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牙周炎与牙周健康患者牙列缺损行种植修复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牙列缺损患者44例,共植入种植体80颗,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稳定后植入种植体40颗(牙周炎组),牙周健康者植入种植体40颗(牙周健康组),计算2组修复后5年种植体的存留率,测量种植体周骨吸收量,对2组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2组种植体周骨吸收量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牙周炎组及牙周健康组种植体5年存留率分别为95.0%、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05)。牙周炎组及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周骨吸收量分别为(2.34±0.72)mm、(1.76±0.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边缘骨吸收显著增加,为种植修复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薛敏  刘贺  刘国惠  郭秀娟 《口腔医学》2019,39(4):321-324
目的探讨平台转移种植体在慢性牙周炎与牙周健康患者边缘骨吸收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后牙区接受Ankylos系统种植修复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患者各20例,共植入56颗种植体,随访36~50个月,收集复诊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测量两组的种植体与天然邻牙边缘骨吸收量,评估两组种植体功能负载3年以上颈部年均骨吸收量的变化及差异。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9.2±6.1)个月,无种植体脱落。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年均骨吸收与天然邻牙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周健康患者种植体年均骨吸收与天然邻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而两组的种植体年均骨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平台转移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可获得与牙周健康患者相同的理想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种植术后3 ~ 4年慢性牙周炎患者与牙周健康患者的种植疗效差异。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2例,共植入48枚种植体,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牙周健康患者25例,共植入34枚种植体,观察植入后3 ~ 4年种植体周围情况,测量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MBL)情况,记录改良出血指数(mBI)、牙周探诊深度(PD)、种植体存留率,并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慢性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均获得100%的种植体存留率。慢性牙周炎组的MBL为[(0.25 ± 0.56)mm],与牙周健康组[(0.34 ± 0.49)mm]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 730,P = 0.416)。慢性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的PD分别为(1.63 ± 0.78)和(1.49 ± 0.6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 901,P = 0.415)。 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3 ~ 4年时观察种植效果与牙周健康患者无明显差别,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仍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状态对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在牙列缺损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5例,牙周健康患者58例为对照组,各植入70颗Ankylos种植体.完成修复的3、6和12个月后,观察并记录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边缘骨吸收量等指标,计算种植体的存留率.结果:修复后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其中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3个月后分别为0.44±0.15mm和0.41±0.17mm,6个月后1.01±0.20mm和0.93±0.35mm,12个月后1.13±0.25 mm和1.10±0.24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两组间mPLI、mSBI和PD值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过系统牙周治疗病情稳定后,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后,其短期疗效与牙周健康患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烟对种植义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后牙缺失拟行种植修复的患者81例,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共植入124颗种植体,于负载后1年随访,检测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和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等临床指标。结果吸烟组有4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92%,非吸烟组种植体存留率为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0,P=0.028)。吸烟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平均为(1.04±0.18)mm,mPLI和mSBI平均水平P50均为1。非吸烟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平均为(0.74±0.11)mm,mPLI和mSBI平均水平P50均为0。2组的边缘骨吸收量、mPLI、mS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导致种植义齿失败的一个危险因素,吸烟患者种植修复的预后较非吸烟者差。为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吸烟患者应尽早戒烟,并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后牙区不同种植深度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后牙区接受Ankylos系统种植修复患者72例,共植入113颗种植体,根据种植深度分为3组:0 mm组(平齐骨缘),1 mm组(骨缘下1 mm),2 mm组(骨缘下2 mm)。随访24~66个月,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并评估种植体功能负载2年后颈部边缘骨水平的变化及3组之间的差异。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不同种植深度的种植体周围骨质年均骨吸收量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负载2年后,0 mm组边缘骨水平稳定于种植体平台水平或以上的位点占28.6%,1 mm为52.3%,2 mm为70.4%,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平台转移设计的Ankylos系统,种植深度低于牙槽嵴水平有利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单纯锥度固位种植体在后牙区即刻种植修复后5~7年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行后牙区即刻种植修复患者共38名,53枚种植体,均为深部植入(骨下≥2 mm),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追踪观察60~90个月,记录并分析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健康状况。结果 随访5~7年间,有1枚种植体失败脱落,种植体存留率为98.1%;种植体修复后5~7年近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16±0.94)、(-0.01±1.29) mm,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与修复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炎、种植位点炎症、吸烟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锥度固位种植体扩宽了后牙区即刻种植适应证,其骨下深部植入方式(骨下≥2 mm)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种植体受到外界刺激干扰及种植体颈部基台暴露,种植体周围边缘骨长期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老年人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和满意度,探讨可能影响种植体成功率的危险因素。 方法本研究以2015—2018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诊科就诊并进行种植牙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60岁)为研究对象。种植体植入时的平均年龄为(67.47 ± 6.57)岁,共101例病例、241颗种植体。在种植修复完成后的3年内对其进行随访,记录种植体的成功率和牙周情况,并分析影响种植体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对种植牙的满意度。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及t检验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种植体总成功率为96%,失败率为4%(10颗种植体),3年随访期间,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有改善。种植体的成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患者的牙周状态、吸烟程度以及咬合力大小等。231颗种植体在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平均边缘骨吸收量为(0.45 ± 0.61)、(0.51 ± 0.55)、(0.54 ± 0.48)、(0.60 ± 0.06)和(0.67 ± 0.25)mm,种植体周围平均探诊深度为(2.60 ± 1.42)mm,平均边缘骨吸收(0.55 ± 0.16)mm。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 = -0.81、SE = 0.75、R2 = 0.50、P = 0.78,种植体周围牙周袋深度越大,种植体边缘骨丢失越多。患者对种植修复的总体满意度为(9.20 ± 0.94)分。 结论在满足种植适应证的前提下,术后避免咬合力过大、尽量减少吸烟及注意牙周的维护对老年缺牙患者进行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很高,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锥形锁柱种植体在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行后牙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2种种植方式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种植修复的26例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共植入种植体52枚,其中即刻种植组(A组)28枚,延期种植组(B组)24枚,术后3~6个月完成冠修复,修复后追踪观察时间(14.4±2.3)月,观察种植体存留情况、修复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和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即刻种植组1枚植体因感染取出,延期种植组失败0枚,存留率分别为96.4%和100%;修复后1年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植体近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027±0.340) mm和(0.024±0.292) mm,远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011±0.252) mm和(-0.002±0.360) mm;2组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存留的种植体正常行使功能,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慢性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经过完善的牙周系统治疗后,在牙周状况良好的条件下,应用锥形锁柱种植体进行后牙区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在短期内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5年成功率及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并且骨质分类为Ⅲ类骨的患者82例(共使用111颗种植体)。以种植体为研究单位,根据是否行骨挤压术,将纳入的病例分为常规种植术组(53颗种植体)和骨挤压种植术组(58颗种植体)。术后随访5年,计算两组种植体5年成功率,并测量种植体植入后半年和1、2、3年时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比较上颌后牙区Ⅲ类骨行常规种植术与骨挤压种植术对种植体5年成功率及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结果 常规种植术组和骨挤压种植术组种植体5年成功率分别为96.23%和98.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植入后半年时,骨挤压种植术组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小于常规种植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植入后1、2、3年时两组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种植术和骨挤压种植术对种植体的5年成功率及远期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因此,临床中对于上颌后牙区Ⅲ类骨种植病例,术者可根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需要决定是否行骨挤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种植同期结合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修复缺失的单颗上颌中切牙,评价其软硬组织的增量效果。方法    纳入于2013—2014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因单颗上颌中切牙缺失而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6例。所有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并接受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最终修复7 ~ 24个月后,记录患者上颌前牙区牙周状况,通过影像学检查定量测量种植体唇侧骨高度及骨壁厚度,利用标准化临床照片,定量测量种植体与对照牙牙龈顶点的位置关系,以及种植体近远中龈乳头高度和充满程度,并应用粉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价美学效果。结果    所有种植体在复查时均处于健康稳定的牙周状态。5颗种植体在复查时可观察到垂直向及水平向骨增量,种植体唇侧中央肩台根方2、4、6 mm处平均骨壁厚度分别为(1.7 ± 1.1)mm、(2.3 ± 1.1)mm、(2.2 ± 1.3)mm。种植体牙龈顶点相比对照牙(同颌对侧中切牙)平均更偏向远中(1.0 ± 0.6)mm,偏向根方(0.4 ± 0.8)mm;远中龈乳头平均高度(2.8 ± 0.5)mm和充满程度(76.9 ± 19.2)%低于近中龈乳头[(4.2 ± 0.7)mm,(89.8 ± 11.1)%],平均PES为(11.5 ± 1.4)分。结论    对于缺牙区存在软硬组织缺损的患者,上颌中切牙种植同期结合GBR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可获得较为充足的骨增量效果及与对照牙相对协调的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改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因牙列缺损需行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1例,术前行牙周基础治疗并积极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牙周炎控制后共植入32枚种植体,3个月后行永久修复,修复完成后第1、3、6和12个月复诊。复诊时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软组织健康状况及各种机械并发症。结果:所有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完成修复第一年平均骨吸收量为1.02mm,随诊期内所有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机械并发症。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前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和口腔卫生宣教以及患者自我清洁能力的提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牙区螺丝同位与黏结固位种植固定义齿临床修复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上下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42例共70枚种植体.其中24枚采用螺丝固位修复体.46枚采用黏结周位修复体。分别于修复后1年复诊.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等临床指标以及患者对种植义齿的美观满意度。结果螺丝固位组及黏结固位组平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78mm和0.68mm:螺丝组与黏结组mPLI平均水P50均为1,mSBI平均水平P50亦均为1:两组美观满意度平均得分P50为1。统计结果显示螺丝固位组与黏结固位组间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PLI、mSBI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区螺丝固位与黏结固位种植义齿短期临床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美学区单颗牙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的短期红色美学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美学区单颗牙种植的患者共114例,分为即刻种植组和延期种植组。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随访1年,测量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部结构修复完成1年后114颗种植体均稳固,即刻种植组在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36±0.39) mm,显著小于延期种植组(0.79±0.67mm)(P<0.001);2组在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修复对2组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以及修复完成1年后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不翻瓣术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分别为9.58±1.67和11.58±1.57,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25±0.22) mm;而翻瓣术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得分分别为7.11±1.45和9.96±1.56,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43±0.47)mm,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A和DAE表面处理方法对PES和边缘骨吸收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植骨手术对修复完成当天和1年后的PES均有不利影响(P<0.05)。结论 美学区即刻种植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速度小于延期种植,有利于延长种植体寿命。不翻瓣术提高了修复后的美观度,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不翻瓣即刻种植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下颌后牙软组织水平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因素,为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提高种植体存留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76例患者行下颌后牙区软组织水平种植,共植入种植体116枚。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种植体特征、种植体植入部位特征及修复体特征,在术后即刻、种植后3个月、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2个月行锥形束CT检查,利用One Vlume Viewer软件测量并计算边缘骨吸收量,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吸烟、骨密质厚度、种植体长轴与牙冠长轴夹角、种植体局部卫生情况在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年龄、种植体长度、种植体直径、种植体系统、种植体边缘骨高度和修复体类型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骨密质较厚、种植体长轴与牙冠长轴夹角较大、种植体局部卫生差是引起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危险因素,其中,局部卫生差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翻瓣与不翻瓣即刻种植修复病例的种植体存留率、软组织美学效果及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方法    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共41例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上颌前牙区单牙即刻种植患者纳入本研究,分为不翻瓣组(20例)和翻瓣组(21例),两组均采用种植体支持暂时冠进行牙龈诱导塑形。评估两组修复后1、3年的骨吸收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美学评价指标包括牙间乳头外形指数及种植体唇侧牙龈丰满度。结果    41例患者共植入41枚ReplaceSpeedy®种植体,追踪时间24 ~ 67个月,平均42.4个月,至最后一次复查未见种植体脱落。不翻瓣组与翻瓣组修复后1、3年的牙间乳头外形指数和唇侧牙龈丰满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修复后1、3年,不翻瓣组骨吸收量分别为(0.50 ± 0.04)mm和(0.55 ± 0.04)mm,翻瓣组分别为(0.59 ± 0.03)mm和(0.67 ± 0.03)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对修复后美学效果满意,不翻瓣组患者对治疗过程舒适度的满意度高于翻瓣组。结论    上颌前牙翻瓣与不翻瓣即刻种植技术在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及采用适当的技术时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经种植体支持暂时冠牙龈诱导塑形,修复后牙龈稳定。两组种植体边缘骨水平稳定,不翻瓣组骨吸收低于翻瓣组。两组患者均对修复后美学效果满意,患者对不翻瓣即刻种植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慢性局限型牙周炎患者牙种植修复的早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局限型牙周炎患者行牙种植修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局部牙缺失、病情在一般控制情况以上的临床诊断慢性局限型牙周炎患者,共植入57颗种植体.二期修复负载后随访1年.结果:有3例4颗种植体骨整合失败、拔除,53颗种植体骨整合良好,早期成功率为92.98%;负载1年X线片测量分析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为(0.77±0.32)mm.结论:在慢性局限型牙周炎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行牙种植修复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继续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18.
慢性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种植修复的早期临床效果,初步探讨慢性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24颗种植牙作为实验组,选择10例牙周健康者20颗种植牙作为对照组,二期修复负载时(种植体植入后4~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龈沟液量(PISF)、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等各项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的龈沟液量明显多于牙周健康患者(P〈0.05);两组种植体周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值除mPLI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赵丽娜  刘鑫  唐旭炎 《口腔医学》2019,39(9):799-804
目的 比较上颌前牙单牙缺失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安徽省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完成修复的58例上颌前牙单牙种植病例,其中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29例(II组),即刻种植延期修复29例(ID组)。分别于患者永久修复时,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种植存留率,比较两组的红色美学评分(PES)、白色美学评分(WES)、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种植体存留率:两组种植体存留率皆为100%;边缘骨吸收:垂直骨吸收:3个月时远中位点骨吸收量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为(0.34±0.18)mm,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组为(0.45±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永久修复3个月近中位点、6个月12个月近远中位点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水平骨吸收:永久修复12个月,MP1位点骨吸收量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0.67±0.16)mm,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组(0.65±0.15)mm;MP2位点骨吸收量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0.54±0.14)mm,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组(0.56±0.12)mm,MP1、MP2两个位点两组水平骨吸收量均无统计学差异; PES得分: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的PES总分在戴牙时,永久修复3个月、6个月、12个月得分分别为(9.69±1.04)、(10.00±1.03)、(10.59±1.20)、(10.79±0.98),均显著高于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组(P<0.05);WES评分: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为(7.41±0.83),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组为(6.66±1.04),两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满意度: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组患者满意度(9.12±0.28),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组为(8.89±0.35),两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即刻种植术后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永久修复1年后在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吸收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美学效果方面优于即刻种植延期修复,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牙周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牙周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经完善的牙周系统治疗及维护后,共植入种植体56颗。其中前牙区植入16颗,后牙区植入40颗。3~4个月后行临时冠修复,于种植术后6~8个月行永久修复。修复后平均追踪26.5个月(6~47个月),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线检查。结果:种植体失败1颗。临床检查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1.0mm/年。结论:牙周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经系统的牙周治疗及维护后,行种植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