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慢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上并不少见 ,其主要原因是深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而交通支静脉功能破坏可迅速出现营养性变化 ,包括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我们应用内镜下深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 3 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4月共收治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合并溃疡患者 3 5例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6例 ,年龄 5 0~ 78岁 ,静脉曲张病程 1 0~ 3 5年 ,溃疡灶 2个月~ 3年。所有患者均有小腿明显迂曲的曲张浅静脉 ,踝部色素沉着及溃疡 ,溃疡灶…  相似文献   

2.
覃忠  覃晓  黎乐群  郭雅  张剑峰 《广西医学》2005,27(9):1337-1339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SEPS)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今对16例的20条患肢进行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SEPS;其中深静脉瓣膜返流(KistnerⅢ°~Ⅳ°)的5条患肢加行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结果16例手术顺利,术后肢体浅静脉曲张消失,深静脉瓣膜返流(KistnerⅢ°~Ⅳ°)的5条肢体,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Kistner 0°~Ⅰ°。全部病例经术后3~31个月的随访,15条患肢静脉性溃疡在1个月内愈合,5条患肢在3个月内愈合。皮肤溃疡以及浅静脉曲张无复发。结论SEPS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深静脉瓣膜修复术有机结合一起可有效地提高重度CVI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离断小腿交通静脉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收治52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足靴区溃疡患者,全部行腔镜深筋膜下结扎小腿交通静脉同时行半导体激光治疗患肢曲张静脉。结果术后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41例静脉性溃疡4~8周愈合,11例范围明显缩小。结论腔镜深筋膜下小腿交通静脉离断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许多病人经过手术后仍不能痊愈,其原因多与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有关,以往交通支静脉结扎手术创伤较大,且刀口不易愈合,黑龙江省医院腹腔镜周围血管病科应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结扎交通支静脉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腔镜技术加点抽式浅静脉剥脱法改进原Linton术式 ,达到治疗下肢远端溃疡及大隐静脉剥脱术后复发浅静脉曲张的根治。方法 :术前须行DSA检查 ,用美蓝将曲张浅静脉走行描绘清楚 ,术中先行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 ,后行点抽式表浅曲张静脉剥脱。结果 :本组术后患者均自觉症状明显好转 ,下肢小腿周径由术前 39~42cm缩小至术后的 34~ 35cm ,肿胀明显消退 ,溃疡渐愈合 ,行走恢复如常 ,复发率暂为 0。结论 :此术式具有安全有效 ,操作简单 ,创伤小 ,恢复快 ,易于推广 ,外表美观 ,复发率低等特点而迅速普及于临床。降低了Linton术式所致的创伤大、术后切口愈合延迟、伤口易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优点、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12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16条患肢,按CEAP临床分级均为C6)实施SEPS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术(12条患肢伴有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行高扎+抽剥术,4条患肢入院前已行大隐静脉抽剥术),低分子肝素钙抗凝2~3 d。结果 16条患肢经手术治疗后肢体症状及浅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未出现并发症,随访2~12个月,未出现新生溃疡及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重要环节,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安全有效,损伤少,并发症少,可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改善皮肤营养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静脉交通支断离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联合Muller术治疗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的可行性.方法行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患肢41条,随机选择31条患肢行SEPS术,在深筋膜下断离病变交通支,联合Muller术抽剥浅表曲张静脉,保留健康大隐静脉.10条患肢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大隐静脉抽剥术.结果曲张静脉团块消失,下肢静脉血淤滞得到解决,色素沉着减轻,溃疡愈合,随访5-11月无复发.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平均缩短1.5h,缝合创口平均减少4.3个,住院时间平均缩短4.8d,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SEPS联合Muller术适合个体化微创治疗下肢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静脉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EPS)对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13条肢体)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条肢体中,7条为已愈合溃疡(C5),6条为活动性溃疡(C6),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抽剥术 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结果:①所有患者随访2~12个月,6例活动性溃疡术后全部愈合,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溃疡无复发.②术后并发症:1例小腿筋膜下血肿、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安全、可行的;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联合应用可有效地提高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镜下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对较严重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较严重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共122例,每位患者随访时间为3-4个月.其中58例单纯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B组),64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腔镜下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SEPS)(A组).结果:症状改善和分级提高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并发症的比较,除静脉曲张复发(P<0.05)以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日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溃疡愈合率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愈合时间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复发率的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EPS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溃疡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0例下肢静脉曲张且均同时存在浅静脉倒流、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性溃疡的病人。手术方式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和小腿曲张的浅静脉经皮连续环形缝扎,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术。结果术后10例肢体症状和浅静脉曲张完全消失,下肢静脉性溃疡术后15~45天愈合。结论腔镜下超声刀小腿交通静脉离断术治疗交通支功能不全的疗效肯定,方法简便,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卿  罗开元  马春林 《医学综述》2009,15(9):1316-1317
近年来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及其术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是多因素的,对其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并要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恶性肿瘤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发病原因、诊断及其防治措施作了系统的阐述,为今后更好的预治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对中医外治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从病因病机、中药单方、中药鲜品、中药复方、中药熏洗、针灸疗法及刺血疗法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虽然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思路及方法,其治疗仍停留在临床经验治疗上,该病的诊治规范化、系统化和个体化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高危因素,提出高危人群的应对策略。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6例DVT形成的原因,全面论证与静脉血栓有关的3个基本因素:静脉淤滞、高凝状态、内膜损伤在静脉血栓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结果:提出了可能导致DVT的高危因素:(1)各种恶性肿瘤需行腹部或盆腔广泛手术者;(2)肥胖瘫痪、长期卧床、糖尿病、肾病、血液病、长期服用激素者;(3)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连续3次>4g/L者。同时认为对高危人群应有积极的应对策略。结论:认为术后不用止血药,应用少量低分子肝素钙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预防作用,高危人群预防性应用抗凝和祛聚药物是可取的,保护下肢静脉系统应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膝关节下5 cm和踝关节上5 cm轮流结扎配合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并肝素抗凝。治疗组患肢足背静脉40万U尿激酶30 min泵入配合患肢轮流结扎溶栓;对照组40万U尿激酶6 h静滴溶栓。通过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效率96.55%,出血发生率3.45%;对照组愈效率86.21%,出血发生率10.34%。两组比较,愈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肢轮流结扎配合经足背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优于全身尿激酶静滴溶栓治疗,不增加出血风险,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LDVT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比检测了100例LDVT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的抗凝蛋白,包括:抗凝血酶(AT)活性及含量、总蛋白S(PS)含量、蛋白C(PC)活性、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结果:两组比较,LDVT组的AT活性及含量、总PS含量、PC活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0.001)。结论:先天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陷是中国人LDVT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8例DVT患者进行检测,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管腔血流情况。结果:急性DVT形成后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栓表现为均质低回声;慢性血栓回声为不均质较高回声,血栓部位血流信号消失或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且操作简便,具有安全、迅速等特点,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故为诊断DVT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胜利 《河北医学》2013,19(2):246-248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隐高位结扎联合分段抽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术后疼痛情况、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损伤小、恢复快且安全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谨慎操作,将其优势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探索自体组织包瓣材料的效果。方法:对10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施行了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其中8例环包材料采用身体阔筋膜,1例为自体大隐静脉,另1例为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结果:包窄术治疗有效率100%,采用自体组织为环包材料的复发2例,复发症状轻微。结论:包窄术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自体阔筋膜和大隐静脉壁是一种易得、效果良好的环包材料。  相似文献   

19.
动物实验说明,利用保养液可使移植静脉段中内皮细胞保持完整的时间,较未作保养者延长3倍;移植后的内膜损伤可在4周内完全修复,并且其中瓣膜的功能始终保持健全;移植段与受植段间管径的差异不能小于1:3;瓣膜的启闭主要受血流动力学支配。临床应用20例,术后随访34~51个月,疗效良好者18例(90%),好转及无效各1例。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芸  田小林 《华夏医学》2002,15(5):708-7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有关下肢DVT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护理上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现将下肢DVT的发生机理、防治及护理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