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统计并分析我国大陆地区1993~2008年发表的被科学文献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的眼科学论文.方法 自MEDLINE上检索我国大陆地区199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被SCI收录的眼科学论文,并统计分析论文总数、年度论文发表数量、年度影响因子总和及平均影响因子、亚学科发表论文数量、学校和医院发表论文数量排名等.结果 自MEDLINE上检索到我国大陆地区近16年公开发表的被SCI收录的眼科学论文共计674篇,发表论文数量于2008年达到顶峰(190篇,28.2%),论文所刊登期刊的年度影响因子总分也于同年达峰值(409.2).16年间,发表论文所刊登期刊的年度平均影响因子无明显改变.此外,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在视网膜亚学科方面(187篇,27.7%).发表论文居首位的学校和医院分别为中山医科大学(207篇,30.7%)和中山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206篇,30.6%).结论 通过SCI可以间接看到一个国家、学科和院校的科研、临床的水平及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眼科学者都很重视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科技论文数量不断增加,说明我国大陆地区眼科学的科研、临床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攀升,逐步与国际眼科学的发展接轨.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并分析我国大陆地区1993~2008年发表的被科学文献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的眼科学论文。方法自MEDLINE上检索我国大陆地区199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被SCI收录的眼科学论文,并统计分析论文总数、年度论文发表数量、年度影响因子总和及平均影响因子、亚学科发表论文数量、学校和医院发表论文数量排名等。结果自MEDLINE上检索到我国大陆地区近16年公开发表的被SCI收录的眼科学论文共计674篇,发表论文数量于2008年达到顶峰(190篇,28.2%),论文所刊登期刊的年度影响因子总分也于同年达峰值(409.2)。16年间,发表论文所刊登期刊的年度平均影响因子无明显改变。此外,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在视网膜亚学科方面(187篇,27.7%)。发表论文居首位的学校和医院分别为中山医科大学(207篇,30.7%)和中山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206篇,30.6%)。结论通过SCI可以间接看到一个国家、学科和院校的科研、临床的水平及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眼科学者都很重视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科技论文数量不断增加,说明我国大陆地区眼科学的科研、临床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攀升,逐步与国际眼科学的发展接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7至2011年科学引文索引( SCI)收录期刊发表我国眼科学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特征.[方法]以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我国科研人员2007至2011年5年间在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所有眼科学论文,手工分检我国学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对逐年发表论文数量、论文产出机构及发表论文的期刊及被引频次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5年间以我国学者为第一作者发表的眼科学论文共3498篇,各年分别为478、482、698、791和1049篇.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5个机构分别是中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刊出论文分布在625种期刊,其中,Molecular Vi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Chinese Medical Journal,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分别发表332、268、206、109、104篇,位居发表论文数量前5位.3498篇论文共被引用12 030次,篇均被引3.44次.5、3、2年零被引论文率分别为12.55%、24.21%和38.43%.[结论]SCI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眼科学研究论文呈逐年递增趋势.论文产出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的附属医院.发表论文数量前5位的期刊中,眼科学专业期刊有4份.  相似文献   

4.
背景按照循证医学(EBM)的理念对医学临床研究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能够为医疗决策提供重要证据,国际编辑组织提供的临床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是医学临床研究者正确撰写RCT报告的指南。目前中国临床研究人员对RCT的评价和使用方法了解的还不够。目的采用2010版CONSORT对中国大陆地区眼科研究者在SCI期刊上所发表的有关眼科疾病的RCT报告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为RCT报告的正确撰写提供方法学介绍。方法在PubMed平台检索中国大陆眼科研究者在SCI期刊上发表的眼科RCT研究文章,检索文献截止至2013年3月,由2位评阅者对检索的文献独立评分,统计所纳入文献对于CONSORT各项条目的符合率,根据CONSORT的发表和修订年份对文章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共纳入60篇眼科研究相关的RCT文献,研究中的干预措施以手术类为主(34/60),共有44篇文献设立了2个研究组,样本量的中位数为76.0。纳入的文献中,仅有22%的文章(13/60)在文题中标注了RCT。绝大多数文章在摘要和背景部分进行了合理描述,仅4篇文章提出了试验的假设,占7%。在方法部分,仅12篇文章报告了如何计算样本量,有41篇报告了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仅6篇文章提到了中期分析和中止原则。2010版CONSORT声明发表后,中国大陆地区所发表的RCT报告对随机化的描述并未显著改善(RR=1.06,95%CI:0.62~1.82),对盲法进行描述的报告仅占42%(25/60)。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发表在SCI期刊上的RCT报告还存在较多问题。严格按照CONSORT声明设计并报告高质量的RCT有助于真实、客观地反映中国眼科临床研究的现状,提高中国大陆地区眼科临床试验的质量,并为眼科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自"视觉2020"行动发起已有10a余.尽管中国的文章总量在20强国家中排第五位,但各地区的文章分布尚不清楚.本文比较来自中国三个主要地区:大陆、香港和台湾在这10a内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眼科文章情况.检索2000/2009年的PubMed数据库,分别对文章的数量,影响因子(IF)和顶级杂志发表文章数量进行比较.从2000/2009年,中国发表共计 2 493篇眼科相关文章,其中大陆1 076篇,台湾784篇,香港633篇.三个地区发表的文章数量随时间推移有所增加(从99到491).自2006年开始,大陆发表的文章总数超过了香港及台湾.大陆累计影响因子2 565.108分,高于台湾(1 794.049)和香港(1 544.021),但香港在平均影响因子分值方面最高.通过研究发现,近10a来大陆在SCI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有很大的飞跃,并缩小了与台湾和香港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012-2016年我国中文青光眼相关文章的整体情况。设计 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对象  2012-2016年中文的青光眼相关文献。方法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万方电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联合检索2012-2016年我国的中文青光眼相关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所发表的相关文献的论文数量及年代、发文机构、核心作者、期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文本挖掘词云和聚类分析,以归纳青光眼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指标 文献的年份分布、作者单位分布、作者分布、所属期刊分布、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青光眼相关中文论文8332篇,自2014年起文献发表呈下降趋势(1707篇,1781篇,1698篇,1611篇,1535篇)。发表文章数量前三的单位是北京同仁医院(205篇)、中山眼科中心(109篇)、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78篇)。发表文章前三的作者是王宁利(65篇)、李建军(37篇)、孙兴怀(30篇)。刊载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是国际眼科杂志(622篇)。近五年青光眼研究的热点是晶状体与青光眼的关系及青白联合手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及白内障手术在抗青光眼中的应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治疗及临床护理、抗青光眼手术(包括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房角分离手术等)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相干光断层扫描在青光眼中的应用。结论 文献计量学分析可有效归纳我国青光眼相关文章发表的大体状况,我国中文青光眼相关文章发表有下降趋势,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仍是近五年我国眼科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北京市眼科研究所2013-2015年科技论文发表情况,为科研工作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设计 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 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的中英文科技论文。方法 对2013-2015年各年度科技论文发表的分布(SCI、中华、核心、非核心),水平(影响因子),研究类型(临床、基础、流行病),研究方向,第一作者的年龄、职称、学位在各年度和期刊类型的分布情况,科研项目对论文的支持等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主要指标 论文数量、论文性质、期刊类型分布、研究类型、研究方向、第一作者年龄、职称和学位。结果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3年间共发表科技论文292篇,其中2013、2014、2015年分别发表论文90篇、92篇和110篇。SCI收录期刊论文120篇(41.1%)、中华系列91篇(31.2%)、核心期刊68篇(23.3%)、非核心期刊13篇(4.5%)。三年间每年发表收录在SCI期刊的论文平均单篇影响因子为3.0~3.1,论文以临床研究类型为主,主要研究方向是青光眼和眼底病。<30岁年龄组和45岁以上年龄组是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的主要人群。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发表论文数量最多,121篇(46.9%)。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发表的论文SCI收录比例最高,占67.6%(25篇)。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数量最多,82篇(31.8%);其次是正高级职称人员,74篇(28.7%)。中级职称人员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29篇(占总SCI论文数的28.7%)。发表论文标注的资助项目出现频次共计288次,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和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结论 2013-2015年间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整体趋势稳中有升,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量有待提升。正高级职称人员是发表科技论文的主力。国家级科研项目等多渠道基金资助对科技论文的发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Zou F  Xu JN  Zhang YL  Yang L  Wu KL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9):834-837
目的了解2000至2005年间我国内地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眼科学研究论文的情况。方法应用相关检索词从PubMed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我国内地学者6年间在国际上发表的眼科学研究论文,并对论文数量、发表刊物、发表单位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0至2005年我国内地眼科研究人员以第一作者或作者单位在国际上发表英文论文共392篇,刊载于134种期刊,源自83个单位,主要是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其中发表文章的数量≥4篇的期刊23种,累计发表文章的数量≥4篇的单位25个。结论6年间我国内地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眼科学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从一个侧面标志着我国眼科学研究水平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唐雅楠  莫宾  刘武  王宁利  李思珍 《眼科》2012,21(2):132-135
目的 分析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所发论文的特点,为个人及单位增强科研实力提供建议。设计 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在北京同仁医院登记存档的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学术论文。方法 统计分析论文数量、构成、期刊类型分布及作者职称和发文类型等。主要指标 论文数量、种类、期刊类型分布、研究内容、作者职称和发文类型。结果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2008-2010年共发表论文533篇,其中SCI文章88篇(16.51%),中华系列94篇(17.64%),核心期刊304篇(57.04%)。其中2008、2009、2010年分别发文172篇、195篇、166篇,SCI文章分别为19篇、29篇、40篇。SCI期刊约62种,核心期刊44种。文章类型以临床研究为主(244篇),基础研究(101篇)、专科护理(60篇)、教学管理(9篇)等也均有涉及。533篇论文中,498篇(93.43%)由中、高级职称人员撰写。结论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近年发表论文数量整体趋势相对平稳,发文质量不断提高,反映专业水平和科研实力层次多、角度广。高级职称专家和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要发文群体。(眼科,2012,21:132-135)  相似文献   

10.
陆蓓  李坤 《眼视光学杂志》2002,4(4):208-210
目的 :探讨近年来我国应用LASIK手术治疗中度、高度近视眼的研究现状、取得的进展以及尚存在的问题。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国内 1995~ 2 0 0 2年 2月所发表的 2 2 5篇相关文献的论文数量及年代、论文合作度、期刊分布及核心期刊、发文机构、地区分布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 1995年以来 ,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 ,多数论文为 3~ 5人合著。研究LASIK的文献多数集中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眼视光学杂志》等眼科专业核心期刊上。以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眼科等核心机构发文较多 ,每家机构平均刊登 9篇论收稿日期 :2 0 0 2 -0 5 -2 1;修回日期 :2 0 0 2 -0 9-2 5作者简介 :陆蓓 ( 195 7-) ,女 ,辽宁沈阳人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眼视光学 ,青光眼。通信作者 :陆蓓 (E -mail:lupei@163 .com)。文 ,其他 6 7家机构平均发文 2篇左右。论文多由沿海发达地区及全国中心城市的眼科研究者撰写。研究内容集中在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分析及处理和手术前后相关检查结果的分析上。结论 :LASIK手术在我国开展虽稍晚 ,但发展迅速。在手术数量和论文数量上增长都很快 ,尤其是 1998年后更是明显。因受经济因素影响 ,我国西部地区手术开展得还不是很理想 ,  相似文献   

11.
12.
The author defines motor and sensory alternation: the term alternation should not be used in isolation, it should always be accompanied by the name of the parameter concerned. Sensory alternation is always found together with motor alternation but the reverse is not true.The examining criteria for a diagnosis of sensory alternation are given, sensory alternation must not be confused with alternating inhibition. Working from clinical observations of cases of motor alternating strabismus, the author selects 2 types of binocular sensory relations which allow on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cases of primary alternating strabismus- cases of secondary alternating strabismusThese forms will develop in different ways; in both cases a cure is possible providing that the right treatment is prescribed and once prescribed carefully followed, etc. It is always a case of serious forms of strabismus whose developmental period is spread over several years.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the frequency of cases of true primary strabismus is from 1–3%, the frequency of cases of secondary alternating strabismus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therapy practised on cases of monocular strabismus with amblyopia. These latter will become cases of alternating strabismu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ertain types of therapy carried out over several years (penalization, rocking, alternated occlusion, etc...).Experimental data on kittens confirm clinical data; kittens placed in abnormal environments during the sensitive period will show modification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ortical cells and the absence of binocular cells (either because the excitation of the two eyes was not simultaneous, or not identical: artificial strabismus, occlusion, opaque glasses). This disturbances become irreversible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exposure (a function of age, length of exposure, etc...).It is thus necessary to bear in mind: 1) the iatrogenic risks of certain orthoptic treatments, 2) the necessity for a binocular form of trea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s once a certain stage is passed, cortical plasticity diminishes and the elaboration of normal binocular relations becomes impossibl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ABSTRACT: Contact lenses are known to produce changes to the ocular tissues, and this review attempts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assemblage of the knowledge on the aetiology of such changes. To achieve this result, the changes are categorized b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temporal nature of occurrence where appropriate. Although assess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a particular tissue change is difficult, this overview enables some degree of judgement to be made on the aetiology of the major side-effects of contact lens wear. This gives a basis on which to modify aspects of contact lens wear to ultimately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相似文献   

19.
Cropper SJ 《Vision research》2005,45(7):865-880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 low-level chromatic motion mechanism and further elucidate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ts operation becomes measurable in an experimental stimulus. Observers discriminated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of amplitude modulated (AM) gratings that were defined by luminance or chromatic variation and masked with spatiotemporally broadband luminance or chromatic noise. The size and retinal location of the stimuli were varied and the effects of broadband noise and grating masks were both compared with the cohort of stimuli. Some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i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were well explained by the results. In conclusion, evidence for a chromatically sensitive motion mechanism that evades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a luminance mask was found only at the fovea and only when the stimulus was small and centrally placed.  相似文献   

20.
We critically analyze available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including clinical trials and case reports, on local ocular cancer treatments. Recent innovations in many areas of ocular oncology have introduced promising new therapies, but, for the most part, the optimal treatment of ocular malignancies remains elus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