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肠镜检查,采用Olympus CF XQ240型电子肠镜,均检查至回肠末端10~20cm,结合病理检查、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对回盲部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3127例肠镜检查中,发现回盲部病变253例,占8.1,明确诊断241例,诊断不明者12例,确诊的病例中,主要病变有炎症98例,息肉38例,溃疡性结肠炎37例(多为全结肠累及回盲部),其次为憩室22例和肿瘤22例,结核及Crohn病少见。结论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回盲部病变的发病情况及内镜下特点。方法回顾总结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窥镜中心近4年来肠镜检查中发现的回盲部病变发病情况及内镜下特点。结果 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共行电子结肠镜检查12 328例,发现回盲部病变225例。其中回盲部息肉76例,恶性肿瘤40例,慢性炎症37例,憩室20例,溃疡18例,外压隆起9例,阑尾病变5例,间质瘤4例,克罗恩病3例,肠结核2例,血管病变2例,血吸虫肠病2例,囊肿1例,脂肪瘤1例,未明确诊断的隆起灶5例。在肠镜检查中,回盲部发病率较低,发病率为1.83%,但回盲部病变的种类繁多,总体上以良性病变为主,良性病变占80.00%,恶性病变占17.78%,未明确的隆起病灶占2.22%。良性病变中主要以息肉为主,占良性病变的42.22%;恶性病变主要以腺癌为主,占恶性病变的77.50%。结论常规结肠镜加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回盲部病变的主要手段,结合超声肠镜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15  
目的 评价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间38例有消化道症状,但是经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腹部血管造影等检查为阴性者,进行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从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插镜,其中8例经上消化道插镜未能到达回盲部者改从下消化道插镜。结果 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检查发现有小肠病变33例(检出率86.8%),其中空回肠克罗恩病7例,空回肠多发溃疡5例,空肠血管畸形并出血4例,空肠多发憩室4例,空回肠静脉显露3例,小肠恶性间质瘤2例,非特异性回肠炎2例,回肠中分化腺癌1例,空肠钩虫病1例,回肠蛔虫病1例,嗜酸细胞性小肠炎1例,吻合口狭窄1例,回肠结核1例。检查过程中未见明显并发症,除2例因腹痛不能耐受而中途放弃外,其余患者均可完成检查。结论 双气囊推进式小肠镜可直视检查全小肠腔内病变,病变检出率高,安全性好,是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的有利工具,但操作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大肠息肉及恶性肿瘤活检与整体病理诊断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 76例 >2cm的大肠息肉和 2 73例大肠恶性肿瘤的治疗前后的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肠镜活组织标本与切除的整体标本病理诊断的差异性 ,旨在探讨内镜下完整息肉切除后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和恶性肿瘤活检的准确性。一、临床资料199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1月 ,因下消化道症状在我科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4 4 5 4例 ,发现大肠息肉 342例 ,检出率为7 6 8% ,共切除 5 5 1个息肉。其中 ,直径在 2cm以上共 76例 ,男 5 1例 ,女 2 5例 ,年龄 2 8~ 88岁 ,平均 5 0 1岁。结肠镜检查发现溃疡型、隆起型或浸润型病灶 ,结合多部位活检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OMOM胶囊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诊断不明的胃肠道疾病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24例患者检查过程中均无任何不适。共检出病变19例,包括糜烂性胃炎2例,十二指肠炎2例,克罗恩病5例,小肠血管畸形7例,小肠息肉1例,小肠黏膜下占位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肠肿瘤),升结肠憩室1例。余未见异常。阳性检出率79.2%。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名疑患小肠疾病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进镜方式,全部患者采用国产丙泊芬及芬太尼联合麻醉,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密切观察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症及主要术后并发症,记录并分析患者的症状、小肠镜检查情况、其他检查情况、病理结果、最后诊断。结果本组24名患者的小肠疾病总阳性检出率为62.5%;共检出疾病类型8种,其中小肠血管畸形3例、空肠间质瘤2例、空肠淋巴瘤1例、空肠腺癌2例、小肠寄生虫病2例、小肠憩室2例、回肠双腔畸形1例、小肠息肉2例。结论运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息肉方法141例中男96例,女45例,男女之比为2.13:1;年龄12岁~80岁,平均49.2岁.纤维结肠镜尽量逆行送达盲肠检查全大肠,发现息肉时予高频电凝圈套丝经内镜活检孔道送达息肉根部圈套电切,残蒂予凝焦,观察无出血后退镜,术后留现1h.结果141例肠镜检查前诊断慢性结肠炎最多,86例(60.99%),其次大肠息肉21例(14.89%).发现多发性息肉28例(19.85%).息肉总数171颗,位直肠最多,83颗(48.53%),其次乙状结肠,52颗(30.41%)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为炎症性息肉最多,103颗(60.23%),其次腺瘤性息肉,50颗(29.24%).术后1a肠镜随访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141例大肠息肉肠镜检查前误诊为慢性结肠炎最多,86例,占60.99%,误诊率之高,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Fujinon双气囊小肠镜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间拟诊小肠疾病的186例患者进行检查。43例患者经口进镜检查,69例患者经肛进镜检查,36例患者经口+经肛进镜检查。镜下可疑病变常规进行组织病理活检。结果 186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共发现小肠病变164例,阳性率达88.2%。发现小肠肿瘤性病变28例(炎性息肉14例,间质瘤5例,黄色瘤5例,错构瘤1例,小肠腺癌1例,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1例,胃肠息肉病1例)。小肠炎症性病变108例,其中小肠克罗恩病17例,小肠非特异性炎症91例。小肠寄生虫病5例(包括钩虫、鞭虫)。小肠憩室13例,其中确诊小肠Meckels憩室出血1例。小肠外压性狭窄8例。小肠异物2例,均通过小肠镜异物钳成功取出异物。成功行回盲部溃疡出血小肠镜下钛夹止血治疗1例。尚未发生出血、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准确地检查全段小肠,并能对可疑病变取活检,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及阳性率,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 探索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小肠出血患者54例,经口途径检查21例,经肛门途径检查20例,分别从两端进镜13例,在X线监视下进行。结果 检查阳性率90.7%,其中单发或多发性小肠溃疡11例,克罗恩病7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6例,小肠间质肿瘤6例,高分化腺癌3例,息肉病2例,淋巴瘤1例,粪类原线虫病2例,钩虫病2例,小肠血管畸形出血2例(1例合并活动性出血),美克尔憩室2例,回肠多发性憩室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十二指肠淤滞症1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无明显异常5例。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小肠出血的主要病因是小肠良性溃疡(包括克罗恩病)、肿瘤、慢性炎症,其次是寄生虫感染,憩室和血管畸形是少见病因,但美克尔憩室是儿童小肠出血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黏膜-黏膜下拉长型息肉(CMSE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例CMSEP患者的临床表现、肠镜和组织学特征,并复习文献讨论CMSE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3例CMSEP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5、45和75岁,其中2例位于横结肠,1例位于直肠.肠镜下,3例均表现为长蒂息肉,其中2例息肉表面光滑,颜色与肠黏膜相近;1例息肉顶部糜烂充血.光学显微镜下3例病变相似,病变轴心为扩张的黏膜下层,表面为肠黏膜层,轴心的黏膜下层内可见与病变的长轴平行且扩张的厚壁血管,其中1例顶部有糜烂的息肉呈腺癌改变.结论 CMSEP是一种独特的息肉样病变,具有特征性的肠镜和病理学表现,绝大多数为良性改变,但少数病例可以发生恶性改变;组织学上应与黏膜脱垂综合征相关的炎性息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双气囊内镜在常规全结肠镜检查未抵达回盲部、胃肠道改道手术后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32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全结肠镜检查者、3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者、9例有胃肠道改道手术史者因各种症状而行双气囊内镜检查.观察末端回肠,回盲部达到率、病变诊断率;胃大部切除术者输入襻,输出襻和胃肠道改道者的肠道检查成功率以及病变的诊断率;同时观察并记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2例全结肠镜未抵达回盲部患者中,双气囊内镜抵达回盲部或末端回肠者为29例(90.6%),7例患者获得明确诊断,完成内镜下治疗者3例;3例毕Ⅱ式手术者中,内镜均成功到达输入襻盲端以及吻合口下方输出襻150~180 cm,3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其中1例完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9例改道手术患者中,5例行双气囊内镜检查后发现病灶;双气囊内镜能对所有患者手术区域肠道作完整全面的检查.在所有44例双气囊操作患者中,术后腹痛8例,少量黑便3例,尿淀粉酶一过性升高1例,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 双气囊内镜是常规全结肠镜检查未抵达回盲部和胃肠道改道手术后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理想、安全的方法,对病变有良好的诊断能力,并可进行必要的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2.
表现为“多发性息肉”的溃疡性结肠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39岁,因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2月,于1993年10月22日入院.大便反复3次培养阴性.10月23日纤维结肠镜见40cm以下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或消失,粘膜面呈颗粒状,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少许糜烂面.活检病理报告:粘膜重度慢性炎症并粘膜糜烂.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入院后经抗菌素、激素等治疗,效果不佳,腹痛不减,腹泻脓血便频数,贫血,衰弱.11月24日复查肠镜见回盲部至直肠整个肠腔粘膜呈息肉样变,大小不等息肉呈葡萄状分布,尤以回盲部及直肠密布,粘膜皱襞消失,粘膜质脆易出血,全结肠无正常粘膜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ET-CT对大肠恶性肿瘤原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44例经PET-CT检查考虑为大肠恶性肿瘤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结直肠癌27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肠腺瘤性息肉8例、未见异常8例.结论 PET-CT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灵敏度高、假阴性率低.但由于肠道本身的生理摄取、炎症、息肉等良性病变可致FDG-PET高摄取使之假阳性率较高.因此当肠道出现阳性显像时,不可轻易作出恶性肿瘤的诊断,而应行肠镜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5例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可疑小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进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42例发现病灶,总体检出阳性率为64.6%,前三位病变为炎性病变、美克尔憩室和肿瘤。其中慢性腹痛阳性率为54.2%,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阳性率为80.0%,不全性肠梗阻阳性率为90.9%,腹泻阳性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回肠末段穿孔1例,一过性心率下降1例,无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及其他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发生。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安全性及有效性较好,是目前小肠病变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但仍具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5.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小肠疾病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和操作性能,增加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方法:2005-08/2006-12期间62例有消化道症状,经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腹部CT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患者应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观察、分析其阳性率、检查范围、并发症等,所有检查均在静脉麻醉下完成.结果:62例患者中仅有5例发生轻度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麻醉相关的并发症:检查过程除了咽喉损伤、黏膜擦伤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2例患者通过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有病变者53例,病变检出率85.5%;其中肿瘤性疾病10例,占18.9%(10/53);炎症性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和非特异性糜烂、溃疡20例,占37.7%(20/53);血管性疾病7例,占13.2%(7/53);寄生虫病6例,占11.3%(6/53);其他10例,占18.9%(10/53);未发现病灶9例.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可直视检查全消化道腔内病变,对消化道特别是小肠病变检出率高,是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我科1989-04/1997-06共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115例,男48例,女67例,年龄20岁~85岁,平均44岁.病程1mo~15a,其中55例有右上腹不适隐痛,20例有放射痛.60例为体检时发现无任何自觉症状.本组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82例为胆囊息肉或占位,28例为胆囊结石合并息肉,5例为胆囊结石,无胆囊癌诊断.全组均行胆囊切除术,其中有2例术中诊断为胆囊癌的患者行胆囊床处肝部分切除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送病理检查,其中良性病变109例,包括胆固醇息肉74例,炎性息肉8例,腺瘤样息肉21例(其中乳头状息肉8例);腺肌病6例.恶性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仿真CT肠镜在结直肠镜证实的增殖性病灶中的检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23例结肠镜检查发现异常的患者在1h内行腹腔和盆腔薄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经特殊软件处理后作二维和三维图像重建,将CT肠镜诊断结果与全结肠镜、病理和手段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0例结肠镜诊断为结直肠癌的1例为结肠狭窄原因待查者。CT肠镜诊断为结肠癌,并得到病理和手术证实;11mm以上的结直肠息肉结肠镜和CT肠镜  相似文献   

18.
背景:Meckel憩室是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成人相对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目的:分析成人Meckel憩室的临床特点,评价单气囊小肠镜对成人Meckel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1年4月—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经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确诊Meckel憩室的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3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6. 1±14. 6)岁,病程6 d~30年。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73. 3%(22/30),腹痛、腹泻发生率为40. 0%(12/30),贫血发生率为50. 0%(15/30)。所有憩室均于经肛途径检查中被发现,憩室距回盲瓣(98. 7±29. 5) cm,憩室开口大小平均3. 25 cm。11例患者合并溃疡。16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分别有12. 5%和18. 8%的病灶内含有异位胃黏膜和异位胰腺。胶囊内镜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39. 1%和20. 7%。结论:单气囊小肠镜对成人Meckel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临床上对于疑似Meckel憩室的成人患者,推荐首选经肛途径单气囊小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肠镜检查的实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日本OlympusP240电子结肠镜对106例患儿进行肠镜检查,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和依从性选择肠道准备方法,术中发现息肉即于镜下行电凝电切术切除。对106例患儿的临床及肠镜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结肠镜检查中,无1例出现并发症;镜检全结肠未见异常25例,发现病变81例,明确诊断率为76.42%。42例患儿存在大肠息肉,给予电凝点切及氩离子凝固治疗,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息肉病理检查结果:潴留性息肉28例,占66.67%;炎性息肉11例,占26.19%;错构瘤1例,占2.38%;腺瘤2例,占4.76%。结论大肠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小儿肠镜检查及息肉电切治疗安全有效、诊断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23例已确诊的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血管畸形是小肠出血的前3位病因,分虽占39.13%、21.74%、17.39%;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肿瘤有较大的价值;核素扫描适应小肠憩室出血;推进式小肠镜适应空肠上部病变;对剖腹探查不能发现病灶的病例,术中内镜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