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痛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30对双胞胎早产儿(60眼)从出生后4周开始做眼部检查。记录出生体重、性别、给氧、伴随疾病(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心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对资料完整的患儿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0对双胞胎早产儿中较低体重早产儿ROP的发生率为25%.较高体重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8.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双胞胎早产儿ROP发病率与给氧具有相关性(P〈0.05);双胞胎中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ROP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有并发症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ROP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无并发症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有吸氧史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胞胎中无吸氧史的高体重与低体重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与其是否是双胞胎无关,与有无并发症无关,而与其是早产儿有关。②吸氧是双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期并发高血压及(或)高血糖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早产儿或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情况及其孕母临床资料。对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高血糖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451例早产儿或低出生体质量儿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53例(11.75%),患病组与非患病组出生体质量、吸氧史、孕母年龄、孕母高血压及高血糖患病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孕母患高血压情况呈正相关关系(rs=0.390,P<0.01),与孕母患高血糖情况亦正相关(rs=0.284,P<0.01)。妊娠期高血糖发生相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2.03;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相对于妊娠期血糖异常的相对危险度Rr=1.55。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与妊娠期高血糖疾病的发生亦具有相关性(χ2=24.37,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与妊娠期高血糖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相关,且妊娠期高血压与妊娠期高血糖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有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虹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6,24(6):643-646
目的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自然退行组与ROP阈值病变组及视网膜脱离组的早产儿生后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找可能与ROP自然退行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10月检查的125例具有ROP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退行组的平均出生体重及胎龄(1689.3g.31.7周)较ROP阈值病变组(1487g,30.6周)及视网膜脱离组(1418g,29.7周)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OP阈值病变组与视网膜脱离组之间的m生体重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退行组矫正胎龄(37.1周)、阈值病变组(41.9周)及视网膜脱离组(74.6周)三者的诊断时间明显不同(P〈0.01)。i组中性别(,分别为0.16、0.00004、0.2)无显著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胎龄是ROP退行的影响因素。结论小胎龄可能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ROP预后与发现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症及围产期感染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184例早产儿,生后4~6周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患儿。对出生体质量、孕周、妊娠并发症、围产期感染、氧疗等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84例早产儿中检出21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出率11.41%。出生体质量低、孕周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高。合并母体妊娠并发症、围产期有感染史的患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孕周、体质量、妊娠并发症和围产期感染史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具有正相关性;性别、吸氧、出生后Apgar评分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无相关性。结论低出生体质量、短孕周、妊娠期并发症及围产期感染早产儿易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发生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增生性视网膜血管病变, 是导致儿童可避免盲的首位病因[1]。近二十年来, ROP的防治工作在国内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推广, 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目前为止尚无西藏地区早产儿眼底病变筛查的相关报道[2]。随着西藏自治区新生儿医学的发展, 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高, 由于当地特殊地理及医疗条件影响, 早产儿用氧时间长, 而高原缺氧环境对早产儿视网膜的影响尚不清楚, 对ROP发生率的影响也鲜有研究。我们报道一组拉萨地区单中心早产儿的ROP筛查初步结果, 初步探索西藏地区早产儿发生ROP的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建军 《眼科》2006,15(4):232-232
年纪较轻者白内障手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成年人患者同时出现的双眼视神经炎,在较高出生体重的婴儿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具有成本效率,小于4.5月的幼儿行白内障手术发生青光眼的危险性较大,玉米黄素可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RM)及白内障,亲水性丙烯酸IOL作为药物释放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早产儿在出生后10年内发生屈光不正(以等效球镜度表示)的情况。 方法:由以往的一项针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的人口学研究中选出198例早产儿,分别在生后6个月,2.5岁和10岁时对其进行睫状肌麻痹后视网膜检影。计算出等效球镜。等效球镜度〈0度(D)定义为近视。10岁时等效球镜度≤-1D定义为临床有意义的近视,〈-3D为中或高度近视。〉+3D的远视被认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血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1].视网膜血管形成始于妊娠第16周,它从视盘开始向视网膜周边延伸.大约在妊娠第36周到达鼻侧锯齿缘,第40周到达颞侧锯齿缘.因此,早产儿前部视网膜的血管形成在出生时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尚不成熟,在吸入过多氧或其他因素造成机体相对缺氧后,易致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在胎儿期,雌激素水平较高,视网膜血管发育过程正常有序,对于早产儿补充适量雌激素,是否可以抑制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从而预防ROP?我们以培养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REC)为模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导致早产儿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ROP早期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可以阻止病变发展,使患儿有一个相对良好的视力预后[1-3],但ROP晚期合并视网膜脱离后的治疗效果差且费用高[4,5].所以早期预防和治疗ROP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尚缺乏大规模的ROP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对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在广东省6家三级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ROP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出生体重、胎龄ROP发生率及严重情况,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12月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4年7月至12月出生的89例体重2000g以下或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自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结果89例早产儿有9例发生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占10.11%,其中严重的3例接受了激光治疗,占3.37%。结论出生体重、胎龄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婴儿出生的成熟度越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尤其是严重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新生儿眼底病的发病情况,为新生儿眼底病防治提供依据。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25 644例。方法 对所有新生儿应用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 (RetCam3) 进行眼底检查,记录所有受检患儿出生孕周、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临床资料,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眼底异常的发生率。结果 446例新生儿眼底异常,异常率达18.16%。其中视网膜出血3334例(13.00%),经阴道分娩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病率(20.91%)明显高于剖宫产(3.71%)(P=0.000);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87例(0.34%);视网膜周边白色病灶539例(2.1%);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4例(0.02%);牵牛花综合征6例(0.02%);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0.01%);在1649例早产儿中检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79例(4.79%),其中检出率与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均呈负相关(r=-0.879、-0.907,P=0.049、0.034)。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新生儿眼底疾病发病率排在前几位的眼病都是非致盲性、非紧急、无需干预的告知性眼病,主要的致盲性眼底疾病仍是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5.
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夏群,师自安,崔宝华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简称ROP),是患儿出生后发育过程中视网膜毛细血管发育异常的眼疾患。多发生于早产儿,其主要特征为视网膜毛细血管新生和玻璃体内渗出、增殖,重者...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病变,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传统的筛查方法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需要一定的检查经验,结果不易准确记录,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简称RetCam)可观察并记录婴幼儿视网膜图像,  相似文献   

17.
刘毅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1):2074-2076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2-05/2013-05间在我院眼科出生的1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结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1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吸氧浓度、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吸氧时间、贫血、颅内出血均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低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在吸氧浓度等因素上都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二极管激光治疗三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一种视网膜毛细血管发育异常的疾病,表现为视网膜无血管区、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轻苦仅引起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周围的轻度增生;重者增生广泛,可发展为全视网膜脱离,导致盲目。早产、低出生体重、吸氧史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自2002年底我院对出生后同时具备上述高危因素的三胞胎姐妹进行密切眼底随访,适时地进行了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在很多国家中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一项常规检查.我国2004年《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1]颁布以来,ROP筛查工作也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尽管ROP筛查是一个基本无创性检查,但筛查本身会造成受检儿的一些生理变化,也存在一定风险和并发症[2],有些严重意外一旦发生,会危及受检儿生命.所以随着ROP筛查工作的逐渐普及,筛查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3].为此,我们对一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的相关意外和并发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和NICU及外院会诊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833例1666只眼ROP筛查资料.对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进行ROP筛查,并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对于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与新生儿科医师共同会诊后适当扩大筛查范围[1].其中,男性524例,女性309例;胎龄27~34周,平均胎龄(33.8±2.6)周;出生体重800~2600 g,平均体重(1875.6士237.8)g.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1942年Terry首先提出时根据晚期病例的病理发现,误认为是早产儿胎生玻璃体系统的增生性病变,称之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retrolental fibroplasia,RLF)。Owens检查出生时死亡的早产儿玻璃体并无异常,认为此病变是在出生后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