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了《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并已进入推广应用过程。考察后发现,该标准的建立未能统一执行中医体质分类标准的原则和方法;体质分类特征交叉重叠,界限不清;单一体质内部各因素之间关联性较差。故建议不宜将中医体质学说拔高到中医体质学的高度;《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尚不成熟,应慎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梁頔  孙斐 《环球中医药》2016,(4):443-445
目的对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院治未病科接诊服务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了解门头沟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状况。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23.7%,偏颇体质占76.3%。偏颇体质中,气虚质人数比例最多(16.7%),其次依次为阳虚质(14.0%)、痰湿质(10.6%)、湿热质(9.6%)、阴虚质(9.1%)、瘀血质(6.9%)、气郁质(6.7%)、特禀质(3.1%)。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门头沟区中青年人群中医体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客观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质状况,发现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体质状况有差异性,有助于针对门头沟区居民体质状况调整体质调养方案,提高门头沟区居民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李泽鹏  韩露 《河南中医》2012,32(5):570-571
中医体质学分型标准不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淡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九类.中医体质学说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可出现使医生的辨证论治产生倾向性错误,增加诊疗难度等影响,故临床辨患者的体质只能作为中医诊治疾病的辅助手段或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艳荣  宋月晗  杨毅玲 《光明中医》2016,(10):1371-1372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老年人体质特征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从而为中医体质辨证在健康管理、老年人疾病防治、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门诊就诊方式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调查总数13.8%,8种偏颇体质占86.2%。患有四种慢性病人群体质类型构成不同(P0.05)。结论本次调查揭示了三里屯社区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四种慢病人群的体质类型构成。今后工作中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进行健康宣教与指导,使其改善体质,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杭州市初中学生的中医体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2009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结合中医四诊,对729例初中学生开展了中医体质分型调查.结果:平和质533人,占73.11%,偏颇体质出现频次最多的是气郁质,其次是气虚质和阴虚质.结论:初中生血气方刚,阴阳调和,体质强健,故多平和质;初中学生普遍存在功课压力大,耗伤气血;竞争激烈,常多压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的健康问题描述,中医体质类型和细化中医体质等级评价。方法:通过统计描述,因子分析,决策树分类和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对2392例30岁以下青年女性中医体质自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从2392例30岁以下青年女性中医体质健康问题中抽取了21个共性因子;按体质主次及复合情况获得277个体质类型,前50个体质类型占49.32%;基于决策树分类将中医体质5个级别的等级评价细化为19个。结论:所有探索符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更加个性化地描述体质健康问题及其数量关系,深入探讨前50个中医体质类型应该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细化的等级评价将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有利于《标准》的规范操作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王红  肖艳 《新疆中医药》2013,31(4):F0003-F0004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社区居民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以制定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对194名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社区居民实施中医体质调查分析。结果辨为平和质的36例,仅占所抽人群的18.56%。其中无既往史的健康者23例,才占11.86%,且健康者年龄明显小于有既往史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9种偏颇体质占所抽人群的81.44%,其中痰湿质31例、阳虚质25例、阴虚质21例、气虚质25例、气阴两虚5例、湿热质12例、气郁质17例、血瘀质17例、特禀质5例。结论在本社区人群中偏颇体质较多,应尽早实施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湿疹患者中医体质、辨证分型、西医分期的年发病次数加以统计,得出不同中医体质、辨证分型及西医分期湿疹患者的年发病次数分布规律及特点,为湿疹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新方法。方法:参照瞿幸主编《中医皮肤性病学》、陈达灿主编《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和喻文球主编《中医皮肤性病学》,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和王琦体质九分法,制定此次研究的《湿疹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和《湿疹患者辨证分型表》,对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就诊的482例湿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以及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辨证分型、西医分期和年发病次数等内容的调查。结果:不同体质患者的年发病次数间存在明显差异,单一体质中,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年发病次数较多,平和质年发病次数最少;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年发病次数存在差异,湿热浸淫证患者年发病次数多于其他证型的湿疹患者;不同西医分期患者的年发病次数存在明显差异,急性湿疹的年发病次数比亚急性、慢性湿疹年发病次数多。结论: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患者年发病次数多于其他体质患者,平和质患者年发病次数少于其他体质患者;湿热浸淫证患者年发病次数多于其他证型的患者;急性湿疹患者的年发病次数比亚急性、慢性湿疹患者年发病次数多,而慢性湿疹患者年发病次数少于急性、亚急性湿疹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以下简称原标准)进行简化,以期为体质测评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对收集得到的4 000份调查问卷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将原标准中无相关性的条目进行剔除,使原来的60个评测条目简化成29个;再收集1 000份有效问卷进行前瞻性检验,并比较分析原标准量表与简化版量表。【结果】 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9种体质测评条目中分别与其有较强相关性的条目共有29个。以原标准为金标准,剔除倾向性的体质评测结果,计算9种体质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显示,新的评测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1;计算两个评测表各自的诊断结果与频次,卡方检验结果为χ2 = -0.002,P = 0.984 > 0.05,提示两种评测方法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简化版中医体质表与原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1调研对象 平顶山地区农村、工人、知识分子、大中专学生、军人、企业管理人员等。 2中医体质分类标准 参照王琦教授《中医体质学》及《平顶山市中医院中医辨识检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已在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科研机构等单位应用近8年,在应用过程中有一些共性的疑难问题出现,如对于兼挟体质的判定、量表判定标准与专家判定不一致、对条目和评分标准理解的差异等,为体质辨识造成了困惑.梳理了目前常见的量表应用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规范化使用以及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实施为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健康管理、养生保健提供依据和统一的方法;使体质分类和判定规范化、标准化,并向科学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实施个体化诊疗及治未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对《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商榷,并对中医体质分类判定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六安市城区居民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六安城区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基层医疗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554人中,平和体质人群占32.37%,偏颇体质占67.63%;偏颇体质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为:痰湿质占10.75%、阳虚质占9.85%、气虚质占7.85%、血瘀质占7.21%、阴虚质占7.40%、湿热质占6.31%、气郁质占4.25%、特禀质占0.90%、兼夹体质占13.13%。性别在平和质中无差别;男性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体质明显高于男性(P〈0.001);平和质、气郁质、特禀质随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血瘀质、阳虚质随着年龄增长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兼夹体质60岁以上者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升高。结论:痰湿、阳虚、气虚是六安人群体质的主要偏颇倾向,且与地域气候,饮食生活,情志年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飞行员中医体质分类状况。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健康体检的中国飞行员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调查研究。结果中国飞行员中以平和质为主,在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为主,偏颇体质与飞行员饮食结构、生活及运动习惯、飞行机种等因素有关。结论通过对飞行员体质分类调查研究,初步了解中国飞行人员的中医体质类型,对今后在这一特殊人群中开展个体化的中医辨证调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藏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进行对比,分析藏医体质对应中医五行体质的异同,对临床治疗、养生保健以及人的禀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梳理《黄帝内经》《四部医典》中体质相关内容,对中医五行体质、藏医三种体质进行阐释。结果:藏医体质在理论上对应中医五行体质,可互为参考。结论:中医五行学说影响了藏医五源三因理论,所以中医体质与藏医体质在划分依据方面有其共性,同时存在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血脂的相关性,通过体质辨识优化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方法。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前期患者。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计算并判定体质,收集基本情况、生化指标,运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痰湿质、湿热质与平和质胆固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气郁质与平和质甘油三酯升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与平和质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应早期调理体质偏颇,加强对痰湿、湿热、气郁质的人群血脂早期管理,有助于减少患病人群和减缓糖尿病前期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医体质血瘀质分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健康体检,对确诊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132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分级,采用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分类,对血瘀质按自制设计的"中医体质分类分级标准及应用意义"(试行)进行分级.结果 1级高血压22例(占10.7%),2级89例(占67.4%),3级21例(占15.9%),血瘀质1级21类次(占15.9%),2级7类次(占5.3%,3级3类次(占2.3%),否,即不属于血瘀质101类次(占76.5%),经统计血瘀质进入模型,对偏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2.134,P值为0.034.结论 高血压级别越高血瘀质偏颇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药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医体质学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先秦两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及《伤寒论》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民国时期的医著都对体质学说有了进一步发挥,并充实其学说。建国后是体质学说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王琦教授编著的《中医体质学》一书,集历代之大成,又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观点,使中医体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体质学,是在历代体质学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和《中华中医药杂志》社联合承办的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将于2009年9月在大连召开。本次学术会议旨在发展和提高中医美容专业水平、解决美容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促进美容学术技术交流、规范美容科技产品市场、加强中医美容学术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