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良春病证结合思想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朱良春病证结合思想。认为其具体体现为:谨守病机,分期论治;精研专病,创制专方;辨西医病,融中医理;辨证论治,专病专药;见薇知著,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的六经病,每经都各专有所指。太阳病专指表病;少阳病专指半表半里病;阳明病专指里热实病;太阴病专指里寒病;少阴病专指阴阳俱损之全身衰竭症,其病理既可为阳衰,也可为阴损;唯独厥阴病是以辨阴阳胜复为主。但历代医家,各执理由,抒发己见,议论纷纭,终无定论。多数学者对其只做了“阴阳混淆、寒热交错、虚实挟杂”的结论,致使后人学习起来困难很大。因此,对厥阴病仍有加以深入探讨的必要。笔者认为《伤寒论》厥  相似文献   

3.
论病机层次和要素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黄开泰 《河南中医》2004,24(3):12-13
中医学是直接从临床中形成、发展的,所有理论没有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和临床具有极大的一致性,一切临床活动都以病机为中心。病机可分为四个层次:①病机理论基础;②基本病机;③病病机;④证候病机。病机的要素有病种、病因、病位、病性、病形、病势等六项。病机要素量和病机层次具有对应关系,病机层次越低要素量就越多,与临床关系就越直接;病机层次越高要素量就越小,与临床关系就越间接,但这并不反应临床意义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中医学的特点应是整体观念与辨病辨证论治,即是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其理由有7:1、辨病辨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的本意;2、辨病辨证论治源于《内经》;3、辨病与辨证是《诸病源候论》探求病源和归纳证候的方法;4、温病学运用和发展了辨病辨证论治;5、辨病辨证论治是临床实践的需要;6、辨病辨证论治能促进中医对病的认识;7、辨病辨证论治有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5.
<正> 局部病证治(一)整体病与局部病就一切证候而言,可概括为整体病与局部病。六病及部病、合病皆为整体病。病虽有六者之不同,而其病变皆为全身性的,故称。整体病随着邪正之消长,治疗之正误而转化,故整体病在证候上有易变  相似文献   

6.
黄竹斋伤寒论著十种述要(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伤寒杂病论类编》8卷,撰于丙戌岁仲冬(公元1946年)。本书仿张景岳《类经》之义,以桂林本《伤寒杂病论》为篮本,关采林亿所校《伤寒论》、《金匮要略》以补其阙,对其原著条文以病因、病证、诊法、治法为纲,分类编纂而成。全书共分29篇,其中卷一为通论篇、诊断篇;卷二为六气病篇、温病篇;卷三为六经篇;卷四为合病、并病、诸可诸不可篇;卷五为坏病篇;卷六为差后病、痉病、黄疸、霍乱、疟疾、咳嗽病、肺病、水饮病、水肿病诸篇;卷七为血病、虚劳病、胸痛病、脏结病、关格病、疮痈、奇经病篇;卷八  相似文献   

7.
<正> 外感时病之病名,存在的问题颇多,如命名形式不规范;病类与病种的概念混淆,某些病病的内涵不够明确;许多病外延之间的互含等。而外感时病的病情一般发展较快,有较明显的演变规律。能识其病,则胸有全局,可以针对“病”进行处理。若不识病,就只能被动地对证论治。所以外感时病之病名规范,是一个既棘手而又十分迫切的问题。兹略陈个人管见,以作引玉乏砖。谬误之处,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8.
周翔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901-902
百合病病名的由来,历代医家认识颇不一致,可谓见仁见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主药命名说;②证候特点命名说;③病机命名说;④病因命名说。百合病病位在何脏腑,也有不同观点。①注重于肺;②注重肺心;③注重肺肾;④定位于肝。  相似文献   

9.
浅论病与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祖国医学关于病与证及其认识,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认为病即是证,证即是病,辨病就是辨证,辨证就是辨病;二是主张辨证论治,认为祖国医学有证无病。由于上述认识的影响,近几年来出版的中医书籍,虽然论述祖国医学的病,一般只提病名,不叙述病的临床症侯,不深究病的损害位置,不论述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或者用现代医学的病名及其对病的认识,治疗采用中医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异病同治”,现在往往是异病同证同治的同义语。在不同的疾病中,如果具有同一性质的“证”,病机相同,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但是,异病同治是否仅指异病同证同治?若是“异病”而又“异证”,有否“同治”?本文试就异病异证而同治的问题作一些讨论。所谓异病异证,是指病与病的性质不同,证与证的机理也不一样;无论病与病、病与证。证与证都没有内在一定的同一性。此种“异  相似文献   

11.
<正>"六经病欲解时"是指各经在其所属时间里,经气正旺,功能活动相对强盛,故祛邪却病正当其时。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正由于六经病皆有"欲解"的时间窗,当值之际,经气正盛,正能胜邪,易于愈病,若能捕捉良机,"得时而调之",  相似文献   

12.
<正>总结姜良铎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气机运动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以通为补是脾胃病治疗的基本思路;平衡五脏是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法;脾胃病脾胃分治可促进整体机能发挥;梳理三焦法是治疗脾胃疑难病的重要方法;治疗脾胃病当气血同治。简析姜老治疗脾胃病的医案。  相似文献   

13.
《寿世保元》是旴江医家龚廷贤所著,书中设有《寿世保元·卷六·鼻病》专篇,对鼻病治疗做了详细的论述,龚氏辨治鼻病强调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鼻病辨治从肺着手;鼻病诊察重脉学;辨证鼻病分虚实;并提出通、散、温、清鼻病治法,同时注重内外法结合治疗鼻病。其鼻病辨治的丰富经验对后世影响颇深,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病位、病性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617例原发性肝癌病例,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探析肝癌病位、病性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CA125、CA199、甲胎蛋白等指标升高与病位"胆"密切相关;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CEA、γ-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CA125等指标升高与病位"脾"密切相关;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CA125指标升高与病位"脾""胆"均相关;CA125、CA199指标升高与病性"痰"密切相关;CA125、总胆红素指标升高与病性"湿"密切相关;CEA升高与病性"水停"密切相关;总胆红素升高与病性"热"密切相关;CA125升高与病性"阴虚"密切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癌病位、病性与某些客观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正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以左手足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  相似文献   

16.
试探证与病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证与病机的关系:①病机是证的客观基础:辨证的前提是从症状追溯体内的病机;综合病机是证对病情整体把握的过程;整体性病机的形成和表述是对病情的理性把握;病机是动态病情发展的机制.②证是对病机的高度概括:证的概括使病机实现了有机联系;证对病机的概括实现了对病情的本质把握;证不是抽象的概括;证不是定型的模式.③中医临床施治的实质是扭转病机:中医临床治疗针对的是病机;因势利导,扭转病机;调理病机,以平为期;不可重复性反映了中医治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第一篇中的先后治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第一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为篇名,不用病名而用脏腑经络,不用病脉证治而用先后病脉证,先后既是病机,也是治则。由于人体脏腑经络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整体,疾病在脏腑经络之间会相互传变,这种脏腑经络之间的传变是有先后顺序的,那么治疗也要有先后步骤。归纳为:已病之前,先治未病;已病之后,早治防变;表里同病,先治其表;新旧同病,先治新病;缓病急病,先治其急;因果同在,先治其因。这些先后治则具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脉病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探讨了血脉病病机演变规律:血脉病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脾、肝、肾三脏虚损,功能失调是其发病根本;脂质运化失常为病理基础;痰浊、血瘀是血脉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浊脂积留,生痰化瘀,胶结血脉,最终闭阻血脉是血脉病病机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从十个方面,即:养生防病,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传变;先治未病;未盛防盛;病盛防危;已盛防逆;病后防复;先安将受邪之地;先病服药等,论述了《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指出,《伤寒论》治未病思想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创新也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寿世保元》是旴江医家龚廷贤所著,书中设有《寿世保元·卷六·鼻病》专篇,对鼻病治疗做了详细的论述,龚氏辨治鼻病强调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鼻病辨治从肺着手;鼻病诊察重脉学;辨证鼻病分虚实;并提出通、散、温、清鼻病治法,同时注重内外法结合治疗鼻病。其鼻病辨治的丰富经验对后世影响颇深,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