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梁辉  卢英  吴赞华  曹湾  郭佳  李荣祝 《微创医学》2021,(1):34-37,5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运动疗法(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以及针灸、推拿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运用BTX-A注射联合ESW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患者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上肢Fugl-Meyer评定(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康复治疗相比,BTX-A联合ESW能更迅速且持久地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肢屈曲关节的活动度,减轻患者肢体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康复治疗,但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查阅和分析近几年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相关文献,总结了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进展,考虑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促进NO合成、影响神经传导过程、改变软组织的物理形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状态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的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2组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和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时,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和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肱二头肌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3)。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肱二头肌痉挛状态,且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标准的卒中患者分为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组(n=14)和对照组(n=14)。对照组仅进行理疗、手法治疗、运动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ESW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次(每周加1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强度2 bar,频率10 Hz,单次冲击2 000次)。治疗前后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和改良肌张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对下肢功能和痉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MAS和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ESWT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痉挛有积极作用,增强下肢运动功能,可推荐作为卒中后痉挛的辅助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袁经阳  周小华 《中医学报》2021,36(2):425-429
目的:探讨火针经筋疗法联合枢经推拿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LPO)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联合治疗组37例,采取火针经筋疗法联合枢经推拿法。常规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枢经推拿法。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上肢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ore,MAS)以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nalysis,FMA),治疗前后SOD和LPO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联合治疗组MAS(2.28±0.71)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17±0.85)分;联合治疗组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率为81.0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2.16%;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FMA评分(52.74±18.63)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3.26±17.58)分;两组患者治疗前SOD和L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SOD(28.62±3.54)nmol·L^-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23.93±3.17)nmol·L^-1,LPO水平(9.18±1.05)nmol·L^-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1.27±1.22)nmol·L^-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经筋疗法联合枢经推拿法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可有效降低偏瘫上肢肌张力,恢复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体内血清SOD含量,降低LPO含量,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作业疗法。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和目测类比(visual scale,VAS)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为85.71%,对照组为61.90%,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给予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上肢功能评分法(FMA)、手臂动作测试评分法(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总运动能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上肢、下肢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ARA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ARAT总评分高于对照组[(13.57±2.31)分比(8.83±2.51)分](P<0.05)。治疗后对照组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MBI总评分高于对照组[(67.71±7.37)分比(58.44±5.16)分](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航  吴石萍  简月晃  谢明 《当代医学》2021,27(31):20-23
目的 探讨体外震波碎石(ESWL)联合输尿管镜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incarcerated calculi in upper ureter,UC-UU)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UC-UU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联合组(n=25).对照组行URSL治疗,联合组采用ESWL+URS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并发症、肾功能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升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前、术后1 d,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BUN)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CRP)均明显升高,但联合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感染率、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SWL联合URSL治疗UC-UU可以提高患者结石排净率,缩短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33-136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舟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存在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5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药物、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根据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疗效标准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肩手综合征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联合肾石通丸排石疗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将12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n=59)、B(n=61)两组。两组患者均常规行ESWL治疗。A组ESWL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滴,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肾石通丸口服。ESWL后2周、4周时评估疗效。结果 2周时B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8.9%,91.5%;4周时B组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88.5%,91.5%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SWL联合肾石通丸排石疗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可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药洗剂结合体外冲击波对跟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科门诊接受治疗的跟腱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洗剂(关节扭挫伤洗剂)结合体外冲击波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体外冲击波方法治疗,2组疗程相同.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疗程结束时的VAS评分,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组内、组间比较.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疗程结束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2组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疗程结束时的VAS评分,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关节扭挫伤洗剂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炎的疗效显著,能够较快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5.
傅骏  张高岳  石兵  王文志  胡青  吕伯东 《浙江医学》2017,39(13):1057-1,060
目的探讨尿路净合剂联合物理振动排石在上尿路结石ESWL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ESWL治疗的231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尿路净合剂排石(中药组)115例、尿路净合剂联合物理振动排石(联合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石率、结石排净率、术后不良情况、治疗有效率等。结果联合组术后排石率、结石排净率均明显优于中药组(均P<0.01)。不同部位结石患者术后排净率比较,联合组肾下极、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ESWL术后排净率分别优于中药组(均P<0.05);其余部位结石患者术后排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ESWL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肉眼血尿等常见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与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8.3%,明显优于中药组的85.2%(P<0.01)。结论上尿路结石患者ESWL术后应用尿路净合剂联合物理振动排石,可明显提高术后排石率、结石排净率,缩短排石周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排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13年3月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望都县中医医院、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488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4例。在必要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痉挛程度、上肢关节运动状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网球肘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ESWO冲击波骨科治疗机治疗网球肘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以痛点为中心,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照组行按摩、药物、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后第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第8周和第12周,观察组有效率8...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171-174+179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对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机器人训练,观察组给予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第4周、训练第8周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Brunnstrom分期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后两组STEF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均呈显著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和训练第8周时的STEF评分、FMA-UE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第8周和对照组训练第8周Brunnstrom分期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第4周、第8周时的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其应用效果优于单独上肢机器人训练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系统(CSWT)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4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震波治疗组(予CSWT治疗,n=25)及对照组(不予震波治疗,n=20)。3个月为1个震波治疗周期,共行9次震波治疗。震波治疗组患者检测时间点为震波治疗前(0个月)、9次震波治疗结束时(3个月)、随访6个月时(6个月),对照组的相应检测时间点分别为入选时、随访3个月时、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分别在上述时间点行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Tcm-MIBI)及18 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核素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心肌显像检查及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检查,评估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临床随访不少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心肌再梗死率、再住院率、心肌灌注、心肌代谢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4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震波治疗组患者在3个月、6个月时的心肌灌注及代谢、NYHA心功能分级、CCS心绞痛分级、硝酸甘油用量、SAQ评分、6MWT、LVEF、MTWA均比0个月时明显改善(P<0.05),且上述指标均比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震波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无死亡、无心肌再梗死发生。结论 CSWT是一项无创、安全、有效的新型血管再生疗法,可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