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58眼白内障术后瞳孔变化情况进行了临床分析,经过临床观察;发现手术中虹膜不切除或仅行虹膜根部小切除,手术中无玻璃体脱出及其它合并症的存在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手术器械、操作方法、术前准备及麻醉的改善,已使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发生率大大下降。但仍经常可见,甚有超过10%者。作者设计了一种方法——虹膜固定缝线法,经121次手术,仅3例有玻璃体脱出,使脱出率从8%下降到1.7%。本法原理为:在虹膜上作一细小固定线,以制约虹膜。当晶体上方赤道部滑出时,即将虹膜拉向晶体下面,以挡住玻璃体,从而防止玻璃体脱出。操作按白内障冷冻囊内摘除法进行。角巩膜切开后,用一根10—0或9—0尼龙线自10点钟处穿过切口的巩膜缘,在瞳孔上方中央处穿入虹膜基质,后由2点钟处巩膜缘穿出。作虹膜周边切除。晶体冷冻摘除,当晶体上方赤道部抬起滑出瞳孔缘时(此前助手已将虹膜向上分开),2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白内障联合手术初步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告21例(21眼)外伤性白内障联合手术病人。包括7眼内异物取出、8眼角膜伤口缝合、2眼虹膜复位、2眼晶体玻璃体切除、1眼穿透性角膜移植、1眼小梁切除,全部病人均同时施行了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8例随访3─58个月,平均17.7个月。随访时视力≥0.5者占55.6%。术后并发症有:1.后囊膜混浊,占27.8%;2.人工晶体虹膜夹持,占11.1%;3.其他并发症,占16.7%。  相似文献   

4.
挫伤所致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伤口裂开的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3年1月-1995年11月共治疗8例挫伤所致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伤口裂开的病例,经处理大部分病例获得了满意的视力,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例均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年龄最大72岁,最小6岁。男7例,女1例。3例植入的是进口人工晶体,5例是合资人工晶体。伤口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8例挫伤后均有虹膜脱出伤口,其中6例脱于球结膜下,2例虹膜脱于结膜囊。2例挫伤后人工晶体脱位,其中1例人工晶体脱出眼外。受伤时间、致伤物体及挫伤前、后视力(附表)处理和结果:8例均在挫伤后伤口裂开、虹膜脱出后立即手术处理。手术中均见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总结白内障扶贫复明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本院2011-2013年间参与防盲民生工程,共有31例患者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眼压升高、浅前房、虹膜脱出,通过注入黏弹剂以及升高灌注瓶高度无法维持前房深度,术中检查未发现眼内出血现象,其中7例发生在水分离和水分层后,24例发生在皮质吸出过程中。所有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患者均暂停手术,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若经药物降压无效,可根据手术条件行经平坦部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或玻璃体腔穿刺术,待前房形成后继续进行手术。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经甘露醇静滴治疗后前房形成,继续完成手术,2例经药物降压仍不能形成前房,经平坦部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后前房形成,继续完成手术。术后1天裸眼视力0.3~1.0者为20例(20眼),视力0.1~0.3者为8例(8眼),视力0.02~0.1者为3例(3眼),眼压高于或等于21mmHg者10例(10眼),发生角膜水肿者14例(14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0.3~1.0者为24例(24眼),视力0.1~0.3者为7例(7眼),眼压均恢复正常,无角膜水肿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术中并发症,经正确处理可以缓解突发性眼压升高引起的各种体征,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6.
眼前节玻璃体切割治疗晶体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前对晶体脱位往往采用自角巩膜缘切口切除脱位晶体,常伴有角膜混浊、前房出血和虹膜脱出等并发症。我们采用眼前节玻璃体切割术切除脱位的晶体,具有传统手术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本文报告10例(12眼)晶体脱位,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6~34岁,平均27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自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26例(41只眼),按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11例(20只眼),应用20G玻璃体切除仪行自内障切除吸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B组15例(21只眼),应用常规超声乳化注吸头吸除白内障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种不同术式术中前房稳定性、虹膜脱出率、术后葡萄膜炎反应,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A组术中前房稳定,眼压稳定,无明显虹膜脱出。B组术中前房密闭欠佳,有7只眼(33.3%)虹膜脱出。术后随访3~12个月。B组1只眼(4.8%)发生浅前房,4只眼(19.0%)出现前房渗出反应,A组均未出现。B组3只眼(14.3%)发生后发性白内障。A组术眼前、后囊环形切除孔居中,直径理想,随访期视轴区透明。两组均无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仪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1~3岁儿童先天性白内障22例44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20眼应用23G玻璃体切割机(简称玻切)完成晶体皮质吸除及前节玻切,B组12例24眼应用常规超声乳化I/A头吸除晶体皮质后,应用前节玻切机切除前部玻璃体.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生进行.比较不同术式的术中切口闭合情况,虹膜脱出率,术后角膜新生血管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A组角膜缘透明切口宽0.6mm,手术及关闭切口时均能维持前房眼压稳定,B组角膜缘透明切口宽3mm,术中切口欠密闭,前房维持不佳,术后需缝合切口;A组术中未发生虹膜脱出现象,B组术中发生虹膜脱出14眼(58%);A组术中3眼(15%)出现低眼压,B组术中20眼(83%)出现低眼压.术后随访6~24(平均11)mo,A组术后角膜透明,未发生新生血管,B组术后4眼出现缝线处角膜新生血管,占17%;A组后发障发生率为10%(2眼),B组后发障发生率为8%(2眼);随访中其他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青光眼、低眼压、眼内炎等两组均未发生.结论: 应用23G玻璃体切割机直接行儿童白内障晶体皮质吸除及前节玻切手术,术中能够维持前房稳定,降低术中虹膜脱出及术后缝线处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更安全,更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I期治疗儿童白内障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角膜穿孔伤的治疗和影响治疗后果的因素。方法对56例(56眼)角膜穿孔伤施行清创缝合术,合并虹膜脱出者施行虹膜复位术。结果本组56例均达到一期愈合,无感染。其中32例(57.14%)瞳孔圆形,24例(42.86%)瞳孔有不同程度变形。5例(8.93%)出现虹膜后粘连;2例(3.57%)轻度虹膜前粘连。术后视力0.05~0.2者15例(26.79%),0.25—0.5者32例(57.14%),0.6—1.0者9例(16.07%)。结论角膜穿孔伤须尽快正确处理伤口;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脱出的虹膜要用抗生素溶液反复冲洗后借助2%玻璃酸钠还纳,不可强行复位,以免造成再次损伤。  相似文献   

10.
应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洛新的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可发生虹膜松弛综合征(intraoperative floppy—iris syndrome,IFIS),表现为三联征:虹膜松弛、涌动;虹膜易从主切口或侧切口脱出;术中进行性瞳孔收缩。  相似文献   

11.
游逸安 《眼科》1999,8(3):144-147
目的:评估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FHIC)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以及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的产7及并发症。方法:32例FHIC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其中17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PCIOL),另15例患者行单纯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矫正视力在0.5及以上的患者中,IOL组14只眼(88%),而无晶体眼12只眼(80%)。术 症为虹膜出血12只眼,瞳孔不能散大6只眼,悬韧带离断、玻璃体脱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角膜全层裂伤的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35眼)角膜全层裂伤清创缝合术中应用黏弹剂以回纳脱出的虹膜、保持前房深度。结果35眼术后第2天的前房均形成良好,瞳孔圆正(除虹膜切除外),未见虹膜前粘连。2眼术后第2天眼压升高至30mmHg左右,经滴用噻吗心安滴眼液,3天后恢复正常。结论角膜全层裂伤清创缝合术中适当应用黏弹剂能保持前房深度、回纳脱出的虹膜,便于角膜伤口的缝合,减少了外伤和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白内障早期人工晶体植入探讨浙江永康市人民医院眼科(321300)杜尔罡,池环儿外伤性白内障中一些病例因晶体膨隆,阻塞房水交通或晶体皮质溢出引起强烈的虹膜刺激及阻塞房角而引起眼压升高时,不得不早期行白内障摘除术。近年,我院遇到这些病例11例,比行...  相似文献   

14.
Schmitt(1922)首次描述虹膜实质劈裂,以后相继有报导。作者报告1例外伤后虹膜色素上皮分离,是由于色素上皮前层充分回缩致与后层分离。患者女性36岁,面部外伤。视力右眼光感,右角膜缘7∶30点钟处呈三角形撕裂,有虹膜脱出。前房浅,有细胞、色素及纤维蛋白渗出。小而不规则的瞳孔全被厚纤维蛋白膜覆盖,晶体及眼底后极部隐约可见。手术切除脱出之虹膜。术后见色素上皮分离,其范围自虹膜切除处向两侧延伸300°。瞳孔缘处的色素上皮后层与晶体囊紧密粘连,而此后层则紧紧地伸展于晶体囊上。虹  相似文献   

15.
张忆 《临床眼科杂志》1995,3(4):241-242
玻璃体脱出是现代白内障手术中较严重的并发症,给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带来困难,影响手术疗效。因此,术中妥善处理脱出的玻璃体、成功地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就1991年10月~1995年4月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102眼中部分玻璃体脱出的术中处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2眼,老年性白内障84眼,外伤性白内障18眼;年龄13~79岁;男38眼,女64眼。手术按眼科显微手术常规进行,植入的人工晶体为后房型。术中发现玻璃体脱出共9眼(88%),其中老年性5眼(59%);外伤性4眼(72.2%)。玻璃体脱出发生于娩核3眼(3.3%);后…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显微手术成功地进行了615例874眼老年性白内障摘出术,术前无青光眼经过10个月到6年的观察,发现在874眼中有16眼(1.8%)发生无晶体性青光眼。在这16眼中,7眼(44%)为瞳孔阻滞,6眼(37%)为施氏管阻滞,3眼(19%)为前房角阻滞,而无一例发现睫状环阻滞。 (一)瞳孔阻滞:7眼中有6眼手术时只作了虹膜切开,而未作虹膜切除,故提出:不作虹膜切除是本组病例发生玻璃体疝,形成瞳孔阻滞的主要原因。由于采用显微手术使创口闭合良好,在这7眼中只有1眼发生术后浅前房,故认为术后浅前房是引起瞳孔阻滞的次要原因。其中6眼在眼压升高以前出现玻璃体疝不断向前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修复缺损虹膜,提高患者视力。方法 虹膜缺损瞳孔不圆36例(36眼)。Alcaine表面麻醉,角膜缘切口,有晶状体者前房注高黏度玻璃酸钠,保护品状体及角膜。虹膜缝合1~2针,根据缺损大小而定,有晶状体者缝线结放在前房,无晶状体者线结放在后房。晶状体损伤需作晶状体吸出植入人工晶状体再缝合虹膜。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者,行玻璃体切除,再行虹膜缝合。结果 视力:术后1天视力光感~0.1者5眼,0.2~0.3者22眼,≥0.4者9眼。行玻璃体切除3跟,1周后视力提高,术后瞳孔28例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3例前房积血眼压升高,对症处理后眼压恢复正常。并发前房渗出者经用皮质类固醇1周后消失。结论 虹膜缺损瞳孔不圆行手术缝合矫正增进视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眼球穿通伤引起的瞳孔膜闭常合并前粘连性角膜白斑、虹膜后粘连或部分缺损、晶体皮质残留、膜性白内障和眼压升高等。我院1993~1995年对复杂的瞳孔膜闭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20例(20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情况:20例(20眼),男18例、女2例;年龄2-50岁,平均14.5±7.8岁。术前视力均为光感或手动/眼前;瞳孔区均有较致密的白色机化膜,伴有角膜粘连性白斑8例,虹膜的粘连20例,虹膜部分缺损10例,高眼压18例,眼内非磁性异的2例。B超或CT提示无晶体眼6例,晶体残留或膜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有白内障需行玻璃体切除时保留品状体前囊和后囊的临床反应和疗效。方法30例(30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有白内障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15眼)。A组(保留品状体后囊)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后再行玻璃体切除,B组(保留晶状体前囊)行常规闭合式三通道手术,先在晶状体前囊下切除晶状体再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周,眼压升高者:A组4例(4眼),B组1例(1眼);虹膜后粘连者:A组5例(5眼),B组0例。术后1~2个月,虹膜后粘连者:A组15例(15眼)均出现程度不一的虹膜后粘连,9例因瞳孔闭锁,虹膜高度膨隆出现继发性青光眼;B组0例且眼压均正常。结论玻璃体切除合并白内障保留晶状体前囊可以避免虹膜后粘连及其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并减轻了眼部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后房型人工晶体瞳孔阻滞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了3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瞳孔阻滞性青光眼。3例自内障分别为外伤性,并发性,老年性(青光眼术后)。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同期人工晶体植入后2~3周因前房纤维蛋白渗出阻塞瞳孔,虹膜与周边晶体囊膜粘连,导致瞳孔阻滞,眼压升高。3例均经YAG激光或周边虹膜切除治愈。讨论了后房型人工晶体瞳孔阻滞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