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1998年1月~2003年1月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符合高等医学院校内科学第5版教材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10例;39~50岁2例,发病时间3~6hl例,7~8hl例;51~60岁23例,发病时间3~6h17例,7~8h5例,9~10hl例;61~70岁5例,发病时间3~6h2例,7~8hl例,9~10h2例;71~75岁2例,发病时间3~6hl例,9~10hl例.心电图检查梗死部位,前壁13例,前间壁6例,广泛前壁2例,下壁11例(其中下壁并右心梗死6例,下壁并右心、正后壁梗死1例).伴高血压9例,糖尿病5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93年 7月~ 1999年 6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78例 ,将其中 76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与同期 6 5岁以下 6 8例对照分析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与治疗特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老年组 :男 56例 ,女 2 0例 ,年龄 6 5岁以上。非老年组 :男 54例 ,女 14例 ,年龄 6 5岁以下。梗死部位 :老年组广泛前壁 2 3例 ,前间隔 2 5例 ,下壁 16例 ,正后壁 10例 ,心内膜下 2例 ;非老年组广泛前壁 2 1例 ,前间壁 2 4例 ,下壁 12例 ,正后壁 8例 ,心内膜下 3例。1.2 临床特点 :主要分析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临床特点之不同 ,见表 1。表 …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 2 6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现将急性期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 ,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6 3岁 ,平均 6 8岁。其中广泛前壁 AMI7例 ,前间壁AMI 5例 ,广泛前壁合并下壁 AMI 4例 ,前间壁合并下壁 AMI 8例 ,下壁 AMI2例。 2 6例 AMI患者中并发严重心律失常 7例 ,心源性休克 5例 ,心力衰竭 3例。2 治疗结果2 6例患者入院后均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 ,经及时有效、正确的治疗及护理 ,抢救成功 2 1例 ,死亡 5例。3 护理要点3.1 病情观察 :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呃逆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笔者自2002年至2006年采用麝香治疗本病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1例均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44~75岁,平均61.52±4.63岁;住院时间6~54天,平均28.23±5.12天。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4例,  相似文献   

5.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RVI)临床上常与左室下壁、后壁梗死同时存在 ,多见右心衰 ,并发低血压和休克者较多。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率 ,笔者收集 1990~ 2 0 0 1年 16例患者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中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5 3~ 75岁 ,平均 6 6 .5岁。 9例为急性下壁合并右室梗死 ,4例为急性后壁合并右室梗死 ,2例为单纯右室梗死 ,1例为急性前间壁合并右室梗死。有右心功能不全体征者 12例 ,低血压 8例 ,心源性休克 2例。 16例均有血清心肌酶异常 ,并符合急性心梗演变过程。1.2 心电图表现 …  相似文献   

6.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从2000年4月~2001年6月间,我院治疗了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在38~67岁之间,平均年龄51岁。诊断标准:根据全国内科学术会议确认的诊断标准,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8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高侧壁心肌便死5例,前间壁心肌梗死2例,统计结果和男女所占比例见表1。发病后2h后就诊,患者均有15~25年的吸烟史,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 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对 2 9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8例未经溶栓治疗的 AMI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9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具有可比性。其中男 3 8例 ,女 2 0例 ,年龄 3 8~ 6 8岁 ,平均 5 1 .6岁。下壁心梗 1 6例 ,下壁后壁心梗 8例 ,心内膜下心梗 6例 ,前壁心梗 1 0例 ,前间壁心梗1 6例 ,下壁加右室壁心梗 2例。2 治疗方法对照组入院后给予肝素、硝酸甘油、极化液、…  相似文献   

8.
我院 1998年 7月~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0 5例 ,其中 14例患者曾于发病前 1~ 8天以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来我院就诊 ,由于症状不典型或医务人员认识不足致使误诊误治 ,最终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而入院治疗 ,14例患者经治疗皆痊愈出院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误诊 14例患者中 ,男 10例 ,女 4例 ,有 9例患有糖尿病 ,3例患者年龄低于 35岁 ,其余皆在 5 0岁以上。10例诊断为胃炎 ,2例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2例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最后确诊为下壁心肌梗死 8例 ,前壁心肌梗死 6例。2 典型病例患者 ,男 ,5 3岁 ,原有糖尿病病史 3…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危重急症 ,现将我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2 6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中 ,男 2 2例 ,女 4例 ,年龄2 8~ 81岁 ,平均 6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0 .5~ 2 4小时。1.2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均有典型的胸痛、胸闷、憋气症状。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症状发病 2例 ,以上消化道症状发病 1例。心电图均有明显的 AMI表现。梗死部位 :前壁 9例 ,广泛前壁 3例 ,前间壁 6例 ,前间壁 下壁 3例 ,单纯下壁 4例 ,心内膜下 1例。合并心律失常19例 ,其中频发性室性早搏 9例 ,室速 2例 ,室颤 2…  相似文献   

10.
我们1998年8月~2001年8月共收治老年重症心力衰竭75例,经医护密切合作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75例中男性57例,女性18例;年龄60~90岁,平均68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35例,下壁心肌梗死16例,冠状动脉供  相似文献   

11.
内关穴缓解急性心肌梗死胸痛3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洪利 《中国针灸》2005,25(3):160-160
笔者自1993年1月以来,采用针刺内关穴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38例,疗效颇佳. 38例均为我院急诊观察或住院病例,诊断明确.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44~80岁;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3天.其中前壁心肌梗死2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下壁心肌梗死6例.所有病例均感胸闷,疼痛剧烈者22例,痛势较缓者16例.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 2 0 0 0 -0 9~ 2 0 0 2 -0 9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心塞通口服液合消心痛治疗组和消心痛组。治疗组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41~ 76岁 ,平均 5 7 64±8 2 4岁 ;对照组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43~ 78岁 ,平均 5 8 71± 8 64岁。全部病例均剔除下壁梗死及有束支传导阻滞等影响QRS记分的患者。两组均在AMI症状出现 2 4h后入院 ,且在合并症、年龄、性别 ,梗死部位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诊断标准 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公布的急性心肌梗死命名及诊断标准诊断2 方法2 1…  相似文献   

13.
AMI (急性心肌梗死 )合并泵衰竭已成为目前AMI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尤其心源性休克者药物治疗的生存率仅为 1 0 %。迅速开通IRA (冠状动脉 ) ,实现有效的早期再灌注 ,是改善预后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将 2 8例急性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行直接PTCA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首次AMI住院患者 ,梗死部位均为前壁或广泛前壁 ,同时合并泵衰竭。其中男 1 2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 6 5 2± 1 4岁 ) ;发病至入院时间 1 5~ 6 2h …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的猝死是一种较常见的紧急危重病症 ,往往来不及诊治和抢救 ,复苏的成功率极低。近 5年来北京医院共收治老年人心原性猝死 78例。现将其病因和发病规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8例中 ,男 70例 ,女 8例 ;年龄50~ 60岁 34例 ,61岁以上 4 4例 ;平素健康情况 :患者冠心病 52例 ,包括急性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 17例 ,急性无 Q心梗 4例 ,急性下壁心梗 2例 ,复发性心肌梗死 2例 ,陈旧性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 14例 ,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14例 ,患有风心病 6例 ,高血压病 6例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 2例 ,健康者 11例 ;心…  相似文献   

15.
杨坚毅 《河北中医》2001,23(2):134-135
1995~ 2 0 0 0年 ,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3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32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2 1例 ,女 11例 ;年龄 6 0~ 78岁 ,>70岁 10例。发病在 12h以内心肌梗死患者无溶栓禁忌症。梗死部位 :前壁 10例 ,前间壁 6例 ,广泛前壁 4例 ,高侧壁 2例 ,下壁 7例 ,正后壁 2例 ,心内膜下 1例。其中 2个部位以上梗死 8例。1.2 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心肌梗死 (AMI)标准[1] :①典型病史 ,严重而持续的胸痛 ,可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或休克等临床表现 ;②…  相似文献   

16.
我院 1995~ 1999年收治右室心肌梗死 (RVI) 2 4例 ,笔者采用经静脉扩容、经肺动脉内扩容及体外反搏等综合疗法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4 5~ 76岁 ,平均 6 1岁。有高血压病 10例 ,冠心病 11例。均无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肌病、心瓣膜病和慢性肺部疾患。1.2 临床表现 :2 4例中急性下壁心梗并 RVI16例 ,急性下后壁心梗并 RVI 7例 ,急性前间壁心梗并 RVI 1例。 2 4例均有不同程度低血压 ,意识障碍 4例 ,紫绀 12例 ,颈静脉怒张 18例 ,肺无罗音 15例 ,肝脾肿大 6例 ,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 (AMI,简称心梗 )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我科 2 0 0 1年 6月— 2 0 0 3年 6月对 1 1例早期 (起病 6h内 )急性心梗患者进行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溶栓前后护士密切配合医生 ,实施高质量的整体护理 ,以提高溶栓患者冠脉再通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例急性心梗患者入院时距发病时间均 <6h ,男 1 0例 ,女 1例 ;4 1~ 75岁 ,平均 6 0 .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4例 ,糖尿病病史 1例。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梗 4例 ,前间壁心梗 3例 ,高侧壁心梗 1例 ,广泛前壁心梗 3例。1 2…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入院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来势凶险的疾病 ,在发病至入院前的几个小时内病死率很高。多数病人发病时在院外 ,在发病至入院前的短暂时间内 ,第一时间接触病人的多为社区医务人员 ,此时 ,除了及时的抢救外 ,有效的护理也应立即开始 ,笔者通过对 5例心肌梗塞病人入院前的护理 ,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5例中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5 5~ 72岁 ,平均 6 2岁 ;前壁心梗 3例 ,内膜下心梗 1例 ,前间壁心梗 1例 ;均有胸痛、心悸、气短、出虚汗 ,伴心率失常 2例、高血压 4例、心衰 1例 ,均有冠心病史 ,接诊至入院时间 4 0min~ 4h不等 ,平均 1 5h。2 护理方…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 3年来用常规西药加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患者 36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 1 治疗组 :36例均系近 3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有严重并发症的住院患者 ,男 2 4例 ,女 1 2例 ;年龄 5 2~ 81岁 ,平均 6 7.5岁。梗死部位 :下壁 1 1例 ,下壁 +右室 5例 ,前壁 1 0例 ,下壁 +前壁 1 4例 ,后壁 2例 ,广泛前壁 3例。并发症 :室早 9例 ,休克 1 1例 ,缓慢心律 7例 [Ⅱ度Ⅱ型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各 2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3例 ],心衰 7例 ,泵衰 2例。开始治疗距发病时间 6h内 8例 ,6~ 2h1 1例 ,1 2~ 2 …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4年1月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1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收住院,均符合2001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修订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指南与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42~71岁,平均56.6岁;前壁梗死24例,下壁梗死33例,心内膜下梗死4例;溶栓39例,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方法为主。选择2004年前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47~73岁,平均57.8岁,前壁梗死21例,下壁梗死34例,心内膜下梗死3例;溶栓33例,治疗以西医为主。2组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