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视神经损伤是眼科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眼科的临床治疗中并没有有效的方法.近期发现的晶状体损伤可以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与再生,为临床医生治疗视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关于晶状体损伤促进RGCs再生效应的机制有很多的说法,主要与基因表达、局部炎症作用、晶状体上皮和蛋白的变化以及神经营养因子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纯视神经损伤及视神经损伤联合晶状体损伤后视神经中Nogo-A mRNA及Nogo-A的表达,探讨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机制。方法 6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6只)、单纯视神经损伤组(B组,30只)和视神经损伤联合晶状体损伤组(C组,30只)。分别于造模后7d、14d、21d处死大鼠2只(A组)、10只(B组)、10只(C组),光镜下观察视神经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ogo-A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不同组视神经Nogo-A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正常视神经中表达Nogo-A mRNA及Nogo-A,但表达量较低;损伤视神经后7d Nogo-A 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至伤后21d B组及C组均维持较高的水平。B组损伤后7d Nogo-A表达阳性的细胞数开始增多(136.80±3.94),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保持高表达;C组损伤后21d Nogo-A的表达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髓鞘相关抑制因子Nogo-A表达增高,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再生的机制可能与Nogo-A有关。 相似文献
3.
视神经损伤是眼科重要的致盲因素之一,临床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证实,晶状体损伤后可以成功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和视神经轴突再生.晶状体损伤后,晶状体上皮细胞活化,可能成为影响视神经轴突再生的潜在因素.同时,巨噬细胞活化并分泌某些因子刺激RGC轴突再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对RGC的存活和突起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晶状体来源的"神经保护性物质",其作用显著强于巨噬细胞提取液.因此,研究晶状体损伤后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神经轴突再生的机制及其关键性物质,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视神经损伤和再生的机制,探求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晶状体上皮细胞在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轴突再生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144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4)、单纯损伤组(n=20)、晶状体损伤组(n=40)、未损伤移植组(n=40)和预损伤移植组(n=40).正常组动物存活4周后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1周、2周、3周、4周和5周,处死一定数量的动物,通过罗丹明B异硫氰酸盐(rhodamine-B-isothiocyanate, RITC)玻璃体腔内注射顺行标记的方法,观察视神经轴突再生情况.结果 单纯损伤组和未损伤移植组与晶状体损伤组和预损伤移植组之间视神经再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神经轴突再生一旦突破视神经断端,就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生一定的长度.结论 晶状体损伤能够极大地促进损伤后视神经轴突的再生;损伤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变化在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再生的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晶状体损伤诱导SD大鼠视神经钳压损伤后轴突长时程再生过程中MMP-12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和晶状体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24只分为对照组(仅开放眼眶暴露视神经)、晶状体损伤组、视神经损伤组、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每组各6只大鼠。采用有参转录组测序分析损伤视神经区域差异基因表达变化,筛选相关高表达差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分析损伤区MMP-12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转录组测序主成因分析表明,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是基因表达变化中的主要成因。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中,存在MMP-12基因表达上调。在建模成功后14、21d时,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的MMP-12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视神经损伤组和晶状体损伤组比较上调(P<0.05);在7、28d时,各组间表达无差异。在建模成功后7、14、21d时,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的MMP-1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和视神经损伤组比较上调(P<0.05);21d时,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与视神经损伤组比较上... 相似文献
6.
视神经半损伤后复合神经营养因子辅助再生的动态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和探讨视神经(optic nerve,ON)1/2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ea gangling cells,RGCs)的轴树突及神经元自然再生和复合神经营养因子辅助ON再生的细胞生物学变化特征,以寻找ON不全损伤后修复再生的新途径。方法①实验采用成年猫共计40只,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眼球后ON1/2切断组、ON1/2切断并定时眼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ON1/2切断并定时眼玻璃体内注射脑衍化神经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复合神经营养因子辅助再生组。②动物模型制作以眶外侧入路手术开眶,暴露眼球后ON,在球后5mm处准确行ON1/2切断。术后4组动物在相同视环境中饲养1、4和8个月,ON1/2切断并于玻璃体内注射BDNF和CNTF辅助再生组在术后即日注射BDNF和CNTF复合液(10ng),并在以后每周注射等量BDNF和CNTF复合液2次。在ON损伤后1、4个月和8~12个月,3次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ed vi... 相似文献
7.
晶状体损伤对视神经损伤后再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视神经损伤是眼科重要的致盲因素之一 ,在眼科临床中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此寻找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的有效手段成为现代神经生物领域的热点。最近研究认为 :损伤晶状体后可以成功地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和视神经轴突的再生。我们对该领域迄今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GON)是青光眼治疗难点所在。近年来,关于GON的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学说,但其中任何一种均无法解释所有类型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病变原理,使得该病在临床治疗中顾此失彼,且不利于早期干预。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于视网膜中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亚家族4(TRPV4)在GON多种发病机制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将对TRPV4及其在GON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GON的多种机制学说寻找一共同“连接点”,这将有助于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成年大鼠不同视神经再生模型中的表达,探讨NCAM分布情况与其在视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自体视神经一坐骨神经吻合模型32只为实验组,自体视神经一视神经吻合模型32只作对照组。于吻合术后15天、30天、45天、60天处死动物并取出吻合段神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NCAM在不同吻合模型中的表达。结果NCAM在视神经一坐骨神经吻合模型表达水平高于视神经一视神经吻合模型。吻合术后早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末期。结论坐骨神经移植有助于增加NCAM表达,促进视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拟建立大鼠急性视神经钳夹伤模型,确立视神经受损后视网膜组织中不同时间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表达的情况,研究NRG-1是否对视神经急性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方法 2月龄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假手术组,24只)和实验组(24只);钳夹伤后2 h、1 d、2 d、7 d、2周、4周各组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potential,FVEP)检查及眼底照相观察视神经受损情况,并于钳夹伤后每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各4只,摘除眼球和视神经,用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来观察和评价视网膜组织内NRG-1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视神经钳夹伤后2 h、1 d、2 d、7 d大鼠眼底像与正常眼相比尚无明显差别,至2周时视盘逐渐变淡白,4周时苍白程度基本定型.FVEP:实验组大鼠夹伤后2 h即出现异常波形,呈低平扁阔及不规则形,潜伏期延长,P100波波幅降低;随后稍有恢复,但仍低于正常振幅的50%.P100波振幅及其潜伏期在损伤后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假手术组大鼠视网膜轻度水肿、增厚,胞核数量及排列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夹伤后2 h视网膜组织水肿,其中神经纤维层与内网状层的水肿最明显,厚度增加明显,染色较淡;夹伤后1~2 d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细胞变性,神经纤维层明显变薄,内核层细胞排列紊乱,外核层变薄;夹伤后7 d、2周、4周时变化不明显.NRG-1表达情况:实验组大鼠急性视神经损伤后2 h、l d、2 d、7 d、2周视网膜的NRG-1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分别为(25.36±1.36)mm-2、(39.78±3.78)mm-2、(65.13±8.13)mm-2、(87.26±10.36)mm-2、(137.62±14.08)mm-2,假手术组分别为(16.57±1.46)mm-2、(21.32±2.04)mm-2、(14.33±4.14)mm-2、(16.02±3.04)mm-2、(18.03±3.72)mm-2,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大鼠(均为P<0.05);其中,损伤后2周时NRG-1的表达量升高最为明显,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至损伤后4周,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相比,NRG-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急性视神经损伤后NRG-1蛋白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NRG-1对于正常大鼠视功能的维持有着一定作用,NRG-1可能参与了视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和自身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层粘连蛋白(LN)和纤维粘连蛋白(FN)在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坐骨神经、LN和FN在视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自体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32只,对照组自体视神经-视神经吻合模型32只.术后15、30、45、60 d处死动物取吻合神经.利用免疫组化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LN和FN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LN和F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和FN涉及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坐骨神经移植有助于增加两者表达,促进视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视神经炎或眼外伤可累及视神经,导致视力的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失明,视神经的有效再生对于挽救患者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围绕视神经再生的问题,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通路和应用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进展为视神经损伤性疾病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眼科医师应积极关注和参与相关研究,共同促进视觉再生医学的进步.基于视神经再生影响因素的探讨,总结视神经再生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研究中尚待解决的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Sema-3A indirectly disrupts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of goldfish optic nerve after controlled injury
Shira Rosenzweig Dorit Raz-Prag Anat Nitzan Ronit Galron Ma’ayan Paz Gunnar Jeserich Gera Neufeld Ari Barzilai Arieh S. Solomon 《Albrecht von Graefes Archiv fur klinische und experimentelle Ophthalmologie》2010,248(10):1423-1435
Background
Neurons of adult mammalian CNS are prevented from regenerating injured axons due to formation of a non-permissive environment. Th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 which are part of the CNS, share this characteristic. In sharp contrast, the RGC of lower vertebrates, such as fish, are capable of re-growing injured optic nerve axons, and achieve, through a complex multi-factorial process, functional vision after injury. Semaphorin-3A (sema-3A), a member of the class 3 semaphorins known for its repellent and apoptotic activities,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a non-permissive environment after CNS injury in mammalians. 相似文献15.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易行并可用于研究影响视神经再生外加因素的新型视神经损伤模型。方法 实验研究。成年SD大鼠20只,行腹腔麻醉,经眶上缘切口分离至左眼球后极部,暴露视神经,用微波管在球后离视盘2.0 mm处完全吸除视神经纤维0.5 mm,在吸断处注入PBS溶液,继而逐层缝合眶上缘切口。另选5只大鼠不造模,作为正常组。于损伤后15 h,在相同测量条件下行造模眼和正常眼视网膜电图(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结果 通过视神经纵行冰冻切片观察,视神经纤维损伤量较为一致、准确;造模眼ERG和VEP图像仅为基线,均无正常眼ERG和VEP图像的波峰及波谷出现;视神经冰冻切片拍照证明,视神经鞘膜保留完整,轴突轴浆已中断,可见2个断端。结论 采用视神经吸断方法制作动物模型,造模眼视神经轴突已被吸断,无电传导功能,视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体酮对外伤引起的视网膜及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损伤组(只暴露视神经,不夹伤)、损伤1组(行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处理,伤后即刻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损伤2组(行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处理,伤后1h给予腹腔注射黄体酮注射液)。分别于损伤后1d、3d、7d、14d将各组5只大鼠右眼球摘除,取视网膜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中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transporter-1,GLT-1)及活化P38-MAPK(p-p38)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黄体酮治疗的损伤2组各个时间点大鼠视网膜细胞核排列整齐,稀疏程度及空泡化较轻,视网膜形态改变轻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损伤1组视网膜GLT-1在损伤后1d、3d、7d、14d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68±0.033、0.151±0.027、0.106±0.031和0.076±0.020,损伤2组分别为0.461±0.011、0.231±0.021、0.132±0.022和0.103±0.013,各时间点损伤2组较损伤1组均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损伤1组视网膜p-p38在损伤后1d、3d、7d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459±0.029、0.324±0.023和0.201±0.024,损伤2组分别为0.339±0.019、0.245±0.014和0.154±0.032,各时间点损伤2组较损伤1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黄体酮对外伤性视网膜及视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