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起着多方面作用,其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通过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发现,树突状细胞能够诱导不同类型的免疫反应.通过减少树突状细胞数量、抑制树突状细胞提供双信号的能力以及通过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等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方法,目前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2.
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角膜移植与其他器官移植相比,不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主要原因:前房的相关免疫偏离状态;血.房水屏障;角膜缺乏血管、淋巴组织;角膜中央区不含成熟抗原提呈细胞;房水中有大量免疫调节分子;眼前节有Fas配基表达等。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一般包括宿主对异体组织抗原的致敏和宿主对异体组织抗原的反应两方面。相应的治疗措施应围绕三方面:(1)阻断宿主对异源组织抗原的敏感性;(2)诱导免疫耐受,使淋巴不激活或活性减低;(3)降低或阻断免疫效应因素对角膜植片的破坏。随着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新的治疗措施出现,特别是诱导免疫耐受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3.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对35例角膜移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OKT),淋巴细胞转化率(LTT),自然杀伤细胞(NK),B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Ⅱ(IL2)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常规方法检测了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及补体C3。结果: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时,体内OKT4/OKT8比值,LTT、NK及IL2明显增高,其他项目无明显改变。提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以细胞免疫为主,检测以上免疫学项目,可为临床诊断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提供免疫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细胞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在诱导、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能直接参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形成.近年来,树突状细胞被发现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双重角色,除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诱发免疫反应外,不成熟或表达抑制性细胞因子的树突状细胞还可诱导免疫耐受.体内外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基质细胞,可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诱导抗炎效应和/或免疫耐受状态,有效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而作为继Tregs之后的又一热点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能由多种途径抑制效应性T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T细胞凋亡,抑制B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的活动,甚至能诱导Tregs的产生,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上4种细胞的免疫特点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确立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策略。方法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8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论从分子水平减少供受体间的抗原差异,研制新一代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创造免疫耐度的理论环境可能是控制高角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卢建民  宋秀君 《眼科新进展》2011,31(11):1090-1093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成熟树突状细胞可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则会诱导机体免疫耐受。最近研究表明,角膜中央区内的树突状细胞完全处于未成熟状态,而角膜周边区内的树突状细胞则大多处于成熟状态;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角膜内的树突状细胞以及其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褚建  谢立信 《眼科新进展》2000,20(2):158-160
在所有器官移植中 ,角膜移植是成功率最高的手术。尽管这样 ,免疫排斥仍是导致植片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1 ]。因此 ,提高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的了解 ,以预防或治疗排斥反应是很重要的。角膜的免疫排斥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 ,其具体的启动 ,发展机制还不清楚。随着近代分子免疫学的发展 ,对这一机制的认识正不断深入。近年来 ,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现综述如下。1 角膜排斥的移植抗原同种移植中引起宿主免疫应答的抗原分为 2类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对于这二类抗原在角膜移植排斥…  相似文献   

8.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铺片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ang P  Gong X  Zhou H  Zhao M  Huang X  Xie C  Cao X  Jin H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73-275,I019
目的 探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参与细胞的表型。方法 制备正常大鼠和穿透性角膜移植鼠的角膜和虹膜睫状体铺片,用8种单克隆抗体,于铺片上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正常周边角膜及角膜缘可见少量的T细胞(CD3)、辅助/诱导性T细胞(CD4)、抑制/细胞毒T细胞(CD8)、巨噬细胞、树突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阳性细胞及β转化生长因子阳性细胞;同种角膜移植术后7及12天角膜和虹膜睫状体中  相似文献   

9.
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的免疫排斥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发生机制和治疗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穿透角膜移植发生排斥反应后再行角膜移植广州南方医院魏湛云,张淑红,林瑞杰本文介绍我院93年收治的4例穿透性角移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后再移植病例,并对治疗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例1男24岁左眼氨水烧伤两年,遗留角膜白斑。左眼视力0.08,角膜呈灰白色,全层角...  相似文献   

11.
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排斥反应,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眼科治疗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就目前有关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朝忠  腾峰 《眼科研究》1999,17(1):26-27
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26例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检测,并对照分析,结果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环率升高。结论红细胞免疫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能预见排斥反应发生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随着眼库业的发展 ,角膜移植手术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移植手术之一。人类角膜移植具有非常高的存活率。在无血管植床进行角膜移植的 2 a存活率可高达 90 %以上。然而 ,在血管化植床进行的角膜移植 ,其成功率较低。事实上 ,这些“高危”患者的移植排斥率与其他器官移植 (如肾脏、心脏和肝脏 )的排斥率相差无几。因此 ,对于整体角膜移植而言 ,免疫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1 ] 。本文旨在就最近有关正位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性评析。1 正位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排斥机制在动物实验中 ,某些正位同种异体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RelA基因修饰供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穿透性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6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PBS 1 mL)、mDC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mDC 1 mL,共5×106个细胞)、imDC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imDC 1 mL,共5×106个细胞)及RelA-DC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RelA修饰的DC 1 mL,共5×106个细胞).术后每天观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情况并记录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术后14 d每组随机处死5只受体大鼠取其角膜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RelA-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6.2±2.3)d,较对照组(11.4±1.3)d、mDC组(9.3±1.3)d及imDC组(19.4±2.6)d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DC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mDC组(均为P<O.05);与mDC组比较,对照组植片的存活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植片组织病理学(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mDC组角膜植片明显增厚、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及新生血管;imDC组角膜植片呈不同程度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轻度紊乱,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RelA-DC组角膜植片轻度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较规则,几乎没有单核细胞浸润.结论 静脉输注RelA基因修饰的DC能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明显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的高危移植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 对680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的124例134只眼高危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时间、排斥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类型进行观察。结果 134只眼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在12%~75%不等,其中角膜植床严重新生血管化者的排斥率最高。排斥发生时间最早为术后13天,术后3~6个月为排斥反应发生高峰。排斥反应类型以内皮型和上皮型最多。结论 不同高危因素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类型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建华  杨丽霞  郑金树 《眼科》2003,12(1):21-23
目的:评价对严重全角膜病变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角膜移植术(CST)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用药无法控制的严重全角膜病变患者1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化脓性角膜溃疡9例,大泡性角膜病变伴全角膜白斑1例,全部病人均行CST。结果:随访1-23个月,平均10.2个月,10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8例植片透明,2例植片半透明;5例术后3-4个月出现角膜新生血管(其中2例植片半透明);2例术后半年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结论:CST是治疗严重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挽救眼球且能恢复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17.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终末期角膜疾病的常用方式,虽然角膜移植的成功率较其它器官移植高,但是术后排斥仍然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高度依赖于免疫细胞向淋巴组织或炎症部位的定向迁移和归巢,并受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调控。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诱导免疫耐受维持内环境稳定,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相关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篇综述主要介绍调节性T细胞参与眼部免疫耐受的相关研究,着重阐述调节性T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Leflunomide抑制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Leflunomide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观察Leflunomide对大鼠角膜植片存活和排斥反应指数(RI)的影响,并与阴性对照组和CsA治疗组相比较。结果阴性对照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12.375d±1.768d,而CsA组为17.375d±1.408d,Leflunomide组为18.250d±1.356d,均比阴性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Leflunomide能抑制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显著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9.
免疫抑制剂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目前导致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应用免疫抑制剂是预防和治疗术后排斥反应的主要措施。本就近年来研究开发的各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及部分药物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有效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探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角膜手术后发生排斥反应者进行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时间,程度等,结果:123眼中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6眼(37.4%),其中17眼发生不可逆的排斥反应,占排斥反应的36.96%;有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排斥反应41眼,占89.13%,内皮型排斥反应20眼,上皮型12眼,基质型3眼,混合型11眼,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周-3年,术后3-6月发生率最高,占46.48%,结论: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与角膜新生血管的数量,角膜受损及感染的程度,植片的大小,手术的次数以及手术的时机和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