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超声弹性技术,其能够更加精准地分析与评估组织的硬度信息。SWE主要分为二维SWE和三维SWE,目前在甲状腺疾病方面应用较广泛的是二维SWE。二维SWE可提供组织得硬度信息,帮助进一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手术;二维SWE可用于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与其他检查手段联合,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此外SWE也可用于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SWE也存在不足之处,临床应用时应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4.
杨小玲  杨文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91-3793
目的探讨二维彩超(2D-CDFI)联合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焦作市中医院128例乳腺疾病患者,均行2D-CDFI、SWE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2D-CDFI、SWE单独与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2D-CDFI诊断乳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85.92%、78.91%、29.82%、14.08%、80.00%、78.21%;SWE诊断分别为85.96%、87.32%、86.72%、14.04%、12.68%、84.48%、88.47%;2D-CDFI联合SWE诊断分别为98.25%、85.92%、91.41%、1.75%、14.08%、84.85%、91.04%。2D-CDFI联合SWE诊断乳腺疾病的灵敏度高于2D-CDFI、SWE单一方法诊断,漏诊率低于2D-CDFI、SWE单一方法诊断,且准确率高于2D-CDFI(均P<0.05);2D-CDFI联合SWE诊断乳腺疾病的特异度、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单一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2D-CDFI联合SWE检查可提高乳腺疾病定性诊断灵敏度、准确率,降低漏诊率,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V-DNA动态变化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3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2组患者发病前、治疗初HBV-DNA及其变化等。结果发病前及治疗初期单一时间点HBV-DNA与预后关系不大(P〉0.05)。HBV-DNA升高或降低〉2log在存活组所占比率明显低于死亡组,HBV-DNA维持不变或变化〈2log存活组则明显高于死亡组,统计学分析表明上述改变模式在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明显下降或升高均不利于预后,而HBV-DNA维持不变或变化〈2log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和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常规超声检查对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效能较低。而新型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能够实时、定量检测组织弹性指数模量,且与常规超声、既往超声弹性技术相比,其灵敏度、特异度及重复性明显提高。在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中,弹性指数值有一定差异,其中乳头状癌最多见且容易鉴别。虽然剪切波弹性成像能提高甲状腺癌超声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但其诊断参考值种类选择及阈值区间范围仍无统一标准,未来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8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114例)接受内科综合治疗,PE组(94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PE治疗,随访90 d。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实验室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90 d平均死亡时间及28 d和90 d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A)、总胆红素(T-Bil)、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治疗后MEL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死亡率和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90 d平均死亡时间为18.6 d,对照组为15.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治疗ACLF患者可有效降低T-Bil水平,改善凝血功能,降低MELD评分,但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 ACLF)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能量代谢状况,为个体化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美国MedGraphics CCM/D营养代谢测试系统(代谢车)测定24例好转的ACLF患者(存活组)及9例死亡的ACLF患者(死亡组)入院、住院期间、出院/死亡时的能量代谢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存活组出院时REE/pREE与入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住院期间REE/pREE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入院时两组呼吸商(RQ)值、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HO%)均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出院时RQ值及CHO%均有所上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死亡组死亡时RQ值及CHO%均降低,RQ、CHO%与存活组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REE/pREE与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 RQ、CHO%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ACLF患者治疗过程中趋于低代谢的状态有助于病情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呼吸商及三大营养底物氧化比例的变化比静息能量代谢更敏感,是ACLF营养干预治疗中重要的、较好的监测指标;PTA及TC与代谢指标变化一致且灵敏,可间接体现患者的能量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出院后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90天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少量血浆进行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住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少量血浆PP+ PE组)、对照组1(PE组)、对照组2(PP+PE组)(PP为血浆吸附,PE为血浆置换),共接受人工肝治疗62次。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3组间相比较,在降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这3个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总胆红素(TBil)的改善和降低血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其余肝、肾功能各项指标上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相比,观察组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效果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目前血浆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应用血浆吸附联合少量新鲜冰冻血浆进行人工肝治疗,能有效降低胆红素,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1/PD-L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CD28在乙型肝炎(下简称乙肝)致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不同时期细胞毒性T细胞(CTL)上的阳性表达、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HBV-ACLF患者、15例慢性乙肝(CHB)患者及15名正常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全血中CTL上PD-1、PD-L1、CTLA-4、CD28的阳性表达,并观察ACLF患者早期、中期、晚期共刺激分子的动态变化。结果 HBV-ACLF与CHB、CHB与正常对照组间外周血CTL上PD-1、CTLA-4、CD28及CTL的阳性表达率比较,除CHB与正常对照组CT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分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各分子进行早期与中期、中期与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其免疫状态,对指导临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c17细胞表达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病情进展及乙肝病毒清除的影响。【方法】纳入43例HBV-ACLF患者,以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和12例健康体检者(NC)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c17细胞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采用MELD、MELD-Na、CLIF-CACLF及AARC评分等指标评估患者病情,分析Tc17细胞表达对病情进展及乙肝病毒清除的影响。【结果】与NC组及CHB组比较,HBV-ACLF患者Tc17细胞表达明显升高(P<0.001及P=0.017)。相关分析发现Tc17细胞与AARC评分、MELD评分及MELD-Na评分均成正相关(r=0.504,P=0.001;r=0.417,P=0.005及r=0.382,P=0.012),而与CLIF-CACLF评分有相关趋势(r=0.294,P=0.055);且随着病情进展,Tc17细胞的表达逐渐升高。另外发现Tc17细胞与基线HBV-DNA载量成正相关(r=0.339,P=0.026),且Tc17细胞高表达的HBV-ACLF患者4周后HBV-DNA下降较低表达组更明显(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基线Tc17细胞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与HBV-DNA下降有关。【结论】Tc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清除HBV-DNA,但过激的炎症反应将导致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合适时机?【方法】 91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分为两大组,干细胞治疗组45例,其中进展期12例,平台期33例;对照组46例,进展期13例,平台期33例?首要研究终点是比较12周不同组不同期患者生存状况;次要研究终点是观察干细胞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6/12, 50%)与对照组进展期患者生存率(6/13, 46.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202),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28/33, 84.8%)较对照组平台期患者生存率(18/33, 52.2%)高(P = 0.0037)?在干细胞治疗组中,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较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 = 0.009)?干细胞组平台期患者总胆红素(μmol/L)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97 ± 124?-189 ± 166,而进展期患者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10 ± 206?-10 ± 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w = 0.040; P4w = 0.013)?平台期患者MELD评分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 ± 4.5?-12.5 ± 5.1,而进展期患者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 ± 8.1?-4.7 ± 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w = 0.000; P12w = 0.005)?【结论】 在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疾病平台期进行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护肠清毒微丸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脏及结肠病理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探究其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护肠清毒微丸低、中、高剂量组,乳果糖组,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制备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护肠清毒微丸不同剂量组及乳果糖组自慢加急性肝衰竭造模后分别予以每天3.4,6.8,13.5 g/kg护肠清毒微丸及13.5 g/kg乳果糖灌胃,连续给药28 d。观察各组大鼠给药过程中一般状况、死亡情况,检测血内毒素、肝脏及肠道前后病理形态、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其他各组大鼠毛发凌乱、无光泽,饮食、活动量少,甚至呼吸急促、球结膜水肿、死亡;乳果糖组及护肠清毒微丸各组大鼠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上述症状逐渐改善,以护肠清毒微丸高剂量组大鼠改善最为明显(P<0.05)。护肠清毒微丸各组较乳果糖组血浆内毒素水均降低,组间比较均P<0.05。病理结果显示护肠清毒微丸各组、乳果糖组肝脏细胞坏死较少,炎性细胞浸润轻,汇管区纤维组织较少,以护肠清毒微丸高剂量组最为明显;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脱落减轻,炎症细胞轻微浸润,护肠清毒微丸各组损伤程度较轻。电镜结果显示护肠清毒微丸各组与乳果糖组结肠壁微绒毛脱落减少,细胞间隙缩小,上皮细胞连接较紧密,线粒体肿胀减轻,护肠清毒微丸组表现优于乳果糖组。结论:护肠清毒微丸可减轻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损伤,修复肠黏膜屏障,阻断肠源性内毒素的进展,促进肝脏结构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遭受急性打击后,出现严重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其因病情进展迅速、短期死亡率极高,引起了全球肝病学家的关注。但由于不同国家(地区)ACLF的病因及临床特征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目前国内外ACLF的诊断标准多达十余种。本文通过回顾几种较为常用的ACLF定义,以及ACLF诊断标准相关研究,比较各ACLF诊断标准之间的差异,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ACLF、优化临床决策。目前全球尚无公认的ACLF诊断标准,国内外ACLF的诊断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选用何种ACLF诊断标准应根据患者慢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s of eytokine signaling,SOCSs)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ACLF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组,ACLF组大鼠腹腔注射1.5ml/kg的5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每3天1次,10次后改为2ml/kg,每3天1次,9次后给予250mg/kg 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50μg/kg脂多糖(LPS)急性攻击,给药后0、6、12、24h 留取大鼠血及肝组织。血生化检测ALT、AST水平和ELISA法检测TNF-α、IL-6水平。HE染色下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SOCS-1、SOCS-3mRNA表达。 结果 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复制成功,ACLF组血清ALT和AST水平逐渐上升,在12h升高最明显,血清TNF-α、IL-6水平在造模后0h 即明显高于对照组,至6h达峰值(P<0.05),肝组织SOCS-1、SOCS-3mRNA水平于造模后0h开始升高,12h升高最为显著,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OCSs在慢加急性肝衰竭过程中升高,其变化与TNF-α、IL-6改变相关,提示SOCSs可能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炎症及免疫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一个简单实用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系统&#65377;【方法】 55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按9 ∶ 1分成训练样本(499例)和测试样本(59例)&#65377;首先进行单变量分析,选择对预后最有影响且临床易于评估的一些因素并按其程度分别赋予一定的分值,计算患者综合评分&#65377;利用这些指标,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预后评分系统,求得判别方程和判别界值&#65377;运用判别方程在训练样本中做回代判别和交互验证,在测试样本中进行组外考核,利用判别符合率评估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准确性&#65377;【结果】 单变量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380;起病前有无肝硬化基础&#6538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多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65377;选择临床上易于评估且对预后最有影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65380;凝血酶原时间&#65380;肝性脑病&#65380;腹水程度&#65380;肝肾综合征及感染情况等6项指标,分别按其程度赋予一定分值,建立了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评分系统&#65377;6项指标综合评分为6&#65380;7&#65380;8&#65380;9&#65380;10分的患者其死亡率分别为34.9%&#65380;66.7%&#65380;76.7%&#65380;85.7%&#65380;91.7%;综合评分≥11分者死亡率为100%&#65377;判别方程的回代判别符合率75.9%~88.9%,交互验证符合率为75.1%~88.9%,组外判别符合率74.3% ~ 88.0%&#65377;【结论】评分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评估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且简单&#65380;方便计算&#65377;动态评估能很好地判断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预后&#6537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分析剪切波弹性图像(DLE)评估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辨证及组方规律,进而探讨其证治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 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HBV-ACLF患者病例资料,录入数据库,由研究人员对录入数据进行字段提取后,相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社会网络等分析.结果 根据对247例患者病例数据分析,其主证型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瘀黄证、湿热内蕴兼脾虚证、寒湿困脾证;药物频次≥12的药物43味,使用频率居于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茵陈、赤芍、丹参、白术、甘草、薏苡仁、石菖蒲、黄芩、虎杖、滑石,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水渗湿、活血补气药物为主.结论 HBV-ACLF病位主要在肝、脾,证型以湿热瘀黄证、脾虚瘀黄证、寒湿困脾证为主,治疗多以祛湿退黄、化瘀解毒、温阳健脾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