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干扰素仪.2b(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155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73例和联合治疗组82例,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2b注射,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喘憋缓解、哮鸣音消失及总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参加本研究的安徽省内11家三甲医院共收集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80例,按住院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在清热解毒和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咽部喷洒rhIFNα2b 9 g/L盐水溶液[100万IU/mL,10万IU/(0.1 mL·揿)],对照组患儿咽部喷洒利巴韦林喷剂(0.5 mg/揿,150揿),2组治疗方法相同,均为每次3揿,每日4次,连续给药5 d,提前痊愈者不再给药治疗。所有患儿观察至临床痊愈,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并评估口咽局部喷洒rhIFNα2b的安全性。结果180例患儿均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就诊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组显效率[63.3%(57/9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8.9%(35/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P=0.00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87/90例),与对照组[92.2%(83/9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4,P=0.169)。治疗组发热[(32.59±20.73)h比(45.72±26.96)h]、充血[(76.48±23.12)h比(92.44±24.31)h]、疱疹[(72.99±25.77)h比(85.09±26.62)h]、流涎[(45.44±24.96)h比(54.42±31.20)h]和畏食[(62.70±23.99)h比(78.71±30.54)h]等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3.02±4.41)ng/L比(13.57±9.27)ng/L]、白细胞介素-6(IL-6)[(26.48±11.31)ng/L比(30.15±15.55)ng/L]和C反应蛋白(CRP)[(19.34±14.11)mg/L比(19.83±14.57)m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7.26±1.99)ng/L和(2.42±0.73)ng/L,均低于对照组[(12.09±6.39)ng/L和(7.32±11.5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患儿血清CRP水平[(2.21±3.34)mg/L比(2.99±4.81)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咽拭子治疗前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5.3%(32/49例)和40.6%(13/32例),与对照组[66.7%(36/54例)和41.0%(16/39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90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5/90例);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相对利巴韦林可明显提高临床显效率,加快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缩短总病程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愈美甲麻敏糖浆为对照,评价美芬那敏铵糖浆消除或缓解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方法,在11个临床研究中心共纳入FAS分析患儿253例,试验组127例,最终纳入符合方案集(PPS)分析118例;对照组126例,纳入PPS分析116例。试验组服用美芬那敏铵糖浆,对照组服用愈美甲麻敏糖浆,遵医嘱连续服用不超过7 d,至少服用3 d。结果入组时两组的年龄、性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评分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缓解中位时间为51.0 h(95%CI:43.0~62.0 h),对照组为56.0 h(95%CI:48.0~64.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中心和基线影响后,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P=0.71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单项症状消失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依从性评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各有7例不良事件,且均有1例判断为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8%。结论美芬那敏铵糖浆在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能有效快速缓解症状,其疗效和安全性非劣效于传统药物愈美甲麻敏糖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利巴韦林对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方法 选取年龄3个月至3岁之间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婴幼儿共179例,行鼻咽分泌物病毒检测,将病毒检测阳性的63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利巴韦林10 mg/kg,用生理盐水2~5 ml稀释后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用3~5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全身激素使用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情况.结果 179例患儿共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63例(35.2%).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33例(18.4%),副流感病毒Ⅲ16例(8.9%),腺病毒7例(3.9%),B型流感病毒1例(0.6%),混合感染3例(1.7%),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最高,占阳性标本的52.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653).经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与治疗3d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与治疗5d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儿全身激素累计使用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间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检出率高,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治疗病毒检测阳性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儿童水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组260例,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水痘患儿,年龄>3岁且无并发症,分为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组(伐昔洛韦组)128例,利巴韦林组132例,2组治疗时间均为5d,口服用药,观察2组治疗水痘的疗效.结果 (1)治疗第4天疗效指数伐昔洛韦组(0.80±0.24)高于利巴韦林组(0.59±0.37)(t=5.42,P<0.01);治疗结束2组疗效指数分别为0.86±0.14和0.70±0.30(t:5.43,P<0.01).(2)第4天伐昔洛韦组有效率94.5%,利巴韦林组有效率72.7%(x2=22.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天2组痊愈率分别为33.6%和25.O%(x2=2.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伐昔洛韦组有效率99.2%,利巴韦林组有效率88.6%(x2=12.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伐昔洛书组痊愈率33.6%,利巴韦林组痊愈牢25.0%(x2=2.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期间2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小儿水痘疗效可靠,用药方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8%)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a<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1例出现白细胞减少,但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18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24h内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根据入院次序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5~0.8mL(/kg·d),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10mg(/kg·d),连用5d。结果 180例患儿病毒检测阳性率为61.7%(111/180),其中治疗组为63.3%,对照组为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咳喘改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总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且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7 d,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7 d。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84.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观察和评估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儿童上呼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方法,共176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试验组87例,对照组89例,两组病例治疗前性别、年龄、身高、临床症状等差异无显著性。用药方法试验组喷利巴韦林气雾剂,首日第1小时内用药4次,以后每2h1次,共4次(下午起喷)或者8次(上午起喷)第2天每2h1次,共10次;第3、4、5天每日4次,每次喷3揿。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剂,剂量按15mg/(kg.d),分3次服用,连用5d。结果两组用药后,在退热效果、感冒症状改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组内资料前后比较显示,用药第2天即见明疗效(P<0.05)。安全性两组用药后胃肠道及局部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实验室指标显示,两组患儿用药后外周血三系指标均无明显下降。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疗效确切,用药剂量小,药物直达口咽,局部浓度高,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早期干预感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首选用药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新生儿98例,分为PS治疗组30例及常规治疗组68例,PS治疗组经气管插管注入PS 70 ~ 100 mg/kg,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结果 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肺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治疗组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6h、12h、24 h、48 h的PaO3/FiO2、呼吸机有效指数均高于常规治疗组,而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治疗组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66±13)h、(82 ±26)h]和用氧时间[(86±13)h、(103±25)h)]均较常规治疗组[(80 ±18)h、(101 ±36)h和(104±16)h、(125 ±29) h]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S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硫化氢(H,S)在热性惊厥(F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及其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15日至11月10日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的65例Fs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Fs组,5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为上感组,同期于门诊体检的43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标仪测定各组儿童血清H2S与NSE水平。结果Fs组患儿血清H2s水平显著低于上感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上感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上感组患儿血清H2S、NSE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S组患儿血清H2s水平与血清NSE水平呈负相关(r=-0.279,P=0.024);不同惊厥发作次数(〈2次和≥2次)患儿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5,P=0.004);惊厥发作次数与血清H2s水平呈负相关(r=-0.269,P=0.03),与血清NSE水平呈正相关(r=0.322,P=0.009);惊厥持续时间(≥5rain)与血清H2S水平呈负相关(r=-0.532,P=0.019)。结论H2s可作为评估早期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也可能是Fs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美国Gonzalez—Peralta等报道,用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2b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儿是安全有效的。[Hepatology 2005,42(1):93]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喉炎并发负压性肺水肿( negativep ressure pulmonary edema,NPPE)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监测其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喉炎并发NPPE的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检测其中8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6的变化情况。选取10例同期无肺水肿的急性喉炎患儿作为疾病对照组,10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1)NPPE发生在气道梗阻解除后8 min~2 h,表现为梗阻解除后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肺部湿啰音。所有患儿经机械通气、限制液体量等治疗后肺部湿啰音在6~30 h消失,机械通气时间均<48 h,患儿均痊愈出院。(2)NPPE患儿急性期血清T 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48 h后NPPE患儿TNF-α和IL-6水平均较急性期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NPPE表现为气道梗阻解除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及早予以呼吸支持及限制液体量等治疗,预后良好。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NPPE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有效性及意义.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诊断为新生儿ALI的患儿,22例新生儿采用PS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组),20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前及使用PS后的血气指标及动态肺顺应性、氧合指数(OI)、X线胸片动态变化,并随访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治疗组在使用PS后,肺顺应性增加,2h、24 h、72 h的动态肺顺应性分别为(0.56±0.09) ml/(cm H2O·kg)、(0.73±0.12) ml/(cm H2O·kg)、(0.52±0.14) ml/(cm H2O·kg),与对照组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S后2h、24 h、72 h的O1分别为345.5±23.9、338.2±26.7、317.6±27.5,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21.4±24.2)h、住院时间(12.5±2.1)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x2 =3.57,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2,P>0.05).结论 PS气管内滴入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作为治疗新生儿ALI有效的治疗手段,减少了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53例MPP患儿为疾病组,将疾病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6例,随机选取同期1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笔者医院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点。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证总分变化、中医证候疗效及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17、IL-18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好转,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证总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疾病组患儿血清中各炎症因子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各炎症因子均降低,其中IFN-γ、TNF-α、IL-4、IL-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4、IL-17、IL-18炎症因子降幅更低,其中TNF-α、IL-4、IL-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水平相对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儿童MPP安全有效,可通过调节MPP患儿血清中IFN-γ、TNF-α、IL-4、IL-17、IL-18炎症因子水平,抑制MPP炎症反应,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检测80例ITP患儿GP Ⅰ b/Ⅸ、GPⅡb、GPⅢa、GPⅠ 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观察总ITP患儿、不同性别ITP患儿、急慢性ITP患儿GP阳性表达率与ITP疗效的关系.结果 80例ITP患儿中GP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5,P<0.01);44例男性ITP患儿与36例女性ITP患儿GP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3,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x2=4.156,P<0.05;女:x2=4.433,P<0.05);67例急性与13例慢性ITP患儿GP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3.513,P<0.001),急性ITP患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57,P<0.05),慢性ITP患儿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10,P>0.05).结论 儿童ITP患儿疗效与GP阳性表达率明显相关,GP阳性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患儿的病情程度,作为判断儿童ITP疗效及监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S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8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NSIPPV组与NCPAP组,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 h血气分析结果、上机时间、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 NSIPPV组的pH值、PaO2、PaCO2均明显优于NCPAP组(P<0.05);NSIPPV组上机时间(50±9 h)明显短于NCPAP组(91±1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 vs 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SIPPV组3 d 内撤机的比例(23/40)明显高于NCPAP组(14/40)(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比率(22% vs 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比NCPAP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GPIbα)基因HPA-2a/b多态性与KD发病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30例KD患儿和6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GPIbα基因HPA-2a/b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 本组KD病例和健康对照组儿童GPIbα基因HPA-2a/b的基因型均只有TC型和CC型,而未发现TT型.KD组GPIbα基因HPA-2a/b多态性的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和C、T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52、0.048,P均>0.05),KD组中合并CAL组与无CAL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2.672、2.481,P均>0.05).结论 GPIbα基因的HPA-2a/b多态性与KD及其CAL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mscopic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appendectomy,OA)治疗儿童复杂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5例儿童复杂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LA组和OA组,其中LA组21例,OA组2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直肠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及留置腹腔引流的比率等。结果本组45例均痊愈。LA组手术时间(88.6±20.1)min,OA组手术时间(84.1±10.2)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LA组有2例中转开腹手术。LA组术中出血(14±10.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2.6±12.3)h,住院时间(4.2±1.9)d,Troear孔感染率(4.8%),直肠刺激症状发生率(9.5%),置腹腔引流率(19.0%),腹腔脓肿发生率(9.5%)。OA组术中出血(26±9.2)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50.6±19.2)h,住院时间(6.2±1.8)d,切口感染率(33.3%),直肠刺激症状发生率(37.5%),置腹腔引流率(75%),腹腔脓肿发生率(37.5%)。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1,0.001,0.044,0.029,0.000,0.029。所有患儿术后随访4~12个月,无一例发生阑尾残株炎、肠瘘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复杂阑尾炎,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儿童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给予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入我院PICU诊断为AHRF的病例,首先给予常规机械通气(CMV),当PIP> 30cmH2O(1 cmH2O =0.098 kPa)或PEEP> 10 cmH2O、FiO2100%时具有以下情况之一:(1)SpO2 <90%或PaO2 <60 mmHg(1 mmHg =0.133 kPa);(2)有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aCO2> 80mmHg);(3)严重气漏(纵隔气肿或气胸),改为HFOV通气治疗.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住PICU时间、CMV通气时间、HFOV通气时间等一般资料.分别于CMV通气末(H0)及HFOV后2 h(H2)、6 h(H6)、12 h(H12)、24 h(H24)、48 h(H48)记录并比较各时间点呼吸机参数(平均气道压、振幅、频率、FiO2)、氧合指数(PaO2/FiO2、OI)、动脉血气、心率、血压变化.分别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液肿瘤组及非血液肿瘤组在H0、H2、H6、H12、H24、H48时间点的指标变化.结果 HFOV通气后,H2时间点PaO2较H0升高[76.9(61.9~128.0) mm-Hg vs 50.1 (49.5 ~ 68.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2、H48时间点PaO2/FiO2分别较Ho、H2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9(66.8 ~ 138.9) mmHg vs 68.0(49.5 ~ 86.8)mmHg,P=0.039;135.0(77.6 ~240.0)mmHg vs 90.7(54.6 ~ 161.7) mmHg,P=0.023)].所有患儿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各时间点没有明显变化(P>0.05).存活组(n=9)与死亡组(n=14)相比,PaO2/FiO2、OI在H6、H12、H24、H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肿瘤组(n=10)与血液肿瘤组(n=13)相比,OI在H2、H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13.9~26.6) vs 33.8(19.7 ~48.3),P=0.049;16.0(8.4~27.1) vs28.9(20.9 ~38.9),P=0.027)],两组的平均气道压在H2、H6、H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 vs 76.9%,P=0.086).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