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1988-1992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1988-1992年期间,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国500多所医院孕28周至产后7天的4349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国5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城乡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发生率为14.9/万,女性发生率为11.7/万,差异有显著性,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性别比为1.3:1。三类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各自的发生率为:唇裂合并腭裂:7.8/万,单纯性唇裂:3.8/万,单纯性腭裂:1.8/万。结论:我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变化趋势,城乡无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唇裂合并腭裂为最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2.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是一种多基因易感性疾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对NSCL/P发生的影响是理解该病发病机制的关键之一.近年来,陆续出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唇腭裂发生的影响研究,所涉及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吸烟、饮酒、孕期维生素补充、家族史、种族、孕期药物使用等环境因素以及TGFα、TGFβ3、TGFβ2,MSX1、CYP1A1、GST、NAT、MTHFR、BCL3、RARA、EPHX1等基因.本文分别从环境-基因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两方面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与孕早期环境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12例nsCL/P患者作为病例组,221例外伤病人和骨折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通过面对面询问433例研究对象的父母亲获取问卷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环境危险因素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父亲和母亲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37.7%,27.4%)明显低于对照组(60.6%,57.0%);病例组父亲和母亲为农民的比例(77.4%,77.8%)明显高于对照组(52.5%,52.5%);在调整了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影响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早期被动吸烟(OR=1.643)、母亲孕早期感染史(OR=2.741)、父亲知晓怀孕前饮酒(OR=1.793)明显增加nsCL/P的发病风险。结论怀孕夫妇在孕早期应避免烟酒等不良嗜好并注意防止感染的发生,以减少后代患唇腭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儿为病例组,另设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在不同孕母年龄和不同孕母学历、不同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学历低、孕早期饮酒、被动吸烟、孕早期精神压力大和家族史是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的危险因素,孕早期补充叶酸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影响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的因素较多,需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14-2016年河南省SFTS疫情监测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FTS病例分布特征,采用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PHGIS)1.7.0软件绘制SFTS空间分布图。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4-2016年河南省共报告SFTS病例2 781例,死亡34例,平均病死率为1.22%。不同年份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FTS病例主要集中在4-10月,占病例总数的96.66%,5月为发病高峰。春、夏、秋季发病多于冬季。病例分布在8个地市26个县(区)。病例主要集中在豫南地区,信阳市发病最多,占全省病例总数的97.59%,其年均发病率为17.22/10万,高于全省平均发病率(0.98/10万)水平(P<0.01)。6个县(区)有死亡病例报告,占病例报告县(区)总数的23.08%。河南省SFTS存在局部空间区域高度聚集和个别县(区)散在发生两种发病模式。河南省报告SFTS病例的县(区)数逐年增多,疫区范围不断扩大,呈现由南向北逐渐扩散趋势。结论 河南省SFTS发病具有时间上的季节性和空间上的高度聚集性特征,应针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病趋势,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011-2016年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1-2016年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以及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江苏省累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1 733例。年均发病率为0.36/10万,男女性别比为1:0.30;40~岁和5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78.71%),家务及待业构成比逐年上升(χ趋势2=4.446,P=0.035);全年疫情呈现双峰分布,最高峰出现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1月,次高峰出现在每年的4~6月。时空扫描发现在区县尺度上有时空聚集性,根据总病例分布探测到5个时空聚类区域。结论 21世纪以来,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时有抬头,全省各地区地区流行强度不同,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在高发地区应持续做好控制工作,预防出现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麻疹病例时空分布和空间聚集性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系统2001-2016年全国麻疹病例数据,人口学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运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01-2016年全国共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 palate,NSCL/P)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筛选可能存在的保护因素,为临床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n=76)来源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菏泽市立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口腔科进行唇腭裂矫正手术的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儿;对照组(n=76)来源于同一医疗机构门诊或病房,符合配对条件的非唇腭裂儿童。对病例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父母进行42项可能导致发生唇腭裂因素的问卷调查,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首先对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筛选的变量结合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及可能存在的保护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作对照分析,进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包括:母亲孕期感染史(P=0.010)、家族唇腭裂遗传史(P=0.009)、母亲孕期饮食是否规律(P=0.007)、胎次(P=0.004)、母亲孕期异常情绪史(P=0.000)、父亲学历(P=0.000)。结论母亲孕期情绪异常、胎次增加、母亲孕期饮食不规律、家族唇腭裂遗传病史、母亲孕期感染史,是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的促进因素;父亲学历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0-2016年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今后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的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的方法对2010-2016年山东省HFRS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描述其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情况。结果 2010-2016年山东省HFRS共发病9 114例,年龄分布以30~70岁组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63∶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发病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发病率先增后减,形成了一次流行周期,发病高峰在2013年(1.87/10万)。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山东省HFRS的高发聚集区由鲁东南地区集中后向鲁中地区扩散,聚集时间主要集中在2011年末至2015年上半年,2016年发病和高发聚集情况均有所下降。结论 2010-2016年山东省HFRS存在流行和聚集情况,重点防控地区在鲁中和鲁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患者与正常人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探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在此症的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分别收集12个NSCL/P患者和12个正常人对照组的尿液样品。采用NMR分析NSCL/P患者尿液代谢特征,测定1 H-NMR图谱,进而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处理NMR数据,研究NSCL/P组和正常对照组尿液中的代谢物差异,获得NSCL/P患者的特异性代谢标志物。结果:NSCL/P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尿液代谢产物存在明显差别。结论:采用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能较好地反映NSCL/P患者尿液的代谢变化,获得相应的特征代谢物,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青海省结核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趋势,探究其分布的聚集性和发病热点,为青海省结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空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ArcGIS 10.2,对青海省2011-2015年结核发病资料进行专题地图输出、空间自相关分析、高/低聚类分析、热点分析和Kriging插值预测。结果 青海省结核病5年平均登记发病率地理分布图显示:发病率高的县是曲麻莱、玛多县、杂多县、久治县,低发病率主要分布在格尔木市、乌兰县、平安县、湟中县、互助县。青海省结核病高发病率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都有趋势存在,结果与结核地区分布图相符合。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oran's I指数为0.32,Z=7.22,P=0.001;高/低聚类分析显示:Getis Gi系数为-0.13,Z=-2.00,P=0.045;热点分析显示:青海省结核病发病的热点集中在杂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达日县、玛沁县、班玛县。结论 2011-2015年青海省结核病地理分布呈现不均衡分布,全省结核病疫情分布呈现正空间自相关,主要以"低-低"模型聚集,并存在发病热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制订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GeoDA1.8.16软件,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2014-2016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0 630例,发病率由2.91/10万(2 845例)上升到4.03/10万(4 0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9/10万。经趋势χ2检验,年度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72.87,P<0.001)。疫情流行范围已波及到136个县(市、区)。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分别为0.323、0.300、0.179,且均呈空间正相关(均有P<0.05),表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逐年降低(均有P<0.05)。说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全局空间聚集性呈下降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与高发病率地区空间分布一致;东部沿海地区则表现为"低-低"聚集。结论 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布病发病率水平并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和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05-2012年南昌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特征,为当地乙肝防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2005-2012年南昌市乙肝疫情报告数据,以疫情信息中的现住详细地址和诊断日期分别作为地理和时间变量,建立具有时空属性的数据库,通过SaTScan 9.1.1软件分析南昌市乙肝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回顾性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05-2012年南昌市乙肝的发病不是随机的,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特征.研究期间,进贤县均属于一类聚集区;西湖区在2006、2011、2012三个年度均为二类聚集区,其他区县在个别年度也有时空聚集现象.结论 南昌市2005-2012年乙肝的发病分布存在一定的时空聚集性,当地卫生机构应给予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中国地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时空聚集模式和时空传播特点。方法 利用整理好的疫情病例数据,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及时空扫描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各月疫情的时空分布特点、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时空聚集模式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期间每年的冬春季为疫情流行的相对高峰期,疫情高发区域集中于中国东部及东南沿海一带地区(如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及上海),疫情的空间分布格局经历了初始于中国东部局部地区——沿中国东部向东南沿海地区蔓延——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及西部地区扩散的过程;2013年4月探测到一个最有可能的疫情时空聚集(P<0.001)及一个次要的疫情时空聚集(P=0.029),此外2014年1月、2014年2月及2014年4月各发现一个最有可能的疫情时空聚集(均有P<0.05)。结论 由于中国地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空间分布格局与时空聚集模式之间的差异性,疫情的传播呈现出总体扩张但局部聚集的不平衡的特性,同时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相关部门应根据疫情传播特点科学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2010-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及相邻8省人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和热点地区,为探索区域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调整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NNIDS)所获监测数据,对2010-2014年内蒙古及相邻省份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ArcGIS 10.3软件绘制疾病地图,通过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时空聚集性特征。结果 5年间此区域有布鲁氏菌病病例报告的区、县比例由66.56%(611/918)上升至90.63%(832/918)。2010年此区域报告发病率为10.28/10万,2014年为12.62/10万,年均增长率为5.27%。发病呈季节性,流行高峰期为3~7月。91.90%的报告病例处于25~64岁年龄段。报告病例的性别比为2.91:1,农、牧民共占89.60%。5年间共探测到43个时空聚集群,集中发生在1~8月,集中在高发区、县,位置相对稳定,由内蒙古中部逐渐向外扩散。结论 2010-2014年间内蒙古及相邻8省布鲁氏菌病疫情整体呈加重态势,存在时空聚集群,热点地区相对稳定并由内蒙古中部向外扩散,应考虑建立布鲁氏菌病暴发事件预警机制,并在热点地区增加防控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3―2018年中山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发病的时空聚集性,为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中山市2013―2018年HFMD流行病学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实现时空聚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2013―2018年中山市共报告HFMD病例97 214例,年均发病率为493.40/10万。发病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38%,时间上呈现双峰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6年HFMD发病存在空间正相关。逐年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13―2018年之间均存在高风险聚集区域,主要是位于中心城区西侧的市郊边缘乡镇,聚集时段与发病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2013―2018年中山市HFMD发病存在一定的时空聚集性,在春夏、夏秋交替之际聚集程度更高,今后的防控工作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陕西省猩红热的流行特征,并预测其发病趋势,为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0-2016年陕西省猩红热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对2017-2018年猩红热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陕西省2010-2016年猩红热的发病呈整体上升趋势,共报告病例10 881人,年平均发病率为4.13/10万;男女发病率比为1.52 ∶1;3~7岁组学龄前儿童占发病总数72.3%,尤以5岁组儿童发病数最高;关中地区年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陕南、陕北地区,其中西安市发病数最多,年平均发病率最高;发病高峰为4~6月份和11月~次年1月份;ARIMA模型预测发现2017-2018年陕西省猩红热仍呈现较高发病水平。结论 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陕西省猩红热发病的高危场所,幼托儿童、小学生和散居儿童应作为重点防控对象;2017-2018年仍是陕西省猩红热的高流行期,应继续做好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建立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数据库,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三维趋势分析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应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布病报告发病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在东西方向上呈微弱的"U"形分布;乙脑报告发病率由南向北显著下降,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中、西部地区;HFRS报告发病率东西部地区差异不明显,南部地区略高于北部地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布病主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19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4-2015年,次要聚集区位于河西地区,包含4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乙脑聚集区位于中部、东南部地区,包含32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HFRS主要聚集区位于定西市岷县,聚集时间为2018年,次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8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8年。结论 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重点地区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甘肃省0~6岁儿童伤害发生特征,为儿童伤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因伤害在哨点医院就诊的儿童伤害病例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共收集0~6岁儿童伤害病例7 054例,男女童性别比为1.5∶1。伤害发生前3位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42.2%)、烧烫伤(31.5%)及钝器伤(7.2%)。78.7%的儿童伤害发生在家中。伤害部位主要为头部(41.9%)、上肢(24.6%)和下肢(13.6%)。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8.9%)。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为主(75.6%)。结论  0~6岁儿童伤害病例以男童居多,以跌倒/坠落为主要伤害原因,伤害多发生在家中,头部是儿童伤害的主要受伤部位。应根据0~6岁儿童伤害发生特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