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入组7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然后根据 SDS、SAS 评分评估2组处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根据 QOL 评分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 SDS、SAS、QOL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干预后 SDS、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观察组干预后 QO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必要的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尿流改道术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质量、抑郁焦虑状态和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0年0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拟行膀胱癌根治术的132例患者,根据尿流改道术式分为A组(n=68)和B组(n=64),A组患者给予原位新膀胱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非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术后恢复质量、术后抑郁焦虑情况和血清5-HT、NE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延长,术后恢复质量更高(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24 h、术后3个月的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分、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评分明显升高,血清5-HT、NE水平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出院前24 h、术后3个月的BDI评分、BAI评分明显低于B组,血清5-HT、NE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原位新膀胱术与非原位尿流改道术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和血清5-HT、NE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术后恢复质量较高,可缓解术后抑郁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对待手术的心理特征,探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因恶性肿瘤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进行传统心理护理,干预组(30例)则从患者入院后以及手术前后均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结果评价护理结果。结果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心理干预后评分显著降低(P <0.05),而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前后评分没有发生有意义的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强化心理行为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癌魔的信心与勇气,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入组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同时用SDS、SAS量表评价2组处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用QOL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处理前,2组SDS、SAS、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处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罗霞  杨露 《现代肿瘤医学》2019,(22):3982-3985
目的:探讨放疗前后规范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头颈部肿瘤科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4 h、出院前24 h、出院后3个月负性情绪的得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前24 h心理状态总得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焦虑、抑郁、愤怒、总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这为临床中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膜瘤相关蛋白(MAC30)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1年9月到2016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MAC30阳性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积极地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两组护理前肩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护理后,在肩关节的活动度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评分为(14.39±2.22)分和(19.30±3.19)分,都明显低于护理前的(31.28±4.29)分和(32.00±3.89)分(P<0.05),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的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疼痛、身体形象、未来前景等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MAC30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心理状况,从而有利于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程会芳  齐宇  郭亚男 《癌症进展》2021,19(11):1168-1171
目的 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食管癌患者,依据干预方式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管留置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24%,低于对照组的44.90%(P﹤0.05).结论 结构式心理干预可促进食管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负性情绪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心理问题和主要照顾者心理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规范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进行每周一次的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规范的抗肿瘤治疗。使用TDL生活质量测定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在心理干预前、干预8周后对两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分别进行2次问卷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对计划治疗的完成情况。应用SPSS 12.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结果 干预组患者能完成预计治疗的人数比为51例,对照组为38例,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的TDL生活质量测定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癌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加入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能提高癌症患者的依从性,能提高癌症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且患者心理问题和主要照顾者心理问题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干预在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50例老年肺癌患者分为A组(n=77,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干预)和B组(n=73,常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修订焦虑自评量表中文版(SAS-CR)、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共性模块(FACT-G)]、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出院时满意度。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SAS-CR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A组患者SAS-CR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ACT-G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A组患者FACT-G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出院时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操作技能、出院指导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老年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在缓解伴有抑郁状态的晚期消化道癌症患者疼痛及提高其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 将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4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的40例晚期消化道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两组均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及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治疗。6周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NRS、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治疗是伴有抑郁状态的晚期消化道癌疼痛患者摆脱疼痛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多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药使用率、美容满意度评分、炎症-氧化应激指标及卵巢功能指标。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72 h时观察组的VAS评分及镇痛药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观察组的血清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行,较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创伤更轻且美观性更好,更有利于术后康复,且不增加卵巢功能损伤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及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镇痛采用舒芬太尼和格拉司琼,观察组术后镇痛加用右美托咪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1 h、6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采用Ramesay评分法评价患者不同时间点镇静状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ame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6 h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高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镇静效果,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对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17年01月至2020年01月收治的180例胸腔镜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FTS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补液量、术后胸管拔除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下床时间、术后3 d VAS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肺功能指标FEV1、FVC、MV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FTS应用于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程控间歇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020年12月至2021年06月入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羟考酮+罗哌卡因组(实验组,n=30)和单独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30)。记录患者术后1 h、4 h、24 h和48 h时的疼痛NRS评分和镇痛泵按键次数,术后24 h、48 h的QoR15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 h、24 h、48 h,实验组NRS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更低(z=-1.982、-2.040、-1.980,P<0.05);术后4 h、24 h、48 h患者按键次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z=-2.012、-2.469、-2.105,P<0.05);术后24 h、48 h时的实验组QoR1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079、2.540,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0,P<0.05)。结论:在患者经历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时,与单用罗哌卡因相比,选用超声引导下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程控间隙椎旁神经阻滞,可获得更理想的镇痛效果,使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受到更小影响,且术后不良反应更少,有助于患者手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维度姑息护理对终末期血液肿瘤患者营养、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核工业416医院住院治疗的终末期血液肿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多维度姑息护理,1个月后采用全面主观营养评定法(PG-SGA)评估营养状况,采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况,采用肿瘤生存质量调查表(QLQ-C30)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PG-SG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1.8) vs (5.5±1.6),P>0.05],干预后观察组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5.6±1.4) vs (6.3±1.6),P<0.05];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AS:(42.0±9.4) vs (46.9±9.7),SDS:(38.8±8.1) vs (45.6±9.1),P<0.05];干预前两组QLQ-C30及FACT-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QLQ-C30总分低于对照组[(70.4±10.7) vs (79.0±11.5),P<0.05],而整体健康状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0.0±1.5) vs (8.9±1.8),P<0.05]。干预后观察组FACT-G总分及功能、社会/家庭和情感3个维度均低于对照组[总分:(76.1±8.3) vs (84.3±8.8);功能:(19.8±3.6) vs (23.1±3.8);社会/家庭:(20.9±3.8) vs (22.9±3.2);情感:(14.6±2.2) vs (16.5±2.4),P<0.05]。 结论:多维度姑息护理能有效改善终末期血液肿瘤患者的营养和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及减少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尿潴留发生率及尿动力学指标;并于术前,术后1月、6月、12月评估两组PFIQ-7、PFDI-20评分。结果: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首次自主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膀胱复原时间、拔除尿管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膀胱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道闭合压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6月、12月观察组PFIQ-7、PFDI-20评分始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凯格尔训练等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风险,改善盆底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指标,加快术后排尿,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对宫颈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尿潴留、留置尿管时间、排尿功能、盆底肌电生理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妇科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最终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7天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14天开始盆底康复治疗,两组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一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及留置尿管时间;于治疗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由尿流率、盆底肌电生理功能、盆底功能障碍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及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盆底动态压力、肌电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OPDI-6、CRADI-8、UDI-6及PFDI-20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并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冯碧  许瑞华 《现代肿瘤医学》2019,(10):1761-1765
目的:探讨三联预康复策略在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门诊收治当日开始三联预康复策略干预,干预时间约2~4周;对照组予以常规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术前准备。于干预前、术前1天及术后4周分别记录六分钟步行距离(6MWT)、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术前1天,观察组6MWT、血清ALB、PA、TRF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6MWT、血清ALB、PA、TRF水平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6MWT、血清ALB、PA、TRF水平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MWT、血清ALB、PA、TRF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术前1天、术后4周观察组HADS评分低于干预前,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HADS、SF-36评分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术后4周,观察组6MWT、SF-36评分、血清ALB、PA、TRF水平高于对照组,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预康复策略应用于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可明显改善患者围术期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及营养状况,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