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膜瘤多为良性,为颅内常见高血运肿瘤,占所有原发颅内肿瘤的30%[1]。手术全切后临床效果好。但因巨大脑膜瘤或位于颅底(如中颅窝、后颅窝及蝶骨嵴内的脑膜瘤1/3)脑膜瘤血供丰富,术中出血多,易伤及周围重要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利用血管内技术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血管,不但可以减少术中出血,亦可使肿瘤丧失血功而软化、坏死,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同时,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能正确评估肿瘤供血动  相似文献   

2.
张庆俊  刘玉亭 《河北医药》1990,12(6):325-326
脑膜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其预后与手术切除程度有密切关系。肿瘤全切+附着硬膜切除者复发率为9~11%,肿瘤全切+附着硬膜电灼者复发率为19~22%,而部分切除者复发率则高达37~40%。肿瘤不能全切与肿瘤供血丰富,肿瘤与硬膜窦附着,肿瘤体积巨大,位于脑深部或邻近重要结构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中最为棘手的是手术出血的程度和来源。团此,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是提高脑膜瘤全切率的关键。于1987年4月对3例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行明胶海绵栓塞术,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初步体会,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是中枢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矢状窦旁又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脑膜瘤的17%~20%[1]。矢状窦旁脑膜瘤供血丰富,由颈内、颈外动脉双重供血,与矢状窦、大脑皮层静脉和大脑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手术全切难度大,复发率较高[2]。自2007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和个体化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6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50例,次全切除6例。经病理学证实良性脑膜瘤53例,不典型脑膜瘤3例。其中嗅沟脑膜瘤12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16例,蝶骨嵴外1/3脑膜瘤26例,幕上型天幕脑膜瘤2例,幕下型天幕脑膜瘤6例,桥小脑角脑膜瘤4例。次全切除及不典型脑膜瘤者,术后均给予放射治疗。5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颅神经麻痹、脑血管痉挛、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颅底脑膜瘤的位置、大小、质地和血供影响手术入路、疗效和患者预后。个性化的手术人路和显露、瘤内分块切除技术和恰当的显微镜辅助可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静脉窦、脑干,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次全切除和不典型脑膜瘤术后辅以放疗,可防止肿瘤复发,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20例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资料。结果 20例均获肿瘤全切,其中6例完整切除,14例分块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术区血肿2例,脑室炎4例,失语2例,对侧肢体轻瘫3例。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未见复发。结论 CT、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最可靠的方法,血管造影可明确肿瘤的供血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天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切除程度。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步态不稳、耳鸣和听力下降。根据肿瘤附着于天幕的位置分为5型。直接手术9例,2例幕上入路,7例幕下入路。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和Ⅱ级)8例,次全切除1例。结论天幕脑膜瘤应积极手术治疗。适宜的手术入路及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复发,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20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中肿瘤全切16例,肿瘤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1例。术前出现视力损害及视野缺损症状1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10例患者视力出现不同程度好转,3例视力无改变,1例视力下降;术后2例出现不全偏瘫,经2个月治疗后基本恢复;3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2例经3~4个月治疗后基本恢复,1例恢复不佳;无死亡病例出现,效果满意。术后随访2-4年,肿瘤全切患者均未见复发;次全切及大部切除患者中出院后继续接受抗肿瘤治疗,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3个月、18个月复发,均接受二次手术治疗,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微外科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嗅沟脑膜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记录,包括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结果和组织学类型。结果本组病例显示患者平均手术年龄44岁,症状持续时间平均17个月,头痛和精神障碍为常见症状,视乳头水肿和嗅觉功能障碍是常见体征。肿瘤的最大直径平均4.6 cm,大多数患者有瘤周水肿。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1例。88%的患者康复良好,放射学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诊断的延误使得手术时肿瘤较大,CT和/或MR I是嗅沟脑膜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汤家才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42-214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大脑镰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显微手术技巧。结果8例患者中,全切7例,Simpson Ⅰ级切除5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肿瘤复发1例。结论显微手术全切肿瘤、术中有效处理大脑镰和矢状窦、妥善保护重要回流静脉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蝶骨嵴脑膜瘤在临床较为常见,根据肿瘤与脑膜的粘着部分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而三种不同类型的蝶骨嵴脑膜瘤在临床表现、手术难度和预后等方面有明显区别,其中内侧型因位置深,血供丰富,邻近鞍区的血管和神经,部分肿瘤侵犯海绵窦或包裹颈内动脉,手术全切肿瘤十分困难。术后并发症多。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26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央区附近脑膜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中央区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切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on分级,Ⅰ级切除38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获随访52例,恢复良好47例,单瘫3例,轻瘫1例,复发1例。结论中央沟附近是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上矢状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全切肿瘤及受损硬膜是预防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膜瘤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脑膜瘤全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肿瘤直径平均(52.5±17.2)mm,矢状窦旁肿瘤复发者13例,14例形态为结节形及蕈形,9例合并中、重度瘤周脑水肿,8例瘤内低密度灶。24例再次手术,1例行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10~56个月,15例恢复较好,3例偏瘫患者生活可自理,3例术前癫痛者靠药物控制,3例于术后6~17个月死于再次复发,1例失访。结论复发的脑膜瘤应积极手术治疗,临床应早期判断术后复发的可能性,给予综合治疗,再次手术未能全切者可行放疗等治疗,密切随访,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是人类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20%。通常脑膜瘤生长较缓慢,病程长,且大部分脑膜瘤都可以通过手术全切肿瘤。然而,良性脑膜瘤全切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近年来发现脑膜瘤术后复发在影像学的表现上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在手术前即做出高复发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非常的意义。本文就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与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显微手术切除镰窦旁脑膜瘤回顾分析,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改进手术方法、技巧及术后辅助治疗措施。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21例镰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肿瘤21例,按脑膜瘤切除Sinpson分级法:Ⅰ级切除者15例(71.43%),Ⅱ级切除者5例(23.81%),Ⅲ级切除者1例(4.76%)。术后随访1~2年,患者生活自理,均未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术后辅助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镰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继军  秋楠  杨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88-1189
目的 回顾总结了脑膜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其效果。方法 52例幕上脑膜瘤术前行超选择颈外供血动脉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栓塞后3~5d开颅脑膜瘤切除。结果 肿瘤单纯颈外供血25例,颈内、颈外均参与供血27例(其中颈内为主8例)。肿瘤全切除48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 单纯颈外供血或主要颈外供血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少.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侯保森  徐培坤  王斌  李式浩  李显雄  曹明 《安徽医药》2017,21(12):2225-2228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非典型脑膜瘤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病理学资料,并对患者定期随访,对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例非典型脑膜瘤患者随访时间为3 ~ 1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5个月,复发或死于肿瘤复发患者共20例,复发率为32.26%(20/62),单因素分析显示:未全切肿瘤、肿瘤最大直径≥5 cm、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术后未辅助放疗、Ki-67阳性指数≥6%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未全切肿瘤、Ki-67阳性指数≥6%、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未辅助放疗与非典型脑膜瘤术后复发相关(P<0.05).结论 影响非典型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未全切肿瘤、Ki-67阳性指数≥6%、存在脑侵袭和(或)骨侵袭、未辅助放疗,对于存在以上危险因素者,需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 ,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 ,约占脑肿瘤总数的 2 0 %。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但是脑膜瘤的术后复发问题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长期以来 ,手术的切除程度和肿瘤的病理类型被认为是影响脑膜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然而 ,即使是SimpsonⅠ级切除的良性脑膜瘤术后仍有部分病例复发。因此 ,脑膜瘤术后复发应该受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对近 8年来收治的复发的脑膜瘤 93例作回顾性分析 ,并复习相关资料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93例 ,男 3 0例 ,女 63例 ,男女比例为1∶2 .1,年龄 2 6~ 75岁。其…  相似文献   

18.
张新昌  张志强 《中国医药》2006,1(8):477-478
目的探讨脑膜瘤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复发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等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大多数复发脑膜瘤位于颅底或静脉窦旁,且其复发与手术级别、脑侵袭、肿瘤恶性程度有关。14例患者接受了手术和术后伽玛刀治疗。12例随访,7例恢复良好,2例能自理生活,1例重残,2例恶性脑膜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5和2.0年死于再次复发。结论脑膜瘤的位置,病理学特性,生物学行为以及手术切除程度与肿瘤复发有重要关系。再次切除肿瘤及术后放射外科治疗能够改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一步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主要依据CT和MRI。18例中肿瘤全切16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应用改良的翼点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术中妥善处理毗邻的重要神经结构和血管能够减少病人的神经功能损害;争取全切肿瘤,若粘连紧密、分离困难,宁可残留部分瘤壁,否则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3月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切肿瘤30例(93.8%),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者12例(37.5%),SimpsonⅡ级切除者18例(56.3%),余2例SimpsonⅢ级切除(6.2%)。术后随访6~80个月,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复发病例。结论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