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环孢素A(CsA)所致肾组织细胞凋亡及p27表达的影响,探讨CsA的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CsA组每日(皮下注射CsA,25 mg/kg)、大剂量CsA组(皮下注射CsA,50 mg/kg)、小剂量CsA+EGb治疗组(皮下注射CsA,25 mg/kg,Egb,300 mg/kg灌胃)、大剂量CsA+EGb治疗组(皮下注射CsA,50 mg/kg,Egb,300 mg/kg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尿量、24 h尿蛋白、肾功能。并行肾脏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肾脏p27表达水平及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CsA模型组及EGb治疗组尿量、尿蛋白均增加;肾间质纤维化评分增加,且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更为严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凋亡数及p27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且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升高更为显著;EGb治疗组尿蛋白减少、肾间质纤维化评分下降、细胞凋亡、p27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CsA使肾小管上皮发生细胞周期阻滞,诱发以肾小管间质细胞为主的肾细胞凋亡可能是CsA慢性肾毒性发病机制之一。EGb可减少细胞凋亡,减轻CsA导致的肾小管变性坏死、肾间质纤维化,发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对CsA肾毒性模型大鼠的肾保护作用。方法:予30mg/kg剂量的CsA灌胃制作大鼠CsA肾毒性模型,同时分别予10mg/kg贝那普利、2g/mL中药药液大鼠灌胃以预防肾毒性。予4周末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血肌酐降低(28.3±3.8 VS 33.1±5.2,P=0.052),病理显示中药组大鼠肾组织空泡变性较模型组改善[变性范围(8.2±2.2)%VS(15.6±3.7)%,P<0.05],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亦减轻;免疫组化显示,中药组大鼠肾组织TGFβ1的表达降低。结论:知柏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具有保护和改善CsA慢性肾毒性大鼠肾功能的作用。其机制有可能与降低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环孢素A(CsA)能否导致贫血,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慢性CsA肾毒性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SD大鼠给予CsA15mg/(kg·d)皮下注射4周建立慢性CsA肾毒性模型(CsA毒性组),对照组1mL/(kg·d)皮下注射橄榄油。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大鼠的肾功能,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三色(Masson Trichrome)染色确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EPO及EPOR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毒性组大鼠肾功能低下,肾小管间质发生纤维化,凋亡细胞增多(P<0.01);同时CsA毒性组大鼠有贫血发生,表现为Hb和Hct水平的下降(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EPO在CsA毒性组肾组织中的表达减少,而EPOR的表达增加(P<0.01)。直线相关分析提示,EPO蛋白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0.729,P<0.001)和TUNEL阳性细胞数(r=-0.841,P<0.001)呈负相关。结论慢性CsA肾毒性大鼠肾组织中EPO蛋白表达减少,从而导致贫血;CsA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EPO蛋白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环孢素A(CsA)对大鼠慢性肾毒性模型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肾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只。A组为橄榄油对照组 ;B组CsA 1 0mg/ (kg·d)组 ;C组为CsA 2 0mg/ (kg·d)组 ;D组CsA 30mg/ (kg·d) ;E组普通饮食加橄榄油对照组。除E组外 ,其余各组大鼠给予低盐饮食。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 ,研究CsA对大鼠肾内TGF β1 、肾素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 :与A组相比 ,给予CsA 1 0mg/ (kg·d)组大鼠肾内TGF β1 mRNA、肾素mRNA表达轻度增加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而给予CsA 2 0mg/ (kg·d)组大鼠肾内TGF β1 mRNA、肾素mRNA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5) ,CsA 30mg/ (kg·d)组增加更加明显 (P <0 .0 1 )。 结论 :CsA的慢性肾毒性与肾内TGF β1 mRNA、肾素mRNA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CsA(橄榄油)对照组A组,CsA10 mg/(kg.d)B组,CsA15 mg/(kg.d)C组,CsA20 mg/(kg.d)D组,皮下注射4周,每天根据大鼠的体重变化调整CsA用量,4周后检测大鼠静脉血中肌酐、CsA、ET-1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肾皮质、髓质中ET-1的含量并研究ET-1在CsA慢性肾毒性中的作用。结果小剂量CsA即可以引起血清肌酐升高,剂量增大后Scr未见明显上升,提示CsA慢性肾毒性与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无明显关系,处理组血浆中ET-1浓度较对照组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肾组织中皮质、髓质ET-1的含量增加(高剂量D组髓质除外),提示ET-1主要以局部自分泌和旁分泌在CsA慢性肾毒性起重要作用。血循环中ET-1对CsA慢性肾毒性影响不大,高剂量组髓质的ET-1含量减少,可能与肾小管萎缩后失去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不同剂量环孢素A(CsA)诱导的大鼠肾毒性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低盐对照组,30 mg/kg剂量组(CsA-L组),60 mg/kg剂量组(CsA-H组),于给药后第2和4周观察大鼠肾功能和肾组织形态学的变化。CsA血药浓度采用FPIA法测定。结果 与低盐对照组相比,药后第2周CsA-L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CsA-H组尿量增多,尿蛋白降低,尿素氮(BUN)升高;药后第4周时,尿量呈减少趋势,肌酐(Crea)和BUN明显升高,且与CsA血药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病理表现为肾小管细胞空泡变性及小动脉和肾间质病变,CsA-H组各种变化较CsA-L组更为明显。各项检测指标在两个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长期应用CsA可导致肾脏功能和组织学病变,且病变程度与用药时间和血药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防治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低盐饲料饲养,以CsA 15 mg/(kg·d)皮下注射造模,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以单用贝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用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第4周末处死动物,取肾脏作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测定,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和胶原Ⅲ(Col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肾组织AngⅡ含量、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明显升高;单药治疗组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抑制ColⅢ表达,从而延缓CsA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及其受体在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中的表达。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CsA(15 mg·kg-1·d-1) 4周, 建立慢性CsA肾毒性模型;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橄榄油。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收缩期血压、血CsA浓度、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三色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AngⅡ及其受体AT1和AT2的表达。结果慢性 CsA 肾毒性组表现为体重减少、血肌酐上升、肌酐清除率下降、肾小管间质带状纤维化 (P<0.01)。与对照组相比,毒性组大鼠AngⅡ的免疫活性明显增加(47±7 vs 13±4, P<0.01),主要分布于入球动脉的肾小球旁器,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紧密相关(r=0.769, P<0.001)。免疫印迹显示毒性组AngⅡ受体 AT1 的表达明显减少\[(114±14)% vs (42±6)%, P<0.01\],而 AT2 的表达增加\[(129±23)% vs (469±43)%, P<0.01\]。结论在慢性CsA肾毒性中,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被激活,表现为AngⅡ免疫活性增加,这种AngⅡ免疫活性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丹参对大鼠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同种肾移植术后患者的长期存活率,研究丹参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观察大鼠灌服CsA及低盐饮食28d,肾功能、病理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免疫组化的改变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上述改变的防护作用。结果:CsA能诱导大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增加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排泄,引起肾间质纤维化和小动脉病变等。丹参能改善上述病变,减低肾内TGF-β1的表达。结论:丹参对CsA的慢性肾毒性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益母草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橄榄油)、模型组(CsA +葡萄糖)及益母草组(CsA +益母草),观察给药前和给药28 d后各组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量以及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 CsA 能诱导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和小动脉病变等.益母草注射液能提高肾小球率过滤并改善肾脏功能及病理变化,各组之间血浆醛固酮水平无变化.结论 益母草能够明显改善CsA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恬尔心对大鼠FK506肾毒性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首剂治疗剂量他克莫司(FKS06)对大鼠肾脏的毒性作用以及地尔硫革(恬尔心,Dil)对FKS06肾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按公式将肾移植术后FKS06、环孢素A(CsA)和Dil的首剂治疗剂量换算成大鼠的治疗剂量。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sA组(25mg·kg^-1·d^-1)、FKS06组(0.8mg·kg^-1·d^-1)和FKS06+Dil组(0.8mg·kg^-1·d^-1及8mg·kg^-1·d^-1),用药4周后建立起各组大鼠肾毒性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尿标本、肾功能,以及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CsA组与FKS06组均出现明显的血肌酐上升、肌酐清除率下降、肾小管细胞浊肿及空泡变性。FKS06+Dil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明显减轻或接近正常。结论肾移植术后首剂治疗剂量FKS06与CsA一样,对大鼠肾脏均具有毒性作用。恬尔心可以防治FKS06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环孢素A(CsA)所致慢性肾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级)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CsA组(皮下注射CsA25 mg·kg-1·d-1)、大剂量CsA组(皮下注射CsA 50 mg·kg-1·d-1)、小剂量CsA+EGb治疗组(皮下注射CsA 25 mg·kg-1·d-1,EGb 300 mg·kg-1·d-1灌胃)、大剂量CsA+EGb治疗组(皮下注射CsA50 mg·kg-1·d-1,EGb 300 mg·kg-1·d-1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并行肾脏病理检查,肾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果 4个实验组的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肾间质纤维化评分,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T-AOC、CAT和G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与小剂量CsA组相比,大剂量CsA组的MDA水平显著增高(P<0.05),T-AO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大剂量CsA组相比,大剂量GsA+EGb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肾间质纤维化评分、MDA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Ccr、T-AOC、CAT和GSH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小剂量CsA组相比,小剂量GsA+EGb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肾问质纤维化评分显著降低(P值均<0.05),Ccr、T-AOC、CAT和GSH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结论 氧化应激是导致CsA肾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EGb能拮抗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CsA肾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新型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并探讨其特点.方法 雄性SD大鼠(正常盐饮食)分为假手术组(sham-ADX组)、肾上腺切除组(ADX组)及肾上腺切除及注射环孢素A组(CsA组).后两组先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2周后分别注射安慰剂或环孢素A.6周后检测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血和尿醛固酮及钠钾水平、肾组织醛固酮及其合成酶CYP11B2表达和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ADX和CsA组术后2d血和尿未检测到醛固酮,尿钠增多、血钠减低,尿钾减少、血钾升高.6周实验结束时,CsA组大鼠尿蛋白增加、肌酐清除率下降,肾组织病理检查呈现明显肾间质纤维化;ADX和CsA组大鼠肾组织CYP11B2 mRNA表达和醛固酮均显著上调,再次出现血和尿醛固酮,钠钾代谢紊乱改善.结论 用肾上腺切除和正常盐饮食制作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成功.消除循环醛固酮后,肾组织醛固酮表达上调并释放入血,维持钠钾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中骨调素 (osteopontin ,OPN)的表达和巨噬细胞 (macrophage ,MΦ)浸润的关系及厄贝沙坦的治疗作用。方法 :动物被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 (10只 ) ,高脂组 (15只 ) ,高脂 +厄贝沙坦组(15只 )。高脂组饲以高脂鼠料 ,厄贝沙坦组除高脂鼠料外 ,同时给予 5 0mg·kg-1·d-1厄贝沙坦灌胃 ,12周后检测各组血脂质、2 4h尿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 ,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OPN的表达及单核细胞抗原阳性 (ED1+ )细胞数。结果 :①高脂组大鼠血脂增高 ,2 4h尿蛋白增高 ,内生肌酐清除率不受影响。②高脂组大鼠肾OPN表达增加 (2 .34± 0 .2 5vs 0 .4 9± 0 .11,P <0 .0 5 )主要位于皮质肾小管上皮细胞 ;ED1+ 细胞数增多 (6 .0 8± 1.37vs 0 .6 5± 0 .2 4 ,P <0 .0 5 ) ,主要位于小管间质区域 ,OPN与ED1+ 细胞数呈高度正相关 (r =0 .91,P <0 .0 5 )。③与高脂组相比 ,厄贝沙坦组血脂无变化 ,但 2 4h尿蛋白减少 ,肾组织表达OPN减少 ,ED1+ 细胞数减少 ,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厄贝沙坦可通过下调高脂血症大鼠OPN表达 ,减少肾组织中MΦ浸润 ,发挥其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源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对环孢素A(CsA)致慢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低盐饮食饲养,经口服灌胃CsA(25 mg/kg·d)4周,制作慢性CsA肾病模型,分别给予小剂量uPA持续干预和大剂量uPA间断干预.4周末,观察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h尿蛋白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蛋白沉积,免疫组化检测肾间质ED-1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数量、肾组织uPA及转化生长因子b1(TGF-?1)的表达.结果 大鼠经CsA灌胃后,Scr、BuN升高,24 h尿蛋白增加,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增多,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增加,肾局部uPA含量下降以及肾组织TGF-?1表达上调,表明大鼠肾间质炎症模型建立成功.小剂量uPA持续给药血Scr、BuN、24h尿蛋白水平下降(P<0.01或P<0.05),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减轻(P<0.05),uPA表达增加(P<0.05),肾组织TGF-?1表达降低(P<0.05).大剂量uPA间断干预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局部uPA轻度升高,但对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下调TGF-?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uPA持续干预能有效减轻CsA慢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蛋白沉积、炎性细胞浸润及下调肾组织TGF-?1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董吉  唐琳  刘章锁  程根阳  权松霞 《医学争鸣》2009,30(10):889-89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环孢素A(CsA)所致肾组织炎细胞浸润及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探讨RGZ对CsA肾病(CC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①对照组(n=6),LSD;②RGZ组(n=6),LSD+RGZ[5mg/(kg.d)];③CsA组(n=8),LSD+CsA[15mg/(kg.d)],④RGZ+CsA组(n=8),LSD+CsA[15mg/(kg.d)]+RGZ(5mg/(kg.d)).在实验开始后的2wk及5wk处死大鼠,分别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和ColⅣ,RT-PCR方法检测MMP-9和TIMP-1的表达量;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组及RGZ+CsA组CD68,ColⅣ,MMP-9,TIMP-1的表达均增高,肾小管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数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且CsA组显著高于RGZ+CsA组.RGZ组无明显变化.结论:RGZ可显著降低CsA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其机制部分是通过降低CCN大鼠CD68,ColⅣ,MMP-9,TIMP-1的表达,从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膳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低度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以初步阐明大豆异黄酮改善肥胖性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高脂饲料诱导的雄性SD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组,同时另设基础饲料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应受试物1月,禁食过夜后股动脉采血处死各大鼠,分离肾周及睾周白色脂肪。以酶法检测各组动物空腹血糖,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血胰岛素、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抵抗素与脂联素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50mg/kg与450mg/kg组能明显降低大鼠空腹体质量、内脏脂肪沉积、血清胰岛素、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提高脂联素水平;450mg/kg组能明显降低血清抵抗素的含量;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大豆异黄酮可能是通过减少大鼠体内脂肪沉积、调整脂肪源的低度炎症介质而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观察辛伐他汀是否下调OPN mRNA及蛋白表达,及其与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和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制备MI模型,予辛伐他汀干预.分为3组:Sim组、MI组及假手术组.4周后分别测定左、右心室质量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