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st adenocarcinoma,PDAC)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建立Nomogram预后模型。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2004年至2015年PDAC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均衡放疗、化疗基线数据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的差异;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DAC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Nomogram预后模型,其性能通过一致性指数值及决策曲线分析法(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 442例PDAC术后患者。经PSM后生存分析显示化疗(P<0.001)与放疗(P=0.003 7)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态、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大小、化疗及放疗为PDAC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建立的Nomogram预后模型在预测1年、3年及5年总生存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内部验证的一致性指数为0.722,较TNM系统一致性指数高(C-index=0.656)。DCA显示Nomogram预后模型较TNM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获益。结论:年龄、婚姻状态、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大小、化疗及放疗均为PDAC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依此建立的Nomogram较传统的AJCC TNM系统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脂蛋白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胃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22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或胃息肉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脂蛋白(HDL-C、LDL-C、ApoA1等)水平差异,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脂蛋白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前脂蛋白水平与生存的关系,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其在胃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LP(a)明显较高,HDL-C明显较低(P<0.05);胃癌患者的血清HDL-C水平与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而LDL-C则与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ApoB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DL-C水平≥1.40 mmol/L,ApoB水平≥0.90 g/L时,患者的生存期显著较长(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术前HDL-C和ApoB水平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ApoB和HDL-C水平异常,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胃癌患者术前HDL-C和ApoB等指标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评估术前XELOX(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3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前给予2疗程XELOX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根治性手术比例、手术情况、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等近期预后差异,且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远期预后差异。结果:研究组2疗程XELOX术前化疗后客观有效率为39.39%,疾病控制率为90.91%,化疗后肿瘤临床分期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03)。研究组完成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P=0.000),术中出血量(P=0.002)以及术后引流量(P=0.000)更少。术后研究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蛋白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以及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预后方面,2年随访期间研究组无病生存时间以及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复发率明显更低(P=0.005),但两组死亡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83)。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接受XELOX化疗可以有效提高根治性手术比例,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肿瘤活性,从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李从铸  许少榆  周莉  朱彦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1):1242-1244
目的: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将1995年11月~2008年12月期间,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59 例宫颈肿瘤最大径>4cm的ⅠB2~ⅡB 期宫颈癌患者分为3 组,其中术前同步放化疗组(A组)64例,术前单纯放疗组(B 组)73例,直接手术组(C 组)122 例,对比A 组和B 组术前放化疗或放疗后宫颈肿块消退情况、不良反应,以及A 组、B 组和C 组3 组术后病理分析宫颈浸润、宫旁浸润、阴道浸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生存情况分析。结果:宫颈肿块体积术前同步放化疗组术前放化疗后较术前单纯放疗组术前放疗后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同步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与术前单纯放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病理分析显示术前同步放化疗组宫颈浸润明显少于术前单纯放疗组及直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管浸润术前同步放化疗组明显少于术前单纯放疗组及直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情况分析3 组1、3、5 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同步放化疗其疗效肯定,且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幕上Ⅱ级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幕上Ⅱ级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记录每个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差异的显著性,对在单因素分析中P<0.05者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因素包括年龄、首发症状、术前KPS评分、肿瘤长径、肿瘤形态、肿瘤强化程度、病理类型、手术切除程度、术后放疗(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KPS评分、肿瘤强化程度、手术切除程度和术后放疗等因素对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影响更为显著(P值均<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术前KPS评分、肿瘤强化程度、手术切除程度和术后是否放疗等因素,是影响幕上Ⅱ级胶质瘤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均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88例。并根据其年龄将其分为A组(≤35岁)35例,B组(36~45岁)53例,对2组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对患者的预后因素中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腹腔细胞学、雌孕激素受体等7个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附件转移、腹腔细胞学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均<0.05)。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雌激素受体阴性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受体对患者预后无影响(P>0.05)。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化疗、孕激素治疗三者3年生存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接受治疗患者3年生存率为57.14%,低于接受放疗、化疗、孕激素治疗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尤其是≤35岁者,高危因素少,预后较好。对于早期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卵巢。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核心,早期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胰腺癌根治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ROC曲线结果将其分为高PLR组和低PLR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1年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ROC曲线显示,PLR预测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生存时间的最佳临界值为250.2,按此临界值,高PLR组(PLR≥250.2,40例)和低PLR组(PLR<250.2,46例);高PLR组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N分期均明显高于低PLR组(P<0.05);高PLR组中位生存时间、术后1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PLR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N分期、术前PLR与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相关(P<0.05);经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肿瘤T3-4期、肿瘤N1期、术前PLR≥250.2均是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PLR与胰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N分期均密切相关,且术前高PLR水平是影响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可作为临床上评估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年(≤35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0月至2017年12月行根治性切除的2029例Ⅰ-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首次确诊时年龄大小分为青年组(n=75)和对照组(n=1954)。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病理结果和长期生存等,采用χ2或t检验分别对比分析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青年组胃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13岁(19~35)岁,其中53.3%为女性。与对照组相比,青年组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比例更高,术前白蛋白水平更高,全身合并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而接受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的比例更高(均P<0.05)。青年组和对照组术后1、3和5年生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94.6%、60.1%、54.2%vs 89.3%、67.7%、58.1%,P=0.601)。进一步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期是影响青年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结论: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更为常见,早期发现,行根治性切除以后,接受辅助化疗等治疗,其预后与中老年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其SII数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χ2检验评价SII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显著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纳入771例患者,其中男性606例、女性165例,年龄25~81(56.91±9.546)岁。Spearme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II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呈正相关(r=0.399,P<0.001)。ROC曲线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为489.52,将771例胃癌患者分为低SII(L-SII)组(SII≤489.52)和高SII(H-SII)组(SII>489.52)。Kaplan-Meier分析显示L-SII组胃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H-SII组,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期中L-SII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H-SII组(分别为81.8% vs. 24.8%、56.5% vs. 21.2%、62.5% vs. 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3.919,95%CI:3.087~4.977,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外周血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07,95%CI:2.074~3.533,P<0.001)。再次通过ROC曲线比较SII与其他指标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能力,显示SII具有更准确的预测能力。将SII联合Alb、CEA、CA125、WBC较单独预测具有更优的预测效能(AUC=0.786)。  结论  SII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外周血SII的升高提示着更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IL-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IgA、IgM、IgG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P均<0.05),术后两组补体C3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开腹术式,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更为理想,同时可明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T1-2期N0伴有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病灶多灶性、侵及周围脂肪组织等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01月至2014年01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胸壁及锁骨上下野放疗,对照组不行放疗,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结果:随访3年,观察组的2年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年、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危乳腺癌患者中具有高危因素给予选择性行胸壁及锁骨上下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时,联合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及右美托咪定对肺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2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右美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右美组按规定速率泵注右美托咪定,TEAS组在麻醉完成后按右美组相同泵注方案给予右美静脉泵注,并在摆好手术体位后连接电针仪,持续电刺激双侧三阴交、足三里穴至手术结束。三组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案相同。观察三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肺功能、监测血清IL-6、TNF-α水平及测定血清MDA、SOD的含量。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肺功能、血清IL-6、TNF-α、MDA和SOD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组和TEAS组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肺功能各指标升高,血清IL-6、TNF-α下降,且TEAS组优于右美组(P<0.05);与对照组和右美组相比,TEAS组血清MDA水平显著下降,血清SOD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与右美组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能降低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损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3.
冯东升 《现代肿瘤医学》2019,(11):1953-195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118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58例、传统组(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ygenase-1,HO-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腹腔镜组和传统组患者的血清HO-1、TNF-α、IL-6、CRP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腹腔镜组的血清HO-1、TNF-α、IL-6、CRP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腹腔镜组和传统组患者的血清CEA、CA724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724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并发症5.17%与传统组的11.67%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的临床效果,同时具有术后恢复快、患者炎症反应程度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王静  刘颖  杨健 《现代肿瘤医学》2019,(13):2364-2368
目的:研究三维腔内后装与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近期疗效的比较。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82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现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腔内后装放疗治疗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放疗治疗6~8次后进行客观疗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以及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情况,随访2年,记录2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疗效总缓解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以及急性放射性肠炎不良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总生存率为85.71%,与对照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腔内后装较常规腔内后装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能取得更好的客观疗效,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同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根治性放疗联合双药同步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治疗FIGO Ⅱb宫颈癌的复发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及妇科收治的初治FIGO Ⅱb期宫颈癌患者,共计91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①同步放化疗组49例:根治性放疗联合双药同步化疗,3周方案连续4至6周期;②新-术-放疗组42例:先予以2至3周期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异,并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新-术-放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8%、74.6%,总生存分别为85.6%、81.8%,两组间5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43和P=0.62).同步放化疗组随访期间6例患者(12.24%)出现死亡,新-术-放疗组7例(16.67%)患者死亡,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同步放化疗组2例(4.08%)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新-术-放疗组4例(9.52%)出现复发和(或)转移,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Ⅲ-Ⅳ级近期毒副反应同步放化疗组出现3例(6.12%),新-术-放疗组出现2例(4.76%),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远期毒副反应中,无Ⅲ级及以上的慢性放射性反应发生,同步放化疗组4例(8.16%)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新-术-放疗组同样4例(9.52%)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另外2例(4.76%)患者出现下肢水肿,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肿瘤直径大于4 cm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P均<0.05).结论: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治疗FIGO Ⅱb期宫颈癌的复发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加术后辅助放疗治疗FIGO 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及远期毒性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绝经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本院9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于化疗后行常规护理干预及观察组于化疗期间行综合性护理干预,两组各47例。通过生存质量评价量表(QLQ-C30)评估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功能质量评分中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的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两组认知功能的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症状表现评分中的失眠、疼痛、恶心呕吐、疲倦、便秘、食欲下降的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两组腹泻及呼吸困难评分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化疗反应,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齐妙 《现代肿瘤医学》2020,(12):2063-2066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减少食管癌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172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72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而对于观察组,则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14 d,观察组的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狭窄、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时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91.7%,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1年、2年的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减少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减少术中出血量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asaokaⅡ期胸腺瘤患者完整手术切除后辅助放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MasaokaⅡ期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接受辅助放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单纯手术治疗,n=43)和观察组(术后接受辅助放疗,n=22).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为90.91%(20/22),对照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为86.05%(37/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观察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13.64%(3/22).结论 MasaokaⅡ期胸腺瘤患者完整手术切除后进行辅助放疗虽然不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但可以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且术后辅助放疗后,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治疗的60例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明确诊断。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0例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8.3%、8.3%、3.3%,中位生存时间为10.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ECOG评分、一线化疗疗效、化疗周期数、肝转移情况和合并慢性疾病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ECOG评分、一线化疗疗效、化疗周期数和肝转移情况对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患者年龄、ECOG评分、一线化疗疗效、化疗周期数和肝转移情况是影响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血片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5月至2017年05月在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8例胃癌术后化疗期间发生贫血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患者口服生血片治疗,两组均同期补充多糖铁复合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外周血红细胞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70.59%)(P<0.05)。观察组乏力、头晕及活动后心悸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的幅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服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Karnofsky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片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