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肿瘤源性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主要以三种途径在肿瘤微环境中传递,包括肿瘤细胞间相互交流、微环境细胞影响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影响微环境细胞。通过这三种方式,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参与肿瘤进展的调控,影响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的侵袭性、耐药性、干性、肿瘤代谢重编程和免疫逃逸等过程,并呈现出促进或抑制肿瘤发展的双重作用。外泌体具有膜性结构,其内容物能够抵抗胞外蛋白酶的降解,在体液中保持高度稳定,因此外泌体来源的非编码RNA有望成为多种癌症的诊断和预后指标。此外,在肿瘤治疗领域,可以利用外泌体递送非编码RNA进行靶向治疗,或者敲低或改造对肿瘤起促进作用的非编码RNA进行肿瘤治疗。本文综述了外泌体非编码RNA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通信机制和功能,包括其作用途径、效应、标志物价值和靶向治疗潜力,并指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促进外泌体来源非编码RNA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于1983年首次被发现,是由于细胞膜内吞形成内体,内体限制膜发生多处凹陷,向内出芽形成微囊泡,从而形成的具有动态亚细胞结构的多囊泡体。大多数类型的细胞均可分泌外泌体。构成外泌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核酸和脂质。外泌体有多种分泌途径,对细胞间通信、疾病的传播及组织修复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外泌体与受体细胞的结合方式多种多样,外泌体可以将膜蛋白或其内容物转移至受体细胞,也可以直接与受体细胞膜融合;此外,外泌体上的跨膜蛋白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受体细胞膜表面的信号分子。外泌体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中,外泌体可以通过介导促炎症反应来促进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还可以抑制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促进癌症的侵袭和转移,加快癌症部位的血管生成,有助于肿瘤微环境中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并且增强肿瘤的耐药性。外泌体通过与受体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方式,传递各种生物学信息,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分别就外泌体的产生机制、分离与鉴定、其对机体免疫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MT)是多细胞生物胚胎发育成熟的基础,并促进器官形成、再生和组织纤维化.最近研究发现,与EMT相关的病理过程中,EMT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证实,发生EMT的肿瘤细胞具有细胞运动性、侵袭性、抑制凋亡的能力和具有干细胞的一些特性.相关的信号通路也已经被证明在诱导EMT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途径,Wnt信号途径,Notch信号途径等.因此,通过研究肿瘤细胞EMT的发生可能在肿瘤治疗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在细胞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搭建了桥梁,而且与癌细胞的远处转移调控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特征、合成、分泌、成分、功能、生物发生以及肿瘤来源外泌体对肿瘤微环境、肿瘤细胞信号传递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等各个环节的调控功能及机制,并分析了外泌体在恶性肿瘤转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包含多种蛋白质、脂质及核酸,介导细胞间的物质传递与信号转导,从而调控机体正常或病理状态。人体内多种细胞均可分泌外泌体,外泌体可参与机体血液凝固、炎症、细胞迁移与分化、肿瘤侵袭与转移等过程。外泌体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心肌梗死、心肌肥大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外泌体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生物信息的载体,在细胞间信号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广泛参与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外泌体通过其传递的内容物影响目标细胞的自噬水平。自噬是一种细胞分解代谢过程,可通过消除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稳态,目前的研究表明自噬与心脏的衰老和萎缩密切相关。因此,调节自噬可能是未来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点。通过综述外泌体的生物发生和自噬的意义以及外泌体和自噬之间的关系,总结介绍了外泌体调控自噬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作用及其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李岱洛  付海亮 《医学综述》2022,(6):1074-1078
慢性创面的治疗一直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一个难题.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近年来发现其可应用于慢性创面的修复.而外泌体作为MSC旁分泌途径的重要介质,在MSC介导的伤口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通过将其中的蛋白质、微RNA等传递给靶细胞而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和代谢的功能.MSC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促进...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在细胞间交流中起重要作用的小分泌囊泡,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泌,在细胞间起着质膜交换及转运蛋白质、mRNA、microRNA和细胞器等生命活性物质的作用.外泌体可通过改变基因调控网络或表观遗传重组来调控正常的生理过程.最近的研究发现,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有效转运mRNA、microRNA和蛋白质,在调控组织再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外泌体的生成及其在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59-163
外泌体是一类由自体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样小体,参与细胞及内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外泌体可以通过在肿瘤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运输细胞内的核酸、蛋白和脂类等物质,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可以影响肿瘤的治疗。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近来,与乳腺癌相关的外泌体逐渐成为一项新的研究热点,并发现乳腺癌细胞可以刺激分泌某些特定类型的外泌体,并有望成为早期乳腺癌筛查的新型生物学标志。外泌体传递的核酸、蛋白质等物质在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和治疗耐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外泌体也可以将抗肿瘤药物转运出乳腺癌细胞导致耐药。但外泌体作为肿瘤药物载体时,表现出极低的免疫原性和生物毒性,将为今后的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可行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s)家族中新近被发现的成员,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PDGF-D在包括胶质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能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胶质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性,该特性与EMT有密切关联。Notch1是Notch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肿瘤细胞的EMT过程,在PDGF-D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迁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PDGF-D可能通过Notch1信号通路在包括胶质瘤在内的肿瘤细胞EMT过程中发挥效应。现对PDGF-D促进肿瘤细胞EMT、特别是对胶质瘤细胞EMT的调控作用及Notch1信号通路在该过程的可能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涉及多步骤、多基因的相互作用过程。上皮间质转化(EMT)是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有间质表型细胞的过程。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以通过与靶蛋白结合、作为竞争性内源RNA竞争微RNA等方式促进或抑制EMT过程,且许多特异表达的EMT相关lncRNA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EMT相关lncRNA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溶酶体相关蛋白2a (lysossomal associated protein 2a,Lamp2a)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影响,探讨相关的机制。方法  采用siRNA瞬时转染高侵袭性细胞株MHCC-97H和SMMC-7721以降低Lamp2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amp2a蛋白水平的表达量,qRT-PCR验证Lamp2a的干扰效果,观察Lamp2a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用Transwell小室分析干扰后肝癌细胞株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Lamp2a调控肝癌相关侵袭转移的标志物。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下调Lamp2a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qRT-PCR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指标波形蛋白、N-钙黏素表达下降,E-钙黏素表达增加。结论  Lamp2a可能通过EMT相关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C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侵袭的促进作用。方法:qPCR、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及正常星型胶质细胞中FOX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FOXC1-siRNA转染至U87细胞中,分别用qPCR、Western blot检测FOXC1-siRNA的转染效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U87细胞转染FOXC1-siRNA后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 Western blot检测U87细胞上皮间质化相关通路蛋白(Snail1、β-catenin、Twist1)、标记蛋白(N-cadherin、Vimentin、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U87细胞下调FOXC1表达后侵袭能力明显减弱,上皮间质化相关通路蛋白(Snail1、β-catenin、Twist1)表达水平下降,上皮细胞标记蛋白表达水平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间质细胞标记蛋白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结论:转录因子FOXC1通过上皮间质化促进胶质瘤细胞的侵袭。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Bisdemethoxycurcumin (BDMC) is an active component of curcumin and a chemotherapeutic agent, which has been suggested to inhibit tumor growth,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 multiple cancers. But its contribution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i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re not very clear. Therefore, we tri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DMC on regulation of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which is closely linked to tumor cell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first induce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mediated EMT in highly metastatic lung cancer 95D cells. Thereafter,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BDMC on invasion and migration of 95D cells. In addition, EMT markers expressions were also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and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s. The contribution of Wnt inhibitory factor-1 (WIF-1) in regulating BDMC effects on TGF-β1 induced EMT were further analyzed by its overexpression and small interfering RNA knockdown studies.

Results:

It was observed that BDMC inhibited the TGF-β1 induced EMT in 95D cells. Furthermore, it also inhibited the Wnt signaling pathway by upregulating WIF-1 protein expression. In addition, WIF-1 manipulation studies further revealed that WIF-1 is a central molecule mediating BDMC response towards TGF-β1 induced EMT by regulating cell invasion and migration.

Conclusions:

Our study concluded that BDMC effects on TGF-β1 induced EMT in NSCLC are mediated through WIF-1 and elucidated a novel mechanism of EMT regulation by BDM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PI3K 和mTOR 双重靶向抑制剂BEZ235 及上皮间质转换(EMT)抑制 剂AZD6244 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 法分析BEZ235、AZD6244 对Hela 和SiHa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损伤愈合实验检测BEZ235、AZD6244 对Hela和SiHa 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Western blot 检测BEZ235、AZD6244 对EMT 相关标志物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BEZ235、AZD6244 对宫 颈癌细胞Hela 和SiHa 的增殖有协同抑制作用;联合应用BEZ235、AZD6244 可以通过EMT 途径抑制Hela 和SiHa 细胞的侵袭、迁移。结论 BEZ235、AZD6244 联合应用可体外抑制Hela 和SiHa 细胞的增殖、迁移, 其部分机制是通过抑制EMT 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HGF进行诱导培养NSCLC细胞株A549及其耐药株A549/DDP,应用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前后细胞内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钙黏蛋白E(E-cadhe-rin)表达的变化.将细胞种植在细胞培养板,设置未外源性添加HGF的为对照组,外源性添加HGF进行细胞培养的为HGF诱导组,应用细胞划痕以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诱导前后两株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HGF在A549/DDP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较A549细胞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A549/DDP及A549细胞微环境中HGF水平可诱导细胞vimentin增加、E-cadherin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因水平P<0.01,蛋白水平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A549/DDP细胞愈合较A549细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诱导可使细胞侵袭能力增强;Transwell结果显示,HGF诱导组的A549/DDP、A549细胞相对未诱导前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HGF促进NSCLC细胞A549/DDP及A549的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EMT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去甲基酶ALKBH5对滋养细胞HTR-8/SVneo迁移、侵袭功能及对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方法 将ALKBH5高表达、抑制及其阴性对照NC质粒转染人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n boltting(WB)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ALKBH5 mRNA及ALKBH5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滋养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变化,同时通过 WB 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Fibronectin、E-cadherin、N-cadherin、MMP9及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 ALKBH5组与未转染组(Control)和无意义序列组(NC)相比,ALKBH5 mRNA及蛋白高表达效果显著(P<0.05);shALKBH5组与未转染组(Control)和无意义序列组(NC)相比,ALKBH5 mRNA及蛋白抑制效果显著(P<0.05)。ALKBH5高表达后HTR-8/Svneo细胞迁移、侵袭功能降低(P<0.05),EMT相关蛋白中上皮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间质标记物Fibronectin、N-cadherin、MMP2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KBH5表达抑制后HTR-8/Svneo细胞迁移、侵袭功能增强(P<0.05),EMT相关蛋白中上皮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间质标记物Fibronectin、N-cadherin、MMP2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KBH5通过抑制EMT过程降低滋养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从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FPQ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对BEL-740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FPQ蛋白的表达.采用OncoLnc数据库分析SFPQ和肝细胞癌患者总生存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敲低肝癌细胞BEL-7402中SFPQ 的表达量,继而分别采用CCK8、Transwell以及Western-blo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 T)相关标志物的变化. 结果 30例肝细胞癌患者中,癌组织SFPQ蛋白的染色评分为(5.37 ± 0.6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27 ± 0.43),P<0.01].高表达SFPQ提示肝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缩短(P<0.001).敲低SFPQ表达可以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逆转细胞EM T进程. 结论 SFPQ可能作为肝细胞癌患者潜在的预后指标,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EM T特性影响肝细胞癌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9.
马瑾  王建承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0):118-125
目的 探讨microRNA-372(miR-372)靶向调控SDC1基因表达抑制人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的机制研究。方法 收集人胰腺癌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iR-372和SDC1表达;筛选miR-372表达水平最高的人胰腺癌细胞系进行分组和转染,实验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372 mimic组、miR-372 inhibitor组、siRNA-SDC1组和miR-372 inhibitor+siRNA-SDC1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372和SDC1基因的靶向关系;CCK8法、流式细胞术、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增殖能力、凋亡情况、迁移及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SDC1和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及间质表型细胞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SDC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胰腺癌中miR-372、SDC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结果显示SDC1是miR-372的靶基因。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miR-372 mimic组和siRNA-SDC1组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凋亡率增加,SDC1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而miR-372 inhibitor组的趋势与miR-372 mimic组和siRNA-SDC1相反(P均<0.05);然而,miR-372 inhibitor+siRNA-SDC1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372可能通过靶向抑制SDC1基因表达,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游移码蛋白1(UPF1)对人乳腺癌细胞AU565侵袭、迁移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乳腺切除术43例乳腺癌患者新鲜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制备石蜡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PF1表达情况。购置人乳腺癌细胞系AU565及人乳腺上皮细胞系DU4475,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法测定UPF1水平。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UPF1低表达的重组细胞,分析转染siRNA-UPF1对AU56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以及EMT相关蛋白表达和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组织UPF1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AU565细胞UPF1荧光强度显著大于DU4475细胞(P<0.05)。与siRNA-NC组比较,转染siRNA-UPF1后AU565细胞中UPF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siRNA-NC组比较,转染siRNA-UPF1后AU565细胞穿膜率和细胞迁移率均显著增加(P<0.05)。转染siRNA-UPF1后AU565细胞E-can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转染siRNA-UPF1后AU565细胞p-Akt和p-mTOR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UPF1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但沉默UPF1可能通过激活Akt/mTOR通路传导,促进乳腺癌细胞AU565的侵袭和迁移,并诱导EMT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