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文军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0):558-560
牙脱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牙齿离体后应尽快保存于合适储存介质中以备再植。理想的保存液应能保持牙周膜细胞的形态与活性,减少牙再植后牙根发生置换性吸收,提高牙再植成功率。笔者对牙齿保存液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牙齿全脱出(tooth avulsion)是指牙齿受外力从牙槽窝中脱出,牙髓和牙周膜同时损伤,牙槽窝空虚或伴有牙槽骨骨折。全脱出是牙齿常见创伤类型之一,发生率约为0.5% ~ 16%,多发于7 ~ 14岁儿童,以上颌中切牙最常见。牙齿全脱出后,再植是目前临床最常用且首选的治疗方式。再植的牙齿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脱位牙的牙根发育情况、离体干燥时间等。全脱出牙的牙髓及牙周预后情况复杂多样,现将全脱出牙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牙齿完全脱出(avulsion)是最严重的一种牙齿损伤,可以造成牙周韧带撕裂、牙髓组织丧失血供及牙骨质损伤.年轻恒牙牙根尚未发育完成,而且牙周膜具有弹性,水平撞击常可导致牙齿完全脱出,上颌中切牙最好发.牙齿完全脱出的治疗方法是牙齿再植术.再植牙愈合和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再植牙的预后包括牙髓组织预后和牙周组织预后两方面.成人再植牙多数都不能成功保留活髓,再植牙预后多指牙周组织预后.牙再植后牙周组织愈合方式分为牙周膜愈合(healing with a normal periodontal ligament)、表面吸收愈合(healing with surface resorption,repair-related resorption)、牙齿固连或替代性吸收(healing with ankylosis,replacement resorption)、炎性吸收(healing with inflammatory resorption,infection-related resorption).通常所说的再植牙存活指牙周膜愈合,是最佳的愈合方式.  相似文献   

4.
全脱出是牙外伤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及时进行再植非常重要,但临床上常处理的是延期再植的全脱出牙。牙再植的过程包括牙根及牙槽窝的处理、牙齿复位固定、牙髓处理及正确应对牙再植后的并发症。延期再植的牙预后较差,如何通过合适的处理尽量延长再植牙的寿命,是儿童口腔科医生临床工作的难点。文章就全脱出牙延期再植的处理策略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外伤全脱位牙19小时后再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牙齿全脱位,又称牙脱臼(complete avulsion),是指牙周膜完全断裂,牙齿与牙槽骨完全分离,患牙从牙槽窝中脱出[1].一般认为最好在脱臼后2小时内再植,文献报告再植成功的脱位牙最长的离体时间达15天[2].脱位的牙齿应立即冲洗后放入原位,或保存在口腔内舌下、牛奶内或生理盐水中并尽快就医[1].作者接诊一例离体19小时,干燥保存的切牙,再植后14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牙齿全脱出即刻损伤牙周膜,治疗重点在于恢复牙周膜的形态和功能。组织工程技术是一种应用种子细胞、生长因子、支架材料修复受损组织的技术手段,为牙周膜再生提供了新的方法。文章就近年来全脱出牙齿牙周膜再生治疗中无细胞性组织再生和细胞性组织再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牙齿再植的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牙齿再植的临床治疗探讨张旭光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的牙齿脱落病例逐年增多,但大多数脱落的牙齿可以借助再植的方法得以保留,而且牙齿再植在口腔医学其它领域也可应用。近二、三十年来,以Andr-easen等学者对再植牙牙根吸收的病因和病理过程,牙髓和牙周膜创伤...  相似文献   

8.
恒牙外伤常导致牙齿全脱位,再植术是恒牙全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理想的预后是实现牙周功能性愈合,若牙根尖未完全封闭,尚有牙髓再生的可能。恒牙再植术的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牙齿脱离牙槽窝的时间、牙根的保存以及牙齿的储存介质等,目前临床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本文就恒牙全脱位再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牙完全脱位又称牙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牙外伤,指在外力作用下,牙齿从牙槽窝中脱出,导致牙髓血运中断,牙周膜细胞暴露于体外。首选治疗方法是根据国际牙外伤协会(IADT,2012年)和美国牙髓病协会(AAE,2013年)修订的完全脱位牙再植治疗指南对患牙进行再植,以增大牙周膜愈合及牙髓血运重建的可能。但是完全脱位牙的预后受到多种临床因素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按照指南进行规范治疗,完全脱位牙的术后并发症仍无法完全避免。因此,本文详细介绍牙外伤指南制定的相关生物学基础,结合临床病例,帮助临床医生理解和应用上述指南来治疗完全脱位牙及评估患牙的预后,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口腔医生关于牙齿全脱出认知的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为今后制定全脱出牙处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22年4—5月广东省内不同地区、不同学历以及工作情况的712名口腔医生对儿童牙齿全脱出的认知进行网络问卷调查,Excel软件录入数据,Stata/SE 15.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放问卷712份,回收有效问卷701份(98.46%)。65.9%受访医生来自公立三级医院口腔科或者口腔专科医院。医生平均每年接诊的牙齿全脱出病例总数少于20例。99.7%受访者知晓生理盐水是可使用的清洁介质,但仍分别有3.1%和23.8%受访者错误地认为酒精或自来水可以用来清洁根面;93.4%受访者在再植前牙根表面处理方面作出正确选择;只有10.7%的医生认为全脱出牙齿需弹性固定2~4周;42.9%受访者不同意全脱出牙齿再植后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牙齿全脱出应急处理(EM)回答正确的平均得分是14.60±11.85,牙齿全脱出临床处理(CM)回答正确的平均得分是14.48±2.67。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与EM、CM得分呈负相关(P<0.05)。医师每年接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再植牙牙根吸收及愈合过程,辅助临床治疗及预防再植牙牙根吸收。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再植,每只大鼠随机选取一侧脱位牙齿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则于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再植回牙槽窝。分别于术后1、3、7、14、21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摄x线片,应用IPP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周透影面积。标本脱钙后制作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牙根尖周透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干燥组表现尤其明显;组织学上表现为初期炎症反应较明显,随着炎症发展,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逐渐增多、增大,后期即刻组牙髓及牙周膜修复反应明显,干燥组牙槽骨修复反应强烈,牙根、牙周膜逐渐被类骨质样组织替代。结论:再植牙初期以炎症反应为主,后期主要表现为修复反应,即刻与延迟再植导致牙周膜细胞活性不同决定了再植牙根吸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牙外伤是造成儿童牙齿缺损或缺失的第二大疾患,牙齿全脱出是最严重的牙外伤类型,即牙齿从牙槽窝中完全脱离,造成牙周膜撕裂,牙髓组织丧失血供,以及牙骨质和牙槽窝损伤[1]。恒牙全脱出的发生率约占牙外伤的1%~16%,好发于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以上颌中切牙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牙齿全脱出延迟再植常发生牙齿固连、间隙缩小等不良预后及并发症。本病例全脱出年轻恒牙11离体并干燥保存3h后进行延迟再植, 术后20个月内, 11牙根继续发育, 但逐渐出现牙齿固连、前牙区拥挤等, 进行三维间隙管理。术后4年恒牙列建生理, 11牙根完全形成, 稳固无松动。本例患者经过治疗及随访, 维持了全脱出延迟再植患牙的功能与美观,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脱位牙即刻再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3年10月至2005年10月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外伤脱位牙患者46例60颗牙进行即刻再植,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再植牙术后5年成功率为75%,累计有11例15颗再植牙失败,失败原因主要为术后牙根吸收大于根长1/3(占60%)、继发感染(占26.7%)、固定不牢靠(占13.3%)。离体时间<30 min再植牙的牙髓成活率和牙周膜愈合率均高于离体时间>30 min的再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即刻再植外伤脱位牙经适当的临床治疗仍可保留多年,再植成功的关键是严格选择适应证、正确选择离体牙储存介质、尽快植入缩短牙离体时间、尽可能保存牙周膜活性、牢靠的固定结合功能运动和及时有效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了68例再植牙的远期疗效。68例中施术最短时间已4年半,其中14例因根吸收已拔除,远期有效率79.14%。作者认为牙齿再植术可直接保留天然牙,经济实惠,且功能优于人工义齿;术中保护牙周膜是再植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移植再植牙与牙根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牙根吸收是移植、再植牙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移植、再植牙成功的关键,是近几十年来口腔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移植再植牙根吸收的形式再植牙的愈合可以有三种方式,即牙周膜愈合、骨性愈合和纤维性愈合,其中以牙周膜愈合的预后最好。牙根吸收是移植再植牙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  相似文献   

17.
全脱出牙延期再植后易发生替代性吸收,对于儿童患者而言,发生替代性吸收后,会引起牙槽骨发育障碍及邻牙倾斜,然而临床上并无有效的方法阻止替代性吸收的进展。近年来,截冠术逐渐成为国际牙外伤协会推荐的治疗替代性吸收的首选。本文采用截冠术治疗1例儿童患者全脱出牙延期再植后替代性吸收,并术后随访观察4年,对截冠术治疗延期再植后替代性吸收的过程及远期疗效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氧化铝陶瓷根管锥形尖结合根尖切除术行根管倒充填治疗牙齿。牙再植条件是:1.再植牙有保留价值;2.仅有很小牙周骨破坏,3.再植牙的牙周组织及根关部无炎症表现.牙移植时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必须;1.牙齿应不大于移植部位的间隙,2.移植床的骨应能保留,3.口腔内无急性炎症表现。作者所采用的再植和移植方法是:只选择上下颌磨牙区个别牙进行观察。移植或再植牙齿拔除或用切骨术拔除后,注意勿损伤所附着的牙周膜。牙齿在口腔外不应超过20分钟,以防止牙周膜坏死。切除根尖部1/4牙根,同时要用生理盐水冷却。用氧化铝陶瓷钉作根管倒充填。将再植牙重新植回到牙槽窝内,用小夹板  相似文献   

19.
牙全脱出是儿童时期非常严重的牙外伤之一,通常应对其进行序列治疗,包括应急处理、诊间治疗及长期随访。在外伤发生地,将脱出的牙齿即刻再植或正确地保存患牙并及时就诊能够取得较好的预后。因此,相应的科普宣传和指导至关重要。诊间的治疗计划需要考虑牙周、牙髓的处理和辅助性治疗。牙周治疗计划的制定应根据患牙是否已再植、再植操作是否正确、是否有咬合创伤及牙槽骨是否骨折等,采取相应的处理。而牙髓治疗需根据牙根发育程度、离体时间、保存介质等决定治疗方案。对于根尖未闭合的恒牙,需要慎重权衡牙根吸收的风险与牙髓血运重建的可能性。此外,长期的随访、及时处理并发症也是重要的环节。文章就以上内容做一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牙外伤脱落再植是许多临床医师都熟悉的手术方法。但是牙齿再植后常不易形成正常的牙周膜,且牙根吸收的发生率较高。作者自1989年以来收治了25例,共41颗外伤脱落牙再植,并对牙根吸收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25例,41颗牙齿,男性17例,25颗牙,女性8例,16颗牙。年龄最小为9岁,最大为36岁。脱落牙均为上前牙。脱落原因,打球撞脱7例,交通事故致脱落6例,意外跌伤脱落10例,异物击伤落2例。脱落离体时间为半小时至3小时。 再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