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高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8年1月~3月,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90)对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方便抽样调查, 本研究抽取8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结果  高龄老年人共485例, SCL-90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0.21%。检出率最高的四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39.38%)、其他(反映睡眠及饮食等情况)(25.15%)、强迫症(24.33%)和抑郁(22.68%)。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正常(OR=0.537, 95%CI: 0.250~0.857, P=0.027)和居住在县城城关区的高龄老人(OR=0.224, 95%CI: 0.075~0.667, P=0.007)总体阳性检出率较低; 受教育1~5年(OR=11.092, 95%CI: 4.446~27.671, P<0.001)、6~8年(OR=9.800, 95%CI: 3.464~27.721, P<0.001)、9~11年(OR=19.279, 95%CI: 6.722~55.297, P<0.001)、12年及以上(OR=24.321, 95%CI: 7.894~74.929, P<0.001)者较未受教育者总体阳性检出率高; 家庭经济状况自评越富裕的高龄老年人阳性检出率越低(OR<1)。  结论  高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受居住地、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状况自评、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衰弱现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民族地区3个镇10个村抽取1 352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贵州黔南民族地区1 352名农村老年人中衰弱者497人,衰弱率为36.76%;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民族(β=0.40,OR=1.49,95% CI:1.16~1.91,P<0.001)、年龄(β=0.27,OR=1.31,95% CI:1.09~1.57,P<0.001)、家庭年收入(β=-0.28,OR=0.76,95% CI:0.67~0.86,P<0.001)、饮食类型(β=0.29,OR=1.33,95% CI:1.17~1.52,P<0.001)、居住情况(β=-0.76,OR=0.47,95% CI:0.32~0.69,P<0.001)、慢性病(β=1.01,OR=2.75,95% CI:2.10~3.60,P<0.001)和日常生活功能状况(β=0.78,OR=2.17,95% CI:1.66~2.85,P<0.001)是影响该地区老年人衰弱的主要因素。  结论  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衰弱严重程度相对较高,尤其高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及患慢性病老年人是衰弱防治的重点人群,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合理膳食的指导,引导老年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或延缓老年人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老年人失能状况并分析失能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CHARLS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对中国≥60岁农村户籍老年人的失能状况进行分析,利用Katz指数量表评价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判断其失能状况;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失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从CHARLS 2013数据库中选取≥60岁农村老年人样本,共7 629人,其中失能农村老年人668人,失能率为8.8%;洗澡的失能率最高5.8%,吃饭的失能率最低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0岁(OR=4.186,95%CI=3.364~5.210)、低经济收入(OR=2.689,95%CI=1.832~3.947)、患有≥3种慢性病(OR=2.301,95%CI=1.827~2.897)、睡眠状况较差(OR=1.727,95%CI=1.384~2.155)、心理健康状况较差(OR=2.511,95%CI=1.962~3.214)的农村老年人失能风险较高;每月饮酒超过1次对农村老年人失能具有保护作用(OR=0.530,95%CI=0.417~0.675)。结论中国农村老年人失能率较高,应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甘肃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以及影响因素,为烟草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69岁现在吸烟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全国居民吸烟情况调查问卷》开展面对面调查,分析不同特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甘肃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为16.4%(95%CI:15.5%~17.3%),农村地区(OR=1.199,95%CI:1.022~1.408,P=0.026)、家中禁止吸烟(OR=1.767,95%CI:1.273~2.454,P=0.001)、12个月内就医时医务人员劝阻吸烟(OR=1.599,95%CI:1.359~1.842,P < 0.001)、去过戒烟门诊(OR=3.089,95%CI:2.031~4.698,P < 0.001)、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383,95%CI:1.101~1.736;OR=1.627,95%CI:1.252~2.116;OR=1.374,95%CI:1.009~1.873,均有P < 0.05)、高烟草危害知识得分为1~,3~,5~6(OR=1.248,95%CI:1.030~1.514;OR=1.574,95%CI:1.289~1.922;OR=2.288,95%CI:1.879~2.786,均有P < 0.05)是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促进因素;年龄20~、30~岁组以及烟龄20~、30~年是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阻碍因素。  结论  甘肃省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总体不高,今后应进一步在全社会普及烟草危害知识,加强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培训,在诊疗过程中开展戒烟服务,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加快戒烟门诊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对2369名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元有序逻辑回归分析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完全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的比例分别为44.4%、52.7%、2.9%,失能程度(OR=1.76,95%CI:0.241~0.889)、自评健康状况(OR=1.61,95%CI:0.133~0.822)、生活富裕程度(OR=2.98,95%CI:0.531~1.653)、生活来源是否够用(OR=2.27,95%CI:0.404~1.237)、生病能否及时就医(OR=2.04,95%CI:0.074~1.352)、主要照料者(OR=9.14,95%CI:0.280~4.147)、主要照料者态度(OR=10.88,95%CI:1.334~3.440)、平时主要聊天者 (OR=2.46,95%CI:0.227~1.576)是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亟需构建完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中2 896名65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社会人口、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状况四个方面探讨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患抑郁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3,P<0.001),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抑郁率分别为24.34%、30.11%、36.77%。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主要受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支出、参加社交活动、饮酒、慢性病以及自评健康的影响(均有P<0.05),有伴侣(OR=0.774,95%CI:0.640~0.936)、中等家庭月均支出(OR=0.797,95%CI:0.651~0.977)、参加社交活动(OR=0.788,95%CI:0.668~0.930)及饮酒(OR=0.789,95%CI:0.649~0.960)为抑郁的保护因素,女性(OR=1.736,95%CI:1.400~2.153)、慢性病(OR=1.328,95%CI:1.091~1.618)及自评健康不良(OR=2.924,95%CI:2.259~3.784)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防治农村老年人的抑郁,需要注重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干预,加强社会支持。同时还需防治慢性病,全面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从济南市随机抽取24个社区,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调查1 201名老年人。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201名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合格率11.1%。多因素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OR=4.50,95% CI:1.924~10.530,P=0.001)、家庭养老(OR=3.08,95% CI:1.326~7.165,P=0.009)、自评健康较差(OR=2.12,95% CI:1.022~4.406,P=0.044)、自评生活压力较大(OR=4.09,95% CI:1.686~9.938,P=0.002)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城镇户籍(OR=0.52,95% CI:0.337~0.815,P=0.004)、照顾孙子女以本人为主(OR=0.43,95% CI:0.273~0.682,P < 0.001)、城市基本医保/新农合医保(OR=0.22,95% CI:0.047~0.998,P=0.05)、商业性医保(OR=0.10,95% CI:0.019~0.552,P=0.008)、父母健在(OR=0.44,95% CI:0.264~0.719,P=0.001)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  结论  户籍类型、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照顾孙子女方式、养老方式、自评健康状况、父母健在情况、自评生活压力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363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3637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平均得分为(5.33±3.08)分,29.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质量不良问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参照:男性,女性OR=1.393,95%CI: 1.177~1.647)、年龄(参照:60~69岁;70~79岁OR=1.292,95%CI: 1.091~1.529;≥80岁OR=1.470,95%CI: 1.165~1.855)、文化程度(参照:文盲/半文盲;初中OR=0.750,95%CI: 0.586~0.961;高中/中专OR=0.663,95%CI: 0.508~0.866;大学/大专及以上OR=0.664,95%CI: 0.492~0.895)、婚姻状况(参照:已婚,丧偶OR=1.315,95%CI: 1.072~1.613)、饮酒状况(参照:从不饮酒;已戒酒OR=1.731,95%CI: 1.307~2.292;饮酒OR=1.670,95%CI: 1.329~2.098)、慢病数量(参照:0种;1种慢病OR=1.626,95%CI: 1.346~1.963;2种及以上OR=3.158,95%CI: 2.546~3.916)、抑郁(参照:不抑郁,抑郁OR=2.204,95%CI: 1.867~2.603)是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显著相关,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干预策略以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大学生自伤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和皖北两市三所高校的4 3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自伤检出率为4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低于男性大学生(OR=0.508,95%CI:0.411~0.627,P<0.001);非医学类院校自伤行为检出高于医学类院校(OR=1.612,95%CI:1.445~1.779,P<0.001);与父亲(OR=1.514,95%CI:1.168~1.961,P=0.002)、母亲(OR=1.593,95%CI:1.188~2.135,P=0.002)关系不和睦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自伤行为。学习负担重是大学生自伤的危险因素(OR=1.277,95%CI:1.061~1.538,P=0.010);对自己要求高、学习成绩好、与同学关系较好是大学生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均有P<0.05)。  结论  男性更容易发生自伤行为。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加强对男性心理情况的观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父母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增加与孩子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减少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天津市郊县居民风险态度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探寻健康教育改善路径。  方法  问卷调查宁河县和静海县6个村的1 031名16~60岁成人,采用Pearson χ2检验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风险态度对乙肝疫苗接种行为的影响。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其他变量进行控制后,调查对象的风险态度对其乙肝疫苗接种行为具有一定影响,年龄越小(OR=0.94,95%CI:0.93~0.96,P<0.001)、未婚(OR=8.24,95%CI:2.89~23.60,P<0.001)、自感健康较差(OR=1.78,95%CI:1.53~3.49,P=0.008)、正式工作者(OR=7.18,95%CI:2.29~22.54,P=0.001)、有医保(OR=8.46,95%CI:2.31~30.86,P=0.001)、风险规避(OR=1.65,95%CI:1.06~2.57,P=0.026)和风险中立者(OR=1.50,95%CI:1.03~2.17,P=0.032)更易选择接种乙肝疫苗。  结论  针对风险规避者和风险中立者,加强对乙肝疾病特征和疾病经济负担方面的健康教育,针对风险寻求者,可从乙肝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等方面加强,使其对感染乙肝的概率有更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农村老年女性腰痛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纳入60岁及以上农村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计算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10-item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10)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与抑郁症状有关的协变量,利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腰痛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1 668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7.51±5.90)岁,腰痛患病率为30.22%(95% CI:28.02% ~ 32.48%),抑郁症状患病率为46.04%(95% CI:43.63% ~ 48.47%),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10.13±7.00)。PSM 1:1匹配协变量后,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老年女性腰痛与抑郁症状有关(OR=2.901,95% CI:2.002 ~ 4.203,P < 0.001)。  结论  中国农村老年女性腰痛与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徐金燕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11):1323-1327,1337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老年人虐待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社会支持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南省长沙、株洲和湘潭农村地区抽取1 418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结果  在控制了人口基本特征变量后,虐待经历、精神虐待、照料忽视、虐待长期性与多重性每提高一个单位,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下降21.4%(OR=2.14,95% CI:1.49~2.83,P=0.001)、34.2%(OR=3.42,95% CI:1.53~4.26,P < 0.001)、17.8%(OR=1.78,95% CI:1.36~2.41,P=0.001)、25.4%(OR=2.54,95% CI:1.68~2.93,P < 0.001)和13.7%(OR=1.37,95% CI:1.15~2.37,P=0.001)。当加入社会支持变量后,虐待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系数下降了,但男性老年人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的调节效应更大。  结论  虐待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高水平社会支持可以减少虐待对女性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女同性恋(女同)人群抑郁状况,探讨影响女同人群抑郁症状发生的因素,为更好地进行女同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后续心理干预提供建议和参考。  方法  2018年7月1日―2018年12月30日,通过问卷星对女同人群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描述其抑郁状况分布,并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女同人群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56.1%的女同存在抑郁症状。研究结果显示,和与家人同住相比,与女性朋友同住(OR=0.399, 95% CI: 0.182~0.872, P=0.021)、社会支持(OR=0.953, 95% CI: 0.926~0.980, P=0.001)和心理韧性(OR=0.934, 95% CI: 0.895~0.975, P=0.002)水平高的女同更不容易抑郁;少数民族(OR=5.849, 95% CI: 1.474~23.206, P=0.012)、童年期不良经历(OR=1.317, 95% CI: 1.065~1.628, P=0.011)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中国女同人群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应关注性少数群体的心理状况,重视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提供更多精神卫生资源,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地区分布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2018年全国调查数据,以3 778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地区经济发展与老年抑郁症状及心脑血管疾病关联的城乡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地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 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5.9%,人均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与老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呈负相关(rs=-0.651,P<0.001),城市和农村人均GDP水平均与老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呈负相关(rs城市=-0.850,P<0.05;rs农村=-0.810,P<0.05),农村人均GDP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呈负相关(rs农村=-0.876,P<0.05)。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是未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探讨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卫生相关政策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2016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是4.94%、8.38%、8.71%、10.16%和11.8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1.018,95% CI:1.015~1.021,P < 0.001)、25~岁(OR=1.037,95% CI:1.033~1.041,P < 0.001)、35~岁(OR=1.143,95% CI:1.139~1.148,P < 0.001)、小学(OR=2.065,95% CI:2.044~2.087,P < 0.001)、初中(OR=3.804,95% CI:3.765~3.843,P < 0.001)、高中/职高/中专(OR=6.245,95% CI:6.179~6.311,P < 0.001)、大专/本科及以上(OR=12.305,95% CI:12.173~12.438,P < 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3 000~元(OR=1.570,95% CI:1.560~1.580,P < 0.001)、5 000~元(OR=1.897,95% CI:1.887~1.907,P < 0.001)、10 000~元(OR=1.885,95% CI:1.875~1.896,P < 0.001)及>15 000元(OR=2.097,95% CI:2.086~2.108,P < 0.001)是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农村、45~岁、55~岁及65~岁是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01)。  结论  2012-2016年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针对农村居民、男性和年龄较大者、文化程度较低者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8所小学三至五年级儿童6 298名,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简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检出阅读障碍儿童174名, 检出率为2.76%。阅读障碍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37.36%)高于非阅读障碍儿童(18.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 P < 0.01)。与非阅读障碍儿童相比, 阅读障碍儿童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升高(OR=2.65, 95% CI=1.87~3.75, P < 0.01)。母亲每天与儿童相处时间的长短也是儿童抑郁的影响因素之一, 母亲每天相处时间≥3 h儿童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相处时间 < 1 h儿童降低(3~4 h: OR=0.54, 95% CI=0.36~0.81;5~6 h: OR=0.51, 95% CI=0.34~0.78;≥7 h: OR=0.47, 95% CI=0.32~0.69, P值均 < 0.01)。  结论  阅读障碍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 增加母亲每日的陪伴时间有助于预防儿童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老年人肺炎球菌疫苗(pneumococcal vaccine,PV)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首先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BM、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涉及中国老年人PV接种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再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  相似文献   

18.
余颖  张容  李卉  刘娅  张雯  叶运莉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487-1490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家长对幼儿性相关问题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家庭性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53所乡镇幼儿园的2 801名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问或自填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幼儿性教育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  结果  家长中有过幼儿询问性相关问题的占41.63%,家长应对方式正确率为57.46%。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家庭居住地为乡镇(OR=1.46,95%CI=1.12~1.90)、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1.77,95%CI=1.38~2.28)、幼儿为非留守儿童(OR=1.32,95%CI=1.03~1.69)、认为应由父母负责幼儿性教育(OR=1.66,95%CI=1.05~2.63)和开展过家庭性教育(OR=1.60,95%CI=1.25~2.05)的家长有更高的幼儿性相关问题应对方式正确率(P值均<0.05)。  结论  四川农村地区家长对幼儿性相关问题应对方式的正确率不高。应提高农村地区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知识及重要性的认识,改善幼儿性相关问题的应对方式,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