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构建内毒素(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模型,探讨黄连素对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黄连素+LPS组和黄连素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LPS组小鼠通过滴鼻给予5 mg·kg-1 LPS 6 h,黄连素+LPS组小鼠在给予LPS的前5天灌胃50 mg·kg-1黄连素,黄连素组小鼠给予50mg·kg-1黄连素灌胃5 d。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形态表现;检测各组小鼠肺湿干重比值;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和细胞渗出数;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BALF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增加,肺泡空间增大,肺泡壁增厚,小鼠肺湿干重比值明显升高(P<0.01),总蛋白质浓度升高(P<0.05),BALF中细胞渗透数增多(P<0.01),BALF中TNF-α和IL-6水平升高(P<0.01),肺组织中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1),Bax/Bcl-2比值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黄连素+LPS组小鼠肺组织炎性改变减轻,小鼠肺湿干重比值降低(P<0.05),总蛋白浓度降低(P<0.05),BALF中细胞渗透数降低(P<0.05),BALF中TNF-α和IL-6水平降低(P<0.01),肺组织中ROS水平降低,肺组织中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肺组织中Bax/Bcl-2比值降低(P<0.01)。结论:黄连素可改善LPS诱导的小鼠ALI和炎症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中ROS水平和保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芦藜醇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只C57BL/6J雌性小鼠,采用脂多糖(LPS)+卵白蛋白(OVA)联合致敏方法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LPS+OVA组)、白藜芦醇组(Res组,于激发前2 h灌胃30 mg·kg-1白藜芦醇)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于激发前2 h灌胃3 mmol·kg-1 N-乙酰半胱氨酸);同时选取6只同周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PBS组)。于乙酰甲胆碱雾化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肺功能仪分析小鼠气道高反应(AHR),光学显微镜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炎症细胞,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DCF-DA染色分析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匀浆中MDA水平。结果:与PBS组比较,LPS+OVA组小鼠Penh值、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气道炎症及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BALF上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内ROS荧光强度明显升高,肺匀浆中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LPS+OVA组比较,Res组和NAC组小鼠Penh值、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气道炎症及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BALF上清中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内ROS荧光强度降低,肺匀浆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体内发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菌毛蛋白1(NRP1)基因对放射性肺纤维化(RIPF)进程的影响,并探讨其在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通路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发生发展过程和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特异性敲除NRP1基因的转基因C57BL/6J小鼠并进行鼠尾鉴定,将160只小鼠按照射后不同时间点随机分为4周组、8周组、16周组和24周组,每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野生型(Con)组、野生型单纯照射(IR)组、NRP1基因特异性敲除(KO-Con)组和NRP1基因特异性敲除+照射(KO+IR)组,每亚组10只。KO-Con和KO+IR组小鼠腹腔注射他莫昔芬特异性敲除AT-Ⅱ细胞NRP1基因,IR组和KO+IR组小鼠采用20 Gy全胸照射建立RIPF小鼠模型。模型构建完成后,利用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验证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Ⅰ型胶原(Col 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RP1、β-catenin、TGF-β1和Smad2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RP1、Col Ⅰ、α-SMA、β-catenin、TGF-β1、Smad2、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RIPF小鼠模型构建成功,IR组小鼠肺部主要为放射性肺炎病理形态表现。与Con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IR组小鼠肺组织中NR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24周时达到最高(P<0.01)。与Con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IR组和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Col Ⅰ、α-SMA、β-catenin、TGF-β1和Smad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与IR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Col Ⅰ、α-SMA、β-catenin、TGF-β1和Smad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仍高于Con组(P<0.05或P<0.01)。与Con组比较,随时间的延长,IR组和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但KO+IR组小鼠肺组织中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或P<0.01),N-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P<0.05或P<0.01)。结论:NRP1基因敲除可抑制RIPF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小鼠肺组织中Wnt/β-catenin和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表达进而抑制EMT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滴注空气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的影响,为建立更加有效的气管滴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45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空气组,每组15只。以LPS作为刺激物,LPS组和LPS+空气组小鼠采用暴露式气管滴注方法建立ALI模型,LPS+空气组小鼠行气管滴注前1 mL注射器内预先吸入100 μL空气,对照组小鼠不进行任何处理。气管滴注后24 h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生化指标检测、细胞分类计数、肺湿/干重(W/D)比值测定和肺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和LPS+空气组小鼠BALF中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总蛋白浓度、总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肺W/D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LPS+空气组小鼠BALF中ALP和LDH活性、总蛋白浓度、总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肺W/D比值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和LPS+空气组小鼠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液体积聚、中性粒细胞浸润、充血和出血;与LPS组小鼠比较,LPS+空气组小鼠肺泡腔内积聚了更多富含蛋白的液体、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结论:滴注空气可以用于改进气管滴注方法,建立更加可靠的ALI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重20-25 g的BALB/c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气管内滴注PBS;②LPS模型组,气管内滴注LPS (100μg/50 μl),作用6h;③DHA组,连续给予DHA(500 mg/kg)灌胃连续预处理7d,再气管内滴注LPS(100 μg/50μl)作用6h.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以及BALF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及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含量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小鼠的组织病理学显示明显的肺泡壁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增多及肺组织出血加重,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及肺组织内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高,BALF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显著升高(P<0.01),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模型组比较,DHA预处理组小鼠的肺泡壁结构破坏受到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及组织出血减少,BALF中IL-1β、IL-6浓度显著下降(P<0.01),同时BALF中抗炎因子IL-10显著升高(P<0.01). 结论 DHA通过重建抗炎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平衡对急性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熏香烟加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法和单纯熏香烟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模型的效果。方法8周龄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其中1组作健康对照,另2组分别进行熏香烟加气道内注入LPS和单纯熏香烟处理建立COPD模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和肺组织病理学,测定肺组织平均内衬间隔(MLI)和平均肺泡数(MAN);检测外周血常规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常规。结果两个模型组大鼠消瘦,伴有间歇咳嗽和气促,外周血和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肺组织H-E染色显示两个模型组大鼠均具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典型病变,ML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MAN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但两个模型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熏香烟加气道内注入LPS组比单纯熏香烟组气道及肺组织的炎症浸润更明显,单纯熏香烟组主要表现为肺泡过度扩张。结论熏香烟加气道内注入LPS和单纯熏香烟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制备大鼠COPD模型,其病理生理改变与人类COPD类似,前者比后者更符合COPD自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及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10、20和40 mg·L-1)LPS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MDA-MB-231细胞的形态表现,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β-catenin表达及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MDA-MB-231细胞形态表现为上皮细胞表型,不同浓度LPS组MDA-MB-231细胞形态表现为间质细胞表型。免疫荧光实验,β-catenin表达定位主要在细胞核。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LPS组细胞中Vimentin和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以20 mg·L-1LPS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LPS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以20 mg·L-1 LPS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LPS通过下调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发生EMT、侵袭和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黄芪多糖(APS)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模型组),低、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APS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APS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小鼠模型。低、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APS治疗组小鼠OVA雾化激发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0.1mL相对分子质量为4 500、15 000和30 000的APS,正常对照组小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雾化致敏液和腹腔注射。雾化期间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总数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小鼠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提取分选脾脏CD4+ T细胞,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和Treg细胞比例,CB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打喷嚏、抓口鼻和气促等哮喘样症状,肺组织炎性浸润明显,气道黏膜水肿,平滑肌增厚,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Th2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Th1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PS组小鼠抓口鼻、气促和烦躁等哮喘样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管壁增厚等明显改善,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Th2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Th1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不同相对分子质量APS组间比较,低相对分子质量APS组小鼠哮喘症状和肺组织炎症浸润改善最明显,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及Th2和Th17细胞比例降低最明显(P<0.05),血清和BALF中IFN-γ水平及Th1和Treg细胞比例升高最明显(P<0.05)。结论:APS通过调节Th1/Th2及Th17/Treg细胞平衡、降低IL-4和IL-17水平、增加IFN-γ和IL-10水平发挥抗哮喘作用,且低相对分子质量APS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发酵红参总皂苷(FRGTS)对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将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1 D-葡萄糖)、高糖组(30.0 mmol·L-1 D-葡萄糖)、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527组(30.0 mmol·L-1 D-葡萄糖+10.0 μmol·L-1.EX527)、FRGTS组(30.0 mmol·L-1 D-葡萄糖+25 mg·L-1FRGTS)和EX527+FRGTS组(30.0 mmol·L-1 D-葡萄糖+10 μmol·L-1 EX527+25 mg·L-1FRGTS)。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α-SMA和SIRT1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ColⅠ)水平,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IRT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3 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高糖培养48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NRK-52E细胞中E-cadherin 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α-SMA 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NRK-52E细胞上清液中ColⅠ水平升高(P<0.01),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高糖组比较,FRGTS组NRK-52E细胞中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α-SMA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NRK-52E细胞上清液中ColⅠ水平降低(P<0.05),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FRGTS组比较,EX527+FRGTS组NRK-52E细胞中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α-SM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NRK-52E细胞上清液中ColⅠ水平升高(P<0.05),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 FRGTS可通过上调SIRT1表达,进而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效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SP-D与CO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入内毒素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和COPD组,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大鼠肺、支气管的病理改变,定量检测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及平均肺泡数(MAN)以评估肺气肿程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SP-D含量。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SP-D含量变化。结果 COPD组大鼠肺、支气管的HE染色下病理变化符合COPD的典型病理改变。COPD组大鼠MLI较对照组明显增宽[(80±5)μm/个比(49±2)μm/个,P〈0.05],MAN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74±13)个/mm2比(406±12)个/mm2,P〈0.01);内毒素组MLI、MAN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毒素组和COPD组大鼠血清SP-D含量分别为(42.14±2.52)ng/mL、(49.59±2.81)ng/mL和(53.21±4.17)ng/mL,肺组织SP-D含量分别为0.39±0.01、0.56±0.01和0.63±0.01。内毒素组及COPD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SP-D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COPD组又显著高于内毒素组(P〈0.05)。3组血清SP-D水平与肺组织中SP-D含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0.94和0.93,P〈0.01)。结论 COPD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SP-D含量明显升高,并且血清及肺组织中SP-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COPD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SP-D水平的研究为将SP-D作为COPD的生物标记物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RO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单纯熏香烟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与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数,培养正常和COPD大鼠AM,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RON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气道和离体培养的AM中RON蛋白的表达水平,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平均肺泡数(MAN)和肺泡腔面积与总面积比(PAA)。结果:COPD组MLI、PA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MLI:(111.451±49.334)×10-6m vs(44.803±10.624)×10-6m;PAA:(79.653±7.594)%vs(48.352±13.063)%],而MAN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1.621±20.394)×106/m2vs(170.098±42.398)×106/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AM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总数:(6.029±0.420)×108/L vs(1.463±0.0692)×108/L;AM数:(5.752±0.571)×108/L vs(1.387±0.105)×108/L,P<0.01)]。COPD组大鼠肺组织RON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0.892±0.088)vs(0.353±0.080),P<0.01],COPD组大鼠气道上皮及AM中RON蛋白水平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气道RON蛋白:(0.171±0.027)vs(0.073±0.009);AM RON蛋白:(0.310±0.101)vs(0.110±0.006),P<0.01]。结论:RON与COPD气道炎症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25(IL-25)通过nuocyte细胞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作用。 方法 30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小鼠组、哮喘小鼠组、抗IL-25小鼠组,每组10只,鸡清卵蛋白(OVA)诱导哮喘模型。分离培养哮喘小鼠组nuocyte细胞,并分为对照细胞组、IL-25细胞组、抗IL-25细胞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变化,流式细胞法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nuocyte细胞,ELISA法检测BALF及细胞上清液中IL-4、IL-13含量,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胶原蛋白(collagen-Ⅰ)在肺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小鼠组相比,哮喘小鼠组BALF中IL-4、IL-13表达升高,nuocyte细胞增多,α-SMA和collagen-Ⅰ表达升高(P<0.05),而抗IL-25小鼠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细胞组相比,IL-25细胞组上清液IL-4、IL-13表达增高(P<0.05),抗IL-25细胞组上清液IL-4、IL-13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IL-25可能通过nuocyte细胞促使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导致哮喘小鼠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肥胖型哮喘小鼠调节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reg/Th17)免疫失衡的调节作用,为EGCG治疗肥胖型哮喘提供依据。方法:40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正常饲料喂养)、肥胖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肥胖型哮喘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给予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备肥胖型哮喘模型],EGCG干预组(在OVA激发前1 h给予20 mg·kg-1EGCG腹腔注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在OVA激发前1 h给予2 mg·kg-1地塞米松腹腔注射),每组8只。采用无创肺功能仪测定各组小鼠的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HE染色切片半定量方法进行小鼠气道炎症评分; 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脂联素、瘦素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 (IL-17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组织中Th17和Treg百分比。结果:肥胖组小鼠体质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为正常对照组小鼠平均体质量的1.67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胖型哮喘组小鼠Penh值和气道炎症评分均升高(P<0.05),血清中瘦素水平升高(P<0.05),BALF中IL-17A水平升高(P<0.05),IL-10水平降低(P<0.05),脾组织中Th17百分比升高(P<0.05),Treg百分比降低(P<0.05)。与肥胖型哮喘组比较,EGCG干预组小鼠Penh值和气道炎症评分均降低(P<0.05),血清中瘦素水平降低(P<0.05),BALF中IL-17A水平降低(P<0.05),BALF中IL-10水平升高(P<0.05),脾组织中Th17百分比降低(P<0.05),脾组织中Treg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在肥胖型哮喘小鼠中存在Treg/Th17免疫失衡,EGCG能够抑制肥胖型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能够改善Treg/Th17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14.
COPD大鼠呼吸道损伤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OPD)大鼠模型时呼吸道损伤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通过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加香烟烟熏法建立OOP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气管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大鼠气管纤毛受损,肺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逐渐加重,黏膜下腺体肥厚;肺泡结构破坏、互相融合形成肺大泡;肺泡腔内巨噬细胞溶酶体增多,线粒体肿胀;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大鼠平均肺内衬间隔逐渐增加;平均肺泡数逐渐下降;血清和BALF中的IL—8逐渐升高。结论:大鼠气道内注射脂多糖加烟熏的复合刺激法能够成功地建立COPD大鼠模型;呼吸道的炎症程度与其损伤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环境因素中臭氧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升高之间的关系;探讨臭氧暴露对COPD个体气道炎症及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PD模型组,模型叠加臭氧暴露组,每组10只。每日熏吸香烟和两次气管内滴人200ug脂多糖建立大鼠COPD模型,模型加臭氧暴露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次急性臭氧暴露,暴露时间为4h。观察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瑞士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损伤及病理变化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O.01),臭氧组总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O.01);模型组大鼠BA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总数高于对照组,臭氧组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臭氧组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臭氧暴露可显著加重COPD气道炎症及NF-κB在肺组织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