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防治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度冷丁组(D组);麻醉完全后K组静注氯胺酮0.5mg/kg、咪唑安定0.05mg/kg,然后以氯胺酮15ug.kg-1/m in,咪唑安定0.8-1.5ug.kg-1/m in静脉持续滴入,D组则用度冷丁1mg/kg、氟哌啶醇2.5mg缓慢静滴。记录两组病人给药前、给药后15、30、60m in、术毕的MAP、SpO2、HR、术中病人对手术牵拉内脏时的反应和镇静效果的评价。结果在给药后15m in两组病人的MAP较给药前均有下降(p<0.05),以D组更为明显(p<0.01);K组在给药后15m in HR较给药前升高(p<0.05);两组病人术中镇静效果评级(Ram say评级)与给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内脏牵拉反应抑制的有效率K组为95.00%,D组为82.50%,K组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防治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胡燕华  曹庆博 《中国厂矿医学》2013,26(4):374-375,377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及镇静量丙泊酚靶控输注预防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颈丛阻滞成功后,K组予氯胺酮0.5mg/kg,静脉缓慢推注,F组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P组予单用丙泊酚。3组均以丙泊酚0.4μg/ml为初始靶浓度,根据Ramsay评分及双频谱指数(BIS)值适当调整靶浓度,必要时每次增减0.1μg/ml来加深或减浅麻醉,维持Ramsay评分3~5分,BIS值70~80之间。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5min(T0)、颈丛阻滞后10min(T1)、用药后10min(T2)、用药后20min(T3)、分离甲状腺过程中(T4)、手术结束时(T5)患者的MAP、HR、SpO2、BIS值,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呼吸抑制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小剂量氯胺酮组(K组)预防牵拉反应效果最好,丙泊酚用量最少,MAP、HR相对平稳。F组次之,P组较差,需用较大剂量丙泊酚才能预防分离甲状腺时的牵拉反应。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可有效预防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的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嘧啶在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后开始手术.观察组于硬膜外效果确切后开始静脉泵入右旋美托嘧啶,对照组于麻醉效果确切后静脉泵入生理盐水.分别在手术开始前,切皮时,切开腹膜时,牵拉阑尾时,手术结束时记录SBP,DBP,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对内脏牵拉反应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各个时段SBP,DBP,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患者SBP,DBP,HR在切开腹膜,牵拉阑尾时明显增高.且伴有内脏牵拉反应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右旋美托嘧啶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和静脉注射布托啡诺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并比较布托啡诺硬膜外与静脉两种给药途径对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阻滞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与静脉组。在切皮时分别从硬膜外和静脉注射2mg布托啡诺,观察术中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情况。结果硬膜外和静脉注射布托啡诺都有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但硬膜外组优良率高于静脉组(P〈0.05);两组病人注药后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均稍降,静脉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硬膜外组不良反应较静脉组少。结论硬膜外注射2mg布托啡诺能有效预防阑尾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5.
徐鹏  王亚军 《河北医学》2007,13(8):942-944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对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50例,手术进腹前K组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氯胺酮0.5mg/kg;F组静注氟哌啶2.5mg、芬太尼0.05mg,观察各组牵拉反应情况及用药后HR、SPO2、SBP、DB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抑制牵拉反应有效率K组96%,F组74%,K组明显高于F组(P>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能安全有效地预防硬膜外麻醉下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刘飞 《中外医疗》2011,30(28):115-1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防治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进行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2组间各项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时对观察组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观察2组患者在进行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手术时的不同牵拉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预防硬膜外阻滞上腹部手术牵拉反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异丙酚静脉输注预防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上腹部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异丙酚组)和B组(芬氟组),每组35例。A组患者在切皮前静注异丙酚1.5 mg/kg,再以4 mg(kg.h)静脉维持;B组在切皮前静注芬太尼1μg/kg,氟哌啶0.05 mg/kg。记录患者术中HR、MAP、SpO2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A组内脏牵拉反应及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用药前后HR和MAP无显著差异。B组SpO2在注药后5 min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异丙酚能明显预防上腹部手术中内脏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中小剂量氟哌利多联合哌替啶预防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或盆腔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0例.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A组患者不给静脉辅助药;B组患者手术切皮前静脉注射哌替啶1mg/kg、氟哌利多20g/kg,手术时间长者可重复给予哌替啶0.5mg/kg.术者分离牵拉腹腔或盆腔脏器时,记录患者HR、MAP,评价并记录牵拉反应预防的效果.Stata 7.0做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牵拉脏器时,A组患者HR、MAP均较B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B组患者中53例未见明显牵拉反应,有9例表现为轻度牵拉反应,总有效率达88.57%,A组患者有57例表现为严重的牵拉反应,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小剂量氟哌利多联合哌替啶能有效减少牵拉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阑尾炎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3组患者阑尾切除术行硬膜外麻醉,术前3~5min A组静注氯胺酮,B组静注杜冷丁、非那根,C组给予氟哌啶、芬太尼,观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评价术中镇静与术后遗忘等麻醉效果。结果 B、C组术中MAP值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HR、SPO2术中均值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镇静与术后遗忘及抑制牵拉反射均优于B、C组(P均<0.05);B、C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下阑尾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患者MAP、HR、SPO2等影响小,且能有效的抑制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将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N 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20例。两组分别在切皮前1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或氯胺酮0.3 mg/k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观察两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内脏牵拉反应等指标的变化,并且通过应用硬膜外止痛泵观察两组产妇术后6,12,18,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首次触发时间、吗啡消耗量、镇痛泵有效触发次数等。 结果 胎儿娩出时,N组孕妇HR明显快于基础值(P<0.05),K组产妇的HR较N 组慢(P<0.05),K组产妇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率较N 组低(P<0.05);K组产妇术后12 h的VAS评分较N 组低(P<0.05)。结论 剖宫产手术术前静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该药能减少术中不良刺激、抑制术中的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11.
李淑梅  赵帅 《海南医学》2011,22(12):78-79
目的观察椎管内麻醉时硬膜外注入小剂量的氯胺酮(0.5mg/kg)对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术患者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60例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PCNL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氯胺酮组(K组,n=30例)和对照组(C组,n=30例),K组硬膜外注入0.5mg/kg氯胺酮(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C组硬膜外注入5ml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患者术中寒战的发生情况,并持续监测呼吸循环变化情况。结果 K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HR、MAP和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0.5mg/kg氯胺酮可较好地预防PCNL术患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PNS)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小儿上肢手术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20 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A组(PNS臂丛阻滞加丙泊酚组):予氯胺酮1 mg·kg-1静脉基础麻醉后,以Winnie法定位前、中斜角肌间隙,PNS辅助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0.5%盐酸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0.8 ml·kg-1,总量不超过20 ml),术中静脉泵入丙泊酚32.6~41.8 μg·kg-1·min-1;B组(氯胺酮加丙泊酚组):予丙泊酚1~1.5 mg·kg-1,氯胺酮2 mg·kg-1静脉注射.继之以微泵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41.7~50 μg·kg-1·min-1,氯胺酮33.4~41.7 μg·kg-1·min-1.观察2组生命体征,麻醉起效、苏醒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但A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较B组短,麻醉药用量也小于B组(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等发生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 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PNS臂丛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安全可行、副作用小、麻醉恢复快、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次静注异丙酚0.8-1.5mg.kg-1及氯胺酮0.2-0.8mg.kg-1。B组单次静注氟芬合剂(氟哌利多注射液5mg+氛太尼0.1mg)。观察并记录患者入睡深度,有无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有无牵拉痛和鼓肠,有无术中知晓和记忆。结果A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对循环影响小,苏醒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耘 《重庆医学》2006,35(20):1885-1886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级1~3岁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PK组),麻醉诱导均采用肌注氯胺酮5mg/kg,K组采用氯胺酮1~1.5mg.kg-1.次-1,PK组采用氯胺酮1.5~2.5mg.kg-1.h-1和丙泊酚6~10mg.kg-1.h-1持续静脉微泵输注。连续观察并记录麻醉前、后10min,手术开始后5、10min,术毕即刻和苏醒即刻6个时点的MAP、HR、ECG和SpO2。结果K组在使用氯胺酮后各个时点的MAP和HR均比麻醉前(基础值)显著增加(P<0 01),而PK组联合使用丙泊酚和氯胺酮后,MAP和HR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比较安全,术中平稳,苏醒快,精神症状发生率低,可以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李频 《重庆医学》2005,34(7):1088-1089
目的探讨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在人流术麻醉中的合理配伍.方法 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3组,A组在丙泊酚200mg中加芬太尼0.05mg,B组在丙泊酚200mg中加氯胺酮20mg,C组在丙泊酚200mg中加芬太尼0.02mg,氯胺酮20mg静脉缓注,比较丙泊酚用量、HR、SpO2、MAP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A组HR、SpO2、MAP比B、C组明显下降(P<0.05),丙泊酚首剂量和总用量C组低于A、B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氯胺酮对呼吸、循环干扰小,麻醉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并比较切皮前静脉给予羟考酮或地佐辛对阑尾切除术术中牵拉反应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取90名ASAⅠ~Ⅱ级、拟在硬膜外麻醉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羟考酮组(O组)、地佐辛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切皮前15 min,O组经静脉给予羟考酮0.1 mg/kg、D组经静脉给予地佐辛0.1 mg/kg、S组经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者在探查和牵拉阑尾时牵拉反应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和需额外追加辅助药物的例数,观察入室(T0)、阻滞后(T1)、切皮(T2)、探查(T3)、牵拉阑尾(T4)和缝皮(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2). 结果 O,D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及其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需额外追加静脉辅助药物的例数均显著低于S组(P<0.05);而O组与D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药物相关眩晕和恶心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组(P<0.05),而呕吐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与D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和D组MAP和HR均显著低于S组(P<0.05),而O组与D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3组MAP和HR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硬膜外麻醉行阑尾切除术切皮前15 min经静脉给予羟考酮0.1mg/kg可有效防止阑尾切除术中的牵拉反应,其效果与地佐辛相当,且眩晕及恶心等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托品、麻黄碱对子宫切除手术期盆心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子宫切除手术病人40例,随机等分为2组,实验组(A)和对照组(B)。选用硬膜外麻醉(两点穿刺注药法),A组于阻滞平面稳定后肌注阿托品0.5mg和麻黄碱30mg,分别于麻醉前、阻滞后、牵拉子宫和术毕观察MAP和HR变化,并与同期B组病人相比较。结果A组病人在子宫牵拉期MAP和HR均较平稳;B组病人则有明显循环抑制,牵拉子宫MAP和HR均明显低于阻滞后以及A组同时相的测定值(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下肌注阿托品和麻黄碱对子宫切除手术的盆心反射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胺酮、丙泊酚辅助硬膜外或神经阻滞在小儿外科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30例择期手术小儿分两组,每组15例。基础麻醉后行硬膜外或神经阻滞,A组间断静注氯胺酮1.1.5mg/kg,B组丙泊酚4mg/kg、氯胺酮2mg/kg持续微量泵输入。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0min、30min、40min及术毕患儿的MAP、SpO2、HR、患儿体动次数及总用药量,术毕苏醒时间。结果与结论氯胺酮、丙泊酚组围术期平稳,氯胺酮用药量少且苏醒快、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4种不同处理方法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60例年龄65~84岁,ASA 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患者入室后快速输液预扩容,A组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15 ml·kg-1;B组、C组、D组均输注明胶15ml·kg-1,其中C组于硬膜外腔注入诱导剂量时给予麻黄碱5 mg静滴,D组给予麻黄碱5 mg及阿托品0.2 mg静滴.结果:硬膜外阻滞后A组、B组SBP、DBP和HR明显下降,与麻醉前及同时点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变化程度下降轻于A组.C组和D组麻醉后BP、HR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A组、B组显著高于C、D两组(P<0.05或P<0.01);C组高于D组(P<0.05).结论: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或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均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阻滞引起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尤以明胶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和小剂量阿托品静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地佐辛经硬膜外给药途径用于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该院于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阑尾切除术的患者44例,均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SA)分级Ⅰ~Ⅱ级、术前检查无心肺相关疾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给药组(经硬膜外注射地左辛5 mg)和对照组静脉注射组(经静脉注射地左辛5 mg),观察术中患者阑尾牵拉的反应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硬膜外和静脉注射组均达到了预防牵拉反应的良好效果,但硬膜外给药组RSS评分总体满意率高于静脉注射组(P<0.05);两组阑尾切除患者给药后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关不良反应硬膜外给药组较静脉注射组少。结论地佐辛硬膜外相比较于对照组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更好,且硬膜外给药更安全、有效,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