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术主眼矫正外斜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变通三井幸彦法手术主眼矫正外斜视的意义。方法 :按照三井幸彦法手术主眼矫正外斜视的理论 ,收集了魔术师镊子现象 (Magicianforcepsphenomenon ,MF)阳性的非麻庳性外斜视 45例 ,包括 :间歇性外斜视 6例、恒定性外斜视 2例、废用性外斜视 10例、交替性外斜视 19例、间歇性交替性外斜视 5例、特殊类型外斜视 3例。用角膜映光法测定斜视度。以支配眼球运动的一对拮抗肌加强与减弱各 1mm矫正 5度的算法 ,设定手术量 ;交替性外斜视 /间歇性交替性外斜视的双外直肌各后退 6~ 12mm。缩短肌双臂式缝合 (Doublearmsuture)、后退肌8字缝合 (Figure -eightsuture)。用术前、后眼位对比 ;遮杆阅读有无障碍检查 ,判断手术效果。结果 :经术后随访 3~ 12个月的 45例中 ,术前 2例、术后 2 8例 ,遮杆阅读无障碍。完全治愈 2 8例 (2 8/4 5 ,62 2 % )美容治愈15例 (15 /4 5 ,3 3 3 % )。残留 5°间歇性外斜视 2例 (交替性外斜视 1例、间歇性交替性外斜视 1例 2 /4 5 ,4 4% )。结论 :用变通三井幸彦作法 ,不失为在斜视眼上矫正外斜视传统作法 /三井幸彦手术主眼矫正外斜视法的一种补充 ,并可扩大矫正外斜视手术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2.
颞侧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燕  张卯年 《眼科新进展》1997,17(4):237-228
临床报告抗青光眼术后晶体常发生混浊,或使原来的混浊加重,为恢复视力,需行白内障摘除术。我院1990~1996年对14例(18只眼)抗青光眼术后有过滤功能的病人,于颞侧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1只眼)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女6例,男8例,其中4例为双眼白内障,年龄52~69a,平均59a,所有患者均曾在2~12a前行滤过性手术,平均6.5a,术后滤过功能好,眼压最高为3.25kPa3眼,最低为1.78kPa2眼,平均2.74kPa,术前视力为光感~0.2不等,9只眼有虹膜后粘连…  相似文献   

3.
在眼科临床工作中 ,我们注意到一些白内障患者于术后出现复视现象 ,其受累肌几乎全是垂直肌 ,有资料表明其斜视的发生可能与手术性创伤和麻醉肌毒有关 〔1~ 9〕,为此我们对 2 0例白内障术后所发生的永久性垂直性复视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白内障术后所发生的顽固性垂直性复视患者 ,斜视度均在 5△以上 ,以往无斜视、复视史 ,也无神经性疾病、甲状腺疾病和重症肌无力病史。根据斜视性质将之分为眼球运动过强型、眼球运动受限型和眼肌不全麻痹型三类。分析白内障手术时所应用的麻醉手术方法与术后斜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早期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昭 《临床眼科杂志》2004,12(5):404-405
目的 观察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 用针吸灌注法对18例患儿手术摘除白内障,术后配镜,健眼包盖。结果 术后5例获得最好视力0.5或0.5以上(28%),6例0.25~0.4(33%),4例0.1~0.2(22%),3例低于0.1(17%),随防时间4.5~10年。结论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在19周前早期手术可获得较好视力0.5或0.5以上,1周岁左右儿童术后所得视力仅为0.1~0.2,早期手术是防止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关键,适时屈光矫正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斜视手术是一种貌似简单 ,实为复杂的眼科手术 ,手术设计不当 ,操作不慎 ,术后复诊或护理失误 ,都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现将1 992~ 2 0 0 1年间遇到的 2 6例斜视手术欠矫与过矫病例作临床分析。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  2 6例患者 ,1 2例男性 ,1 4例女性。 6~ 1 0岁 1 5例 ,1 1~ 2 0岁 6例 ,2 1~ 43岁 5例。术后残留内斜视 8例 ,继发性内斜视 8例 ,残留外斜视 5例 ,继发性外斜视5例。术后均未戴矫正眼镜。2 眼部检查及处理 残留内斜视 8例 ,继发性内斜视 8例 ,全部滴用 1 %阿托品眼水每日 4次 ,共 4天 ,检影验光配镜 ;继发性外斜视 5例 …  相似文献   

6.
直肌联扎术治疗废用性外斜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用性外斜视是由于存在感觉性缺陷 ,引起单侧视觉障碍 ,而导致融合功能的丧失形成的外斜视。此种斜视常因影响外观而行手术矫正 ,但手术后复发的机率很高。我们采用上内下三条直肌联扎术治疗废用性外斜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本院 1995年至 1999年间在本院接受治疗废用性外斜视患者 ,全部手术均由著者本人完成。共计 16例 ,女 10例 ,男 6例 ,最大年龄 5 0岁 ,最小年龄 13岁 ,观察时间最长者 4年 ,最短者 1年。全部病例视力 (包括最佳矫正视力 )低于 0 .1的废用性外斜视患者 ,斜视度最小者 15°,最大 30°,…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特发性水平眼球震颤伴斜视21例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析先天性特发性水平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伴斜视病例21例,既往无眼外伤史和眼部手术史,男15例,女6例,年龄8~25岁.手术方法采用Parks法联合斜视矫正术.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原在位双眼同时视视力均提高2行或2行以上;18例患者头位面转角完全矫正,3例存在15°以内的面转角,其中2例欠矫,1例过矫.19例眼位正位,1例欠矫,1例过矫.结论 对于伴有头位和斜视先天性水平性冲动型眼球震颤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可以有效地提高视力,改善头位,同时矫正斜视.  相似文献   

8.
王玉岳 《眼科新进展》1998,18(4):224-225
晶状体前膜是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前膜形成的原因很多,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视力。观察1995年~1997年48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病人,23例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期出现晶状体前膜,经及时治疗,21例前膜消失,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ZI例,女27例,年龄40~60a。有糖尿病史入院前血糖控制正常者14例,有糖尿病史入院后控制血糖达正常者23例,入院后才发现有糖尿病者11例。1.2术前处理及手术方法术前用降糖药及胰岛素控制血糖,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9.
1.1 一般资料 我院白内障中心1998年3月~2003年12月,共做白内障手术9556例12695眼,发生感染性眼内炎5例5眼,占白内障手术患者总数的0.039%.患者年龄:6~72岁,平均57.6岁。男2例,女3例。正常手术者3眼,后囊膜不完整者2眼(撕后囊 前玻切1眼,术中后囊意外破裂者1眼),合并糖尿病者1眼,患者于手术后第2~5d出现术眼红、痛及视力下降等症状,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前房纤维素渗出或积脓。  相似文献   

10.
儿童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后弱视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后弱视的治疗方法、弱视治疗的时机和双眼视觉功能的康复的方法。方法单眼外伤性白内障的弱视儿童27例,其中男孩21例,女孩6例。年龄3.4~11.7岁,平均7.8岁。手术前视力为光感~0.05,角膜外伤均为非角膜光学区的穿孔伤和光学区内的角膜薄翳。手术方法:自内障的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所有斜视者同时进行斜视矫正,手术中或手术后进行散瞳验光,术后3~4周矫正屈光不正,同时进行同视机脱抑制、光刷、光栅及图形刺激等弱视治疗,旁中心注视进行红光后像治疗。手术后1月开始治疗,共治疗6~12月,平均6.5月。结果远视力0.8以上8例,0.3~0.8者9例,0.3以上占62.96%;0.1~〈0.3者5例,0.1以上占81.48%;0.1以下5例。结论儿童单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要一次解决白内障和其他导致弱视的因素,如斜视;手术后1月进行屈光矫正并开始系统的弱视训练和视觉康复,则大多数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Za来我们对14a以下的儿童白内障,包括发育性、先天性、外伤性白内障施行了现代囊外白内障搞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共36例(42只眼),经3mo以上疗效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回一般资料患者共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右眼18例,左眼12例,双眼6例。年龄为2~14a,平均8.sa。先天性白内障22只眼(6例双眼手术),发育性白内障7只眼,外伤性白内障13只眼。术前视力:光感/sin定位准确者28眼,手动/30cm者8眼,0.05~0.l者6只眼。1.2治疗方法本组36例(42只眼)均在全麻下手术,术前常规用弱散瞳剂散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分析2012-01/2013-06我科收治的178例知觉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知觉性斜视的类型,斜视眼视力障碍的病因,斜视度数分布,观察术后眼位及复视现象。结果:知觉性斜视178例中知觉性外斜视123例(69.1%),知觉性内斜视55例(30.9%),知觉性斜视中109例为屈光参差性弱视,123例知觉性外斜视的平均斜视度为69.32△,其中78例合并垂直斜视,55例知觉性内斜视的平均斜视度为56.45△,其中26例合并垂直斜视。术毕6例患者出现复视,均于2wk内消失。手术设计按内斜欠矫10△左右,外斜过矫10△左右,术后眼位±10△内为正位,所有患者均行斜视眼手术,超过60△者按超常量一截一退手术设计,术后1a随访,178例斜视患者中138例术后眼位达到正位。结论:知觉性外斜视较知觉性内斜视更为常见,知觉性斜视最常见的病因为屈光参差性弱视,通常斜视度数较大,且常合并垂直斜视,知觉性斜视手术可以较好的改善斜视外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异常视力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世莲 《眼科新进展》1998,18(4):223-224
为了探索学龄前异常视力儿童的屈光状态及其发生、发展、分布规律,抓住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早治疗。笔者对近2.sa就诊的287例裸眼视力<l.0学龄前儿童进行了屈光检查分析及治疗探讨,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87例554眼,男133例250眼,女154例304眼;双眼267例(93.03%),其中4a者69例,sa者105例,6a者93例;单眼20例(6.97%),其中4a者3例,sa者8例,6a者9例;年龄4~6a,平均5.la。本组均无其它眼病、眼手术史。1.2方法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用10g·L-’阿托品眼膏点眼,每日2次,连续7次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水平性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双眼视功能的重建。方法分析45例年龄为18~50岁共同性水平斜视矫正手术后的双眼视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2行,术前均无双眼视功能。斜视矫正术后6周,40例(88.89%)有不同程度的近立体视,其余5例(11.11%)术后无双眼单视,但仅2例经同视机检查有Ⅲ级功能。结论成人共同性斜视术后不仅达到美容目的,而且还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用超声乳化和玻璃切除以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方法治疗6例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球内异物及玻璃体积血、8例老年性白内障伴玻璃体积血。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达0.5以上者5例(35.7%),0.3~0.4者6例(42.9%),0.1者2例(4.12%),术后未发生手术源性并发性。结论这种三联或四联手术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一期治疗这类复杂性、多样性眼疾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40例斜视的显微手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outman于 1 96 3年发明了眼科可变焦距显微镜后 ,三十多年来显微技术不仅在眼科的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切割术等方面应用 ,而且在眼科的其它领域也得到应用 ,自Veronneau-Troutman于 1 972年开始在斜视手术中使用显微镜以来[1 ] ,相继有多篇关于斜视手术使用显微技术的报告发表[2~ 6] 。我院自 1 993年开始在斜视手术中应用显微技术 ,现报告 40例手术情况如下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系住院手术患者 ,男 2 1例 ,女1 9例 ,共 40例。患者年龄 4~ 49岁 ,共同性斜视 1 3例 ,麻痹性斜视 8例 ,A—V综合征1 9例。各病例的…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最好时机。方法:对20例(20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在伤后2小时-7月实施。根据受伤情况,角膜伤口的情况,虹膜粘连情况,有无眼内异物及后囊的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术式。结果: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3月裸眼视力最差0.3,最好1.0,Ⅰ级视功能4例,Ⅱ级视功能5例,Ⅲ级视功能6例,无Ⅰ级视功能2例,不合作3例,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伤后早期手术可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操作的困难,使视力尽快恢复,更重要的是重要双眼立体视觉,从而减少弱视和废用性斜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白内障的患者如何正确选择术式和时机 ,是获得复明的关键。我们对外伤性晶状体部分脱位白内障患者有选择地做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取得满意的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 1993~ 2 0 0 0年住院手术患者 ,均为外伤性晶状体部分脱位白内障 ,且玻璃体前界膜完整。共完成手术 11例 ,其中男 9例 ,女 2例 ,右眼 6例 ,左眼 5例 ,年龄 10~ 5 5岁 ,平均 2 2岁。随访 3个月~ 3a,平均 10个月。外伤原因分别为拳击伤 4例 ,爆炸伤 5例 ,石块弹伤 1例 ,柴弹伤 1例。发病时间 6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手术设计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知觉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觉障碍发病年龄、病因、知觉性斜视类型、屈光状态;83例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手术方式首选偏斜眼超常量手术,外斜视分为预期术毕正位组和预期术毕过矫组.观察手术前后眼位情况.结果 32例知觉性内斜视患者视觉障碍全部发生在出生后5岁内,其中29例(90.63%)患者发生在生后6个月内.67例知觉性外斜视患者生后5岁内发生视觉障碍者43例(64.18%),5岁以后发生视觉障碍者24例,内/外斜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24,P =0.000).5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屈光状态:知觉性内斜视和外斜视的健眼等效球镜分别为(-0.32 ±2.52)DS和(-1.31±2.25)DS,患眼等效球镜分别为(0.63±5.60) DS和(-1.78 ±6.34)DS,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9,P=0.181).术后随访6个月~1.2 a,27例知觉性内斜视患者末次随访时,正位19例、欠矫7例、过矫1例.知觉性外斜视中预期术毕正位组20例,末次随访时正位11例、欠矫9例;预期术毕过矫组36例,正位27例、欠矫7例、过矫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 知觉性斜视中屈光参差性弱视为主要原因.知觉性斜视类型与视觉障碍发病年龄有关,5岁以内视觉障碍者宜发生内斜视.知觉性内/外斜视手术设计不同,通过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20.
董平  袁志兰 《眼科新进展》2007,27(6):446-447
目的探讨大角度斜视伴弱视患儿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35例35眼大角度斜视伴弱视患儿中,24眼斜视度〉20°以上、视力〈0.3者,尽早行斜视矫正术;其余注视性质不良者11眼,先行后像增视或红色滤光片法训练,改善其注视性质后尽早行斜视矫正术。术后均进行强化综合弱视训练。结果术后6个月眼位正位25眼,欠矫8眼,过矫2眼;弱视基本痊愈12眼,进步19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88.6%.1a后眼位正位24眼,欠矫10眼,过矫1眼;弱视基本痊愈16眼,进步19眼,无效0眼。术后6个月和1a的眼位正位率分别为71、4%和68.6%,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别(P〉0.05),眼位控制稳定。结论大角度斜视伴弱视患儿,早期手术矫正斜视,有利于视力、双眼视功能恢复.且眼位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