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N)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文资料库,以及MEDLINE、EMBASE、BIOSIS previews和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发表时间为1985-01-2011-01,文献语种为英文和中文;以"胃癌、胃肿瘤、进展期、热灌注化疗和胃癌根治术"为检索词,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12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综合,以胃癌根治术后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为治疗组,以仅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的RR作为结局变量,分析腹腔热灌注化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结果:入选12篇文献,共2 307例患者,其中治疗组991例,对照组1 316例,合计RR=1.42,95%CI:1.30~1.55,胃癌根治术后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组患者比仅行胃癌根治术的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1.42倍,敏感性分析证实本结论较为可靠。现有资料出现的潜在安全性问题较小,胃癌根治术后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仅行胃癌根治术的对照组均为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两组死亡率均为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结论:进展期胃癌围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临床疗效及影响胃癌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R0根治术进展期胃癌患者255例.分为3组,即A组(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B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3支)、C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6支),观察并分析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术后3年、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应用6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术后5年生存率要高于应用3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三组在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术后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病理N分期、病理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清扫淋巴结阳性数.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腹腔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温热化疗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温热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腹腔温热化疗组(以下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中行腹腔温热化疗,对照组术后常规静脉途径化疗。对术后患者随诊,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腹腔复发率。结果: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82%、45%;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8%、3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腹腔复发率为6%;对照组腹腔复发率2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毒副作用无关差异。结论:术中温热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生存率,预防腹腔复发,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腹腔注射沙培林联合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IPHHOI)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胃癌患者40例(实验组)术前腹腔注射沙培林联合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IPHHOI);39例(对照组)单纯手术.随访3年生存率及预后.结果:试验组3年生存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69.02%(P<0.05);其中由于淋巴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而造成的死亡率明显下降(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采用沙培林联合腹腔内低渗温热化疗,可预防术后淋巴结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的发生,提高术后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进展期胃癌及大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癌及大肠癌术后早期腹腔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991年1月~1995年12月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96例进展期胃癌及大肠癌病人,按年限分成腹腔化疗组(180例,1993年1月~1995年12月)和静脉化疗组(116例,1991年1月~1992年12月).两组均采用FDM方案,药量及液体量均相同.结果腹腔化疗组与静脉化疗组相比,术后早期局部复发率(5/116),X2=6.43,P<0.01,肝转移率(2/116),X2=7.24,P<0.01.3年生存率(64.3%,42.0%),x2=12.64,P<0.01.3年以上无瘤存活例数分别为42例及16例,X2=5.36,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及大肠癌根治性术后腹腔化疗可显著降低早期局部复发及肝转移,近期疗效和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6.
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化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分析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连续腹腔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002-03-2007-03胃癌根治术后的69例进展期患者,早期用腹腔化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行静脉化疗的61例患者作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腹腔化疗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9.86%、79.71%和65.22%,静脉化疗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7.05%、68.85%和59.01%。而连续腹腔化疗组不良反应(除腹痛、腹胀外)及复发率均低于静脉化疗组。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简单实用、安全、全身毒副反应小,可有效预防腹腔内复发和转移,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胃癌根治术中腹腔温热化疗结合MMC-CH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腹腔温热低渗化疗结合术后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C(MMC-CH)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2例进展期胃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手术结束前43℃蒸馏水恒温腹腔滞留15min关腹,上腹腔置化疗管,一周后活性碳(CH)375mg 丝裂霉素C50mg 37℃生理盐水100ml混悬液通过预置化疗管缓慢注入腹腔内。对照组:手术结束前43℃蒸馏水恒温腹腔滞留15min吸出关腹。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个月、1个月全身静脉化疗。全部病例均采取D2胃癌根治性手术。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24%,43.46%和43.46%,35.58%;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2.64±6.2个月,36.26±5.4个月;实验组较对照组3、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提高5.78%和7.88%(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腹腔温热低渗化疗结合MMC-CH术后腹腔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生存率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加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至 2018年2月。两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篇文献,共1 340例患者,包括加速康复外科组669例,对照组671例。相较于对照组,加速康复外科术后首次排气时间[SMD=-1.38,95%CI(-1.89,-0.87),P<0.000 01]、首次排便时间[SMD=-1.62,95%CI(-2.62,-0.63),P=0.001]缩短;住院时间[WMD=-2.26,95%CI(-2.67,-1.84),P<0.000 01]、住院费用[SMD=-0.65,95%CI(-1.04,-0.26),P=0.001]减少;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OR=0.65,95%CI(0.46,0.93),P=0.02]。但再入院[RR=1.01,95%CI(0.24~4.36),P=0.99]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在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评估术前XELOX(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3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前给予2疗程XELOX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根治性手术比例、手术情况、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等近期预后差异,且所有患者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远期预后差异。结果:研究组2疗程XELOX术前化疗后客观有效率为39.39%,疾病控制率为90.91%,化疗后肿瘤临床分期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03)。研究组完成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P=0.000),术中出血量(P=0.002)以及术后引流量(P=0.000)更少。术后研究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蛋白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以及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水平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预后方面,2年随访期间研究组无病生存时间以及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复发率明显更低(P=0.005),但两组死亡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83)。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接受XELOX化疗可以有效提高根治性手术比例,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肿瘤活性,从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行胃癌根治术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复发分组为早期复发组(60例)与无复发组(30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将60例术后复发患者分组为甲乙丙3组,各20例,分别采用再次手术、姑息治疗及未手术治疗,统计3组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早期复发影响因素为瘤体直径和TNM分期、T分期、N分期、术后化疗、新辅助化疗及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P<0.05;经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复发高危因素为N分期与TNM分期,且新辅助化疗为患者术后保护因素,P<0.05.经再次治疗发现,其中甲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乙、丙组,P<0.05,而乙组略高于丙组,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主要为N分期与TNM分期,积极采取新辅助化疗及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可以减少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的38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按是否加用腹腔灌注化疗分为两组,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组194例,单纯术后辅助化疗为对照组194例,计算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388例患者1年、3年、5 年总生存(OS)率为95.0%、65.3%、53.0%,1、3、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9.0%、53.0%、44.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淋巴结状况N、R0/R1切除术、静脉化疗周期数、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是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状况N、R0/R1切除术、是否联合腹腔灌注化疗对OS及DF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结状况N、R0/R1切除术以及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为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判断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化疗案提供了有力依据。强调早诊早治,施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是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高龄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及对患者生存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2012年10月到2016年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胃癌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式差异分为腹腔镜组(n=54)和开腹组(n=54)。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术后30天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两组术前一般特征及术后病理学特征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更少(69.6±44.6 vs 234.1±110.5,P=0.000;27.8% vs 53.7%,P=0.006),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早(3.0±1.1 vs 3.8±1.1,P=0.000),且术后住院时间短(7.4±3.4 vs 9.3±4.0,P=0.011)。开腹组术后30天内非腹部并发症发生率更高(29.6% vs 9.3%,P=0.007),但两组腹部并发症(18.5% vs 11.1%,P=0.302)和严重并发症比较(7.4% vs 1.9%,P=0.206)未见统计学差异。腹腔镜组1年、2年及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7.6%、80.1%及58.6%,开腹组1年、2年及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8%、68.9%和54.3%,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高龄胃癌患者安全可行,且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患者术后远期生存情况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3.
腹膜播散型胃癌术后腹腔化疗2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膜播散型胃癌姑息性胃切除后腹腔化疗的价值。方法21例腹膜播散型胃癌姑息性胃切除后腹腔内5FU1g化疗,每天一次连用5天为1疗程,每月重复,6个疗程后结束化疗。并与15例腹膜播散型胃癌姑息性胃切除后静脉化疗相比较。结果腹腔化疗组无明显毒副反应,术后一年、二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7%、471%,对照组生存率为565%、143%。治疗组的一年、二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化疗毒副反应少,是腹膜播散胃癌姑息性胃切除后较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优缺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Cochrane Database、OVID Medline、Springer Link、EBSCO数据库,筛选观察组为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用药,对照组为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试验。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18年3月31日,同时手工查阅检索相似文献及参考文献。以上资料均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结果以HR或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观察组850例和对照组7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疗效方面,总生存期、1年生存率及半年生存率方面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用药与吉西他滨单独用药无明显区别[HR总生存期=0.97,95%CI为(0.83,1.12),P=0.65>0.05;OR1年生存率=1.02,95%CI为(0.76,1.38),P=0.89>0.05;OR半年生存率=1.12,95%CI为(0.77,1.64),P=0.56>0.05];而客观缓解率(ORR)则具有边缘性统计意义[OR客观缓解率=1.54,95%CI为(1.00,2.37),P=0.05];毒副反应方面,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用药的毒副作用明显高于吉西他滨单独用药[OR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1.70,95%CI为(1.27,2.27),P=0.000 4<0.05;OR3/4度血小板减少=1.96,95%CI为(1.55,2.49),P<0.000 01;OR胃肠道毒副作用=2.98,95%CI为(1.95,4.55),P<0.000 01]。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胰腺癌虽然在ORR中能使患者受益,但不能使患者获得比单用吉西他滨更好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反而使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加剧。因此,临床上不应提倡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用药作为一线临床用药,应选用更加合理有效的化疗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姜爱民  程宇 《现代肿瘤医学》2020,(20):3555-3560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PD-1/PD-L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提取数据并进行核对,利用RevMan5.3软件的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风险评估,并应用该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 945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PD-1/PD-L1抑制剂在总生存期[HR=0.66,95%CI(0.61,0.72),P<0.000 01]、无进展生存期[HR=0.72,95%CI(0.59,0.87),P=0.000 7]、总有效率[OR=1.91,95%CI(1.31,2.78),P=0.000 7]方面均高于化疗对照组;任何级别不良反应事件[OR=0.32,95%CI(0.25,0.40),P<0.000 01]和3、4、5级不良反应事件[OR=0.23,95%CI(0.13,0.43),P<0.000 01]低于化疗对照组。结论:在中晚期NSCLC的治疗中,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均优于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胃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记录2组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而对照组为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IL-6表达分别为(33.32±16.06) ng/ml和(76.58±16.44) ng/ml,都明显低于术前的(174.90±12.24) ng/ml和(175.38±11.05) ng/ml,观察组术后IL-6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32±3.81)个月和(14.20±4.10)个月,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4.221,P<0.05).结论 胃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应用并不会增加手术复杂度,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延长生存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