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2004年1月1日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以来,邹城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准确性、时效性有了明显提高。为了掌握网络直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现将邹城市2004—2006年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卡片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前后报告情况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比较河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实行网络直报前后报告情况的差异。方法采用2001~2003年石家庄数据作为网络直报前数据,与2004年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网络直报后,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平均报告时间由12.4d减少到36d,其中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间分别为3.1d和5.1d。报告的传染病病种有所增加;各级疾控机构审核报告卡的时间由10d减少到0.52d。结论网络直报极大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2004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效果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04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状况,分析评价网络直报效果,为制定下一步的系统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省2004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个案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湖南省已初步建立覆盖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直报网络,用于网络直报的计算机型以PⅢ为主,2004年系统运转基本正常,通过持续改进,县以上机构直报率达100%,疫情报告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结论 湖南省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基本完成了从旧的逐级报告系统到网络直报系统的过渡。解决了各级报告数据不一致、常规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与各专病报告信息无关联的问题。但仍存在乡镇卫生院未实行网络直报、系统缺乏运行和维持经费、培训不到位,传染病报告诊断到报告时间偏长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1月1日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以来,山东省章丘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灵敏性、时效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解掌握我市网络直报的报告质量,我们对章丘市2004~2005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卡片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对统计结果作如下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5.
丁玉萍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72-1673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前提。自2004年全国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逐年上升,报告及时性得到显著提高[1],目前网络直报系统已运行7年,怀柔区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疫情数据的分析、利用与反馈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2004-01-01始,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改变了以往由医疗单位邮寄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机构按旬逐级统计汇总上报的方式,全国实现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2004年霞浦县3所县级医院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乡镇卫生院疫情由县疾病预防机构代为网络直报,2005-01-01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为了解采用网络直报模式后全县的传染病监测工作情况,对霞浦县2004-2005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传染病监测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率和疾病预测预报能力.现将全县报告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2004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SARS疫情之后,全国建立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可以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使我国疫情报告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北京市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在各级医疗单位实行疫情直报,我们对全市网络直报能力和由直报系统获得的第一年(2004年)疫情数据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旨在评价直报系统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株洲市实施网络直报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报告质量状况,分析评价网络直报效果。方法对全市173家乡镇级以上医疗单位进行调查,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173家,完成网络直报54家,占31.21%,而乡镇级直报仅占1.15%,网络报告质量2006年比2005年、2004年明显提高(P<0.01)。结论株洲市已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到乡镇一级的医院,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灵敏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
2003年SARS疫情后,卫生部要求各级全面开通疫情直报信息网,对各类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实时监测。汉川市2004年1月1日正式开通了疫情网络直报监测系统,已运行3年,相关评价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力现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彩玲  黄利群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18-318,320
[目的]准确掌握珠海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状况,为做好珠海市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珠海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能力。[结果]珠海市已初步建立覆盖到乡镇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直报网络,2005年系统运转基本正常,通过持续改进。疫情报告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结论]珠海市乡镇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基本完成了从旧的逐级报告系统到网络直报系统的过渡。但仍存在乡镇卫生院系统缺乏运行和维持经费、培训不到位,传染病报告诊断到报告时间偏长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启动使中国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均得到了极大提高,疫情信息的分析、利用与反馈也得到了较大改善[1]。为了解南通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现状,对全市2007年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  相似文献   

12.
冯超 《职业与健康》2008,24(7):688-689
我区从2004年全面启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开展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为制订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规划及评价规划措施效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笔者现将我区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全面了解青岛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开展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该项工作的领导、管理技术指导情况,以便针对存在问题制订有效措施,提高法定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的质量,于2004年9月对各级医疗和疾病控制机构的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王新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62-3363
全国于2004年1月1日实行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这是一种新的报告模式,全国各级疾控中心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无论是网络直报覆盖面还是报告质量均有了质的飞跃省级疾控中心作为全省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的总管家,在本省网络直报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那么在实际工作中省级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疫情管理部门和人员究竟应该如何履行角色所赋予的职责,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将就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宜都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09年宜都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质量现状。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及宜都市目前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对2009-01-01/12-31的传染病疫情直报工作进行调查。结果抽查传染病报告卡432张,其中报卡完整率98.75%,及时报告率100%,及时审核率100%,漏报率0.47%。全市网络直报率100%,用于疫情网络直报计算机的45.27%为2004年购置。全市网络直报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占61.76%,均经过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但培训时间少于5 d,培训内容单一。结论 2009年宜都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报告率和及时审核率较高,但网络直报设备较陈旧,直报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4-2011年周口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既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Diseases Reporting lnformation System,DRIS)运行情况,对2004-2011年周口市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周口市的10个县(市、区,下同)2004~2011年通过DRIS是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据库,评价DRIS的主要运转指标。根据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对周口市各年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004-2011年周口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未及时报告率为1.84%,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平均未及时审核率为0.90%,重卡病率为0.02%,县区零缺报率为0。报告质量逐年提高。结论 2004-2011年周口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较好,并经过实践证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传染病网络直报的报告现状,搞好疫情管理。方法对我院实行网络直报前后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实行网络直报前共报告传染病11种,127倒,报告时限〈24小时,网络直报后共报告传染病10种,263例,报告时限〈2小时。结论网络直报后责任人的报告意识增强,比网络直报前传染病报告增加136例,增长107.09%,报告时速增快,为早期进行疫情监测分析,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2004年1月1日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接报告(疫情网络直报)以来,长宁区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灵敏性、时效性有了明显提高。为了掌握网络直报的报告及时性,我们对长宁区2005—2006年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卡片(除外性病、结核病)进行统计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自2005—2006年上海市长宁区各直报单位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除外性病、结核病)。1.2方法统计从诊断至医生填卡的间隔天数,医生填卡至报告卡生成的间隔天数,报告卡生成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审核的间隔天数。诊断当日填写传报卡为临床医生报告及…  相似文献   

19.
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前提,及时、准确、高效的传染病监测报告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尤其对重大传染病事件的控制起决定性作用.旧的全国疫情报告系统因其多头管理、信息不准确、报告迟缓而严重影响了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及时有效性,2003年“非典“狙击战的初始就是最好的证明.2004-01-01起,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并对传染病实行个案管理,改变了以往由疾病预防机构按旬逐级统计汇总上报传染病疫情制度,满足了传染病预警和快速反应的要求,疫情报告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提高.利用霞浦县网络直报前后传染病报告时间比较分析,旨在评价网络直报模式运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2004年4月正式启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以来,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入了"在线、个案、直报"的网络直报崭新阶段。为了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周口市从2006年起,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评价指标及统计规则》(2006版)修订的质量评价指标对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