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1-甲基色氨酸(1-methyltryptophan,1-M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通透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HUVECs分为三组,即磷酸缓冲盐溶液(p...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内毒素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单层通透性和细胞骨架变化的影响。方法HUVECs细胞株培养鉴定后随机分7组,每组5份,施以相应处理:①对照组(C组);②内毒素组:脂多糖(LPS)终浓度分别为1mg/L和10mg/L(LPS1组及LPS10组);③丙泊酚组(P4组):丙泊酚终浓度为4mg/L;④脂质溶剂组(14组):脂质溶剂体积和浓度同P4组;⑤丙泊酚+内毒素组(P4+LPS10组):丙泊酚和LPS的终浓度分别为4mg/L和10mg/L;⑥脂质溶剂+内毒素组(14+LPS10组):脂质溶剂和LPS的终浓度分别为4mg/L和10mg/L。孵育6h后测定内皮细胞单层滤过系数(Kf)和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σ)以反映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变化;荧光染色法测定内皮细胞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及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LPS作用使内皮细胞Kf增加,蛋白质σ减少(P均〈0.01),F-actin含量降低,N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尤以高浓度LPS作用更明显。P4+LPS10组可显著减少LPS引起的内皮细胞Kf和蛋白质σ的变化,抑制10mg/L LPS引起的F-actin解聚和NT蛋白增加(P均〈0.01)。而I4+LPS10组无上述保护效应。结论丙泊酚可减少LPS所致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增加,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LPS引起的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过量生成,从而稳定内皮细胞骨架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中药复方制剂处理后损伤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问黏附分子水平的变化,分析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12在龙华医院科研实验中心完成。①选择SD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复方0.4g/mL,0.8g/mL,1.6g/mL及3.2g/mL组,每组10只。以上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生理盐水、1g/L氟伐他汀、0.4g/mL,0.8g/mL。1.6g/mL及3.2g/mL中药复方(以黄芪为君,栝楼、薤白为臣)生药,2mL/(次&;#183;只),分别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②人血管内皮细胞HMEC-1与大鼠分组情况相同。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HMEC-1细胞均通过高脂血清处理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各组细胞分别应用相应组别的大鼠血清处理72h,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HMEC-1细胞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HMEC-1细胞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mRNA表达水平比较:中药复方0.4g/mL,0.8g/mL。1.6g/mL及3.2g/mE组细胞培养上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4.33&;#177;0.19,4.44&;#177;0.34,3.46&;#177;0.17,4.33&;#177;0.27,6.27&;#177;0.25)μg(P〈0.01)1,其中中药复方1.6g/mL组作用最为明显,而且显著低于西药组(4.55&;#177;0.20)μg/L(P〈0.01);以上各剂量中药同时能明显下调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水平,其中中药复方3.2g/mL组作用最为明显,而且显著低于西药组[0.63&;#177;0.12,1.03&;#177;0.12(P〈0.01)]。 结论:以黄芪为君,栝楼、薤白为臣的中药复方制剂可明显下调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mRNA表达水平,从而减少细胞间黏附及血管内皮损伤,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压力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形态和结构的影响,探讨压力增高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及在门脉高压症血管内皮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对静态培养及不同压力、不同时间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和结构观察,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形态参数的定量分析。结果施加生理范围和超生理范围的压力干预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内皮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表现为细胞形状梭形化或变为不规则形,部分细胞轮廓不清,胞核增大,大多数细胞胞浆有暗色颗粒,细胞排列紊乱,以40mm Hg 24h组最为明显。形态参数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40mm Hg压力下培养24h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面积、胞核面积和形状因子与正常组和生理压力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改变(P均<0.01)。透射电镜观察则见加压组有空泡的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组,胞质中空泡的数目也明显增多,且大小不一,细胞内的吞噬溶酶体也明显增多。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对机械压力有一S定的耐受能力,但长时间超生理范围的压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显著影响。门静脉高压症的血管内皮病变的形成与其内皮细胞长期受高压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外源性刺激引起血管屏障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是血管病理生理学尚未阐明的热点问题之一。目的:探讨炎症递质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改变的效应分子,寻找有效治疗靶点。方法:应用脂多糖刺激并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细胞单层通透性的改变。应用荧光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脂多糖刺激前后细胞中RhoA和SRF等信号分子的改变。并通过阻断实验证实RhoA-SRF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与结论:100μg/L脂多糖刺激6h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快速重构并形成大量应力纤维,细胞单层通透性明显增强。细胞中活化RhoA的表达明显增加,SRF发生明显的入核转位现象。应用特异性分子抑制剂Y27632抑制RhoA的活化后,细胞中F-actin重构现象消失,细胞单层通透性增加也受到明显抑制,SRF蛋白发生明显的出现转位。而应用LatrunculinB抑制脂多糖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应力纤维形成,对抗通透性增加,但RhoA活化未受到干扰,SRF入核现象则受到抑制。提示RhoA-SRF通路的活化介导了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重构和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特异性抑制F-actin也可以阻断脂多糖引起的血管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同时反馈抑制SRF的入核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背景:外源性刺激引起血管屏障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是血管病理生理学尚未阐明的热点问题之一。目的:探讨炎症递质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改变的效应分子,寻找有效治疗靶点。方法:应用脂多糖刺激并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细胞单层通透性的改变。应用荧光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脂多糖刺激前后细胞中RhoA和SRF等信号分子的改变。并通过阻断实验证实RhoA-SRF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与结论:100μg/L脂多糖刺激6h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快速重构并形成大量应力纤维,细胞单层通透性明显增强。细胞中活化RhoA的表达明显增加,SRF发生明显的入核转位现象。应用特异性分子抑制剂Y27632抑制RhoA的活化后,细胞中F-actin重构现象消失,细胞单层通透性增加也受到明显抑制,SRF蛋白发生明显的出现转位。而应用LatrunculinB抑制脂多糖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应力纤维形成,对抗通透性增加,但RhoA活化未受到干扰,SRF入核现象则受到抑制。提示RhoA-SRF通路的活化介导了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actin重构和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特异性抑制F-actin也可以阻断脂多糖引起的血管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同时反馈抑制SRF的入核活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诊断级超声辐照对血管内皮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声学造影剂的增强作用。方法 用连续多普勒超声辐照人脐血管内皮培养细胞 (HUVEC) ,照射条件为频率 1.9MHz,TIS 0 .8,增益 80 % ,ISATA为 80 .0 m W/ cm2 ,时间持续 6 0 s,添加或不添加声学造影剂全氟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培养液中大分子荧光素物质 FD 5 0 0进入细胞内的情况 ,用流式细胞仪计测荧光染色阳性的细胞。结果 荧光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率 :无超声辐照组或单纯添加全氟显组分别为 4 .2 %± 1.6 %和 3.0 %± 0 .9%。经超声辐照后为 2 4 .0 %± 5 .5 % ,添加全氟显辐照后显著增加至 6 6 .6 %± 4 .1% (P<0 .0 0 1)。结论 诊断级超声辐照具有增加 HUVEC膜通透性的作用 ,声学造影剂可使这种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分析内皮祖细胞对急性肺损伤兔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96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BC组,16只)、空白对照+内皮祖细胞治疗组(BC+EPC组,16只)、急性肺损伤组(ALI组,32只)、急性肺损伤+内皮祖细胞治疗组(ALI+EPC组,32只)。ALI组和ALI+EPC组兔注射乳化油酸建立模型,造模成功后0.5h,ALI-EPC组和BC+EPC组各注射约10^6个内皮祖细胞的PBS液。所有实验动物予注射乳化油酸前(哪及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后0.5h(T。)、6h(T2)、12h(T3)、24h(T4)、48h(T5)分别监测氧分压(PaO2)。ALI组和ALI+EPC组兔在T2至T5,BC组和BC+EPC组在T4至T5时间点分别处死8只兔,比较各组兔的肺湿干重比值、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LPI)、肺泡病理评分(DAD)及组织病理检查在实验前、后的变化。结果ALI+EPC组BALF蛋白含量在T2至T5时均较ALI组显著降低,氧分压、肺湿干重比值与LPI在T3至T5时与AL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DAD评分仅在T4和L时较ALI组显著降低(P均〈0.05)。而BC组与BC+EPC组各指标在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5时,ALI+EPC组病理图中炎症细胞及蛋白质渗出较Au组明显好转。结论 内皮祖细胞可以改善急性肺损伤兔肺的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中药复方制剂处理后损伤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的变化,分析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12在龙华医院科研实验中心完成。①选择SD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复方0.4g/mL,0.8g/mL,1.6g/mL及3.2g/mL组,每组10只。以上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生理盐水、1g/L氟伐他汀、0.4g/mL,0.8g/mL,1.6g/mL及3.2g/mL中药复方(以黄芪为君,栝楼、薤白为臣)生药,2mL/(次·只),分别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②人血管内皮细胞HMEC-1与大鼠分组情况相同。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HMEC-1细胞均通过高脂血清处理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各组细胞分别应用相应组别的大鼠血清处理72h,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HMEC-1细胞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HMEC-1细胞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mRNA表达水平比较:中药复方0.4g/mL,0.8g/mL,1.6g/mL及3.2g/mL组细胞培养上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4.33±0.19,4.44±0.34,3.46±0.17,4.33±0.27,6.27±0.25)μg/L(P<0.01)],其中中药复方1.6g/mL组作用最为明显,而且显著低于西药组(4.55±0.20)μg/L(P<0.01);以上各剂量中药同时能明显下调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水平,其中中药复方3.2g/mL组作用最为明显,而且显著低于西药组[0.63±0.12,1.03±0.12(P<0.01)]。结论:以黄芪为君,栝楼、薤白为臣的中药复方制剂可明显下调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mRNA表达水平,从而减少细胞间黏附及血管内皮损伤,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霉素对百草枯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二室弥散装置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培养好的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百草枯组(P组)、百草枯+红霉素组(P+E组)、正常对照组(N组),分别孵育6、12、24、36、48 h.采用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单层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变化以及内皮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N组内皮细胞通透率趋于稳定;P组随时间延长通透率升高,于36 h和48 h时显著高于N组(P<0.01和P<0.05);P+E组36 h时通透率显著低于P组,但仍高于N组(P均<0.01),至48 h时与N组无明显差异.②N组内皮细胞cAMP浓度在各时间点较为稳定;P组随时间延长cAMP浓度降低,24 h起明显低于N组(P均<0.05);P+E组随时间延长cAMP浓度升高,24 h起明显高于P组(P<0.05或P<0.01),但48 h时才显著高于N组(P<0.01).P组和P+E组内皮细胞通透率与cAMP浓度均呈明显负相关(r_1=0.913,r_2=0.648,P均<0.05).结论 红霉素能改善百草枯中毒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程度,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升高内皮细胞cAMP浓度、降低细胞通透性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 ECs)既往被认为在出生后血管新生中发挥主要作用。1997年Asahara等从外周血分离出表达CD34抗原的单个核细胞,即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EPCs是一类具有促血管生成能力的干细胞总称,尚未发现特异性免疫表型,故主要根据具有形成血管的功能鉴定。目前一般认为,EPCs来源于骨髓和外周血管壁,其中能分化为ECs者被称为内皮集落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 forming cells,ECFCs)。当组织缺血或损伤时,来自骨髓的EPCs被组织释放的损伤信号动员后进行迁移和归巢。活化的EPCs通过旁分泌作用招募更多的局部ECFCs和ECs来形成微血管,进而促进组织修复。因此,对EPCs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临床上治疗性血管新生相关研究的进行和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磁感强度磁场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方法 提取传代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BMEC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不同强度(其极面中心磁感强度分别为26mT、62.5mT、110.7mT、215.6mT)磁场组。经体外培养72h后,分别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各组细胞细胞膜改变,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法、丙二醛(MDA)法检测磁场对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磁感强度为215.6mT的磁场组细胞LDH值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细胞氧化损伤、凋亡情况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也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磁感强度26mT、62.5mT、110.7mT的磁场组细胞LDH值、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均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 结论 不同磁感强度磁场对HBMEC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不同,其中磁感强度215.6mT的磁场对HBMEC细胞膜具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对细胞氧化损伤、凋亡及形态尚无明显影响,其作用效果及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通透系数检测的实验方法。方法 分别在trans well 小室和聚碳酸酯纤维膜上构建大鼠PMVEC单层模型,用电阻抗仪和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单层汇合后,分别应用电阻抗仪监测跨内皮细胞电阻(TER),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葡聚糖法检测通透系数(Pd),用Hanks平衡液法检测通透系数(Lp);同时观察脂多糖(LPS)刺激0.5h和2h后的PMVEC通透性变化,以测量值与其相应静息状态值的比值表示。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接种后3d时已汇合成单层时TER值为(39.45±3.96)Ω.cm2,Pd值为(8.52±0.50)×10-6 cm/s;随细胞接种时间增加,TER值稳定升高,接种后4d达高峰[(49.84±3.93)Ω.cm2]。静息状态下汇合成PMVEC单层的TER值、Pd值和LP值分别为(49.84±3.93) Ω·cm2、(6.15±0.63)×10-6 cm/s和(6.80±0.62)×10-7 cm.s-l.cm H2O-l。与未刺激组比较,10 mg/L LPS刺激PMVEC 0.5 h和2h后,TER法测定的通透性均下降(0.87±0.03、0.45±0.04比1.00±0.08),Pd法和Lp法测定的通透性均增加(Pd:1.33±0.11、2.43±0.14比1.00±0.10;Lp:1.30±0.07、2.38±0.15比1.0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ER法、Pd法和Lp法均能有效检测PMVEC通透系数,倒置显微镜联合TER和Pd法所测值更加精确,从而为体外研究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提供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机械拉伸对γ-干扰素(IFN-γ)诱导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人β-防御素-3(HBD-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HBD-3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A549细胞,分别给予机械拉伸(S组),10 ng/ml IFN-γ(I组)和10.ng/ml IFN-γ+机械拉伸(IS组)3种处理,未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C组),处理的时间为2 h、4 h和6 h.拉伸由细胞FlexerceH-4000TM拉伸系统提供,拉伸的幅度为20%,速率为30次/min.处理后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BD-3 mRNA的表达;处理6 h的细胞继续培养至24 h,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BD-3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独的机械拉伸不能使HBD-3mRNA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10 ng/ml IFN-γ处理2 h、4 h和6 h后,HBD-3 mRNA表达量较之C组分别增加了(2.63±0.60),(8.02±1.63)和(12.21±2.35)倍.10 rig/ml IFN-γ+机械拉伸处理2 h、4 h和6 h后,HBD-3 mRNA表达量较之C组分别增加了(1.54±0.16),(4.37±0.87)和(6.99 4-1.32)倍,但均显著低于I组(P<0.01).6 h机械拉伸后,IS组HBD-3的表达显著少于I组(P<0.01),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械拉伸能显著抑制IFN-γ诱导肺泡上皮细胞HBD-3表达的上调,这可能是机械通气(MV)的患者易于发生VAP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脂多糖(LPS)诱导培养的肺动脉内皮细胞(BPAEC)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的BPAEC用LPS、CCK-8、CCK-8非特异性受体阻断剂丙谷胺分别或共同处理后,继续培养24小时。用流式细胞术和核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含量。结果:LPS可诱导BPAEC凋亡和坏死明显增多,培养上清中MDA含量增高;CCK-8抑制BPAEC凋亡和MDA含量的增高,此作用为CCK-8受体非特异性阻断剂丙谷胺翻转;CCK-8可抑制LPS诱导BPAEC生成ONOO^-增多;CCK-8和丙谷胺对LPS诱导的BPAEC坏死无明显影响。结论:CCK-8可抑制LPS诱导的BPAEC凋亡,此作用由其受体介导,并与CCK-8的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阿魏酸钠对缺氧诱导脑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缺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内皮素-1(ET-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皮质BMEC体外培养模型,并施加12 h缺氧条件.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和阿魏酸钠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ET-1含量,用原位杂交法测定ET-1 mRNA表达.结果:缺氧明显增加ET-1分泌[(426.13±64.80)ng/L比(160.19±32.34)ng/L,P<0.01],阿魏酸钠(100 mg/L)能够抑制缺氧诱导的ET-1释放[(240.07±42.21)ng/L,P<0.01].原位杂交显示缺氧明显增加ET-1 mRNA表达(0.21±0.04比0.06±0.02,P<0.01),此作用可为阿魏酸钠(0.13±0.02,P<0.01)所抑制.结论:阿魏酸钠能明显抑制BMEC缺氧诱导的ET-1分泌及ET-1 mRNA水平,其对缺氧诱导的ET-1表达作用发生在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鸟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激活蛋白(STING)通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调控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VECs)炎症的作用机制。 方法原代培养HPMVECs,进行脂多糖(LPS)量效实验及cGAS、STING和NLRP3抑制干预实验。(1)量效实验:以50、100、1000 ng/ml的LPS作用24 h后(分别为50 ng/ml LPS组、100 ng/ml LPS组、1000 ng/ml LPS组),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GAS、STING和NLRP3表达。(2)cGAS抑制干预实验:使用cGAS(siRNA)转染,再加入100 ng/ml的LPS处理24 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siRNA单独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TING、NLRP3,及NLRP3下游因子白介素(IL)-1β和IL-18的表达。(3)STING抑制干预实验:使用STING(siRNA)转染,再加入100 ng/ml的LPS处理24 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GAS、NLRP3,及NLRP3下游因子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4)NLRP3抑制干预实验:使用NLRP3炎性小体抑制剂MCC950预处理30 min,再加入100 ng/ml的LPS处理24 h;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GAS、STING,及NLRP3下游因子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 结果(1)量效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PMVECs中cGAS、STING、NLRP3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GAS抑制干预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刺激HPMVECs,cGA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刺激组比较,抑制cGAS时,siRNA+LPS处理组STING、NLRP3及其下游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TING抑制干预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刺激HPMVECs,STING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刺激组比较,抑制STING时,NLRP3及其下游因子IL-1β、IL-1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AS的表达水平无显著降低(P>0.05)。(4)NLRP3抑制干预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刺激HPMVECs,siRNA+LPS处理组NLRP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刺激组比较,抑制NLRP3显著降低了NLRP3下游因子白细胞IL-1β和IL-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GAS和STING的表达水平无显著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LPS刺激下,在HPMVECs中cGAS、STING、NLRP3、IL-1β和IL-1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参与调控炎症反应;(2)cGAS/STING/NLRP3信号通路顺序参与调控PMVECs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IF-1α及Claudin-5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高脂毒性对大鼠脑微血管的损伤机制。方法 (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予以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8周。(2)测定各组大鼠基础、第4周、第8周时体重及代谢指标变化。(3)8周时处死各组大鼠,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HIF-1α及Claudin-5蛋白表达情况,伊文氏蓝(EB)染色检测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结果 (1)高脂组大鼠体重由基础值(165.00±12.100)g增加至8周时的(401.30±66.827)g;对照组大鼠体重由基础值(163.00±10.100)g增加至8周时的(321.10±18.300)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脂组大鼠空腹血总胆固醇(TC)由基础值(1.576±0.138 9)mmol/L升高为8周时的(2.032±0.365 0)mmol/L,甘油三酯(TG)由基础值(0.601±0.117 2)mmol/L升高至8周时的(2.679±1.087 6)mmol/L,且显著高于相应时间点正常对照组(P<0.05)。(3)8周时高脂组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上,HIF-1α表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Claudin-5表达呈弱阳性,正常对照组大鼠Claudin-5呈强阳性表达(P<0.05)。(4)8周时高脂组大鼠E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可通过上调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下降,导致微血管病变及增加BBB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人髓性白血病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KDR和Flt-1在基因转录和蛋白质水平上的检测方法,为临床判断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用RT-PCR测定K562和HL-602种白血病细胞VEGF及其受体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分泌水平。结果 2种髓系白血病细胞均检测到VEGF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HL-60细胞同时表达Fh-1和KDR2种受体,而K562细胞仅有受体Flt-1的表达,未见受体KDR的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检出VEGF的高分泌。结论 VEGF及其受体在髓性白血病细胞表达增高,但不同细胞系VEGF受体表达有差异。VEGF及其受体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