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中TNF-α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TNF-α作用的影响.方法 72只Waster雄性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和异丙酚 内毒素组(P组).L组在腹腔内注入内毒素10mg·kg-1;P组在皮下缓慢注入异丙酚20mg·kg-1·h-1后再注入内毒素10mg·kg-1;C组腹腔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后30、90、180、360min时处死动物,C组在不同时间点留取3ml静脉血后,于360min处死留取肺组织.测定血清和肺组织TNF-α、肺组织TNF-αmRNA表达、TNF-α免疫反应物质.结果 L组注射内毒素后30min血清和肺组织中TNF-α浓度升高,90min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360min后仍高于正常水平.P组各时点血清和肺组织中TNF-α浓度明显低于L组(P<0.001).L组注射内毒素后30min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上升并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360min仍高于正常水平.P组各时点肺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L组(P<0.001).结论异丙酚可显著抑制内毒素血症时TNF-α的合成、分泌,是其抗内毒素血症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TNF-α在创伤性休克大鼠多脏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NF-α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56 只,体质量200~300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和休克1、2、4、8、24 h组,每组8只,观察各组的死亡率,分别采用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肝、脑组织的TNF-α mRNA和肝、脑、肺、肾组织的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复苏组大鼠均无死亡,休克1 h组死亡率为1/8,2 h和4 h组死亡率为2/8,8 h组死亡率为4/8,24 h组死亡率为5/8;TNF-α mRNA表达在休克后2 h明显升高,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高于脑组织(P<0.05);肺、肝、肾组织的TNF-α蛋白表达在休克1 h后即开始升高(P<0.05),脑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低,趋势不明显,但复苏组的肝、脑组织的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早期以低血容量表现为主,主要不是由TNF-α介导的;而后期则与TNF-α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小鼠肝脏、脾脏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SOCS-3,TNF-α在AOPP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中的发病机制,从而为MODS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 36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成中毒模型,随机分成敌敌畏中毒组(n=12),生理盐水对照组(n=12),正常对照组(n=12),分别于染毒后2 h,6 h,12 h,24 h取小鼠的肝脏、脾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SOCS-3和TNF-α表达水平,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结果 中毒后2,6,12和24 h其肝、脾中SOCS-3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肝脏中24 h达到最高峰,脾脏中于12 h达最高峰,之后到24 h有下降(P<0.05).肝、脾中TNF-α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于12 h达最高峰,之后到24 h有下降(P<0.05).AOPP中毒后肝脏和脾脏组织的RNA条带为5 S,15 S和30 S,参比基因β-actin在鼠肝脏和脾脏中的mRNA表达,中毒后2 h,6 h,12 h,24 h其肝、脾中SOCS-3基因的mRNA表达,其中肝脏中24 h达到最高峰,脾脏中于12 h达最高峰,之后到24h有下降(P<0.05).肝、脾中TNF-α基因的mRNA表达于12 h达最高峰,之后到24 h有下降(P<0.05).统计分析显示,肝脏中SOCS-3和TNF-α mRN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y=0.089+0.758x,r=0.939,F=252.168,P<0.01),脾脏中SOCS3和TNF-α mRN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y=0.057+0.361x,r=0.953,F=336.122,P<0.01).结论 不同时间点,AOPP中毒小鼠肝脏,脾脏中SOCS-3,TNF-α mRNA表达趋势一致.小鼠肝脾SOCS-3和TNF-α水平均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脾切除大鼠受内毒素攻击后,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索脾切除对内毒素诱生TNF-α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脾组(n=36)和有脾组(n=36),动物静脉注射大直菌脂多糖0.1mg/kg制作内毒素血症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肝组织TNF-α含量,并应用塑转录聚合酶链(PCR)技术检测组织TNF-αmRNA表达改变。结果:内毒素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LPS,1 mg/kg),16 h后再气管内滴注LPS(3 mg/kg)建立ARDS模型.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ARDS组(A组)、亚低温组(M组),分别于ARDS时及ARDS后2、4、6 h处死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计算肺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检测肺组织中TNF-α、IL-8、IL-1β、IL-6含量.结果 3组动物肺组织病理形态有明显的不同.肺W/D:A组、M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1),M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TNF-α、IL-8、IL-1β、IL-6含量:A组、M组明显高于C组(P<0.01),M组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减轻内毒素性ARDS大鼠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肝、肺组织细胞因子表达以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失血性休克+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组.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肠、肝、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失血性休克大鼠肠、肝、肺组织TNF-α mRNA和IL-6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NF-α mRNA:肠0.54±0.07比0.37±0.05,肝1.014-0.06比0.56±0.07,肺0.94±0.07比0.62±0.06;IL-6 mRNA:肠0.89±0.12比0.50±0.09,肝1.07±0.10比0.57±0.12,肺1.09±0.09比0.67±0.06,P均<0.01);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明显降低肠、肝、肺组织TNF-αmRNA和IL-6 mRNA表达(TNF-α mRNA:肠0.47±0.05比0.54±0.07,肝0.81±0.07比1.01±0.06,肺0.80±0.05比0.94±0.07;IL-6 mRNA:肠0.66±0.07比0.89±0.12,肝0.83±0.13比1.07±0.10,肺0.73±0.11比1.09±0.09,P<0.05或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明显减轻失血性休克引起的肠黏膜绒毛坏死、脱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肺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肠、肝、肺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6的表达及病理损伤程度,对器官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热应激后肝组织细胞内外热休克蛋白72(HSP72)的表达及对致炎细胞因子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 CCl4诱导的肝硬化SD大鼠及正常饮食的SD大鼠均随机分为热应激组和对照组.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HSP72、TNF-α的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HSP72 mRNA表达,评价HSP72表达对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 各组大鼠腹腔注入LPS后均检测到较高含量的血浆内毒素及TNF-α,尤其肝硬化组升高更为明显(均P<0.01),但热应激组较相应组大鼠血浆TNF-α含量显著降低,而血浆内毒素含量变化不大.热应激后各组大鼠血浆及肝组织HSP72表达均增高,尤其在腹腔注入LPS后升高更为明显(均P<0.01),但肝硬化热应激组却显著低于普通饮食热应激组(均P<0.01).热应激组大鼠血浆TNF-α含量显著低于相应非热应激大鼠组(均P<0.01).结论 热应激处理可能促进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组织及血浆HSP72表达,而抑制TNF-α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P)预先给药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表达的影响,探讨丙酮酸乙酯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 mg/kg,复制大鼠ALI模型.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LPS组,C组为EP+LPS组,于静脉注射LPS前1 h腹腔内注射EP(40 mg/kg).所有动物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6 h颈动脉放血处死,RT-PCR法测定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TNF-α和IL-1B的含量.结果 与A组相比,B组、C组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RNA表达增加,肺组织TNF-α和IL-1B含量上升(P<0.05);与B组相比,C组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RNA表达降低,肺组织TNF-α和IL-1B含量降低(P<0.05).结论 丙酮酸乙酯通过下调大鼠LPS诱导的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表达,降低了TNF-α和IL-1B的释放,减轻ALI大鼠肺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ALI组和亚低温治疗组,每组8只.ALI组、亚低温治疗组分别给予内毒素(LPS)5 mg/kg尾静脉注射;亚低温治疗组同时采用体表降温法使大鼠肛温维持在(33.0±1.0)℃,持续4 h.观察12 h后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测定肺湿干质量比(W/D)、PaO2,并采用逆转录-PCR反应检测肺组织HMGB1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0浓度.结果 ①ALI组TNF-α浓度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亚低温治疗组(P<0.01);ALI组IL-10浓度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但低于亚低温治疗组(P<0.05).②ALI组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亚低温治疗组(P<0.01).③ALI组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亚低温治疗组肺部炎症较ALI组减轻.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HMGB1 mRNA、TNF-α的表达,并上调抗炎介质IL-10的表达,从而减轻内毒素性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模型血清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脑出血组42只,分为4、8、12、24、36、48和72小时时相点的7个亚组,每亚组6只.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 U建立脑出血致MODS模型.采用偶氮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测定血清内毒素含量,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肺脏、肝脏、小肠和肾脏组织TNF-αmRNA、IL-1βmRNA水平;使用CMIA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TNF-αmRNA、、IL-1β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脑出血组血清内毒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P<0.001),于术后8小时开始升高, 24~36小时达高峰,72小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脑出血组肺脏、肝脏、小肠和肾脏组织TNF-αmRNA、IL-1βmRNA的表达自8小时开始升高,24~36小时达高峰,12~48小时各器官组织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脏、肝脏、小肠和肾脏组织中TNF-αmRNA、IL-1βmRNA的表达与血清内毒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脑出血致MODS大鼠模型存在内毒素血症,TNF-αmRNA、IL-1βmRNA的异常表达与血清内毒素显著相关,提示内毒素血症刺激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异常释放,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肝Kupffer细胞(KCs)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蛋白在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以CCl4诱导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于0、4、6、8、10周采集标本,分离肝组织KCs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LR4mRNA的表达;用基质显色法测定大鼠血清内毒素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TLR4蛋白和核因子kB(NF-kB)蛋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0周组肝组织TLR4蛋白、KCs,TLR4 mRNA几乎无表达,NF-kB蛋白和炎症积分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4、6、8、10周组肝组织TLR4蛋白、NF-kB蛋白、炎症积分和KCs TLR4 mRNA以及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同0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NF-kB蛋白、TLR4蛋白、KCs TLR4 mRNA和TNF-α在第10周时较第8周有轻度下降:肝KCs TLR4 mRNA的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r=0.845,P<0.001).结论: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中,内毒素可上调KCs TLR4的表达,而TLR4的高表达进一步造成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肝脏X受体α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肝脏X受体α(LXRα)的改变,探讨LXRα在ALI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 mg/kg复制大鼠ALI模型,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5 ml/kg.于致伤后1、2、4和8 h取大鼠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取肺测定肺湿/干重(W/D)比值、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LXRα mRNA、TNF-α 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含量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LXR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I组致伤后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显著降低,肺W/D比值、MPO活性均显著升高(P均<0.05);病理观察显示肺组织受损;肺组织LXRα mRNA表达下降,TNF-α mRNA表达升高(p均<0.05),肺组织匀浆和动脉血清中TNF-α亦显著升高,4 h达高峰.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肺组织表达较高水平LXRα蛋白,ALI组在LPS致伤后可见LXRα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正常大鼠肺组织可表达LXRα,LPS可引起ALI大鼠肺组织LXR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下降,这可能与ALI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1-氨基类固醇(U-74389G)对阻塞性黄疸大鼠发生内毒素血症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2)胆总管结扎组;(3)胆总管结扎 生长激素组.每组在两周之后腹腔内注射内毒素0.02mg/kg,第三组在给予内毒素之前30min和之后30min分别静脉注射U-74389G 3mg/kg和1.5mg/kg.在给予内毒素之后1、2、4h分别计数各组大鼠的存活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取肝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阻黄大鼠给予内毒素之后1、2h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肝脏中TNF-α mRNA表达也显著升高,在2、4h后大鼠存活率降低,给予U-74389G可逆转这些改变.结论 U-74389G可降低肝脏中TNF-αmRNA的表达,在阻黄大鼠发生内毒素血症时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GL)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ALI组和GL干预组,每组8只.ALI组、GL干预组分别给予内毒素(LPS)5 mg/kg尾静脉注射;LPS注射前1 h,GL干预组给予GL 20 mg/kg静脉注射.观察12 h后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测定肺湿干质量比(W/D)、PaO2,并采用逆转录-PCR反应检测肺组织TGF-β1 mRNA、HMGB1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0浓度.结果 ①ALI组TNF-α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和GL干预组(P<0.01).ALI组IL-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但低于GL干预组水平(P<0.05).②ALI组TGF-β1 mRNA、HMGB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P均<0.01)和GL干预组(P<0.05和P<0.01).③ALI组肺组织出现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GL干预组肺部炎症较ALI组减轻.结论 甘草酸二铵可能通过抑制TGF-β1 mRNA、HMGB1 mRNA及TNF-α的表达和增强抗炎介质IL-10的表达,从而起到减轻AL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IL-10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组。实验组于尾静脉注射内毒素,治疗组注射内毒素和IL10,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测定各组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mRNA表达和血浆TNF-α、IL-1β和IL-6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TNF-α、IL-1β和IL6mRNA的表达:实验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高于治疗组,P<0.05。血浆TNF-α、IL1-β、IL-6:实验组高于治疗组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治疗组明显轻于实验组。结论IL10能抑制内毒素诱导ALI大鼠肺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mRNA的表达,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害,能起到治疗AL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ALI)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ALI组(n=24)、红花干预组(n=24)、还原型谷胱甘肽(TAD)组(n=24).以小剂量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LPS/D-GalN)制备大鼠ALI模型,使用红花注射液进行干预,并设TAD注射液为阳性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24和48 h取血和肝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变化;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结果 ALI组血清ALT、AST、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肝组织损伤程度及HMGB1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红花干预组和TAD组各时间点血清ALT、AST、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低于ALI组(P<0.05或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和HMGB1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ALI组(P均<0.01).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够有效抑制内毒素性ALI大鼠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肝组织炎症反应和水肿、坏死程度,对ALI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应激诱导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2(HSP72)表达及对致炎细胞因子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CCl<,4>诱导的肝硬化SD大鼠及正常饮食的SD大鼠先后给予热应激处理及腹膜腔内注入脂多糖(LPS),另外两组肝硬化SD大鼠及正常饮食SD大鼠仅腹腔内注入LPS作为对照.EUSA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HSP72、TNF-α的含量,RT-PCR检测肝组织HS72 mRNA表达,评价HSP72表达对TNF-α分泌的影响.结果:外源给予LPS能加重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血症.热处理及LPS注入后,肝硬化大鼠及正常大鼠血浆及肝组织HSP72表达均较未热处理组增强,而未热处理的两组大鼠LPS注入后血浆TNF-α含量明显高于热处理组.结论:热应激能促进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大鼠肝组织及血浆HSP72表达,而抑制TNF-α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内的表达及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PDTC对照组、CCI4组、CCI4+PDTC组.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静脉血测内毒素和肝功能.取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PIM的粘附、聚集情况,以及TNF-α和NF-κB的蛋白表达和定位.非放射性凝胶电泳阻滞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方法 检测肺组织中TNF-α的mRNA表达.结果 CCl4组发展成肝肺综合征(HPS)模型,表现为PaO2、PaCO2降低和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A-aDO2)升高,肝功能异常,内毒素血症.CCl4组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为62.5%(5/8),与CCl4+PDTC组的66.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l4组超过10个巨噬细胞的血管为60.8%(292/480),而CCl4+PDTC组仅为19.6%(106/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中肺血管内无巨噬细胞聚集.免疫组化染色NF-κB和TNF-α蛋白均在CCl4组的PIM中表达.CCl4组的NF-κB活性和TNF-α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DTC对照组和CCl4+PDTC组(均P<0.05).结论 NF-κB诱导PIM内TNF-α表达在HPS中发挥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PIM中NF-κB的活性,降低PIM活性以及其中TNF-α表达,从而改善HP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CI)后亚低温对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mRNA表达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常温组(n=24)和亚低温组(n=24),每组再分为六个亚组,每亚组4只,参照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T9)中度损伤模型,亚低温组给予亚低温治疗5 h,而对照组不做亚低温处理.分别于损伤后6 h、12 h、24 h、72 h、1周和4周,利用 Tarlov评分检测亚低温对大鼠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然后将大鼠处死,利用半定量 RT-PCR方法观察损伤段脊髓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组TNF-α mRNA表达SCI后6~72 h明显少于常温组(P<0.05),而运动功能评分每个时间点都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结论 亚低温可明显抑制SCI后TNF-α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恢复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异丙酚预处理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健康成年人静脉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释放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影响及其应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集健康成人志愿者静脉血分离提纯PMN,用1640培养液制成悬液;试验分为6组:Ⅰ组(空白对照组,PMN+培养液),Ⅱ组(双异丙酚溶剂对照组,intralipid),Ⅲ组(双异丙酚组,终浓度5 mg/L双异丙酚),Ⅳ组(内毒素组,终浓度1 mg/L LPS),Ⅴ组(内毒素+溶剂对照组,intralipid+终浓度1 mg/L LPS),Ⅵ组(双异丙酚+内毒素组,终浓度5 mg/L双异丙酚+终浓度1 mg/L LPS).加药培养12h后,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TNF-α、IL-8的浓度,荧光定量PCR检测PMN IL-8 mRNA、TNF-αmRNA表达量.结果 与Ⅰ组比较,Ⅳ组、Ⅴ组、Ⅵ组IL-8浓度升高,Ⅳ组TNF-α浓度升高(P<0.05);与Ⅳ组比较,Ⅵ组IL-8和TNF-α浓度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Ⅳ组、Ⅴ组、Ⅵ组IL-8mRNA表达上调,Ⅳ组TNF-α mRNA表达上调(P<0.05);与Ⅳ组比较,Ⅵ组IL-8 mRNA和TNF-α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双异丙酚预处理可通过抑制内毒素诱导的人PMN释放IL-8、TNF-α,下调JL-8、TNF-α的mRNA表达,对PMN介导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