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WPDT)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APDT)接种后的副反应情况。方法2006~2007年在电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采用单盲法将1000名3个月至2岁儿童分成2组,其中247名接种WPDT,753名接种APDT,观察局部与全身反应。结果接种WPDT和APDT者,总体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0%、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8,P〈0.001)。结论APDT的接种反应较WPDT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耿玉芝 《中国热带医学》2004,4(5):778-778,780
为了解全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DTwP)和无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DtaP)的接种副反应情况,于2003年9月~2004年1月在新泰市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对106名3~12月龄儿童分别接种DTwP和DtaP,观察其接种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两种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白破疫苗是有效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联合疫苗,它又分为全细胞百白破和无细胞百白破两种,全细胞百白破接种后副反应较多,我分部自2003年9月推广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现将两种疫苗使用后接种反应情况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4.
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彪  陈美淑 《河北医学》2010,16(10):1232-1234
目的:探讨减少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09年1至12月出生的满3个月到2周岁的儿童在汕头市下蓬医院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1至12月共接种百白破疫苗10551人次,发生不良反应1300例,发生率12.32%,其中接种吸附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疫苗(DTwP)9411人,发生不良反应1255例,占13.36%。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疫苗(DTaP)1140人,发生不良反应45例,发生率3.95%,DTaP明显低于DTw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7.29 P〈0.005)。结论: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因此要改进接种要求,严格掌握禁忌证,接种前疫苗要充分摇匀,做到深部肌肉注射,最好选择不良反应率较低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从而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2007年5~8月共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717人次,对接种者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接种717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40例,主要以低热为主,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全细胞与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我们于2003年7月-2005年12月对我地区3月龄~2周岁的儿童分别接种全细胞百白破与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并对其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经过分析,我们得知了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今后的疫苗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是由吸附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组成的一种混合制剂(DPT),接种后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3种传染病,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扩大免疫规划(EPI)中规定使用的4种疫苗之一。无细胞百白破疫苗虽然比全细胞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小,但不良反应仍然存在,因此做好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安全注射、掌握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和不断总结疫苗注射经验对广大计划免疫工作者来说责无旁贷。[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展开研究分析。方法:对108例身体健康幼儿资料进行探讨,对其接种后不良反应状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选取108例身体健康幼儿中,51例为局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和硬结;30例为全身总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和皮疹;对三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分析,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总不良反应中第三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第一针和第二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不良反应同受种者和接种人员操作技术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提高安全接种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接种后护理措施可避免或是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同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与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差异.方法 2007年1~8月在广州市天河区中医院接种门诊接种的3个月以上、2岁以内的儿童1230名,向家长介绍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让家长自愿选择其中一种疫苗接种.接种后24~48 h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结果 725名接种国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有局部反应84例,反应率为11.59%;全身反应108例,反应率为14.90%.505名接种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有局部反应29例,反应率为5.74%;全身反应41例,反应率为8.12%.其中两组的第一、二、三针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第四针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四针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均明显低于国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结论 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具有接种反应轻微、安全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某综合医院预防保健科预防接种门诊对970名3~12月龄儿童分别接种了全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DTwP)和无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DTaP),作者追踪观察了两种制剂的接种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750例3个月以上足月健康儿进行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接种过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幼儿进行观察及预防护理工作。结果:7750例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幼儿中,有240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1%。主要症状以低热、情绪烦躁,疲倦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和较为重要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进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时,接种不良反应多与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疫苗的冷链管理,健康教育指导,受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规范操作流程管理,增强责任心,可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时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两种百白破混合制剂接种不良反应观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本秀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59-1759,1721
目的观察两种百白破混合制剂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情况,为推广使用新疫苗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1~2003年在枣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分别注射全细胞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DTwP)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混合制剂(DTaP)的2 150名3个月~2岁的儿童进行局部与全身反应的观察. 结果注射DTwP儿童红肿、硬结发生率(10.08%和11.21%)高于注射DTaP(4.28%和1.10%).两种制剂首剂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随着接种针次的增加,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DTaP接种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能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全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DTwP)和无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DTaP)的接种反应发生情况,笔者对在临沂市卫生防疫站接种门诊接种DTwP和DTaP患儿的副反应分别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是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类毒素及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即“百白破联合疫苗”。现将2004年1月~2006年10月,对我社区适龄儿童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以下简称ADPT)与接种传统吸附百白破(以下简称WDPT)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以居住在我院辖区内3个月~2周岁的儿童做为接种对象,采取家长自愿的原则,随机将接种的儿童分两组,即ADPT组和WDPT组。采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ADPT和WDPT。接种方法:上臂三角肌外侧,用75%的酒精消毒,…  相似文献   

15.
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方法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00-200,217
目的:探讨减少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保健的2007年3月1日以后出生〉3个月龄足月健康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后的观察和指导。结果:①发热反应:第1组接种全细胞百白破疫苗(DWPT)3针后弱反应、中度以上发热反应率分别为13.3%(6/45)、13.3%(6/45),合计发热反应率26.6%(12/45),2组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aPT)3针后弱、中度以上发热反应率分别为4.4%(2/45)、2.2%(1/45),合计发热反应率6.6%(3/45)。两组百白破疫苗发热反应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x^2=6.48,P〈0.05)。②局部反应:第1组接种DwPT后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为17.8%(8/45),第2组接种DaPT后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为4.4%(2/45),两组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4.05,P〈0.05)。结论: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最好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即DaPT),接种前严格掌握禁忌证,将疫苗药液充分摇匀及选择2ml注射器在臀部外上1/4处做深部肌注。接种后告之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在基础和加强免疫中的接种反应。方法:选择2006年1月出生,并在2008年12月31号以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4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共206例,接种后密切观察接种反应,如烦躁、倦怠、食欲不振,局部反应红、肿、硬结大小范围,全身反应发热的程度。结果:接种第1剂次,均无反应。第2剂次,出现反应10例。第3剂次,出现反应27例。第4剂次,出现反应42例。结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反应小,但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反应的发生率也增多。夏天发生的几率最高,无异常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谢皆强 《大家健康》2016,(11):15-16
目的:研究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5141例儿童作为观察目标,依据月龄分为基础免疫组(3~6月龄,n =3894)和加强免疫组(18~24月龄,n =1247),5141例儿童中有63例出现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1.23%,回顾性调查预防接种反应月报表,分析副反应发生的原因,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儿童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基础免疫组副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局部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加强免疫组(P <0.05);冬春季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夏秋季,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防和减少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副反应,接种前应严格掌握禁忌症,填写疫苗知情告知单,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质量;接种时要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途径和部位,接种部位的皮肤要进行严格消毒;要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保障药液全部注入肌肉,同时要做好接种前后卫生保健宣教工作,尽量避免高温季节接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疫苗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既方便又经济。但疫苗对人体来说,又是一种异物,接种后势必对机体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及免疫反应,百白破混合制剂的反应较常见,且较重。为此我们对500名小儿从第一至第三针次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反应做了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公司研制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甲疫苗)与乙公司研制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乙疫苗)应用于3~5月龄儿童的免疫原性。方法在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随机选择3~5月龄未接种过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健康儿童进行基础免疫全程接种。本实验共收集甲疫苗组308例,乙疫苗组193例。甲疫苗组在接种前后采集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破伤风抗体(T)、白喉抗体(D)、百日咳毒素抗体(PT)和丝状血凝素抗体(FHA)。乙疫苗组则在接种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4种抗体。结果甲疫苗组和乙疫苗组上述4种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疫苗免疫前后4种抗体GM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水平显著高于接种前。结论甲公司研制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后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2003~2008年共接种全细胞百白破疫苗18872人份,出现重度不良反应儿童33例.占接种儿童发病的0.174%。因脓肿为无菌性化脓,严格消毒后抽脓即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