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治疗复发难治性骨肉瘤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20例二线放化疗失败的复发难治性骨肉瘤与软组织肉瘤患者接受依维莫司治疗(10mg/次,1次/d,28d为1个治疗周期);如患者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可减量至5rag/次,1次/d。评价依维莫司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0例患者中,骨肉瘤10例,软组织肉瘤10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2例、上皮样肉瘤2例、黏液纤维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梭形细胞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依维莫司治疗后,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4例,疾病控制率为75%(15/20)。20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6d(95%可信区间:29~63d),中位生存时间为56d(95%可信区间:33~79d)。10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和10例骨肉瘤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35d和56d,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4d和140d。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80%)、胃肠反应(30%)、皮疹(25%)和乏力(25%)。结论:依维莫司治疗复发难治性骨肉瘤与软组织肉瘤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较轻,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NSAIs)耐药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4年8月10日至2016年9月20日收治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NSAIs治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46例,随机进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3例口服依维莫司10 mg/d及依西美坦2.5 mg/d;对照组23例口服依西美坦单药2.5 mg/d,分析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率(DCR)、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中位随访时间9.5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的DCR率分别为65.2%和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研究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口腔炎(65.2%)和乏力(47.8%)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5个月(95%CI=4.8~8.2)和3.5个月(95%CI=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NSAIs耐药的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不良反应可控,可显著提高DCR率及PFS。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索拉菲尼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在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检索有关索拉菲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效果,主要观察目标为总生存期,次要观察目标为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索拉非尼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生存率无显着性差异(HR=1.39,95%CI:0.71~2.74,P=0.34);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RR=0.81,95%CI:0.65~1.01,P=0.06)。随即我们根据文献类型,将研究分为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两个亚组来分析患者死亡率,发现临床试验组中肝癌术后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虽然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45),而在观察研究组中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RR=0.66,95%CI:0.51~0.87,P=0.003)。结论:对于肝癌术后患者索拉菲尼并不能提高患者总生存期,也不能降低肿瘤复发率,但亚组分析中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索拉非尼是否是原发性肝癌切除后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目前仍缺乏足够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脂质体紫杉醇进行维持治疗对中晚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7例中晚期肺鳞癌患者完成4~6周期一线治疗后,被随机分为脂质体紫杉醇单药维持治疗组29例和随访观察组28例。观察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 脂质体紫杉醇单药维持治疗组的CR、PR、SD和PD分别为0、13.8%、44.8%和41.4%,疾病控制率(DCR)为58.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5.7和2.4月,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7.3和4.9月(均P<0.05),脂质体紫杉醇治疗组的生活质量(QOL)优于观察组。结论 脂质体紫杉醇作为中晚期肺鳞癌一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治疗组患者PFS及OS,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吉非替尼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开封市中心医院肿瘤科53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常规分割每次2 Gy,每日1次,每周5次,总量DT:60 Gy/30 f,同期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对照组24例,单纯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62.07%,对照组有效率(RR)33.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23个月,对照组中位PFS 9个月,中位OS 18个月,两组间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放疗相关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3),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P=0.74、P=0.71)。结论:放疗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有效率及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总生存期略长,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海啸  王琦  洪云飞 《癌症进展》2022,(12):1267-1270+1274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对骨肉瘤(OS)患者免疫靶向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72例OS患者,均采用α-干扰素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12周,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TSGF、MIF水平,比较无效组和有效组OS患者的基线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S患者免疫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TSGF、MI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OS患者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12周结束时,OS患者的血清TSGF、MI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7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53例(73.61%),治疗无效19例(26.39%)。无效组OS患者治疗前碱性磷酸酶(ALP)、TSGF、MIF水平均明显高于有效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ALP、TSGF、MIF水平均是OS患者免疫靶向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SGF、MIF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OS患者免疫靶向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含吡柔比星(THP)化疗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NH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含THP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美罗华治疗,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脱氢酶(LDH)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肿瘤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EORTC QLQ-C30)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0%(P<0.05);治疗组的中位PFS为6.6个月,对照组为3.5个月(2~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中位OS为1.5年,对照组为0.9年,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VEGF、LDH、β2-M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含THP化疗方案治疗NHL抗肿瘤效果显著,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接受单纯化疗的8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组。Ⅰ~ⅢA期为早期,Ⅳ期为晚期。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病理类型、KPS评分、临床分期、是否手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小板、血红蛋白、治疗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对于未取得中位OS或PFS组用平均OS或PFS表示。   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47%、36%(P < 0.05),2年OS率分别为71%、4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4、12个月(P < 0.05),中位OS分别为48、18个月(P=0.001)。早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中位PFS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74% vs. 58%,P=0.138;57个月vs. 45个月,P=0.093),联合治疗组2年OS率及中位OS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92% vs. 72%,P < 0.05;73个月vs. 53个月,P < 0.05)。晚期患者中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2年PFS率分别为13%、5%(P < 0.001),2年OS率分别为42%、3%(P < 0.001),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3、6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24、10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CIK治疗周期数是联合治疗组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延长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并延长晚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改善肺癌患者预后。CIK细胞治疗多于7个周期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树突状细胞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治疗情况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120例含铂方案化疗4~6个周期后疾病稳定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55),仅研究组化疗后接受DC/CIK维持治疗。对两组进行生存随访并比较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中位PFS为5.0个月,高于对照组的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中位OS为8.5个月,与对照组(8.0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获不同疗效亚组中位PFS和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热、乏力和关节酸痛,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维持治疗可延长化疗后疾病稳定晚期NSCLC患者的进展时间,且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索拉菲尼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实施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治疗)与对照组(实施单一TACE治疗)2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RR率为60.00%,DCR率为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67%、56.67% (P <0.05);治疗前2组bFGF、VEG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FGF、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皮疹、高血压以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对症治疗后均得以快速好转.结论 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的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均为可耐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LAG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MEA方案(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在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在难治性AML患者中应用两种方案的优劣性,为RR-AML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RR-AML患者,比较CLAG组(n=20)和MEA组(n=24)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种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一步比较CLAG方案和MEA方案在治疗20例难治性AML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结果:CLAG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40.0 %(8/20)高于MEA组29.2 %(7/24),但是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104,P=0.766);CLAG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优于MEA组,并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6.834,P=0.004;χ2=6.883,P=0.001);CLAG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MEA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6,P=0.033),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亦高于ME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AML患者CLAG方案治疗的中位OS、PFS均优于MEA方案治疗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820;χ2=0.463,P=1.000)。结论:CLAG方案可作为RR-AML患者一线挽救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可控,以期再次达到CR,获得造血干细胞移植机会。  相似文献   

12.
童斯浩  汪超 《现代肿瘤医学》2022,(16):2956-2960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对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20年0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生活质量(EORTC-QLQ-C30)评分、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ORR为34.55%,DCR为63.64%,均高于对照组的14.55%和30.91%(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和OS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蛋白尿和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对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疗效较好,可延伸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但对于血压控制不佳和合并肾功能障碍的晚期胃癌患者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多西他赛再挑战治疗一线多西他赛治疗有效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疗效,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终点为第一序列多西他赛化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SA PFS)和多西他赛再挑战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Rechallenge PSA PFS)以及mCRPC患者总生存期(OS)。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患者PSA PFS、Rechallenge PSA PFS和OS相关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2.73(13.27~98.56)月,30例(25%)患者仍存活。中位PSA PFS 13.89(7.67~39.00)月,中位Rechallenge PSA PFS 5.29(1.25~20.00)月,中位OS 27.13(12.40~60.50)月。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第一序列多西他赛化疗与多西他赛再挑战之间的治疗间歇期(>6月vs.≤6月)与患者的PSA PFS显著相关,对多西他赛再挑战治疗反应性(获得部分反应vs.未获得部分反应)与Rechallenge PSA PFS显著相关,mCRPC患者就诊时基础血清PSA值及对多西他赛再挑战治疗反应性(获得部分反应vs.未获得部分反应)与OS显著相关。结论 多西他赛在一线使用多西他赛有效的mCRPC患者中再次使用疗效尚可,可作为此类患者后期治疗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靶点抗原肽自体免疫细胞技术(multiple antigen stimulating cellular therapy, MASCITM)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南方医院感染内科暨肝病中心收治的66例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按是否联合MASCITM治疗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和单纯TACE组(34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联合治疗组0.5、1、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8.8%、37.5%和25.0%,单纯TACE组分别为50%、11.8%和2.9%,两组中位PFS分别为9.5和5.5个月(P<0.01)。联合治疗组0.5、1、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1.3%、65.6%和406%,单纯TACE组分别为91.2%、47.1%和23.5%,两组中位OS分别为19.5个月和10.5个月(P<0.05)。是否接受MASCITM治疗、肝门静脉侵犯、治疗前AFP水平、ECOG评分是影响HCC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是否接受MASCITM治疗、肝门静脉侵犯、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ASCITM联合TACE治疗可提高HCC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延长PFS和O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8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索拉菲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AFP和Child-Pugh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且均经对症处理好转。结论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会明显增加治疗中不良反应,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DC、CIK共培养细胞(DC-CIK)联合索拉菲尼(sorafenib)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体内外杀伤效应。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细胞因子促进DC及CIK细胞成熟并混合共培养。CCK8试剂盒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联合索拉菲尼对BEL-740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Annexin V-FITC试剂盒检测两者联合对肝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用肝癌细胞BEL-7402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索拉菲尼组、DC-CIK组、DC-CIK+索拉菲尼组,观察它们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联合组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及诱导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各单独治疗组,联合组杀伤率高达(75.24±1.91)%,是DC-CIK组的1.8倍,是索拉菲尼单药组的2.1倍(P<0.01);联合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率达(78.32±2.54)%,与单独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表明,DC-CIK+索拉菲尼组可明显抑制裸鼠BEL-7402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为(83.37±0.16)%,与单独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CIK共培养细胞联合索拉菲尼在体内、外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分子靶向治疗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可能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克唑替尼和化疗在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克唑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卡氏(KPS)生存质量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FS及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PFS及O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化疗法相比,克唑替尼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疗效更佳,可延长患者的PFS及OS,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不同服药方案法治疗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57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标准组31例患者采用替莫唑胺剂量为150~200 mg/(m2·d),一日一次,连用5天,每28天为一个周期;对照组26例患者应用替莫唑胺剂量为75~100 mg/(m2·d),一日一次,连用21天,每28天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估两组之间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随访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标准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肿瘤完全缓解3例(9.67%),部分缓解11例(35.48%),稳定12例(38.70%),进展5例(16.13%),疾病控制率为83.87%;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例(7.69%)、9例(34.62%)、11例(42.31%)、4例(15.38%)及疾病控制率为84.62%,两组完全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随访结果表明,标准组31例PFS为2~14个月,中位PFS为8个月,OS为4~21个月,中位OS为13个月;对照组26例患者PFS为3~12个月,中位PFS为7个月,OS为5~19个月,中位OS为12个月。两组PFS及OS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损害为主,但两组之间比较骨髓抑制有差异。结论:替莫唑胺不同服药方案治疗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患者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两种方案对患者的远期生存影响无明显差异,其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HI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去甲氧柔红霉素)和FLAG方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分别采用DAC+HIA方案(观察组,n=17)和FLAG方案(对照组,n=33)作为诱导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计算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RR)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64.7%,高于对照组的33.3%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76.5%和60.6% (P>0.05)。观察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与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均未达,死亡率和复发率为35.3%和18.2%;对照组的中位OS和中位RFS为654 d和612 d,死亡率和复发率为42.4%和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结论DAC联合HIA方案作为首选治疗复发难治性AML与FLAG方案总体疗效相当,且完全缓解率更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47例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仅实施保肢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年、3年时间随访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死亡率,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近远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