访6~9个月,无切口裂开、戳孔疝、皮下血肿、感染等远期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达到深部缝合目的。结论:气腹针鞘联合线袢带线穿刺缝合技术通过穿刺不同层面组织,并利用线袢带线,可取得深部缝合、分层缝合、全层缝合等优势,对于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戳孔出血或困难戳孔缝合具有操作简单、流程稳定、安全可靠、疗效良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腹股沟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小儿斜疝的传统治疗方法。我们应用改良的器械和方法施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 ,操作简单 ,切口微小 ,效果可靠。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斜疝共 5 2例 ,男3 8例 ,女 14例 ;年龄 10个月~ 15岁。单侧斜疝 3 2例 ,双侧斜疝 2 0例 ,其中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 15例 ,均择期手术。2 .手术方法 :3mm微型腹腔镜 ,3mm抓钳 ,Veress气腹针改制的缝合套管针 ;外套管针头端制作 1mm小圆孔 ,供穿线用 ;内套管针头端制作一钩状凹槽 ,供钩线用。在全麻下 ,仰卧位 ,脐下缘 4mm戳孔作腹腔镜观察孔 ,右脐旁 3c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三种切口闭合方法的应用价值,总结LC术后戳孔疝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为421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术中分别采用皮肤全层缝合法、皮肤皮下缝合法、腹壁全层缝合法闭合切口。结果:皮肤全层缝合法术后7例(7.1%)发生戳孔疝,皮肤皮下缝合法术后发生4例(1.5%),腹壁全层缝合法无一例发生切口疝。结论:LC术后戳孔疝的发生多见于皮肤全层缝合法,皮肤皮下缝合法次之,腹壁全层缝合法可预防戳孔疝的发生。封闭腹壁各层切口缺损是避免戳孔疝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后戳孔切口疝的发生原因、诊治手段及预防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创手术后戳孔切口疝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院微创手术后戳孔切口疝发生率0.03%(14/42 296)。全组中2例患者行开放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术,12例行自体组织缝合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52.1±30.8)min;3例因戳孔切口疝嵌顿并小肠梗阻需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小肠切开减压术。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2.2±0.87)d,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为(1.5±1.39)d,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8.6%,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1±3.85)d。术后随访率85.7%(12/14),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无术后慢性疼痛者,2例使用补片修补者无异物感,无复发者。 结论术前并存的疾病状态可影响戳孔切口疝的发生。自体组织缝合修补术是治疗腹腔镜术后戳孔切口疝的有效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6.
正(上接本刊2019年13卷4期)第九章戳卡放置的位置并建立气腹对于腹壁疝及切口疝的腹腔镜治疗戳卡的放置和建立气腹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应该总是采用开放的方法建立气腹;在哪种情况下,气腹针更适合用于建立气腹;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手术对荷瘤大鼠切口肿瘤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种植性大鼠肝脏肿瘤模型观察腹腔镜手术对术后切口和腹腔肿瘤种植转移的影响。方法:荷瘤W 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开腹组、免气腹组和CO2气腹组。术后7d处死大鼠,检查戳孔切口和腹腔内肾脏、腹膜、网膜、系膜、阴囊部脂肪,对转移肿瘤进行评估。结果:CO2气腹组和免气腹组的右上腹切口(取出标本的戳孔)肿瘤转移率显著高于其他切口(P<0.05)。CO2气腹组总的戳孔肿瘤转移率显著高于免气腹组(P<0.05)。CO2气腹组和开腹组的腹腔肿瘤转移率显著高于免气腹组(P<0.05)。结论:免气腹手术与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相比,能够显著降低肿瘤种植、转移发生率;操作器械和肿瘤标本经过的戳孔,和其它戳孔相比,更易发生肿瘤的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初学者使用第一枚Trocar直接穿刺和传统气腹针穿刺两种方法建立气腹的学习曲线和并发症发生率,探讨第一枚Trocar直接穿刺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随机将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入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用改良的开放穿刺法,即切开脐孔筋膜或切开脐孔,直接穿刺第一枚Trocar,B组用传统的气腹针穿刺法,气腹形成后穿刺Trocar,分析两种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者的学习曲线。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3,P=0.098),均无大血管和器官损伤。A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B组(P0.05)。术者掌握A方法的学习曲线短于B方法。结论:用改良的开放穿刺法建立气腹有效、快捷、易学。培训初学者用此方法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微型腹腔镜小儿疝手术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们用 5mm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 8例。患儿均为男性 ,2 2个月~ 13岁 ,其中嵌顿疝急诊手术 1例 ,术中发现对侧隐性疝 1例 ,均痊愈 ,3~ 4d出院 ,平均手术时间 2 0min。本组患儿均为氯胺酮全麻 ,术中头低位 ,先在脐孔上缘切开 5mm切口 ,建立气腹 ,设定压力为1 33kPa ,置入 5mm腹腔镜找到斜疝内环口 ,再于脐左旁 3~4cm处切一 5mm切口置入分离钳 ,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切开一长 2 0mm戳孔 ,术者左手持带 8号线似雪橇样钝头针刺入戳孔处 ,缝合内环口内半周侧 ,右手用分离钳夹住 8号线留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一种能够预防腹腔镜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简单、实用及价廉的缝合方法。方法使用弹性钩线针在腹腔镜直视下缝合小切口,将用弹性钩线针进行分层缝合切口的腹腔镜手术患者3 120例设为研究组,将用传统弧形针缝合的腹腔镜手术患者3 1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疝和切口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切口出血发生率为0.16%,其中上腹部手术为0.15%,下腹部手术为0.18%;对照组术后切口出血发生率为0.68%,其中上腹部手术为0.64%,下腹部手术为0.70%;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切口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下腹部手术术后切口出血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切口疝发生率为0.07%,其中上腹部手术为0,下腹部手术为0.12%,老年人手术为0.15%;对照组术后切口疝发生率为0.44%,其中上腹部手术为0.24%,下腹部手术为0.59%,老年人手术为0.99%;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下腹部手术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使用弹性钩线针在腹腔镜直视下缝合小切口,能够在不延长切口和不增加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将腹膜层和肌层对位缝合,能够发现并缝合结扎切口处合并存在的隐匿疝和腹壁缺损,从而能够显著降低腹腔镜术后切口疝和切口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 研究单向倒刺线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0 月期间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并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胆总管的病例50例作为倒刺线组,选取同期50 例行常规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的病例50 例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漏发生率、伤口感染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 倒刺线组缝合时间(13.7±1.9)min,短于常规组(24.9±2.8)min(t=-16.113,P < 0.001);倒刺线组胆漏发生率为0,而常规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简单、方便、安全,并减少胆漏发生率,可作为腹腔镜下胆总管缝合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relatively high recurrence rate reported in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in children using intracorporeal suturing technique remains a concern.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ook method during hernia repair that allows extraperitoneal passage of suture to close the hernia sac without creating any tension or skip areas and does not require laparoscopic suturing skill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conducted on 433 consecutive children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using the hook method by 1 of 4 surgeons from July 2004 to June 2007.

Results

A total of 572 successfu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s were performed among the 433 children with an age range of 1 week to 15 years (mean = 56 months). Conversion rate was 1.04%. Contralateral patent processus vaginalis was found in 26.8%. Mean operating time was 23.8 and 40.2 minutes for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repair, respectively. At a median follow-up of 20 months, there were 2 recurrences (0.35%), 2 hydroceles, 1 ascending testis, and 1 instance of testicular atrophy.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dure.

Conclusions

Medium-term results suggest that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with the hook method is a sound alternative to open herniotomy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疝针法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307例资料,依手术方法分为双疝针组及常规组。双疝针组患儿行双疝针法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58例;常规组行常规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49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 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均较少(<1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双疝针组(8.07±2.51)min明显短于常规组(18.12±7.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双疝针组1.89%(3/158)较常规组2.68%(4/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疝复发率:双疝针组0.63%(1/158)较常规组1.34%(2/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 结论双疝针手术相对于常规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术在治疗复发疝患儿中的诊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056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复发疝在单孔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双钩疝针钩挂结扎线经腹横纹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至内环前壁腹膜外,借助水分离技术于腹膜外套扎内环。针对巨大疝行脐内侧襞遮盖术加强,套扎内环后疝针带线再次进针入腹,穿过同侧脐内侧襞后预置结扎线,疝针再返回内环外侧间隙至精索血管前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钩挂预置线牵出体外结扎,使脐内侧襞遮盖已经结扎内环区域加强修补。 结果32例复发疝38侧疝成功实施内环结扎,其中6例发现对侧隐性疝同时给予单纯内环结扎。6例巨大疝行脐内侧襞遮盖术。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2±2.3)min和(15.2±2.5)min,无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全部患儿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无再复发。 结论应用双钩疝针腹膜外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操作,是治疗小儿腹股沟复发疝优先选择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腹腔镜方法 治疗巨大小儿疝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我院对412例巨大小儿疝随机分成4组进行腹腔镜修补,主要通过术后复发率来比较疗效.A组:单纯疝囊高位结扎(147例);B组:疝囊高位结扎并用脐内侧韧带覆盖内环口(94例);C组:双重结扎内环口(82例);D组:疝囊高位结扎同时将髂耻束与弓状缘缝合缩窄内环(89例).结果 患者均随访2~4年,A组复发3例,分别于术后6、7、9个月;B组术后1年复发1例;C组及D组均无复发患者.A、B组与C、D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巨大小儿疝腹腔镜单纯高位结扎疝囊是不可靠的,腹腔镜下修补是有必要的,而且将髂耻束与弓状缘缝合缩窄内环作修补的方法 更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注水疝钩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科对85例小儿鞘膜积液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脐部置入腹腔镜,疝钩针带4号丝线经患侧内环口体表处穿刺进入腹膜外间隙潜行,借助水分离技术使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与后腹膜间隙分离,环绕内环口1周完成鞘状突高位结扎。结果85例单孔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增加辅助操作孔,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单侧13~20 min,平均16 min;双侧23~36 min,平均29 min。85例随访4~9个月,平均6个月,1例患儿术后3周腹股沟穿刺点发生迟发性线结反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注水疝钩针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安全、可行,术后体表无明显瘢痕,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60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2例采用传统可吸收线缝合为传统缝线组,28例采用倒刺线缝合为倒刺线组,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资料,缝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倒刺线组缝合时间[(6.4±2.8)min比(41.8±6.5)min]、手术时间[(18.6±4.5)min比(65.8±8.3)min]均明显少于传统缝线组(均P0.05)。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随访11.5个月。所有患者出院1~3个月返院行胃镜检查,无幽门狭窄、溃疡出血等。结论倒刺缝线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应用是安全有效,能够缩短缝合时间及手术时间,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缩短学习曲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膜内造口与腹膜外造口对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及人工肛门控制排便能力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临床处理方法将其分为经腹膜外造口患者为观察组(21例,失访1例);经腹膜内造口患者为对照组(22例,失访2例),对比2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及术后排便能力的差距。 结果(1)造口并发症情况比较:造口旁疝,观察组0,对照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口水肿,观察组4例,对照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患者人工肛门排便控制能力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患者综合评价优良率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经腹膜外造口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旁疝发生率,能够更好的对排便能力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股沟疝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武汉市中心医院疝与腹壁外科212例腹股沟疝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麻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选择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共110例作为试验组,102例患者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并作为对照组。 结果21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尿潴留发生率比较[15.45%(17/110)比37.25%(3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51,P=0.013)。试验组住院时间(2.8±0.6)d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5.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3,P=0.021)。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92.1%比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5,P=0.042)。 结论腹股沟疝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予以全身麻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能减少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早达到预期手术效果,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明显缩短了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应用超声刀对减轻术后术区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7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行TAPP治疗的腹股沟疝85例。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超声刀组(n=35)和电凝钩组(n=50)。根据Morales提出的血清肿分类,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 结果85例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1年均未复发。其中超声刀组术后出现血清肿2例,发生率为5.71%;电凝钩组出现血清肿9例,发生率为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没有出现Ⅲ型及以上的严重血清肿;电凝钩组发生Ⅲ型血清肿1例(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P术中应用超声刀进行操作,可以减少术后血清肿的总体发生率,但对Ⅲ型以上严重血清肿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