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理性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3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安置AAI型起搏器;46例心律失常患者和1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安置DDD型起搏器。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并对HOCM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观察。结果经3个月至6年随访,所有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37例AAI起搏患者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15例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增宽,压力阶差减低,使流出道梗阻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AAI及DDD起搏可提供房室顺序起搏。对药物治疗无效的HOCM患者DDD起搏为一种能替代外科手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AAI起搏器为实用、经济、简单的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26例应用AAI起搏治疗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进行了1~8年随访,探讨SSS患者的房室传导功能、房颤的发展变化和起搏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同时为选择起搏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傅向华  李淑芝 《河北医药》1993,15(3):139-140
心房按需起搏(AAI)治疗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惠者结果显示:AAI 起搏后患者症状消失,血液动力学改善,疗效显著。AAI 起搏的主要适应征为 A-V 传导功能正常的SSS 患者。植入技术要点是将“J”型电极导管定位于右心耳和测试起搏阈值参数符合 AAI 要求。AAI 起搏不但保持了正常的房室同步功能而且还保持正常的心室激动-收缩顺序,是 SSS 患者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方式。  相似文献   

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临床心脏病学和心源性晕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亦是人工心脏起搏的主要适应症之一.在我院,因SSS而植入起搏器者占起搏病人的47q0(!).关于SSS的起搏治疗国外多采用生理性双腔起搏(DDD)或心房按需起搏(AAI).在我国则几乎均采用心室按需起搏(VV门.我科自90年开始用中美合资奉明公司8619型及AstraT.型起搏器及其配套的J型心房电极进行AAI.经治的2例老年SSS患者已随访28N49月.疗效显著.】临床资料两例均为男性,年龄62N66岁,临床诊断SSS,病程3一11年,均有反复发作头昏、黑g⑤。胸闷…  相似文献   

5.
5 双灶按需型起搏器 (DDI) DDI系双腔起搏和感知、不跟踪型起搏器,它属于房室顺序起搏及房室顺序感知的抑制型起搏器.其分解式为A/V A/V I/O/I,相当于AAI+VVI.这种起搏器有两个相关的脉冲输出电路,可按先后顺序发放心房和心室脉冲,使心房、心室顺序起搏.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房室感知起搏抑制触发型(DDD)、心房感知起搏抑制型(AAI)、心室感知起搏抑制型(VVI)等不同起搏类型的特点,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价全自动起搏器在DDD、AAIVVI的工作状态下分别在不同起搏频率时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以探索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人时的最佳起搏类型及起搏频率。  相似文献   

7.
5 双灶按需型起搏器 (DDI) DDI系双腔起搏和感知、不跟踪型起搏器 ,它属于房室顺序起搏及房室顺序感知的抑制型起搏器。其分解式为A/VA/VI/O/I ,相当于AAI VVI。这种起搏器有两个相关的脉冲输出电路 ,可按先后顺序发放心房和心室脉冲 ,使心房、心室顺序起搏。还有两个感知电  相似文献   

8.
叶金 《江苏医药》1999,25(10):780-780
我院自1991~1997年对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SSS)患者予安置心房按需型起搏器(AAI)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对象:5例中男3女2,年龄48~72岁,平均59.5岁。病窦史2~10年,伴晕厥3例。合并冠心病2例,高血压2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心电图P-P均>2.O秒,最长达6.0秒,房早、室早各1例,阵发性房颤2例,无房室传导阻滞。经食道调搏文氏阻滞点均超过120bPm。方法。取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心房电极导管,选用预先成形的翼状J型或螺旋钉型,钩住右心房壁,一般于2点或11点处为最稳定。本组1例螺旋电极固定在11点处,导管…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起搏器介导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合并阵发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窦或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常被迫放弃双腔起搏(DDD)而改行心室按需起搏(VVI),使患者丧失房室收缩的生理顺序,严重者发生起搏器综合征。最近问世的双腔自动模式切换(DDD AMS)起搏器可在DDD和VVI之间自动转换,满足了同一患者不同心律失常对起搏模式的动态需求。笔者自1998年3月以来应用6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资  料6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12岁,均因反复心慌、晕厥入院,经验查确诊为5例病窦伴快速房颤,1例房室传导阻滞伴房速。所有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中起搏器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行非心脏手术SSS患者围术期麻醉和手术资料。结果使用永久起搏器者22例( P组),恢复顺利,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平稳;选择临时起搏器者23例( T组),术中起搏器未激活11例,5例合并房颤的患者均激活起搏器,年龄大于65岁患者激活起搏器7例;未放置起搏器13例( N组),6例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不平稳,术后第4天死亡1例。短小手术无临床症状SSS患者T组未激活临时起搏器11例,N组血液动力学平稳8例。结论SSS患者合并高龄、房颤和有大出血可能的手术术前应该常规放置临时起搏器,并维持到术后渡过危险期;对于短小手术,无临床症状SSS患者可在严密监测,备临时起搏器的前提下实施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1.
具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是近来年应用于临床的新型起搏器[1~ 3] 。这个功能是在不增加起搏器体积、重量及电池容量的基础上试图延长起搏器的使用寿命。我院自 2 0 0 0年 6月以来植入 2 8台 ,现将其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5 3例 ,分为具有自夺获功能的DDD起搏器组 (A组 )和普通DDD起搏器组(B组 )。A组 2 8例 ,平均年龄 (64 1± 1 3 8)岁 ,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SSS) 1 8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 0例。B组 2 5例 ,平均年龄 (62 8± 1 2 7)岁 ,其中SSS1 …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1980年起先后用心内膜临时起搏和永久性起搏抢救8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伴阿-斯综合征和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伴昏厥患者,取得一定疗效。其中缺血性心脏病3例,心肌病1例,心肌炎3例,病因不明2例。所用临时起搏器为上海AXQ-2或南京 QAX-Ⅲ型佩带式,埋藏起搏器为南京 TB-782型或美国 Edswar-30型。例1、例8均先插入双极导管临时起搏,仅例9直接埋藏按需起搏器。临时起搏病例有3例为急性心肌炎合并Ⅲ°AVB,起搏3~12天后恢复窦性心律,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优化房室间期(AVD)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54例SSS患者,心功能为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 35%~50%.根据体表心电图最长PR间期,将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的感知房室间期(SAVD)分别设置为200 ms组(26例,A组)、240 ms组(13例,B组)及280 ms组(15例,C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2±1.1)年,并行起搏器程控检查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三组心室起搏比例分别为(19.3±4.4)%、(18.4±5.2)%以及(20.3±4.8)%(P>0.05).术前和术后随访中三组间左房内径(LAD)及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半年及之后三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增大,B、C组LVEDD明显大于A组(P<0.05).结论 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后,SAVD程控为200 ms对心功能影响最小;过度延长SAVD可导致LVEDD明显增加,损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90年代开始植入二、三腔生理性起搏器,开展了对左、右房起搏导线植入技术的研究,本文结合15例生理性起搏器的植入体会,讨论左、右心房电极导线植入技术。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全组15例,男12例,女3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49岁,平均70.5±10.2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例,高度或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双结病变1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房室结传导功能正常者植入AAI起搏器,7例植入双腔起搏器,6例植入三腔起搏器。1.2 起搏电极导线的选择:15例患者植入15根右心房电极,均选用Capsare4523电极导线(美国Medtronic公司生产)。6例植入三…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观察永久性房颤患者房室结消融及永久起搏器治疗的长期疗效,对10例持续性房颤病史6月~7年、反复发作快速心室率而导致严重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恶化、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采用房室结消融加双心室VVI起搏(6例)或单心室VVI起搏(4例)。随访平均17.7&;#177;4.4月。结果表明,术后起搏器夺获心率&;gt;95%,很少有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术后心功能及LVEF均明显改善(P&;lt;0.05),LVEDD减少(P&;lt;0.05);随访期间无死亡及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结论;永久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不能用药控制的患者,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治疗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不增加病死率及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6.
任利群  叶行舟  智宏 《江苏医药》2007,33(4):388-389
目的 探讨不同起搏模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和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126例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持续性房颤伴心室率过缓或≥2.5s长间歇26例,植入单腔起搏(VVI)9例,单腔频率适应性起搏(VVIR)1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和(或)房室传导阻滞100例,伴阵发性房颤24例,植入VVI 25例、房室双腔起搏(DDD)45例、房室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DDDR)30例.术前,术后1、6、12个月行心功能分级(NYHA),12导联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和起搏器程控分析仪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1年,持续性房颤无变化,阵发性房颤消除17例(DDD 11例,DDDR 6例),转为持续性3例(VVI),发生率(21%)较术前降低;心功能不全(Ⅱ~Ⅲ级)发生率VVI和VVIR组术后(58.8%和41.2%),较术前(17.6%和11.8%)明显增高(P<0.01或0.05);DDD和DDDR组术后(8.9%和3.3%)较术前(26.7%和23.3%)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VVI(R)组(P<0.01);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与术前比,VVI(R)组明显降低,DDD(R)组明显升高(均P<0.01或0.05).结论 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除慢性持续性房颤者)首选DDD起搏模式,以可减少术后房颤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两种严重过缓型心律失常,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目前国外、国内均无有效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是生物医学工程迅速发展和较成熟的一种产品,对药物治疗无效的过缓型、过速型和过缓过速型心律失常病例,采用心脏起搏器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我院自1987年2月~1989年2月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治疗7例严重过缓型心律失常病人,现将一般情况及点滴体会报告如下。 1 原理心脏起搏器由起搏电极、导管和脉冲发生器三部分组成,体积小,重量仅45~55g。起搏器内有集成电路和锂电池,钛合金外壳,激光封闭,用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维持或控制心脏节律或改善心脏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10例S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0例SSS患者中病程最短1周,最长38年.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晕厥、心悸、胸闷,138例植入心脏起搏器,效果良好.结论 SSS多伴发冠心病,动态心电图是确诊SSS最有价值的工具,治疗手段主要为植入起搏器.  相似文献   

19.
人工心脏起搏器与其植入术,随着电子工程学的发展,起搏的研究和运用技术的提高,在用于纠正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心律失常,有其独特的效果。我科心血管病区自1973年开始,选择性地行按需型起搏器植入术,用于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作临时或永久(埋藏)起搏。至1985年12月止,共用于42例次心脏起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 997年 3月开展心脏起搏器临床运用研究工作 6年来 ,共安置临时和永久心脏起搏器 4 4例 ,其中临时心脏起搏器 2 0例 ,永久心脏起搏器 2 4例 ,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均来自我院 1 997年 3月至 2 0 0 3年 1月住院病人 ,男 2 6例 ,女 1 8例。年龄 4 8~ 78(6 7 2± 7 4 )岁。经临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3例 ,急性心肌梗死(AMI)伴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1例 ,冠心病房颤伴II度II型AVB 1例 ,Ⅲ度AVB 6例 ,双结病变1例 ,心得安中毒伴窦性停搏、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