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对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溶栓治疗的经验不多。Hacke等最早报道了后循环闭塞患者动脉溶栓治疗的研究,65例颅内段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近期闭塞的患者中2/3在24h内接受治疗。其中43例患者给予动脉溶栓(尿激酶-rt-PA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AO)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IAT)的血管再通效果、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7例VBAO患者行选择性IAT,VA系统11例、BA系统26例,通过分析IAT时间、术前ESS、GCS评分等,并分析术后90d mRS评分结果.结果 血管总的再通率为64.86%,椎动脉闭塞(VAO)组再通率为27.27%,基底动脉闭塞(BAO)组为80.77%;开始行IAT的时间≤6h组血管再通率为85.71%,存活率为52.38%;>6h组分别为37.5%和8.75%.术前GCS评分为12~15分组存活率为72.22%,3~11分组为5.26%;术前ESS评分>35分组存活率为71.43%,0~35分组为17.39%;血管再通组存活率为50%,血管未通组为15.38%.死亡23例,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选择性IAT治疗急性VBAO,血管再通生存率较高;IAT治疗的时间、血管闭塞的部位、术前ESS、GCS评分及血管是否再通与IAT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再通术治疗亚急性、慢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8月行血管内再通术治疗18例亚急性、慢性椎-基底动脉闭塞的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中,16例(88.9%)实现闭塞血管再通,闭塞血管远端中位TIMI血流分级由术前的0提高到2.4;术后6例症状改善,9例症状稳定,1例因颅内出血死亡。15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其中11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术前改善,4例没有明显改善;Malek评分1分12例,2分3例;DSA随访仅1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程度大于50%),余未见明显血管内再狭窄。结论亚急性、慢性椎基-动脉闭塞腔内支架成形再通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的,并且可以取得良好的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椎一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将6-F导引导管置于C5水平,用Magic 3F/2F或Target溶栓微导管超选椎-基底动脉,尿激酶100万U,分血栓接触性和非接触性溶栓两组。结果 血管再通率100%,其中3l例存活(86.1%),5例死亡,遗留舌咽神经不全麻痹9例,小脑共济失调4例,轻偏瘫5例,缄默症2例,视野缺损2例。结论 两种溶栓方法均可以使椎-基底动脉主干再通并获得显著的临床改善,但非接触性溶栓由于可以延迟这一干流的再通时间这样可以保持血管局部有较高的灌注压和血药浓度,更利于主干的主要分支及脑干穿通支的再通,最大限度地恢复缺血区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获得更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是最严重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死率可接近90%。自2014-09开始5大研究相继公布了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以机械取栓为主的血管内治疗可带来明确获益,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迈进了一大步。但对于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目前缺乏充分的证据证实血管内治疗在BAO中的有效性。本文就BAO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闭塞病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16例椎-基底动脉闭塞的病理,临床资料为基础,探讨了病理与临床特点,椎-基底动脉闭塞以基底动脉中段多见,栓塞多于血栓,病变主要波及桥脑、枕叶、颞叶及丘脑。约半数病人并存基底节区梗塞。本组病理资料提示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也是本病常见于老年人的病理基础。起病时常见的症状有眩晕、呕吐、偏侧或双侧肢体瘫痪,言语不清及突然意识不清等。病变过程中比较有特征体的体征有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音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支架取栓数据库中所有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计7例患者中,4例为基底动脉闭塞,2例为椎基底动脉交界处闭塞,1例为椎动脉颅内段闭塞。治疗后6/7例(85.7%)实现血管再通。5/7例(71.4%)患者30 d m RS≤4,表明对神经功能恢复有意义。2/7例(28.6%)患者死亡,出血转化情况不明,余5例未发生出血转化。结论支架取栓是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安全可行的方法;但需要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证实。 相似文献
8.
症状性非急性期大脑中动脉闭塞(symptomatic non-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SNMCAO)是指经积极内科治疗仍然有症状波动或恶化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经血管影像学检查无前向血流信号(TIMI 分级为0)且闭塞时间超过24 h[1].目前对于SNMC...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行机械再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评价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01-2019-07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行机械再通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分析2组的临床数据与不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11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再通成功率(mTICI≥2b)为86.4%(95/110),预后良好率(mRS≤2)48.2%(53/110)。2组年龄、入院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从发病至股动脉穿刺及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再通效果(mTICI分级)及合并症状性脑出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0、0.000、0.037、0.007、0.025、0.001),其余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有较高的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高龄、入院高NIHSS评分、高血压史、从发病至股动脉穿刺以及手术时间长、术后即刻再通效果和症状性脑出血与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支架植入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简介患者,男,67岁,北京人,主因“发作性头晕12 d”收入院。患者于12 d前散步时无明确诱因突然出现发作性头晕,共出现4~5次,每次持续1~2 min缓解,伴恶心、大汗、耳鸣,未呕吐,无视物旋转,无头痛、肢体抽搐、意识丧失及二便失禁等其他伴随症状,曾于当地医院就诊,以“腔隙性脑梗死、小脑多发性梗死”住院治疗10 d余,自觉症状无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39例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共40处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椎动脉颅内段9处,基底动脉31处.1例患者因支架到位困难,仅行球囊扩张.共成功置入Wingspan支架39枚,手术成功率98% (39/4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8.09±12.01)%,术后残留狭窄率为(16.53±12.59)%.4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4/39),其中1例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随访8-42个月,平均(25.0±10.8)个月,有2例出现症状性再狭窄(狭窄程度>50%),其中1例是支架置入失败的患者.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非急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包括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影像随访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评估是否再通成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30例颅内前循环大动脉血管内治疗病例中有28例成功开通(技术成功率为93.3%),术前mTICI分级较术后mTIC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6例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包括夹层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影像随访,示3人发生责任血管再狭窄,其中1例发生责任血管供血区TIA并表现为发作性对侧肢体无力,另外2例为无症状狭窄;30例临床随访,28例开通成功病例示随访mR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术中并发症且未开通成功病例示临床随访mRS评分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于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病例,血管内治疗在高度选择的病例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3.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1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7例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在50%以上且规范的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给予PTAS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结果17例患者20处狭窄行PTAS,所有的病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残存狭窄平均在10%以下,病人平均随访6.8个月(3~10个月),有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狭窄程度>50%),所有患者均无缺血症状发作。结论PTAS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急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继发闭塞(CAS-O)与单纯栓塞性闭塞(EMB-O)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介入治疗的95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临床资料,其中CAS-O 22例(23.2%),EMB-O 73例(76.8%)。结果 与EMB-O组比较,CAS-O组吸烟比例、后循环闭塞比例、球囊扩张比例、支架置入比例明显增高(P<0.05),合并心房纤颤及其他心脏疾病比例、前循环闭塞比例、血管成功再通率明显降低(P<0.05),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后脑实质出血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EMB-O比较,CAS-O吸烟比例较高,合并心房纤颤及其他心脏疾病比例低,后循环发生率高,手术时间长,再通率低,但术后脑实质出血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3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段进行支架成形术.结果 34例患者共放置36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DSA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椎-基底动脉狭窄段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8.3±6.2)%降至(3.6±4.2)%.随访6~3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31例,明显改善2例,复发1例.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急性后循环梗死且伴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住院患者资料,分析其血管危险因素、起始症状、治疗及病情演变情况,并随访90 d预后,以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最常见的起始症状为孤立性头晕或眩晕(57.1%)。53.6%的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加重≥2次9例(32.1%),预后不良15例(53.6%)。预后不良组高血压3级、病情加重、加重≥2次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病情加重≥2次组高血压3级、高脂血症、孤立性头晕或眩晕起病、预后不良和死亡比例明显高于加重2次组(P0.05)。基底动脉不显影组死亡率(75%)明显高于显影组(4.2%)(P0.05)。结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多以孤立性头晕或眩晕起病;孤立性头晕或眩晕起病和高血压3级患者病情容易加重;病情反复加重患者预后不良比例高,死亡率高;基底动脉不显影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颈夹闭手术。随着近二十多年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该技术现已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动脉瘤颈夹闭手术的疗效。一、动脉瘤栓塞的发展简史最早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是Serbinenko,1974年他首先用乳胶球囊经血管内治疗动脉瘤;起初闭塞载瘤动脉,后开始栓寒动脉瘤,保留载瘤动脉通畅(?),随后这一技术被很多人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尽管可脱卸球囊的应用使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成为可能,但由于可脱卸球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血管内介入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高度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yhy,DSA)证实为基底动脉高度狭窄(90%)并有相应临床症状的213例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临床症状变化、手术成功率以及随访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209例(209/213)基底动脉高度狭窄患者成功的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12%,平均狭窄率从术前的(93.70%±2.51%)降至术后的(11.60%±3.90%)。围手术期并发症8例(3.76%),缺血性卒中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平均随访(18.70±3.80)个月,202例患者再次行DSA,平均狭窄率为(13.80%±4.20%)。5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其中1例表现为症状性狭窄。结论基底动脉高度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有效、安全的优点,术后1.5年随访结果显示血管通畅率好以及能够较好的预防后循环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5例椎动脉闭塞的患者,经CTA和血管造影证实其闭塞部位及长度,然后实施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5例患者共植入7枚支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脑缺血症状彻底改善,6个月及1年随访TCD血流速度正常,1例DSA随访出现再狭窄但<20%.结论 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治疗对于椎动脉闭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较长段闭塞的成功率,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而如何有效防止血栓的脱落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IVAD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的24例IVADA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为单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为双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5枚夹层动脉瘤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8枚,单纯双支架治疗2枚,闭塞夹层动脉瘤及载瘤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