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郎淑敏  吴翟 《河北中医》2010,32(7):974-976
目的观察轻身降脂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轻身降脂饮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辛伐他汀片治疗。2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轻身降脂饮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片对合并有高血脂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合并有高血脂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组42例在口服辛伐他汀片基础上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以及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及斑块数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颈动脉粥样斑块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及斑块数量减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TC、TG和LDL-C有明显下降,同时HDL-C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甘油三酯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使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血脂降低,从而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脉降脂汤治疗。比较两组斑块体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观察组斑块体积、颈动脉IMT小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DL-C、TG、T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CAS斑块可改善血脂,降低颈动脉IMT,缩小斑块体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辛伐他汀(京必舒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1例给予国产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1例内服进口辛伐他汀。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 a。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各参数,并与同期选择的30名健康人做对照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1 a,颈动脉IMT开始变薄(P<0.05),2 a治疗后显著变薄(P<0.01)。用药后6,12,24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均<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血脂(TC、TG、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国产辛伐他汀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辛伐他汀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90例C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45例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降脂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IMT、斑块体积及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HDL-C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脉降脂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CAS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颈动脉斑块缩小,症状改善,血脂指标恢复,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安黎 《新中医》2018,50(4):53-55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饮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将9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口服辛伐他汀片,观察组加口服解毒活血饮,4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3疗程。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及血流参数[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峰期血流速度(PSV)、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EDV、PSV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2组PI、R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MT、斑块面积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EDV、PSV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辛伐他汀片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活血饮有助于减少IMT,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快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脾降浊汤联合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104例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降浊汤,每次200 m L,日2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检测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IMT。结果: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健脾降浊汤联合辛伐他汀片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IMT,具有较强的调脂及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我院自制降脂颗粒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经超声检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口服降脂颗粒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六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斑块体积、血脂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六个月治疗后,治疗组的IMT、斑块体积缩小,血脂较治疗前降低,且肝功能无改变,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脂颗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64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脑心通组与阿司匹林组,脑心通组32例给予脑心通治疗,阿司匹林组(ASP)32例予以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年,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等指标及参数。结果:脑心通组患者颈动脉IMT显著变薄(P0.05),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0.01),而ASP组患者颈动脉IMT、血脂指标(TC、TG、LDLC)治疗前后无差异性(P0.05)。治疗期间未见脑心通明显副反应。结论:脑心通可作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微加味丹参饮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超微加味丹参饮)和对照组(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连续治疗6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两组血清血脂、hs-CRP、VEGF、MMP-9水平及颈动脉IMT及内膜斑块面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超微加味丹参饮在降低血清TC、APOB及VEGF、MMP-9水平,升高HDLC及降低颈动脉IMT,减少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方面疗效更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hs-CRP的作用相当(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超微加味丹参饮通过调节血脂、降低hs-CRP抑制炎症,下调血清VEGF、MMP-9稳定斑块,降低IMT值,减少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发挥抗AS作用,对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蛭龙活血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蛭龙活血方加辛伐他汀治疗,疗程90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候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内膜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hs-CRP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好转,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IMT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也有明显好转(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IMT与收缩峰期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呈负相关,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蛭龙活血方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表现,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EAD)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D-二聚体(D-Di),C反应蛋白(CRP),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踝臂指数(ABI)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 PWV)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辛伐他汀片40 mg,qd,拜阿司匹林片100 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并随访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脂,D-Di,CRP,股动脉IMT,ABI,ba PWV的变化,并监测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LDL-C,D-Di,ba PWV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辛伐他汀、拜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LDL-C,D-Di,ba PWV,可能对改善动脉僵硬度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评分(NIHSS)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合并CAS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胶囊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参芪柔脉合剂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脂4项、NIHS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参芪柔脉合剂能改善脑梗死合并CAS患者血脂情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可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贾连旺  杜永远 《中成药》2004,26(Z1):36-39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HM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HMP组与阿斯匹林(ASP)组.HMP组32例给予HMP治疗;ASP组30例内服ASP.两组病人均连续用药1年.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参数,与同期选择的19名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患者经HMP治疗1年,颈动脉IMT显著变薄(P<0.05),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显著下降(P均<0.01);ASP组患者颈动脉IMT、血脂(TC、TG、LDL-C)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期间未见HMP明显毒副作用.结论:HMP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赵玉兰 《国医论坛》2010,25(3):14-15
目的:观察降脂饮结合饮食、运动三联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饮食调摄及适度运动基础上予自拟降脂饮;对照组30例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降低TG、TC和升高HDL-C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降脂饮结合饮食、运动三联疗法对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且成本低,无副作用,对患者肝功能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自拟"消斑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不稳定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自拟"消斑汤"治疗),各40例,通过临床疗效、血脂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除对照组HDL外)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自拟"消斑汤"有利于稳定颈动脉斑块,改善血脂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吕军  薛刚 《河北中医》2020,42(2):214-217
目的观察软肝降脂胶囊治疗痰瘀痹阻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痰瘀痹阻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软肝降脂胶囊。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厚度和面积、中医证候评分、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改善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33/35),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5/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IMT、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TC、TG、LDL-C及Lp-PLA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DL-C升高(P 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及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软肝降脂胶囊能降低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IMT,减小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TC、TG、LDL-C及Lp-PLA2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对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国产辛伐他汀(京必舒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1例给予国产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1例内服进口辛伐他汀。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a。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各参数,并与同期选择的30名健康人做对照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1a,颈动脉IMT开始变薄(P〈0.05),2a治疗后显著变薄(P〈0.01)。用药后6,12,24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均〈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血脂(TC、TG、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国产辛伐他汀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辛伐他汀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通脉降脂饮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坚毅 《河北中医》2003,25(12):892-894
目的 观察通脉降脂饮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 将 1 80例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 3组 ,通脉降脂饮组 (中药组 )、辛伐他汀组 (西药组 )、通脉降脂饮合辛伐他汀组 (中西药结合组 )各 60例 ,观察 3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脂变化 [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情况。结果  3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5 ,P <0 .0 1 ) ,中西药结合组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 >0 .0 5 )。中西药结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西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结论 通脉降脂饮合辛伐他汀降血脂作用均明显 ,2药合用治疗高脂血症疗效佳 ,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并举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火热证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并配合针刺。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斑块面积、血压、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双侧IMT均下降,斑块面积均缩小,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及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双侧斑块面积明显缩小,中医症状积分、收缩压、舒张压及TC、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针药并举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降低血脂,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