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门诊补液室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流行病学指出,疾病和健康在不同人群中分布与所处的职业环境有关,我们在注意护理安全的同时应重视自身的防护。现将门诊补液室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对策报告如下。1职业危害1.1生物危害补液室护士每天接触来自各个科室的患者,其病情复杂广泛,如呼吸道感染、结核病、乙型肝炎、各种性病等。患者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把病毒、细菌传染给护士,或针头刺伤经血液使护士感染疾病。针刺伤和掰安瓿扎破手,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据有关报道,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80%,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感染H IV的机率为0.3%。1.2化学危害1.2.1化疗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护士照顾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患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身心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临床神经外科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深入访谈。结果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升华出3个关于神经外科护士照顾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体验:医护患沟通不通畅;职业损害;加重身心负荷。结论神经外科护士在照顾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患者时有较大的职业压力,不但需要护理管理者提供多方缓解压力的渠道,更需要增加社会的支持力度,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更好地照顾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现代流行病学指出,疾病和健康在不同人群中分布与所处的职业环境有关,输液室护士每天接触来自各个科室的患者,其病情广泛而复杂,包括呼吸道感染、结核、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各种性病等。患者可通过各种传播途径传染给护理人员,为此,输液室护士在保证患者输液安全的同时,应重视和加强自身的防护,并应掌握各类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现将输液室工作中常见几种传染性疾病的防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堵敏芳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4):104-104
产科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工作中经常与带有患者体液或血液的锐器接触,因而常因各种原因导致锐器伤并致血源性感染疾病等.因此,产科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及有效的消毒隔离制度,以有效地控制锐器伤和血源性感染疾病,保护自身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方法对某医院161名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及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3.1%的护士在近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55.1%的护士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不采取防护措施。结论护士面临职业暴露危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职业防护对医护人员关注甚少,流行病学中将职业环境称做职业暴露,因职业暴露引起的疾病日趋严重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职业环境包括理化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职业习惯、行为方式等等。针对外科护士的工作特点,护士面对的是外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必须要经常接触患者开放性的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而各种理化因素与不良的工作习惯对外科护士的健康有直接的损伤及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护士职业暴露危害认知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国先  安妍 《家庭护士》2007,5(11):54-55
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医院特定环境中,在为病人进行的护理活动中,接触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各类理化损伤因素等,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可能,护士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是因职业关系而致职业感染率发生最高的群体[1].因此,加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已成为当前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医院特定环境中,在为病人进行的护理活动中,接触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各类理化损伤因素等,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可能,护士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是因职业关系而致职业感染率发生最高的群体[1].因此,加强临床护士职业防护已成为当前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深入了解神经外科ICU护士照护长期昏迷患者的真实体验。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1名神经外科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ICU护士照护长期昏迷患者的真实体验共提炼出5个主题:形成多种情感体验(爱伤与共情共存;失望与希望交织)、领会职业素养必要性(慎独躬行,提高护理质量;视患犹亲,体现护理人文性)、感知重症思维重要性(批判性思维是应用专业知识的关键;病情预判为成功抢救提供有效保障)、获得自我价值认同感、审视血脉伦理与临床决策(坚持源于亲情血脉相连;放弃源自不忍生命质量低下)。结论 神经外科ICU护士对照护长期昏迷患者的体验呈多维度,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培养神经外科ICU护士职业素养、强化护士专业思维、提升护士自身价值、权衡血脉与伦理进行临床决策,进而为长期昏迷的神经重症患者提供更好的照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品管圈结构提高神经外科非感染患者终末消毒合格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至12月我院实施品管圈结构后神经外科出院的非感染患者92例,纳入观察组,同年1至6月实施品管圈结构前的同类患者89例为对照组,比较圈结构前后两组患者终末消毒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综合能力。以"提高神经外科非感染患者终末消毒合格率"为结构主题,分析现状,找出消毒合格率低的因素。结果:实施结构后,消毒执行率由69.7%提升到96.7%,患者护理满意度综合评分由(90.1±2.6)分提高到(96.2±3.0)分,护士综合能力评分由(65.6±4.5)分提高到(86.3±5.1)分,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结构能提高神经外科非感染患者终末消毒合格率,且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能力。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职业防护对医护人员关注甚少,流行病学中将职业环境称做职业暴露,因职业暴露引起的疾病日趋严重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职业环境包括理化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职业习惯、行为方式等等。针对外科护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对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认知现状,探讨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太原市5所三甲综合医院325名神经外科护士就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神经外科护士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认知得分为(9.35±1.24)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龄、是否参与临床教学工作、接受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次数、管理者对手术部位感染防控重视程度是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 神经外科护士对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措施的认知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科室管理者需提升自身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护士的知识教育,提高护士对手术部位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神经外科重症病房工作实践的总结,认为完善的监护系统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救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严格的ICU消毒管理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多样化的护士培训是提高护士应变能力、专业技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精神障碍患者的安全管理及护理措施。方法对该中心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收治的6例合并HIV感染的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HIV院内交叉感染,其中5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患者自动出院。我院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发生艾滋病一级职业暴露2例,及时处理伤口,尽早、规范阻断用药,未发生HIV感染。结论精神障碍合并HIV感染者具有双重疾病,护理难度大,需要护士加强学习HIV的全面知识,掌握艾滋病职业防护技能,加强防范意识,减少职业暴露,同时探索更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增强治疗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降低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对23名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23名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均为1次或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经历,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20名,67%的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是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统计消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3 783例出院患者的疾病谱状况,分析护士职业风险,提出防范对策。3 783例患者中,恶性肿瘤占27.4%,肝脏病变占7.8%,艾滋病占0.026%,梅毒占0.052%。因此消化科护士存在与肿瘤相关的职业风险、肝炎病毒感染的风险及其他职业风险。重视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减少及避免锐器伤的发生,做好对化疗药物的防护,以减少消化科护士的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价值观与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外科100名在职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NPVS)评估护士职业价值观,回顾性分析同期100名护士负责的3674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医院感染风险指标评估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结果:3674例外科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未感染患者发生率(P0.05);护士职业价值观各维度中行动主义得分率最高,信任得分率最低;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指标评估得分率依次为过程危险、结果危险、管理危险;护士照顾提供维度、行动主义维度、责任维度、自由和安全、信任维度评分均与外科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管理危险、过程危险、结果危险评分呈负相关(P0.01),护士职业价值观总分与外科手术患者感染危险评估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通过对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塑造,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患者痊愈,减少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护士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握感染控制方法是每一位护士应接受的训练内容和应尽职责的一部分。然而,对疾病传播了解不够和对某种疾病接触甚少可能引起护士不必要的恐惧和迷惑。为此,护士可以从感染控制部门获得相关信息和指南,以及丰富的说明材料。 《社区疾病控制手册》是对所有护士均适用的便携式手册。较大医疗机构的护士还可阅读由APIC(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协会)出版的《感染控制与应用流行病学标准及措施》。这本手册全面列举了感染控制各方面的内容。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出版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周报》以及有关感染控制的标准,均属公开性的资料,在网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日常工作了解并统计内镜室护士的职业危害来源。结果:内镜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主要有接触性感染、锐器伤、病菌感染、化学消毒剂长期侵害及各种辐射等。结论:针对内镜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相应防护,可降低职业病发生率,确保护士身心健康,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以便进行有效的防控。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发生的3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及医院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罹患率为14%,感染患者痰培养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所在科室环境物体表面及空气中,护士手和陪护者手上均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检出菌株的生化特性和耐药性均与患者感染菌具有同源性。结论该医院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来自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或医护人员接触感染,必须对环境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