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炎介质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激活BV2细胞内吞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β,Aβ)1-42寡聚体后,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细胞株传代法培养BV2细胞替代小胶质细胞,按Klein方法制备Aβ1-42寡聚体。将BV2细胞分为PGN(20μg/mL)组、Aβ1-42寡聚体(0.5μmol/L)组、PGN(20μg/mL)+Aβ1-42寡聚体(0.5μmol/L)组,比较BV2细胞分泌IL-1β水平;将BV2细胞予PGN(20μg/mL)及PGN+SB202190,比较两组IL-1β分泌水平;将不同浓度的PGN(0、5、10、20、40μg/mL)加入BV2细胞中培养,分别检测培养液中IL-1β的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定BV2细胞培养液中IL-1β的水平。结果 PGN、Aβ1-42寡聚体、PGN+Aβ1-42寡聚体均可激活BV2细胞分泌IL-1β,分泌IL-1β高峰分别为孵育后24h、12h、24h;孵育后6、12、24h同时间相比,PGN+Aβ1-42寡聚体组BV2细胞分泌IL-1β水平均较PGN组和Aβ1-42寡聚体组明显增多(均P<0.05);PGN激活BV2细胞分泌IL-1β的水平与PGN浓度有剂量依赖关系(P<0.0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2190使BV2细胞分泌IL-1β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PGN可激活BV2细胞分泌IL-1β,且促进Aβ刺激BV2细胞分泌IL-1β增多,p38MAPK抑制剂可抑制IL-1β分泌,推测p38MAPK可能参与BV2细胞分泌IL-1β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人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的SHSY5Y细胞模型,观察Aβ_(1-42)寡聚体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和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稳转方法构建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的SHSY5Y细胞及空载体对照细胞,RT-qPCR方法检测SHSY5Y细胞中α-突触核蛋白mRNA的表达。用Aβ_(1-42)寡聚体干预两组细胞24 h,CCK-8法检测Aβ_(1-42)寡聚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慢病毒转染SHSY5Y细胞后,过表达组细胞内α-突触核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细胞组及开载体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不影响细胞的增殖;不同浓度Aβ_(1-42)寡聚体(0、0.5μmol/L、1.25μmol/L、2.5μmol/L、5μmol/L、10μmol/L)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成浓度依赖性;Aβ_(1-42)寡聚体处理后,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组细胞LC3-Ⅱ,Beclin-1自噬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细胞显著降低(P0.05)。结论人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不影响的SHSY5Y细胞增殖,Aβ_(1-42)寡聚体对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细胞具有显著毒性,对细胞的损伤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自噬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以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损伤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Alzheimer病(AD)细胞模型的方法.方法 运用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并进行鉴定,以不同浓度Aβ25-35寡聚体建立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将培养的细胞分为Aβ25-35寡聚体致伤高、中、低剂量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及通过四唑盐(MTT)比色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当Aβ25-35寡聚体终浓度为5.0 μmol/L、10.0μmol/L、20.0μmol/L时,作用于细胞24h,可使神经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和活力显著下降,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元形态有明显的变化,失去贴壁能力或易脱落、突起变短、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β25-35寡聚体可导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变性、死亡,且有剂量依赖关系,可用于构建AD的细胞模型;并筛选出5.0μmol/L Aβ25-35寡聚体为AD模型的适宜致伤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β-淀粉样蛋白(Aβ)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分别单独或与Aβ25~35同时作用于PC12细胞24h,然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法检测PC12细胞上清液中的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sAPPα)和细胞内胰岛素降解酶的表达水平。结果(1)尼古丁浓度于0.10~500μmol/L时,对PC12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均P〉0.05),当浓度升至1000μmol/L时则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P≤0.05);Aβ25~35浓度于1~100μmol/L时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毒性作用(均P≤0.01),Aβ25~35浓度降至0.10μmol/L时则失去其毒性作用(P〉0.05)。(2)尼古丁浓度于0.10~1000μmol/L时,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呈现不同的作用:尼古丁浓度于0.10~100μmol/L时可部分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均P〈0.01),但不能使PC12细胞活力恢复至正常细胞水平(均P〈0.01);而当尼古丁浓度于500μmol/L和1000μmol/L时则不产生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均P〉0.05)。(3)Aβ25~35(20μmol/L)和尼古丁(100μmol/L,1000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引起PC12细胞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分泌水平升高(均P〈0.01),其中以尼古丁浓度为100μmol/L时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的分泌水平最高。(4)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可导致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浓度为100μmol/L的尼古丁可明显拮抗这种作用(P〈0.01),1000μmol/L的尼古丁则无明显拮抗作用(P〉0.05);将浓度为100μmol/L和1000μmol/L的尼古丁分别单独作用于PC12细胞时,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古丁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与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的分泌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可能与胰岛素降解酶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β寡聚体(ADDLs)对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Notch-1信号转导及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的基础之上应用CCK-8法观察Aβ寡聚体对混合培养体系细胞活力的影响,并应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Aβ寡聚体对混合培养体系的NICD及HIF-1α水平的影响。另外,应用qPCR的方法检测凋亡相关caspase-3mRNA水平。结果 Aβ寡聚体干预浓度在高于2μM的情况下可使混合培养体系细胞活力水平明显降低,并呈现浓度依赖。10μM的ADDLs明显升高了原代混合培养体系的NICD及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且均呈现出相对的时间依赖性,同时这两种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同时,10μM的ADDLs明显上调了混合体系的caspase-3 mRNA水平。结论 Aβ寡聚对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的毒性作用与上调NICD及HIF-1α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出生0~24hSprague-Dawley大鼠乳鼠,解剖显微镜下分离海马,进行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培养10d后用于实验。将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加入含有1%(质量浓度)DMSO培养基;(2)Aβ1-42组:加入1.25μmol/L Aβ;(3)Aβ(1.25μmol/L)+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组(0.1、0.5、1、2.5μmol/L)。应用CellTiter-GloTM荧光细胞活性试剂盒检测培养海马神经元ATP含量,用以反映神经元活力;通过CytoTox-ONETM试剂盒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用以测定神经元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突触素(SYP)、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bassoon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法半定量检测海马神经元突触蛋白SYP、PSD-95、bassoon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培养10d海马神经元经1.25μmol/L Aβ1-42作用48h后,其ATP和LDH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而0.5、1.0、2.5μmol/L Ato组能够明显抑制Aβ1-42引起的ATP和LDH水平降低(P0.01)。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25μmol/L Aβ1-42可使海马神经元SYP、PSD-95、bassoo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Ato能够明显抑制Aβ1-42引起的SYP、PSD-95、bassoo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Ato对Aβ诱导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毒性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Ato对抗Aβ1-42引起的海马神经元SYP、PSD-95、bassoon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应用不同浓度Aβ_(1-42)诱导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建立稳定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分离并培养新生24 h内SD大鼠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Aβ_(1-42)诱导,诱导后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选取理想Aβ_(1-42)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技术(IF)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表达。结果 Aβ_(1-42)诱导后的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可导致海马神经元细胞胞体变形、收缩和细胞膜完整性破坏,胞间网络结构消失或断裂,细胞外基质乱不清,神经元大量凋亡;Aβ_(1-42)诱导后的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与Aβ_(1-42)浓度成线性关系;加入不同浓度Aβ_(1-42)(0μmol/L、10μmol/L、20μmol/L、30μmol/L、40μmol/L和50μmol/L)后实验各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0)%、(98.55±1.42)%、(90.37±3.25)%,(66.34±2.76)%、(53.23±3.41)%和(41.55±2.37)%,其中20μmol/L组与0μmol/L组相比P<0.05,30μmol/L、40μmol/L和5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Aβ_(1-42)可导致海马神经元大量凋亡;Aβ_(1-42)浓度为20μmol/L诱导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可作为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
雷沙吉兰(Rasagiline)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雷沙吉兰(Rasagiline)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Aβ25-35(1μmol/L,10μmol/L,20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48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用使细胞存活率降低到64%的Aβ浓度20μmol/L。用不同浓度的雷沙吉兰(0.1μmol/L,1μmol/L,10μmol/L)预孵育PC12细胞1h,再加入20μmol/L的Aβ共孵育48h,再测MTT活性,并用荧光染料丫啶橙和溴化乙啶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凋亡细胞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Aβ在20μmol/L时使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至6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1μmol/L的雷沙吉兰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至8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2%,20μmol/L Aβ作用48h后,PC12细胞凋亡率达13%,1μmol/L的雷沙吉兰使20μmol/L 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下降到5%。结论雷沙吉兰对Aβ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Aβ寡聚体(Aβ-derived diffusible ligands,ADDLs)干预的BV2细胞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而探讨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Aβ1~42寡聚体作用于PC12细胞(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作为对照组( Aβ+ PC12);用相应浓度的Aβ1 ~42寡聚体预处理BV2细胞,然后通过转移筛网与PC12细胞共育作为实验组(Aβ+ BV2+ PC12).应用MTT方法检测PC12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观察PC12细胞tau、tau( pS39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所有浓度的ADDLs均可导致PC12细胞凋亡,且PC12细胞凋亡表现为ADDL浓度依赖性关系,即随着Aβ浓度增加PC12抑制率、细胞凋亡、tau( pS396)表达也明显增加,其中实验组PC12细胞上述指标增加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各相应浓度组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V2细胞可进一步加重Aβ1-42寡聚体对PC12细胞的抑制,加速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促进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14G-humanin(HNG)对β-淀粉样蛋白(Aβ)纤维化及其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于体外将Aβ1-42和不同浓度HNG共孵育,并设空白对照,应用硫黄素-T(Th-T)荧光法和透射电镜方法,观察HNG对Aβ1-42纤维化的作用;将Aβ1-42和不同浓度HNG共孵育后加入培养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应用MTT法测定PC12细胞活性,观察不同浓度HNG对Aβ-42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结果 (1)不同浓度HNG(100、200、400 μmol/L)+Aβ1-42(100μmol/L)组Th-T荧光强度(241.86±8.41,188.27±4.47,112.36±5.27)均较Aβl-42组(514.85±14.52)显著降低(P<0.01),且各组Th-T荧光强度随HNG浓度增加而降低,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透射电镜观察表明不同浓度HNG+Aβ1-42组纤维性Aβ均较Aβ1-42组显著减少.(3)不同浓度HNG(10、20、40 μmol/L)+Aβ1-42(10μmol/L)组PC12细胞活性C(67.83±3.57)%、(79.26±3.13)%、(89.67±3.25)%]均较Aβ1-42组[(57.52±5.41)%]显著增加(P<0.01),且各组细胞活性随HNG浓度增加而增加,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HNG在体外能够有效减少纤维性Aβ1-42形成并可抑制其细胞毒性作用,提示HNG有可能成为有效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Aβ25-35引起的褐家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0、25、50、75、100μmol/L五味子乙素作用于PC12细胞,MTT法筛选低毒性的五味子乙素浓度,Aβ25-35诱导PC12细胞毒性损伤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加入低毒性的五味子乙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PC12细胞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β-protein precursor,APP)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0、25μmol/L五味子乙素单纯处理可促进PC12细胞增殖,以10μmol/L增长作用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75、100μmol/L五味子乙素对细胞有抑制作用,抑制率10%;给予Aβ25-35诱导后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为(46.4±4.9)%,APP基因表达上调(105±9.3)%;给予10μmol/L的五味子乙素处理后的Aβ25-35组,细胞存活率升高至(107±5.5)%,APP基因表达减少(66.9±7.2)%。结论 10、25μmol/L五味子乙素均可以促进PC12细胞增长,但不具有浓度依赖性;10μmol/L五味子乙素可拮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APP表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 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0、0.5、1.0、1.5、2.0、2.5 mmo/L)作用于分化培养后的HT22细胞,采用MTS分析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并同时使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和美金刚进行干预处理,进一步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Hoechst 33342和PI染色观察细胞死亡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对分化培养后的HT22细胞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毒性作用.半数有效浓度约在1.25 mmol/L.Hoechst33342和PI染色结果 显示低浓度同型半胱氨酸(1.0 mmol/L)主要引起细胞凋亡,而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2.0 mmol/L),细胞则主要以坏死的形式存在.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和美金刚可有效的抑制同型半胱氨酸的神经细胞毒性.分别在10 μmol/L浓度时显示最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同单纯同型半胱氨酸作用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对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主要导致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其产生的神经毒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激活NMDA受体起作用的.对于同型半胱氨酸-NMDA受体之间的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将会提供神经元坏死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肽(Aβ)对人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突触素(Syn)、发动蛋白Ⅰ (Dyn Ⅰ)及衔接蛋白180(AP180)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应用0.01、0.1、1、2及5μmol/LAβ1-42处理SH-SY5Y细胞,对照组细胞不加任何处理。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 检测0.5、1μmol/L Aβ1-42处理组及对照组细胞Syn、DynⅠ和AP180蛋白表达,RT-PCR检测1 μmol/L Aβ1-42处理组及对照组细胞Syn、DynⅠ和AP180 mRNA表达。 结果 0.1 μmol/L Aβ1-42处理细胞即可出现细胞增殖率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负性相关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0.5 μmol/L Aβ1-42处理细胞可见DynⅠ蛋白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μmol/L Aβ1-42处理细胞可见Syn、DynⅠ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见AP180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结论 Aβ1-42可引起人SH-SY5Y细胞Syn和DynⅠ表达降低,该改变可能与AD发病中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诱导自噬抑制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0、20、40、60、80μmol/L姜黄素分别处理U87细胞72h后,MTT法检测姜黄素对U8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40μmol/L姜黄素处理前后U87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提取40μmol/L姜黄素处理前后不同时间点U87细胞总蛋白,Western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U87细胞增殖(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2.44μmol/L。姜黄素诱导G2-M期细胞周期阻滞,实验组G2-M期细胞比例为(47.71±2.67)%,对照组为(17.96±0.88)%(P0.01);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3.93±0.82)%,对照组为(1.80±0.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给药12、24、48h,LC3-Ⅱ/LC3-Ⅰ比值分别为(0.89±0.004)、(0.93±0.01)、(1.09±0.02),高于对照组(0.76±0.04)(P0.05);3-MA能减弱姜黄素对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自噬抑制脑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蒿甲醚(25、50、100、200、400、800μmol/L)作用U251胶质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药物抑制率和半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蒿甲醚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O.05),同时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O.05)。药物作用24、48和72h,其IC50分别为849.28±25.89、518.93±32.83和172.99±6.06μmol/L,三者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经400μmol/L蒿甲醚作用48h,Hochest33258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凋亡小体。经400μmol/L蒿甲醚作用24、48、72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5±0.24)%、(12.82±1.88)%和(24.22±2.17)%,三者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随着蒿甲醚作用时间的延长,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O.05)。结论蒿甲醚能抑制U251细胞生长,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为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PD、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血浆Hcy水平,检测PD、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对PD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血浆Hcy水平与PD严重程度、病程、临床类型、情绪、认知功能及是否服用美多芭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PD组、脑梗死组及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0±11μmol/L、16±7μmol/L及11±2μmol/L,PD组和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1);(2)PD组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分别为6±5μg/L和514±345ng/L。PD组血浆叶酸和Hcy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53,P0.01);血浆维生素B_(12)和Hcy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68,P0.05)。(3)按照Hoehn-Yahr分期对PD严重程度进行分组,轻、中、重度PD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6±8μmol/L、21±9μmol/L和35±3μmol/L,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Hcy水平与病程、临床类型、情绪、认知功能及是否服用美多芭无关。结论 PD组和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PD组Hcy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D组血浆叶酸和Hcy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B,BN52021)对静息状态下的下丘脑脑片室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结果(1)在27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放电单位给予银杏内酯B(0.1,1,10μmol/L)2分钟,有26个放电单位(96.30%)放电频率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2)预先用0.2mmol/L的L—glutamate(L-Glu)灌流下丘脑脑片,8个放电单位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表现为癫痫样放电,在此基础上灌流银杏内酯B(1μmol/L)2分钟,其癫痫样放电全部被抑制;(3)预先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K8644灌流8个下丘脑脑片,8个放电单位(100%)全部放电增加,在此基础上灌流银杏内酯B(1μmol/L)2分钟,8个放电单位(100%1放电频率明显减低(4)在8个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放电单位上,银杏内酯B(1μmol/L)的抑制效应可被广泛钾通道阻断剂(tetraethylammonium,TEA)1mmol/L完全阻断。结论银杏内酯B(GinkgolideB,BN520211可抑制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并可抑制由L—glutamate诱发的神经元放电。提示银杏内酯B对心血管中枢神经元通过降低其活动而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银杏内酯B抑制L型钙通道有关,而且可能与延迟整流型钾通道(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KDR)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锂剂和氯胺酮分别对N2a细胞中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及糖原合酶激酶-3β( GSK-3β)的影响.方法 将N2a细胞随机分为3组(n=6),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C组)、3μmol/L氯化锂(L组),1μmol/L氯胺酮(K组),孵育2d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TOR和GSK- 3β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L组和K组mTOR表达显著上调,GSK- 3β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锂剂和氯胺酮可上调mTOR,下调GSK- 3β.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通路中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通路、JNK通路和p38通路的激活及在TB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小鼠TBI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JNK和p38的相对磷酸化水平,确定TBI后MAPK通路的激活情况;分别加入ERK1/2通路抑制剂(PD98059,500μmol/L)、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500μmol/L)和p38通路抑制剂(SB203580,500μmol/L),通过脑干湿重检测、神经功能学评分和TUNEL染色评估不同抑制剂对TBI的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RK1/2、JNK和p38的相对磷酸化水平,明确ERK1/2通路、JNK通路和p38通路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结果 TBI可分别引起ERK1/2通路、JNK通路和p38通路的激活;抑制ERK通路和JNK通路可减轻TBI引起的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和细胞凋亡,而抑制p38通路则加重TBI引起的脑水肿、神经功能损伤和细胞凋亡;抑制JNK通路可减少ERK1/2的相对磷酸化水平,而抑制p38通路可增加ERK1/2的相对磷酸化水平。结论 TBI后,ERK1/2通路和JNK通路的激活发挥促进损伤形成的作用,而p38通路的激活则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ERK1/2通路的激活受到JNK通路的促进和p38通路的抑制,表明MAPK通路之间存在相互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